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词性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语文词性概念(最新整理)

(完整版)语文词性概念(最新整理)

语文词性概念“词性(词类)”总共十二种,实词、虚词分两边:名动形、数量代;助叹拟、副介连。

实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语文词性概念

语文词性概念

语文词性概念“词性〔词类〕〞总共十二种,实词、虚词分两边:名动形、数量代;助叹拟、副介连。

实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刚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开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忧、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局部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拟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确实〞、“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语文知识(一)词性

语文知识(一)词性
的方位短语 •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
•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 意义的词
•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 看 说 进行 开 始
• 2、心理活动动词: 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 •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 叫 让
派 请求 禁止 •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 会 可以 愿 肯 敢要应
很、极、 都、全、 立刻、
最、太、 单、共 从来、
更加、 尽、仅、 经常、
格外、 就、只、 起初、
十分、 一同、 原先、
极其、 比较、 相当、 稍微、 多么等
统统、 一概、 惟独等
早就、 已经、
偶尔、 随时等
又、再、 不、 还、也、 没有、 屡次、 一定、 往往、 必然、 经常、 多亏、 反复、 也许、 不断等 难道、
思 •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
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 语 •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 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心理活动、判断等。
动作行为 存在变化 心理活动
走 观察 学习
•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 表概数:几、许多; • 表序数:第一、老三; • 数词的语法特点: •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
用倍数表示 •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物量词(数词+物量词+名词)
丈尺米两磅吨亩元角
量 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何尝、 简直、 反正等

语文专题知识二:词性

语文专题知识二:词性
• 助词:如:的、地、得、所、着、 了、过、呢、吗、啊、罢。 • 叹词:唉、哎哟、哼、咦、喂、嗯、 哈哈…… • 拟声词:哗哗、轰隆隆 、呼呼、怦 怦……
动词:
•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 动的词语。如:说、走、休息;增 加、出现;爱、喜欢、佩服、能够、 愿意、应该;上、进来、回去; 是…… • 特点: 1、能用“不”否定。 2、后面可以加“着”、“了”、“过” 3、可重叠为A一A式、 ABAB式。
形容词:
• 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 态、颜色的词语。如:大、长、笔 直;好、美、高明;快、悠闲、激 动;黑、碧绿…… • 特点: 1、能用“不”否定。 2、前边一般可以加“很”。 3、可重叠为AA式、 AABB式。
介词:
• 用在名词、代词或者词组前面,和它 们连起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等, 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如: 从、向、到、按照、由于、为了、对、 关于、比、除了…… • 特点: 1、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2、不能加“着”、“了”词语。 如:和、以及、并且、而且、或者、 不但、虽然、但是、因此……
名词 动词 2、能把你的笔借我用一下吗?
副词:
• 用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表示时间、 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的词 语。如:刚才、曾经、马上;很、非常、 稍微;都、全、只有;却、难道;可能、 没有、也许…… • 特点: 1、只能和动词、形容词组合,不能和名 词组合。 2、除了“不”“没有”“当然”外,一 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数词:
• 表示数目的词语。如:一、十、百、 万;几、多;第一、初一……
量词:
• 表示单位的词语。如:块、个、张; 米、公里;次、回、趟……
代词:
• 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语。 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人 家…… 指示代词:这、那、各…… 疑问代词:谁、怎样、哪里……

语文知识(一)词性

语文知识(一)词性

只有 如果 ……才、……、 即使、 只要 ……就 假如、 假使、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 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头,同这 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 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表动作的 表示动作、 表示方式、 表示排除 表示原因、 手段的 目的 方向、处 行为涉及 所、时间 的对象 表比较
I、介词
• • • • • •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 语后, •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助词:附在词、短语、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 词,表示某种附加意义。不能重叠,不能单独 回答问题,也不能单独成句,一般读轻声。 结构助词:的 地 得 似的 动态助词:着 了 过 语气助词:
★请辨别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性:
1.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艳的花。 2.今天我买东西花了很多钱。 3.他那天穿了一件花衣服。 1.你快叫几个人过来帮忙。 2.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1.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2.我和他都是苏州人。 3.我和他说了几句苏州话。 1.他顺利通过了这次考试。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代词) (名词) (连词) (介词) (动词)
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 由运用的单位。
例:
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 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 国……
拟声 叹 助
连 介



词 的 分 类


量 副 代
语 文 语 法 知 识(词性)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实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局部,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局部〕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刚。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认,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树、鲜花、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5、表示处所的,如:、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开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开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局部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1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
确数词:1、2、3、一、二、三、壹、 2
贰、叁、二分之一、3.45……
3
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 4
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 或动作的单位, 有:
01
动量词:把、次、 趟、下、回、声、 脚、幢、座……
03
02
名量词:尺、寸、 里、公里、斤、 两、辆、角、 元……
3
程度副词:很、极、非常、太、过
分……
4
时间副词:已、刚、才、将、要……
5
范围副词:都、全、总、只、仅……
6
情态副词:正好、果然、刚好、依然、
全然、悄然……
7
语气副词:准保、确实、不、没有、
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
8
重复副词:又、再、还、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 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 连词,连接词。连接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并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 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有: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呢、吧、吗、哟、哩、呀、啥…… 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呀。 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 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
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1
实词(共6个),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2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有:
3
人物名词: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语文词性在语文学习中,词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本文就来对语文词性进行全面的详解,共包括九种词性,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

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

名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指代实物或抽象概念。

2.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也可以在句中作定语、状语等。

3.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可以加上前缀、后缀、修饰语等进行构词。

4.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其形式和意义。

例如:汽车、故事、红色、友情、天空、信仰、高山、阳光、父亲、美食。

二、代词代词是指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词语,主要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避免重复或省略。

2.可以做句子中的主语、宾语、表语等。

3.具有性、数、格等变化。

4.有强调形式和非强调形式之分,可以通过强调来表达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例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我自己、你们的、这个、那个、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三、动词动词是指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主要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动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表示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并具有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

2.可以做句子中的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构词来产生新的动词。

4.可以修饰名词、形容词、副词等,构成复合词。

例如:走、跑、跳、睡觉、吃饭、变色、感到、变为等。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指表示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语,主要用于修饰名词或代词。

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描述人、事、物的质量、性质、颜色、大小等特征。

2.可以做名词的定语、表语、补语等。

3.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构词来产生新的形容词。

4.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补课教学案——词性一、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有时也作定语。

人:鲁迅、儿童、雷锋、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物: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书本、桌子、车辆、纸张、抽象事物:道德、法律、思维、政治文化时间: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处所: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方位: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二)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

表动作行为:劝阻、保卫、学习、研究、打击、表扬、进行、开始、发展、禁止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消失、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掠过、表心理活动:想念、打算、喜欢、渴望、向往、担心、厌恶、期待、憎恨表判断:是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敢、能、会、能够、可以、愿意、需要、应该、值得、必须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几个容易判断错误的动词】1.动词“是”“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有语病的句子正确的句子老师有布置作业吗吗?老师布置作业了吗?老师布置作业了没有?你有去超市吗?你去过超市吗?这道题老师讲过吗?昨天有下雨吗?昨天下雨了没有?3.助动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可以修饰名词(红花),也可以修饰动词(勇敢前进)。

表性质的: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软、硬、苦、冷、热、坚固、平常、漂亮、干净、纯洁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飞快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多能与程度副词组合:“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2.有些常重叠使用:单音节:AA式长——长长(的)绿——绿绿(的)红——红红(的)慢——慢慢(地)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神秘——神神秘秘清白——清清白白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古怪——古里古怪还有ABB式兴冲冲气呼呼喘吁吁绿油油凶巴巴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常带有喜爱或贬低的感情色彩。

如“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瘦巴巴的身体”“干巴巴的皮肤”。

3.形容词做谓语不能带宾语。

“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

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

“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是动词。

(四)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

第二、第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构成“数量词语”,在句子中一般做定语(一本书),有时也做补语(来了三回、看了五遍))【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五)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一般不能单用。

可分两类: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不定单位:些、点摸(摸一摸,走一走、说一说、看一看)“看一眼”“砍一刀”“2.动量词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

(六)代词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

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

第二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

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

“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

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

”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

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

“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副词的语法作用】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

”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二)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例如: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例如: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

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

例如:①他把书放在桌上。

(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

(介词)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

(动词)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③他给了我一本书。

(动词)【介词与动词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

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

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