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分型和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三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三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伸 复 位法 + 体 成 形 术 治疗 骨 质 疏 松性 胸 腰 椎 压 缩 性 骨折 , 椎 患 者预 期效 果 和功 能优 于传 统 方法 。
3讨 论
【】胡小鹏 , 3 金晨 , 勇章 , 骨盆牵引对胸腰椎骨折复位 的意义咖. 刘 等. 骨与
关 节 损伤 杂 志 ,0 4,96 :9 - 0 . 20 1 () 39 4 1
损伤 漏 诊 多发 生在 昏迷 或极 度兴 奋 的患 者 。 像学 检查 只能 影 反 应骨 折 的现 在 形 态 , 柱 损 伤 患 者应 仔 细检 查 , 须 完 成 脊 必 全 脊 柱 放 射 学 检 查 ,T 和 MR C I能 协 助 诊 断 有 无 椎 管 内 占 位 , 质疏 松 性 胸 腰 椎 压缩 性 骨 折 有 其 固 有特 点 , 本 为 老 骨 基 年人 。 微 的暴 力 即导致 腰 背 部疼 痛 功能 障碍 。 轻
具 的保 护 下 6 8个 月逐 步 负重 行走 , ~ 上述 治 疗 过程 可 充分 利
13后注 入 骨水 泥 . / 视具 体 情况 伤 椎 单 侧椎 弓根 灌 注 骨水 泥
4 8 ml ~ 。
13随 访 方 法 .
对各组 患者 于 1 2个 月 时 电话 或 上 门 随 访 ,采 用 0 . s
( 收稿 日期 :0 9 1— 3 20—2 2 )
31胸腰 椎 脊柱 骨折 的诊 断 . 骨 质疏 松性 胸 腰椎 脊柱 骨 折 的诊 断 容易 。 要注 意 多节 但
CHNA M0D N ME CI l ER Dl NE 中 国 当代 医药
2 7
33治 疗 方 法 选 择 .
将9 0例 患 者 随机 分为 三个 组 , 分别 予 腰 背垫 枕 法 、 伸 背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这类骨折的治疗研究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分析近年来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治疗策略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兴的生物治疗等,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探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我们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的不断进步,为老年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鉴于老年患者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因此,保守治疗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核心,主要包括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等药物,旨在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同时,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还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在保守治疗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通过物理疗法,如温热疗法、电刺激等,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物理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等营养物质,也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然而,保守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骨折严重、疼痛剧烈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规范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规范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规范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在治疗OVCF时,既要重视骨折的治疗,也不能忽视骨折的原发病——OP的治疗。

OP是以骨量低下、骨强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升高、易骨折为特征的全身骨骼系统性疾病,此定义包含了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质量两方面,其中骨质量除了骨微结构的质量,还包括了骨转换(高能、低能),骨累积损伤和骨矿化等。

一旦明确诊断OVCF,应立即开展对患者的OP健康教育,完善OP相关检查,制定规范的、个体化的抗OP长期治疗方案。

在缓解患者疼痛,恢复患者日常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BMD,降低再骨折风险[1,2]。

一、OVCF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一)原发性OP检查与评估1.BMD:目前国际公认的BMD检查方法为:双能X线吸收法(DXA),参照WHO 推荐的诊断标准,DXA测定T值≥-1.0 SD属正常;-2.5 SD<T值<-1.0 SD为骨量低下或骨量减少;T值≤-2.5 SD为OP。

其他检查BMD 的方式有,光子(SPA)、单能X线(S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超声检测等,上述检查法目前暂未制定诊断OP的标准。

DXA常见检查部位为腰椎(L1-4)和股骨颈,其精确性受局部骨组织增生、软组织钙化、患者体位、仪器精准度及检查者操作规范等影响,因此诊断仍需结合临床情况全面分析。

2.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是在骨重塑的不同阶段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释放的蛋白质或基质降解产物,分为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

测定骨转换标志物有助于判断骨转换类型、骨丢失速率、骨折风险评估,为了解患者OP病程进展,指导用药及疗效评定提供客观依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是指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椎体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压缩骨折。

它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40%,一般发生在 45岁以后,以绝经后妇女最多见,60-70岁发病率最高,此后发病率并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脊柱压缩性骨折,胸腰椎多见,骨折主要发生在胸或腰椎移行处,以T12最多见,其次为L1。

上位胸椎也可发生,颈椎骨折几乎没有。

临床分型(1)基于椎体形态改变将OVCFs分为3型:椎体压缩呈楔形骨折、双凹骨折和垂直压缩性骨折,A.椎体楔形骨折:椎体前方高度变小,后方高度不变;B.双凹状骨折:椎体前方,后方高度不变,中间高度变小;C.压缩性骨折:椎体各部分高度均变小。

其中最常见的是楔形压缩骨折(51%),常导致患者腰背痛、脊柱后凸畸形、呼吸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并发症。

(2)根据Genant等将X线分型标准OVCFs分为:A.轻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0%-25%。

B.中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5%-40%。

C.重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40%。

临床表现1.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度外伤(如扭伤、颠簸、平地滑倒等),甚至咳嗽、喷嚏、弯腰等日常动作即可引起骨折。

2.疼痛。

脊椎压缩性骨折其中85%有疼痛等症状,而15%可无症状,体检脊柱局部有压痛,尤其是体位改变时疼痛明显,卧床休息时减轻或消失。

3.身高缩短、驼背。

严重的椎体压缩骨折尤其是多发性椎体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可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

4.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椎压缩性骨折,其部位仅限于椎体,不影响椎弓,故导致脊髓损伤的情况罕见,一般无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及反射改变等神经损害表现。

治疗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OVCFs。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疼痛纯科普无广告做自己喜欢的小编指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指由骨质疏松症导致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轻微外力甚至没有明显外力的作用下即发生的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类型。

临床上以胸/腰背部疼痛为主,伴或不伴下肢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概述OVCF 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每年引起全球范围约890 万例患者发生骨折,平均每3 秒发生 1 例次,50 岁以上约 1/3 的女性和 1/5 的男性将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部位,约 50% 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于椎体,好发于胸腰段。

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椎体压缩,将导致患者身高变矮、脊柱后凸、侧弯、畸形和驼背等,进而造成患者背痛,心、肺功能显著下降和胃肠功能紊乱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老年患者骨折后骨痂形成过程减缓,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后卧床制动则可引起骨量快速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并引起各种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

临床表现症状因骨折严重程度、骨折部位和病程不同,临床症状轻重不一。

主要表现如下;1.腰背部疼痛:为OVCF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通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持续性腰背部疼痛,可伴胸肋部放射性疼痛。

(1)急性期:患者在骨折后出现腰背部急性疼痛,大部分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背痛消失或明显缓解,但在脊柱承担负荷时(如翻身、坐起、改变体位或行走等)现疼痛或者疼痛加重。

(2)慢性期:部分患者表现为长期慢性腰背部疼痛,可能是由于骨质量较差,微骨折发生所致。

另有部分患者在骨折发生后过早下床负重活动,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假关节形成,也可以导致长期慢性疼痛。

(3)沿神经分布区走行的放射痛: OVCF 患者的疼痛不仅包括骨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还会沿相应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痛。

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除了背部疼痛,通常伴有肋间神经放射,表现为胸前区或肋弓处疼痛。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发部位。

(附:诊疗流程与诊疗指南、PVP技术规范)一、OVF诊疗流程二.OVF诊治指南(一)临床特点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

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

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1. 根据鉴别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这类指标有助于骨转换的分型、骨丢失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评估。

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

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 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或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及l型胶原C端肽(S-CTX),尿吡啶啉(Pyr)和脱氧吡啶啉(d-Pyr),尿I型胶原C端肽(U-CTX)和N端肽(U-NTX)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既往,《中华骨科杂志》于2008年和2017年,先后发布了两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在2017年版的基础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部分内容摘抄如下:一、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专家建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常用的微创治疗是椎体强化手术,包括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目前对微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无定论。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2020版指南建议:考虑到对整体疼痛获益的不确定性和邻近椎体潜在增加的骨折风险,不推荐将PVP和PKP等微创手术作为OVCF的一线治疗。

2014年美国介入放射等学会推荐:保守治疗是OVCF传统的一线治疗方式,若PVP应用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则需用于保守治疗失败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

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最优化研究所2003年指南认为:OVCF患者正规保守治疗至少4周后,采用PVP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2011年指南认为:不建议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强推荐);PKP对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选择(弱推荐)。

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2019年指南认为,对急性症状性OVCF可行PVP(强推荐)或PKP(弱推荐)。

综合分析,本指南强调根据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以及患者诉求(如要求更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等)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预后。

保守治疗适用于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轻中度椎体压缩骨折,症状和体征较轻,24h镇痛治疗后能恢复活动;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支具及药物、早期活动、康复锻炼等方法,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了解椎体压缩是否进行性加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就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得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与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发生得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就是骨质疏松症骨折得常发部位、(附:诊疗流程与诊疗指南、PVP技术规范)一、OVF诊疗流程1. 根据鉴别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与甲状旁腺激素等、2、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与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得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与骨转换得指标(包括骨形成与骨吸收指标)。

这类指标有助于骨转换得分型、骨丢失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得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与干预措施得选择与评估、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与1,25-双羟维生素D。

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得尿钙/肌酐比值,或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及l型胶原C端肽(S—CTX),尿吡啶啉(Pyr)与脱氧吡啶啉(d—Pyr),尿I型胶原C端肽(U-CTX)与N端肽(U -NTX)等。

(三)物理学检查1。

骨质疏松症得物理学检查骨密度检测:X线、单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能骨密度仪、定量CT与PET—CT。

2。

脊柱骨折得物理学检查(1)X线:可确定骨折得部位、类型、移位方向与程度,同时可表现出骨质疏松得状况。

(2)CT: 能准确显示骨折得粉碎程度及椎管内得压迫情况。

(3)MRI:对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及陈旧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及椎体骨折对椎管得压迫有明确得诊断价值。

(四)诊断标准1、骨质疏松症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得通用指标就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得临床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