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诗歌点评标准
诗歌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4. 服装整洁得体,举止大方。
( 2 分)
5. 背景音乐与诗歌配合恰当。
( 1 分)
姓名
内 容 健 康 积 流利表达 极向上( 2 分) ( 2 分)
语音,语调, 衣着,姿态, 音乐配合
感情充沛
台风( 2 分) (1 分)
( 3 分)
1.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 2 分) 2. 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吐字清晰。 ( 2 分) 3. 停顿恰当,准确,节奏感强,感情充沛。 ( 3 分)
语音,语调, 衣着,姿态, 音乐配合
极向上( 2 分) ( 2 分)
感情充沛 ( 3 分)
台风( 2 分) (1 分)
1.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 2 分)
2. 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吐字清晰。 ( 2 分)
3. 停顿恰当,准确,节奏感强,感情充沛。 ( 3 分)
4. 服装整洁得体,举止大方。
( 2 分)
4. 服装整洁得体,举止大方。 5. 背景音乐与诗歌配合恰当。
( 2 分) ( 1 分)
7 、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 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
8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9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1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4. 服装整洁得体,举止大方。
( 2 分)
5. 背景音乐与诗歌配合恰当。
( 1 分)
姓名
内 容 健 康 积 流利表达 极向上( 2 分) ( 2 分)
(全版)创作诗歌的评价准则

(全版)创作诗歌的评价准则
1.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诗歌应有明确的主题,能够通过描述、隐喻或象征等手法准
确地表达出来。
- 诗歌的情感应真实、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2. 语言运用和形象描绘
- 诗歌应具有优美、流畅的语言,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 形象描绘要生动、具体,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
和情感。
3. 结构和节奏感
- 诗歌的结构应有条理,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篇章逻辑和发展过程。
- 节奏感要合理,能够通过韵律、押韵等手法增加诗歌的音乐
性和韵律感。
4. 创新和独特性
- 诗歌应体现出创新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能够给人以新鲜感和启示。
5. 情感共鸣和震撼力
- 诗歌应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 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震撼力,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6. 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 诗歌的语言应准确无误,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 语言要精炼,能够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7. 诗歌的整体效果和艺术价值
- 诗歌的整体效果应给人以美感和审美享受,能够产生艺术上的价值和意义。
- 诗歌创作应能够展现出作者的才华和个性,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和品质。
以上是创作诗歌的评价准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完全版)对诗歌创作的评价准则

(完全版)对诗歌创作的评价准则诗歌,作为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独特表达方式,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
这些准则不仅涉及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还关注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接受程度。
以下是对诗歌创作的评价准则的详尽阐述。
一、形式和结构1. 诗体:诗体是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之一。
诗歌可以是自由诗,也可以是固定形式的诗(如十四行诗、五行诗、绝句等)。
评价时,应考察诗人是否恰当地使用了诗体,以及是否灵活运用了其规则。
诗体:诗体是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之一。
诗歌可以是自由诗,也可以是固定形式的诗(如十四行诗、五行诗、绝句等)。
评价时,应考察诗人是否恰当地使用了诗体,以及是否灵活运用了其规则。
2. 韵律和音乐性:评价诗歌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其韵律和音乐性。
诗歌的音乐性可以通过节奏、韵脚、押韵等方式体现。
评价时,应注意诗歌的韵律是否流畅,音乐性是否和谐。
韵律和音乐性:评价诗歌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其韵律和音乐性。
诗歌的音乐性可以通过节奏、韵脚、押韵等方式体现。
评价时,应注意诗歌的韵律是否流畅,音乐性是否和谐。
二、内容和主题1. 主题:诗歌的主题是其灵魂,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主题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评价时,应注意主题是否独特,是否富有深度。
主题:诗歌的主题是其灵魂,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主题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评价时,应注意主题是否独特,是否富有深度。
2. 情感表达:诗歌是情感的载体,评价诗歌时,应注意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力度。
真实的情感表达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情感表达:诗歌是情感的载体,评价诗歌时,应注意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力度。
真实的情感表达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3. 象征和隐喻:良好的象征和隐喻使用能增加诗歌的多维度和深度。
评价时,应注意象征和隐喻的使用是否得当,是否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象征和隐喻:良好的象征和隐喻使用能增加诗歌的多维度和深度。
评价时,应注意象征和隐喻的使用是否得当,是否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诗歌创作的全方位评分标准

诗歌创作的全方位评分标准引言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全方位的评分标准,用于评判诗歌创作的质量。
评分标准主要涵盖诗歌的主题与内容、语言表达、结构与形式等方面。
以下是具体的评分标准。
1. 主题与内容- 诗歌的主题是否独特、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诗歌的内容是否丰富、有内涵,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语言表达- 诗歌的语言是否优美、流畅,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 诗歌的用词是否精准、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 诗歌的修辞手法是否丰富、巧妙,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结构与形式- 诗歌的结构是否有层次感,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起伏和变化。
- 诗歌的形式是否与主题相契合,能够通过形式的选择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 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否恰当,能够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
4. 创新性与原创性- 诗歌是否具有创新性,能够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维方式。
- 诗歌是否具有原创性,能够体现作者的独立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5. 情感表达- 诗歌能否通过情感的表达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 诗歌是否能够传递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情绪共鸣。
6. 故事性与意境- 诗歌是否具有故事性,能够通过叙事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 诗歌是否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总结以上评分标准可以全面评判诗歌创作的质量,从主题与内容、语言表达、结构与形式、创新性与原创性、情感表达、故事性与意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希望这份评分标准能够对诗歌创作的评价和提升有所帮助。
诗歌创作:完整的评分准则

诗歌创作:完整的评分准则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评分准则,供评委和读者评估诗歌创作的质量。
以下是评分准则的要点:1. 内容和主题(40分)- 主题表达:诗歌的主题是否清晰明确,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10分)主题表达:诗歌的主题是否清晰明确,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10分)- 情感表达:诗歌是否通过词语和意象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共鸣。
(10分)情感表达:诗歌是否通过词语和意象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共鸣。
(10分)- 创新性:诗歌是否带有独特的创新思想和观点,引发读者的新颖感受。
(10分)创新性:诗歌是否带有独特的创新思想和观点,引发读者的新颖感受。
(10分)- 内涵深度:诗歌是否有深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10分)内涵深度:诗歌是否有深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10分)2. 结构和语言运用(30分)- 结构完整性:诗歌是否有明确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和合理的段落划分。
(10分)结构完整性:诗歌是否有明确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和合理的段落划分。
(10分)- 韵律和节奏:诗歌是否运用了韵律和节奏,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和抑扬顿挫。
(10分)韵律和节奏:诗歌是否运用了韵律和节奏,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和抑扬顿挫。
(10分)- 修辞手法:诗歌是否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5分)修辞手法:诗歌是否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5分)- 词语运用:诗歌中的词语是否恰当、精准,能够生动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分)词语运用:诗歌中的词语是否恰当、精准,能够生动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分)3. 表达和传递(20分)- 语言流畅性:诗歌的语言是否流畅,能够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歌的世界。
(10分)语言流畅性:诗歌的语言是否流畅,能够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歌的世界。
(10分)- 情感传递:诗歌是否能够真实地传递作者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诗歌朗诵评语指点

诗歌朗诵评语指点关于诗歌朗诵评语指点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评语吧,评语能够使被评价对象思想上产生与形成自觉地按目标的要求和步骤前进的意识。
写起评语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诗歌朗诵评语指点,欢迎大家分享。
诗歌朗诵评语指点11、语言表达: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楚、准确,语言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朗诵的内容,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舒心悦耳,娓娓动听。
2、态势神情: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眼神能准确、鲜明、自然、形象地表达朗诵内容何思想感情,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不矫揉造作,夸张别扭。
3、仪表形象:服饰大方、自然、得体、举止从容、端正,精神饱满,态度亲切。
4、朗诵效果:朗诵有感染力,使人在优美的声音中得到美的享受,具有鼓舞性、激励性、感召力。
能拉近与听者的情感距离,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能够使听众产生感情共鸣。
1、朗诵者字音准确,节奏清晰,停顿适中,注意轻重缓急。
3、字正腔圆,轻重缓急处理得很好4、声音非常浑厚,发音清晰,感觉气势恢弘,节奏轻快,速度适中。
5、声音很有磁性,朗诵节奏非常清晰,富有气势6 诗歌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7、台风很好,精神饱满,姿态大方得体,上得台来镇定自若,没有出现怯场的现象8、朗诵者的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的把握较为准确,表情的变化和诗歌内容的涵义相吻合,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9、对诗歌散文所表达的感情不是很理解,表情平淡、表达做作;节奏或过快或过慢10、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应有抑有扬,张弛有度,千回百转,体现出韵律之美。
11、好的台风:选手的嘴角要带有笑意,因为笑能提升情绪,眼睛要注视舞台正前方,眼神要随着诗词的意境而变化,手势和动作要自然流畅。
12、能够融入诗歌的意境内容中,尽情呈现诗的生命力。
13、声调和语音和谐,感情更能投入诗的内容和意境中,尽显诗的生命力,因为朗诵诗歌是用声音将诗的文字再创作。
诗歌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诗歌朗诵比赛评分标准一、朗诵技巧(40分)1.语调和语速(10分):朗诵时语调要自然流畅,符合诗歌的表达意境;语速要适中,不快不慢。
2.音量和节奏(10分):朗诵时音量要适中,能够清晰传达每一个音节;节奏要有节奏感,使诗歌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3.停顿和呼吸(10分):在适当的位置做短暂停顿,让诗句更加自然流畅;呼吸要稳定,不影响朗诵效果。
4.发音和字正腔圆(10分):准确发音,字正腔圆,注意不要含糊掉字。
二、情感表达(30分)1.情感投入(10分):朗诵者要能够真实表达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使听众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情感传递(10分):朗诵者要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节奏的掌握,将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真实传达给观众。
3.情感转化(10分):朗诵者要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诗歌融为一体,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情感的转化和升华。
三、语言表达(20分)1.准确性(10分):朗诵者要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不出现严重的错误。
2.抑扬顿挫(10分):把握好诗歌的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地表达文中的语气和情感。
四、舞台表现(10分)1.形体和仪态(5分):朗诵者在舞台上的仪态要端庄大方、自然得体,体现出良好的形象修养。
2.眼神与面部表情(5分):注视观众,眼神自然专注;面部表情要与诗歌的内容相匹配,生动有表情。
五、整体效果(10分)1.整体流畅度(5分):朗诵者在整个朗诵过程中,语调、语速、节奏等要保持流畅,给人以整体感受。
2.震撼力(5分):朗诵者的朗诵要让听众产生共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上即为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分标准,希望每位参赛者根据此标准进行准备和朗诵,以展现最佳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加油!。
现代诗歌的评分细则5篇

现代诗歌的评分细则5篇现代诗歌的评分细则 (1) 根据尹才干《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一文的精神,结合多次评定参赛诗歌等级的实践,特制定如下现代诗歌评分的参考细则:一、诗的形式(共50分)1、适宜性(10分)适宜性,即是指诗呈现出来的外部形式(形态,评价标准中的“态式宜”)是否符合当前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
具体表现在字、词、句的排列组合,建行、节的处理上。
过分整齐(不含传统诗歌),则缺乏灵动;过分分散,则显得不够凝练。
2、贴切性(10分)贴切性,就是要求用语相对贴切(包括词性、句式、节奏、章法、韵味等运用得体),概念相对清楚,叙述描写符合客观实际或主观想象,造句可以不遵守语法规范,提倡语言陌生化(参见尹才干《浅谈语言的陌生化》),推理可以反逻辑,但都以能够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确切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思想感情为目的。
3、精练性(10分)精练性,就是要求语言洁净、简练,富有张力,尽可能将丰富的思想内容凝聚在精确简练的词句之中,从而言约意丰,“片言明百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语言重复、啰嗦为诗歌语言之大忌。
4、韵律性(10分)韵律性,是指将语言自身音调的高低清浊、节奏的长短缓急,有机地加以配置而达到音调和谐、声韵铿锵的效果。
它分外在韵律性(如押韵、节奏)和内在韵律性(相互搭配的效果)。
音乐性在中华诗歌(主要指汉语诗歌)中的作用是尤其重要的,它是中华诗歌的“根”性之一。
把诗之音乐性作为考察汉语诗之好坏的一个因素,是符合中华民族大多数读者的口味的。
诗之韵律性主要从音调、音色、节奏、旋律、气韵等方面考察,视其与诗之内容协调共振的程度来评定其得分。
完全无音乐性的诗歌,酌情扣分。
5、和谐性(10分)和谐性,要求一首诗的外部结构必须是浑然一体的,它塑造的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无论是诗的开头、过渡、结尾,还是它的句子、节段、篇章等,每一因素必须是协调统一的。
局部考量,整体判断,视不协调程度扣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项诗歌点评标准
谭笑(2015-10-3)
一、项目设计说明
1.本标准所说诗歌,仅指在任何地方,多数人会认为是诗歌,或认为可能是诗歌的诗歌,不包括某些特定场合被称为是诗歌的诗歌。
如诗人北岛的诗歌《生活》,正文仅一个字“网”。
一个字“网”若不是诗人北岛以诗歌名义发表在诗集或诗刊里,通常没人认为是诗歌。
而以诗人名义发表在诗集或诗刊中,从某种角度说才可以认为是一首诗歌,因为《生活》一诗被一种特定的行为艺术诗歌化了。
2.本标准设定10项诗歌点评项目,综合考虑了各类诗歌的一般特点和显著特点,有些显著特点被单独提出列项,所以,各项并不完全同层次并列,点评时需尽量平衡考虑。
例如,秀词锦句与情绪项目就有交叉,是从不同角度罗列的点评项目,往往优秀的秀词锦句会加强情绪感受。
3.10项标准各项分值设定为多少,点评人可根据自己偏好来确定。
4.各个项目分值可根据其在诗歌中的作用程度不同来进行设定,最好10项目设定分值合计为100分。
若分值设定实施中不够理想,本标准设置了加权系数一项,可再设加权系数进行调整。
二、点评项目
1.语义顺畅合理(语义)
指从题与文、段与段、句与句等角度着眼,整体语义顺畅、合理,符合逻辑;从语句字词着眼,符合诗歌语法、修辞等特点,一般人能够认可其顺畅、合理。
由于诗歌有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篇章布局、语法修辞,如语句移位、语序倒装、省略主谓宾、词性活用等,所以,理解诗歌不能按一般文章要求理解。
但是,诗歌因不只是自己看,要分享给他人,所以,仍需他人能够看懂,哪怕他人以为看懂。
例如,许多低劣现代诗歌,往往意象堆砌,省略过多,语义跳跃过大,结果,对于多数人来说,晦涩难懂,就属于语言不顺畅、不合理。
语义顺畅合理不是诗歌特有点评项目,任何文体都需根据其自身特点,做到语义顺畅合理。
2.声韵、节拍和谐(语音)
声韵和谐,指声母、韵母、四声(平仄)等语音组合和谐。
诗歌是非常注意声韵的文体,多数诗歌都有声韵要求。
具体到某些类型诗歌,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格律诗需遵循平仄对仗,宋词需遵循各类词牌原理等,而现代诗歌声韵变化极其丰富乃至没有要求等等。
注意,一些现代诗歌可以声韵不够和谐,声韵和谐项就该按0分记。
没有声韵和谐的现代诗歌,若其他项目很好,可其他项目分值很高。
节拍和谐,指汉语诗歌中诗句自身以及和各诗句间的音节节拍彼此和谐。
音节节拍,指由一个到几个汉字组构成的节拍。
往往一个诗句由一到多个节拍单位构成。
例如,李白《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可认为由“床前”和“明月光”两个节拍单位构成,整句可写为23节拍;
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可认为两句各由两到三个节拍单位构成,两句可写为33、331节拍。
诗句节拍单位无论多少,诗句自己与诗句之间,都需要和谐搭配。
若长短诗句组合不恰当,诗句彼此结构有细微的不当差异,单独诗句过长,就容易导致节拍不和谐。
3.诗意语言(语言类型)
指诗歌特有的诗歌性语言,常表现为远离生活语言的远离性。
即使不考虑声韵,诗歌语言也不同文章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
诗歌语言语法上常常省略、倒装,修辞上常常高度夸张、使用拟人、使用通感、使用对偶,手法上常常使用象征,结构上经常紧缩,节拍上常前后句节拍彼此明显协调。
因此,诗歌语言有鲜明的风格,与生活语言有距离,是一类独特的文学语言。
古典诗歌常一句话就直接构成诗歌语言,而现代诗歌则不一定。
现代诗歌有时一句话可以构成诗意语言,有时需要前后数句彼此搭配,才能构成诗意语言。
例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一句话就构成诗意语言;
而如,“我先看到闪电,过好久才听到雷声”,只有加上后面的“难道是因为,光明走在了呐喊者前面”,才构成诗意语言。
注意,诗意语言不必然产生精彩的诗意美。
许多诗歌一看就是诗歌,但我们不一定觉得美,我们可能会觉得仅仅是诗歌。
诗意美是在语义顺畅合理基础上,由音韵节拍、秀词锦句、情绪、意境等多个因素所构成。
4.秀词锦句(字词语句)
指可导致部分或整篇诗歌熠熠生辉的某些字词或者诗句。
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叶绍翁《游园不值》四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都是精彩的秀词锦句。
当然“闹”字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也有人认为不够文雅,这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注意,有些诗歌通篇是秀词锦句,而有些诗歌,通篇没有秀词锦句。
5.起伏舒缓及留白、诗眼等(结构章法)
通常指诗歌章法结构上是否有完美的回转跌宕或平铺舒缓和适度留白、诗眼到位等。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前四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天上黄河水写道晚上白发成雪,极其跌宕起伏;
又如,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没写最后结果,留白非常精彩。
起伏舒缓有时也出现在诗句中,李白的《将进酒》四句就是起伏跌宕范例。
诗眼常是起伏跌宕的一部分,有时还会以秀词锦句形式出现,但不是一定。
6.立意(思想性)
指诗歌具有的思想性是否深刻,是否高远等。
7.情绪(情感性)
指诗歌是否能带动读者进入一种情绪状态,以及带入的深浅。
情绪带入可以是强烈回荡,也可以是平静舒缓。
古诗词的入声诗词、许多大量用排比句的现代诗歌,往往能表现出或很强烈的情绪,使读者情绪回荡。
例如,岳飞的《满江红》,郭沫若的《天狗》,都容易带动读者情绪强烈回荡。
平静舒缓常会是语音、语义都较为平缓,情绪带入更靠意境。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
8.意境(情境性)
指主要是诗歌才能表现出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
和境界。
例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把景融于人心,非常有意境。
古人尤其注重意境营造,因此,古典诗歌中有意境的诗歌很多。
9.新颖(创新性)
指有特别突出的不同于通常诗歌的新颖之处。
新颖通常包括构思奇巧,视角新颖,风格独特等。
例如,通常诗歌奇数句没有声调要求,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王浚楼船下益州(平),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上),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去),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入), 故垒萧萧芦荻秋”,全诗奇数句最后一字的声调,把平上去入全都使用一遍,就非常新颖。
注:入,古四声中最后一声,现在普通话没有此声调。
现代普通话四声为1、2、3(上)、4(去)声,其中1、2声为古典的平声分化出的声调,也叫阴平、阳平。
10. 独特(独有性)
指诗歌某个优秀特点不在上述项目内或某些特点无论在否都非常突出。
例如,杜甫写的格律诗,意境与格律完美结合,他人很难做到,就属于独有特色。
独有特色和新颖有差别,独有是某篇诗歌或某人独有的优点,和新旧无关。
点评表
三、点评计分表
诗歌点评计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