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导学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高二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_第1课时导学案

高中生物高二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_第1课时导学案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授课题目第3节群落的结构拟 2 课时第 1 课时三维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4、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重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一)引入新课结合“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1.可以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肉食性鱼、植食性鱼等方面举例。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

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通过池塘实例,使学生明白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为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归纳提炼“群落”的概念教师:结合问题探讨中池塘生物种群组成的例子,强调各个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群落的概念。

根据学生的归纳情况,突出“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等判断要点。

学生:通过实例提炼出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提问: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都不是)(三)探讨“群落的物种组成”教师:(1)结合课本、相关信息,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

群落的结构 (第一课时)

群落的结构 (第一课时)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模块。

该模块基于系统思维从群体水平上,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来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

“群落的结构”是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的第1节,了解群落的结构是后续进一步探讨群落的类型和群落的演替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2个课时。

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逻辑顺序的基础上,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如图1所示),更好引领学生认识群落的结构。

图1 “群落的结构”课时安排【学情分析】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深圳著名的景点,也是深圳地区学生较为熟悉的生物群落,可作为本节课的“第二课堂”。

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的概念与特征,了解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可以迁移分析群落的结构特征,理解群落是一个受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的有机整体。

【教学目标】1.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发展科学思维素养。

2.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3.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建立进化与适应观,培养社会责任。

4.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2.教学难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

(2)实施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调查任务,明确要求。

2.收集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的相关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

高中生物优秀导学案4.3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高中生物优秀导学案4.3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制:张伶俐审核:杨金立审批:班级:小组:姓名:等级使用时间:编号:164.3.1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群落的概念,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激情投入,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难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预习案一、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1)种群的定义:(2)种群的数量特征:(3)群落的定义:(4)研究群落的基础:2.群落的物种组成(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________________差别。

(2)丰富度:【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一、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1、个体、种群、群落的相互联系?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探究二、群落的物种结构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当堂检测1.有关下列各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种群形成生物群落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2.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统计和分析:丰富度和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是。

分析讨论:①土壤中的生物能否被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示范教案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说出群落的概念。

2. 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

3.分析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别,并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难点】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2页问题探讨,回答问题。

(1)稻田中河蟹与底栖动物的关系是怎样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指出研究这些问题时,只单独研究稻田中的水稻或河蟹等某一个种群已不能满足需要,要将稻田中的全部生物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进行研究,通过了解各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引出群落的概念。

【新知讲解】一、群落1.概念【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群落概念并解读:群落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包含全部生物(动植物、细菌和真菌等),形成集合(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学生活动】辨析概念:判断以下描述是否为群落。

(1)某个活禽市场卖蔬菜和鸡鸭等。

(错)(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错)(3)某片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及阳光、土壤等。

教师提问:群落和种群都是生物群体,对群落进行科学研究时,和只研究某一个种群,研究的问题相同吗?你对群落的哪些问题感兴趣?(错)2.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22页,思考回答从群落角度可能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由于种群和群落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从新的视角出发,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种群不同。

过渡:“稻田-鱼-河蟹”群落和普通稻田群落,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进行物种组成的比较,从而学会认识群落。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丰富度【教师活动】指出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介绍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并举例比较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和新疆北部针叶林的群落物种组成种类的数据图表,指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群落与新疆北部的针叶林群落存在明显不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2.1群落的结构【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3.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掌握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难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

2.实施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课堂预习提纲】1.什么是群落?某池塘里的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吗?2.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在群落水平上研究哪些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3.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有什么意义?4.什么是物种丰富度?我国从北方到南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怎样变化的?5.什么是优势种?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吗?6.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请列举说明。

7.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影响因素是什么8.什么是群落的季节性?举例说明?9.什么是生态位?若研究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可以分别研究哪些内容?【课堂探究设计】1.探究一: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2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要认识一个群落,为什么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2)什么是物种丰富度?我国从北方到南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怎样变化的?(3)什么是优势种?如何进行辨别?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吗?(4)草原放牧过程中,我们要如何维持草原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究二: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24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生物的种间关系有除了以上类型,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列表比较各种间关系的概念、特点、实例、随着时间改变各种间关系对应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营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

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群落的结构01选修班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群落的结构01选修班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群落的结构01选修班第1课时【学习目的】1. 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讨的效果。

2. 描画群落的结构特征。

【活动方案】活动一 了解群落的概念经调查发现,某农田中除小麦外,还生活着以下生物:荠菜、婆婆纳、看麦娘等杂草;蚜虫、蝼蛄、土蝗和蟋蟀等益虫;田鼠、野兔、黄鼠狼等小型哺乳植物;蟾蜍、青蛙等两栖类植物;家燕、麻雀、大山雀、白头鹎等鸟类植物;蝮蛇、乌梢蛇、赤链蛇等蛇类。

〔1〕该农田中至少有多少种种群?〔2〕用两个例子剖析一下该农田里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3〕少量捕杀青蛙、鸟类、蛇类、黄鼠狼等植物会对小麦产量形成怎样的影响?〔4〕什么是群落? 群落:同一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有直接或直接联络的 的集合。

群落由一定的 、 和 组成。

活动二 学会剖析群落的物种组成〔1〕下面的五种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最多的是哪个?物种数目最少的是哪个?〔2〕下面的四种森林群落中,构成的主要树种各有什么清楚的特点?〔3〕从对下面的不同群落的剖析中,你可以看出,不同群落之间的最大差异什么?形成这种不同的缘由是什么?〔4〕物种丰厚度:群落或生态系统中 的多少。

表示出来。

活动三 概述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1)填写下面的表格:关系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西双版纳的热带辽宁南部的落叶北极苔原 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互利共生假设彼此分开,那么双方或许一方不能独立生活。

数量上两种生物,出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有害,对有利。

假设分开,那么寄生生物,而寄主会竞争数量上出现出〝〞。

两种生物生活才干不同,如图a;生活才干相反,如图b。

普通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数量上出现出〝先添加者增加,后添加者增加〞的不同步性变化是捕食者,是被捕食者〔2〕高斯将两种草履虫一同培育,双核小草履虫能生活,大草履虫不能生活,这两种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解释高斯的实验结果。

〔3〕以下图的曲线区分表示具有两种生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请剖析回答:①属于捕食关系的是,其中捕食者是,被捕食者是。

高中生物人教版导学案 必修三:3-4-3-1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高中生物人教版导学案 必修三:3-4-3-1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会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通过分析图像,判断种间关系的类型。

【学习重点与难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2、种间关系的类型【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68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什么是群落?2、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3、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二、知识梳理(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内聚集在中的集合体。

2、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组成、优势种群。

(2)关系。

(3)群落的演替。

(4)群落的结构(5)各种群的占据位置(6)群落的和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是区别的重要特征。

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的多少称之为丰富度。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1.捕食:(1)定义: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_____________.(2)举例:如______捕食_________;_________捕食_________.兔吃草、狐吃兔等.(3)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甲.其中物种____是捕食者,_____是被捕食者,依据:在某一周期内,先增加者先减少,是被捕食者.2.竞争:(1)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2)结果:竞争各物种相互______,或者一方占优势,另一方一方处于_____甚至灭亡.(3)举例: 草原上的牛和羊、水稻和稗草。

(4)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上图乙.3.互利共生(1)定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________,彼此__________.(2)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白蚁及其肠内的鞭毛虫。

群落的结构-学案1(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结构-学案1(人教版必修3)

第3课时群落的结构[目标导读] 1.通过对教材P71问题探讨中池塘群落的分析,能够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结合教材P72~73的资料分析和生活实例,理解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

3.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重难点击] 1.种群的种间关系。

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种群数量的增长有“J”型和“S”型两种类型。

3.下图为微山湖中鲤鱼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逐渐加快是从哪一点开始的?a。

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的?c。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

(3)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b。

(4)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d。

若在此点鲤鱼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此点之后,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内斗争会加剧,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最终导致该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4.微山湖中还有荷花、水葱、芦苇、草鱼、虾、螃蟹、细菌、放线菌等生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

课堂导入下图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草原上生活着各种生物,如草本植物、小灌木、昆虫类、小型鸟类、啮齿类、蛇类、植食性动物类、肉食性动物类,还有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等等。

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如何?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何?生物群落有什么样的空间结构呢?探究点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如图,池塘中的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着多种生物,请分析以下问题:(1)列举该生态系统中的种群。

答案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各种不同种群。

(2)已知肉食性鱼以一些小型鱼为食,小型鱼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为食,植食性鱼类以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为食,那么当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时,其他种群的数量如何变化?答案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编写人:张春兰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课前案—自主预习】
[教材导读]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优势种、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生态位和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的重要特征。

(2)上述差别的衡量指标:,即群落中的多少。

(3)由图中信息可推测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①土壤动物具有、、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

⑤统计方法:一是,二是。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群落结构也。

[预习自测]
1.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

( )
2.微山湖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
3.在一定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

( )
4.群落一般都是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 )
5.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主要研究性别比例、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题。

( )
【课中案—合作探究】
[探究]1.一个动物园里圈养的虎、狮、豹等所有生物属于一个群落吗?
2.试比较种群和群落
3.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为什么不适合使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4.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应该如何改进?
【典例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典例2】为了对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一题多变
(1)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中小动物的数量是的。

(2)不同地域内的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的。

(3)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中小动物。

(4)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为保护生态环境,应。

[总结提升]
种群和群落的比较
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

1.种群专指这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因此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

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的研究范围则是种间关系。

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群力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

[基础检测]
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群落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不包括微生物
C.研究种群是研究的群落的基础
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2.下列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A.种群种类的多少
B. 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和劣势种群
C. 种群密度的大小
D. 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3.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
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
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课后案—拓展提能】
5.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