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中央厨房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合集下载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上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上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DBS 上海市地方标准DBS 31/ XXX—20XX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央厨房卫生规范(送审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本标准非等效采用了GB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等国家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央厨房卫生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央厨房从原料采购、加工过程、到运输贮存各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的相关术语相同。

3.1中央厨房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单位。

3.2待配送食品经中央厨房加工制作后,待配送至餐饮单位的所有产品,包括生制半成品、热加工半成品、即食食品。

3.3生制半成品经挑选、清洗、分割、切配等初加工后,经调制或不经调制,添加或不添加食品辅料、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等,发酵或不经发酵(米面类),不经热加工处理的非即食半成品。

3.4热加工半成品原料经初步热加工处理后,仍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阶段性成品。

3.5即食食品可直接食用的食品。

3.6易腐食品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腐败变质和细菌生长、繁殖、产毒的食品。

易腐食品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较高,通常pH大于4.6且水分活性大于0.85。

常见的易腐食品包括生鲜或熟制的动物性食品(如畜禽肉、蛋类、水产、奶类等)、熟制的植物性食品(如煮熟的米饭、面食、豆类和蔬菜)、豆腐或其他大豆蛋白食品(干燥制品除外)、切开的弱酸类水果和瓜类等。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沪府发[2013]89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沪府发[2013]89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沪府发〔2013〕8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进一步落实基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健全基层监管网络,推动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与力量配置下移,落实基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问题发现报告制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对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市食安办加强对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监督。

市食安办要充分发挥综合管理、协调指导、监督考评等职责,根据市政府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部署,加强对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监督:1.结合本市食品安全形势,组织开展基层食品安全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本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制度建设,组织拟订本市食品安全和监管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开展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状况的考核,组织开展全市食品安全重大整顿治理和联合检查行动,完善本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二)区(县)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

区(县)政府要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加强对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1.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总责任人;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工作年度计划。

上海出台《中央厨房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一)

上海出台《中央厨房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一)

根 据 加 工 食 品 的 品种 和 数 量 ,配 备
为 防 止 交 叉 污 染 ,满 足 生 产 加 工 需 能 正 常 运 转 的 清 洗 消 毒 和 保 洁 设 施 设
要 ,原料 加 工 场 所 要 求 设 置 分 类 的 食 品 备 , 宜采 用热 力 方 法 进 行 消 毒 。采 用 热 原料 清 洗 水 池 ,并 明显 标 识 其 用 途 。 同
设 备 ,集 中 完 成 食 品 成 品或 半 成 品加 工
触 即 食 食 品 的 工 用 具 、 容 器 的 清 洗 消 毒
水 池 应 专 用 ,与食 品 原 料 、 清 洁 用 具 及
接 触 非直 接 人 口食 品 的 工 具 、容 器 清 洗
烹 调 热 加 工 问 要 求 采 用 机械 排 风 装 水 池 分开 。水 池 应 使 用 不 锈 钢 或 陶瓷 等 置 ,产生 油 烟 或 大 量 蒸 汽 的 设 备 上 部 , 不 透 水 材 料 、 不 易积 垢 并 易 于 清 洗 。 采
安全 法规解读

上海 出台 《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 》 食 品 安全地 方标 准
工场 所 、冷 却 场 所 、分 装 间、贮 存 场 所 、
放, 有 明显 区分 标 记 ,同 时 要 求 有 温 度
工 用 具 清 洗 消 毒 场 所 和 检 验 室 等 主 要 场 指 示 装 置 。 所和 设 施 做 了具 体 规 定 。 6 .: I J l l ; t 清 洗 淌 乖 ¨ 保 沾 场 所 1 .原 料 加 I : 场 所
标 准 提 出 了设 计 与 布 局 、建 筑 内部 结 构 种 类 分 别 设 立 冷 藏 库 、 冷 冻 库 和 常 温 库 器 设 备 和 设 施 以及 标 准 物 质 ,检 验 仪 器 的基 本要 求 、生 产 加 工 场 所 的 使 用面 积 房 , 各 类 库 房 的 容 量 应 当 满 足 生 产 加 工 设 备 和 检 验 用计 量 器 具 应 按 照 有 关规 定 不小于 3 0 0平 方 米 。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上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中央厨房卫生规范-上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DBS 上海市地方标准DBS 31/ XXX—20XX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央厨房卫生规范(送审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本标准非等效采用了GB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等国家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央厨房卫生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央厨房从原料采购、加工过程、到运输贮存各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的相关术语相同。

3.1中央厨房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单位。

3.2待配送食品经中央厨房加工制作后,待配送至餐饮单位的所有产品,包括生制半成品、热加工半成品、即食食品。

3.3生制半成品经挑选、清洗、分割、切配等初加工后,经调制或不经调制,添加或不添加食品辅料、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等,发酵或不经发酵(米面类),不经热加工处理的非即食半成品。

3.4热加工半成品原料经初步热加工处理后,仍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阶段性成品。

3.5即食食品可直接食用的食品。

3.6易腐食品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腐败变质和细菌生长、繁殖、产毒的食品。

易腐食品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较高,通常pH大于4.6且水分活性大于0.85。

常见的易腐食品包括生鲜或熟制的动物性食品(如畜禽肉、蛋类、水产、奶类等)、熟制的植物性食品(如煮熟的米饭、面食、豆类和蔬菜)、豆腐或其他大豆蛋白食品(干燥制品除外)、切开的弱酸类水果和瓜类等。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现制现售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现制现售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现制现售卫生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简要起草过程(一)任务来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零售业现场制售卫生基本要求》列入2012年度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修定计划项目,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修订工作,浦东新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徐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作为标准技术合作单位参与标准的修定工作。

(二)简要起草过程标准任务下达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对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零售业现场制售卫生基本要求》修订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

并于2012年11月,成立了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浦东新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徐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组成的标准修订起草工作小组。

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起草说明。

起草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4月,查阅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资料,与本标准进行比较性研究。

召开3次由生产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并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多方征求对标准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初步确定了标准草案的基本框架及主要修订内容。

第二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选择有代表性的食品现场制售单位开展现场调研,对标准中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措施的实施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

起草工作组经研究讨论,确定了标准名称、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场所设施、制售过程食品安全控制等修订内容,形成了标准草案。

第三阶段2013年6月份,起草工作组先后组织了食品现制现售企业、行业协会、食品监管机构等相关专家学者,对标准草案进行了2次研讨,经认真研究分析,完成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起草人及工作职责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李洁、张磊、杨侃骏、刘晔青、钟蔚、徐晨、付长鸿、朱新芳、闵惟。

起草人员负责标准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检索、查阅、收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组织召开研讨会议、现场调研,通过多种途径征集、整理、归纳相关意见和建议并送审标准等。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04.28•【字号】沪市监食协〔2022〕151号•【施行日期】2022.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检验监管正文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市场监管局,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局,市局相关处室、直属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上海市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沪委〔2019〕1014号)、《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沪食药安委〔2022〕1号)等文件要求,我局制定了《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并请各区市场监管局、各有关单位于每季度末最后一个月20日前将所负责的重点工作任务逐项推进落实情况报市局食品安全协调处(联系人:张露霞),于2022年12月20日前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特此通知。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4月28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四个最严”为统领,立足食品安全的新形势新任务,立足问题导向,立足严的主基调,立足落实见效,立足保障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政治要求,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战略,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食品最安全、消费最放心、市民最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之一。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1.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

《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培训PPT

《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培训PPT

(一)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领导 高度重视本次修法工作
韩正书记:
“要按照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四个 最严’的要求,在本市食品安全现有工 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进一步提 升上海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构建‘舌尖 上的安全’体系,把上海建设成为市民 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市政府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市人大 做好本次食品安全地方修法工作,要制 订出一部史上最严、百姓拍手叫好的食 品安全地方法规。”
(四)重要时间节点
市政府第123 次常务会议审 市食药安办、 市食药监局 启动修法调 研工作 议通过了《实 施办法(修订 草案)》 市十四届人 大常委会第 33次会议第 二次审议 市十四届人 大第五次会 议全体代表 审议表决通 过
2015年11月 2015年年初
2016年9月
2016年12月 2016年11月
(一)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领导 高度重视本次修法工作
殷一璀主任:
上海在食品安全修法过程中要体现上 海地方创制特点、体现最严的要求,要落 实食品安全各方责任,解决食品安全突出 问题,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使修订的法规 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基本思路 突出“三个坚持”:
l 坚持最严的准入标准,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l 坚持最严的要求,在上海地方立法中突出创制性的 特点,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方责任 l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积极 回应社会和广大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期盼,努力将本 市建设成为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二)基本思路 《条例》着力突出“六个体现”
• 体现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 • 体现上海超大型城市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的理念 • 体现本市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成果,明确各方责任 • 体现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又与原《实施办法》 相衔接 • 体现解决本市当前存在的无证食品生产经营、网络食品经营 等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方法 • 体现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共治体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5.17•【文号】国食药监食[2011]212号•【施行日期】2011.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福建省卫生厅:为规范中央厨房许可工作,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明确中央厨房和甜品站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1〕3号)的相关规定,以及《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地在受理中央厨房许可申请,开展中央厨房许可审查时,应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总则中相关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执行。

二、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中央厨房,已取得各类食品许可证的,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有效期届满,按照《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规定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

三、各地要及时总结中央厨房许可审查工作情况,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央厨房许可,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明确中央厨房和甜品站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1〕3号),以及《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中央厨房,指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单位。

第三条中央厨房纳入餐饮服务许可管理的范围,作为第六类餐饮服务许可类别审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出台中央厨房卫生规
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上海出台《中央厨房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所谓中央厨房,是指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单位,它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

随着餐饮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中央厨房集中生产加工制作、统一配送至餐饮门店已经成为新型的餐饮发展模式。

为建立统一的针对该业态的卫生规范,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于2012年底制定了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央厨房卫生规范》,于2013年2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主要对中央厨房的定义、产品分类、生产场所和设施、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检验、产品的贮存和运输、产品的追溯和召回管理机构及人员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厂房和生产加工场所
根据中央厨房生产加工的特点,该标准提出了设计与布局、建筑内部结构的基本要求,生产加工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

标准还对原料加工场所、烹调热加工场所、冷却场所、分装间、贮存场所、工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和检验室等主要场所和设施做了具体规定。

1.原料加工场所
为防止交叉污染,满足生产加工需要,原料加工场所要求设置分类的食品原料清洗水池,并明显标识其用途。

同时,为防止易腐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腐败变质,要求加工易腐原料的场所应配备空调等温度控制装置。

2.烹调热加工场所
烹调热加工间要求采用机械排风装置,产生油烟或大量蒸汽的设备上部,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便于清洗和更换。

3.冷却场所
生产工艺中采用冷链工艺的,应配备与加工食品的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的快速冷却设备(如真空冷却机、隧道式冷却设备)或设置冷却专间。

冷却专间内应配备降温、紫外线灭菌、温度指示装置等设施。

4.分装间
即食食品应分装间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专间的要求。

5.贮存场所
食品和非食品应分开存放。

按食品种类分别设立冷藏库、冷冻库和常温库房,各类库房的容量应当满足生产加工数量的需要。

冷藏库、冷冻库数量和结构能使原料、半成品和即食成品分开存放,有明显区分标记,同时要求有温度指示装置。

6.工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
根据加工食品的品种和数量,配备能正常运转的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设备,宜采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

采用热力消毒的,至少设有2个专用水池;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记表明其用途。

接触即食食品的工用具、容器的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

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

采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设备上应有温度显示和清洗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自动添加装置应定期检定。

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工用具和容器的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7.检验室
须具备与加工制作的食品品种相适应的检验室。

开展微生物检测的检验室总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不开展微生物检测的,总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开展微生物检验应设有无菌室,其中要设置准备间、缓冲间、洁净实验室。

布局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洁净实验室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并具备适当的通风和温度调节设施。

实验室应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设施以及标准物质,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用计量器具应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校验。

检验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包装材料的要求
包装材料必须清洁、无毒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的通用性要求,内包装材料应能在正常储存、运输、销售中充分保护免受污染,防止损坏。

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在使用前应彻底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专间内使用的一次性内包装材料应脱去外包装后进入。

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1.原料加工
原料加工应进行挑拣、解冻、清洗、去皮及剔除腐烂、病、虫、异常、畸形、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去除不可使用部分。

畜禽类、果蔬类、水产类原料应分池清洗,清洗后要沥干,去除多余水分,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盛装沥干的容器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严格按照加工配方和工艺规程对原料进行切配、分割、腌制和上浆等加工。

切配、调制好的半成品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与原料分开,避免收到污染。

需冷藏或冷冻保存的半成品需按照储存条件分类存放。

动物性食品的腌制应在4℃以下冷藏条件下进行。

易腐食品暂存应在7℃以下冷藏条件下进行,分装应在25℃以下条件下进行。

2.热加工
热加工的食品应能保证加热温度的均匀性,需要熟制的应烧熟煮透,加工的食品其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热加工的食品应与生制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熟制的食品与未熟制的食品分开存放。

应采取措施或监测控制使用油煎过程的安全质量;若无法实施监控措施的,连续煎
炸食品的食用油累计使用期限不超过12小时,非连续使用的食用油使用期限不超过3天。

废弃的食用油应全部更换,不能以添加新油的方式延长使用期限。

3.冷却
经热加工处理的易腐食品应采用冷链工艺,保证在2小时内将食品中心温度降至10℃以下。

用于即食食品冷却的快速冷却设备或冷却专间应专用,不得用于冷却热加工。

4.分装
分装前应认真检查待分装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分装。

分装即食食品的应符合专间操作要求。

5.食品包装标签要求
待配送的食品应采用密闭包装。

加工配送食品的最小使用包装或食品容器包装上的标签应标明食品名称、加工单位、生产日期及时间、保存条件、保质期、加工方法与要求,成品食用方法等,若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在标签上表明。

中央厨房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在标签上标明。

非即食的熟制品种在产品标签上明示“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6.工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要求
中央厨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为确保生熟分开,接触热加工半成品和即食食品的工用具、容器要专用,使用前要消毒。

7.专间操作要求
即食食品的冷却、分装等须在专间内操作,专间属于清洁作业区,标准对人员卫生、温度控制、适时消毒等进行了规定。

8.有效期管理
应根据加工生产工艺的特点和国家相应标准的规定,制定原料、生制半成品、热加工半成品、即食食品的保质期,必要时应进行产品保质期试验和验证,并严格执行保质期规定。

9.生产过程的监控
生产过程的监控涵盖了生产的全过程,食品在加工、暂存、冷却、分装、贮存、配送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并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制定操作规程,对关键技术参数进行监控,并有监控记录。

检验
标准对原料、生产加工环节表面、产品检验、留样管理分别作了规定。

规定了几类原料必须检测的项目,包括有农药残留、肉品瘦肉精残留、食用油酸价及极性组分等。

鲜冻畜肉及内脏、果蔬、食用油等原料应每批进行检验。

要求每年应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即食食品进行至
少一次的全项目检验。

每批即食食品均需留样。

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克,并保存至保质期届满之后48小时。

产品的贮存和运输
要求根据产品的种类和性质选择贮存和运输的方式,并符合产品标签所标识的贮存条件。

配备与加工食品品种、数量以及贮存要求相适应的封闭式专用运输车辆,配送易腐食品时应采用冷藏车。

采用冷链工艺生产的,应根据产品特性在冷藏或冷冻的条件下贮存和运输。

产品追溯和召回
中央厨房应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召回食品应采用染色、毁形等措施予以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和销毁,并采用照片或视频方式记录销毁的过程,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详细记录。

记录和文件的管理
要求建立相应的记录管理制度和文件管理制度,对加工中原料、半成品、终产品和包装材料等的采购、生产、贮存、检验、配送、召回等环节制定管理文件并详细记录。

各类文件和记录按照规定整理归档。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和手段进行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管理制度
中央厨房应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和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制度、场所环境卫生管理、设施设备卫生管理、清洗消毒管理、人员卫
生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加工操作管理、餐厨垃圾及废弃食用油脂管理、消费者投诉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理、食品供应商遴选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食品检验制度、问题食品召回和处理方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关键环节操作规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