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导学案图文稿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高二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群落的结构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1)种群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群落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的物种组成(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______差别。

(2)丰富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1.有关下列各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种群形成生物群落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2.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和互利共生 b.捕食和寄生 c.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3.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竞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竞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4.白蚁的消化道内生活着多鞭毛虫,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消化道内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被饿死。

如东县马塘中学高二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 导学案

如东县马塘中学高二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 导学案

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一、课标导读: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二、问题导思1.群落的概念?群落、种群、个体之间的关系?2.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什么?什么是丰富度?规律?3.种间的关系有哪些?对应的曲线分别如何绘制?分别举出相应的生活中的例子?4.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影响森林动植物垂直分布的因素分别是什么?5.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例题导练冲A行动1.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①-甲B.②-甲C.③-丙D.④-乙2.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

下图甲示我国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01 02 03 04 05种名豚草0.3 0.6 1.1 1.5 2.3狗尾草10.0 9.2 8 6.8 5.5曼陀罗 3.0 2.1 1.1 0.3 0.1龙葵 3.0 2.0 0.4 0 0灰绿藜 3.2 2.8 1.7 1.3 0.6(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_______________。

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3)请在坐标图一的乙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目标导入】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问题导学】一.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1、一口池塘中的鲫鱼和所有生物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它们之间有何关系?.(1)群落的定义:内聚集在中的集合体,叫做群落落。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要点:同时、同地、全部生物、彼此联系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组成,优势物种(2)种间关系(3)群落演替(4)群落的空间结构(5)各种群占据的位置(6)群落的范围和边界3、研究群落的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丰富度的定义?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有何特点?观察书本72页图4-8和4-9,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群落的物种组成意义:是区别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即群落中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1)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2)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吗?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什么?特别提醒:几种生物种间关系的易误辨析 (1)“大鱼吃小鱼”不一定是捕食。

大鱼吃小鱼⎩⎪⎨⎪⎧同种鱼——种内斗争不同种鱼——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反例: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不是捕食。

(3)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等。

(4)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生物 精品导学案 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生物 精品导学案 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生物导学案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尝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学习难点】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常呈_____________分布 互动课堂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研究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_________3.优势种:是指群落中某些种群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不同群落中优势种__________三.种间关系(一)种间斗争关系概念特点曲线举例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的竞争越____________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的先减少,后增加的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

在曲线上,先达到波峰的为______________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寄生生物难以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很好群落种群数量空间分布范围和边界北极赤道南极山顶水体表面水底丰富度丰富度丰富度山底_________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 取出,体型较小的可用_______采集,的酒精溶液中 ,如用普通显微镜,可在_____________下观察 查清小动物的名称,进行分类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物种乙与物种甲为共生关系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2.1群落的结构【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3.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掌握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难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

2.实施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课堂预习提纲】1.什么是群落?某池塘里的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吗?2.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在群落水平上研究哪些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3.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有什么意义?4.什么是物种丰富度?我国从北方到南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怎样变化的?5.什么是优势种?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吗?6.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请列举说明。

7.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影响因素是什么8.什么是群落的季节性?举例说明?9.什么是生态位?若研究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可以分别研究哪些内容?【课堂探究设计】1.探究一: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2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要认识一个群落,为什么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2)什么是物种丰富度?我国从北方到南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怎样变化的?(3)什么是优势种?如何进行辨别?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吗?(4)草原放牧过程中,我们要如何维持草原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究二: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24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生物的种间关系有除了以上类型,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列表比较各种间关系的概念、特点、实例、随着时间改变各种间关系对应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营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

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4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2L群落的演替(1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回扣戟材夯实基硼、群落的结构1 .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 ■勺集合。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2 .物种组成(1) ____________________ 丰富度:群落中目的多少。

⑵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______ 同。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 .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⑵竞争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___________________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想一想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4 .空间结构(1)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象。

(2) 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______ 布。

二、群落的演替1 .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_____________________ 替的过程。

2 .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_______ 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_______________ 但被____________ 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灌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T T T T T阶段阶段阶段物阶段阶段阶段种间关系-- > 群落(2)次生演替① 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_________________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_________ 其他 __________ ■勺地方发生的演替。

高中生物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标点击】1、识别群落,说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从结构与功能上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自主探究】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1、什么是群落?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结论:1、群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群落的物种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结论: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称为丰富度。

种间关系阅读课本72-73页剩余内容,回答:1、一个群落的物种是否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2、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观察课本中的图4-11图4-12图4-13,思考: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结论:1、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例题精析】XXXXX:〖例1〗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B、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D、捕食、寄生、捕食解析: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后,大鲈鱼将以小鲈鱼为食,这应属于种内斗争关系,而不应是种间捕食。

4.3《群落的结构》优秀教案

4.3《群落的结构》优秀教案

群落地结构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地问题2、描述群落地结构特征.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学习重点:群落地结构特征学习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地角度描述群落地结构特征学习过程一、群落水平上研究地问题1.群落:内聚集在中地集合体.2.研究地问题:(1)群落地组成、优势种群.(2)关系(3)群落地演替.(4)群落地结构.(5)各种群地占据位置.(6)群落地范围和边界.3.基础:研究群落地基础是研究.二、群落地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地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即群落中地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单位面积内地物种越丰富.三、种间关系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地同步性变化大豆与根瘤菌寄生无曲线图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存在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地“同步性变化”,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地不同生物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捕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地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特别提醒:①判断生物之间地关系时,要先判断是种内关系还是种间关系②注意捕食与竞争地数量坐标图地不同.例题1.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地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地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A~D四组生物地对应曲线:A. ;B. ;C. ;D. .(2)造成②中出现地现象是由于.(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地b死亡,对a有利地曲线是 .(5)若狐死亡,则兔地发展趋势是 .规律方法:(1)两条曲线“同升同降”为互利共生关系.(2)两条曲线“交替消长”,则可能为竞争关系或捕食关系.若两曲线地最高点相同为竞争关系,不同则为捕食关系.(3)两曲线“一升一降”,则为寄生关系或竞争关系.但竞争关系会导致物种灭绝,即下降曲线能降到零,而寄生关系一般不会淘汰物种.四、群落地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种分别占据了不同地.2.类型思考题:玉米田中,玉米植株有高有矮,是否说明玉米具有垂直结构?为什么?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地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地充分利用.例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地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地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地研究 1.探究原理(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地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丰富度地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①去表层落叶②手按罐入土③花铲取罐②借助动物图签查清名称③使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②完成研究报告3.研究过程中地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地土壤动物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3)同样营养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 4.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地优势种是不同地,不同群落地物种丰富度是不同地.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地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例题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地习性,下图A 、B 、C 、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地是 ( )学习检测:1.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地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地叙述,正确地是()①影响果树地光合作用②吸收果树地水分和养分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2.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地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地关系是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地胜利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3、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地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地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地分析,错误地是()A.海洋中地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地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地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地共生关系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地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地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地叙述,正确地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限时训练:1.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地是 ( )2.下表说明有一种必要地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地.生物必须供应地生长因子被合成并释放地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可能地关系是()A.竞争B.捕食C.共生D.独立生长3.右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地食区范围.两个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A.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竞争B.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D.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4.关于群落地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地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地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地水层,出现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地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5.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地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地()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6.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地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地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地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地是A.无水螈地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地结果7.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表示地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地状况.(2)图中纵轴表示该群落地结构,且具有明显地现象.这些植被地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地影响.(3)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地结构,由于、、等因素地影响,不同地段地种类往往也有差别.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Emxv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目标导入】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问题导学】一.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1、一口池塘中的鲫鱼和所有生物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它们之间有何关系.(1)群落的定义:内聚集在中的集合体,叫做群落落。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要点:同时、同地、全部生物、彼此联系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组成,优势物种(2)种间关系(3)群落演替(4)群落的空间结构(5)各种群占据的位置(6)群落的范围和边界3、研究群落的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丰富度的定义?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有何特点观察书本72页图4-8和4-9,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群落的物种组成意义:是区别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即群落中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1)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2)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吗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什么几种生物种间关系的易误辨析(1)“大鱼吃小鱼”不一定是捕食。

大鱼吃小鱼⎩⎨⎧ 同种鱼——种内斗争不同种鱼——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反例: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不是捕食。

(3)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等。

(4)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规律方法:(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增同减)。

(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①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 随着曲线A 的变化而变化,故B 捕食A 。

②依最大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 的,也可推出B 捕食A 。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2)两条曲线“交替消长”,则可能为竞争关系或捕食关系。

若两曲线的最高点相同为竞争关系,不同则为捕食关系。

(4)两曲线“一升一降”,则为寄生关系或竞争关系。

但竞争关系会导致物种灭绝,即下降曲线能降到零,而寄生关系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某岛屿上植物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哪种结构的体现?1. 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类型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3.区分“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1)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

(2)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如图所示: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五、(1)取样器取样(2)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1.探究原理(1)调查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是。

2.探究过程:(1)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和等。

(3)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诱虫器;②简易法:放在瓷盆内,挑选动物。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采集。

(4)观察和分类①可借助有关的查明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形大,直接识别;体形小,。

(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和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是。

(6)分析讨论:①土壤中的生物能否被全部找出来为什么②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

(7)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

特别提醒: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2)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3)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4)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能力导练】1.(2016·通化模拟)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2.(2016·南京市高三期中)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3.(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4.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其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呈现捕食关系B.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利C.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大草履虫D.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5、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6.(2016·河北唐山二模)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7.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8.(2016·湖北襄阳一模)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距地表10~15 cm。

A.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问题导学】答案:一 1、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 2、物种二 1、(1)不同群落 (2)丰富度物种数目(3)热带地区四2.分层镶嵌主要与光照有关食物光照强度自身生长【能力导练】答案:1.解析:选A。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及栖息场所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

2.解析:选C。

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光照(森林)和温度(高山)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群落从而出现分层现象。

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譬如玉米和大豆间种,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产量。

3.解析:选A。

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B项错误;植物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水稻和病毒V是寄生关系,C、D项错误。

4.答案:C5. D6.[解析] 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切忌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

[答案] C7.解析:选C。

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最好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因为它们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的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8.解析:选A。

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A正确;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B错;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C错;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受季节、气候等影响,并非均为“S”型增长,还会出现下降、波动,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