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优秀导学案4.3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高中生物高二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_第1课时导学案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授课题目第3节群落的结构拟 2 课时第 1 课时三维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4、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重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一)引入新课结合“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1.可以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肉食性鱼、植食性鱼等方面举例。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
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通过池塘实例,使学生明白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为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归纳提炼“群落”的概念教师:结合问题探讨中池塘生物种群组成的例子,强调各个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群落的概念。
根据学生的归纳情况,突出“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等判断要点。
学生:通过实例提炼出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提问: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都不是)(三)探讨“群落的物种组成”教师:(1)结合课本、相关信息,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
群落的结构 (第一课时)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模块。
该模块基于系统思维从群体水平上,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来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
“群落的结构”是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的第1节,了解群落的结构是后续进一步探讨群落的类型和群落的演替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2个课时。
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逻辑顺序的基础上,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如图1所示),更好引领学生认识群落的结构。
图1 “群落的结构”课时安排【学情分析】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深圳著名的景点,也是深圳地区学生较为熟悉的生物群落,可作为本节课的“第二课堂”。
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的概念与特征,了解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可以迁移分析群落的结构特征,理解群落是一个受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的有机整体。
【教学目标】1.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发展科学思维素养。
2.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3.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建立进化与适应观,培养社会责任。
4.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2.教学难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
(2)实施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调查任务,明确要求。
2.收集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的相关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
人教版高中生物导学案-群落的结构

第四章第3節群落的結構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預習群落的結構特徵,初步把握群落的物種組成、種間關係和空間特徵。
二、預習內容1.群落水準上研究問題(1)種群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種群的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群落的基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落的物種組成(1)不同群落的物種數目______差別。
(2)豐富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種間關係種間關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點疑惑內容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1.識別群落,說出群落水準上研究的問題。
2.描述群落的結構特徵。
3.嘗試進行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學習重點:群落的結構特徵。
二、學習過程1.群落水準上研究的問題閱讀課本71頁內容,思考:(1)個體、種群、群落的相互聯繫?(2)在群落水準上研究的問題與在種群水準上研究的問題有什麼不同?(3)研究群落有什麼意義?2.群落的物種結構(1)群落的物種組成觀察課本72頁圖4-8和圖4-9,思考:這兩個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別?由此可得出何種結論?結論:3.種間關係閱讀課本72-73頁剩餘內容,回答:(1)一個群落的物種是否是隨機聚集在一起的?(2)種間關係包括哪幾種類型?各舉例說明。
生物 精品导学案 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生物导学案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尝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学习难点】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常呈_____________分布 互动课堂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研究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_________3.优势种:是指群落中某些种群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不同群落中优势种__________三.种间关系(一)种间斗争关系概念特点曲线举例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的竞争越____________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的先减少,后增加的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
在曲线上,先达到波峰的为______________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寄生生物难以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很好群落种群数量空间分布范围和边界北极赤道南极山顶水体表面水底丰富度丰富度丰富度山底_________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 取出,体型较小的可用_______采集,的酒精溶液中 ,如用普通显微镜,可在_____________下观察 查清小动物的名称,进行分类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物种乙与物种甲为共生关系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结构的含义和类型,掌握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掌握群落结构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3. 准备视频资料,用于展示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环境。
4. 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样本,供学生观察和识别。
5.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结构的特征和意义。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群落的结构。
2. 讲授新课(30分钟)(1)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和特征介绍。
(2)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物种的生态习性等。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
3. 学生分组实验(2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本地自然保护区或公园内不同类型生物群落的数据,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讨论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4. 小组讨论与交流(15分钟)让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总结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给予指导并答疑解惑。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群落空间结构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6. 布置作业(2分钟)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收集有关群落空间结构的更多信息,并在下次课上与大家分享。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群落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了解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生物群落的结构。
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群落的结构【目标导航】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点。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问题导学】【目标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概念:内聚集在中的集合体。
2、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组成、优势种群。
(2)关系。
(3)群落的演替。
(4)群落的结构(5)各种群的占据位置(6)群落的和边界。
【目标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的是:2、物种丰富度: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目标三】种间关系1、捕食(1)定义:(2)举例:如等2、竞争(1)定义:(2)结果:竞争各物种相互___ ,或者一方占优势,另一方一方处于___ 甚至灭亡、(3)举例:如等3、互利共生(1)定义:(2)举例:如等4、寄生(1)定义:(2)举例:如等概念辨析:(1)捕食与竞争:捕食过程中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老,病和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所以捕食者存在不会使被捕食者灭亡。
在竞争中如果一方占优势,而另一方占劣势,则可能导致一方灭亡。
(2)寄生与互利共生:共同点都是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寄生是一方获利,一方受害,互利共生是双方获利。
(3)捕食与寄生:虽然二者都是一方从另一方获得营养物质,但是捕食是强者对弱者的捕杀,寄生是弱者对强者的依附5、种间关系分析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对有害,对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而寄主会数量上呈现出“ ”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生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减少,后增加者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是捕食者,是被捕食者【目标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含义: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了不同的,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结构和结构等方面。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导学案:4.3 群落的结构01 选修班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导学案:4.3 群落的结构01 选修班- 1 - / 5第3节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活动方案】活动一 理解群落的概念经调查发现,某农田中除小麦外,还生活着以下生物:荠菜、婆婆纳、看麦娘等杂草;蚜虫、蝼蛄、土蝗和蟋蟀等害虫;田鼠、野兔、黄鼠狼等小型哺乳动物;蟾蜍、青蛙等两栖类动物;家燕、麻雀、大山雀、白头鹎等鸟类动物;蝮蛇、乌梢蛇、赤链蛇等蛇类。
(1)该农田中至少有多少种种群?(2)用两个例子分析一下该农田里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3)大量捕杀青蛙、鸟类、蛇类、黄鼠狼等动物会对小麦产量造成怎样的影响?(4)什么是群落?群落:同一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的集合。
群落由一定的 、 和 组成。
活动二 学会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西双版纳的热带辽宁南部的落叶北极苔原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江苏南部的常绿阔叶林(1)上面的五种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最多的是哪个?物种数目最少的是哪个?(2)上面的四种森林群落中,构成的主要树种各有什么明显的特点?(3)从对上面的不同群落的分析中,你可以看出,不同群落之间的最大差别什么?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物种丰富度: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多少。
(5)请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森林中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和纬度之间的关系,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活动三概述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1)填写下面的表格: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有害,对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而寄主会竞争数量上呈现出“”。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减少,后增加者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是捕食者,是被捕食者- 2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导学案:4.3 群落的结构01 选修班- 3 - / 5(2)高斯将两种草履虫一起培养,双核小草履虫能生存,大草履虫不能生存,这两种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解释高斯的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4、3 群落的结构学案【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2、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3、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看”自主预习一、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集合,叫做群落。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丰富度:群落中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各种种间关系的对比类型概念数量坐标图特点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等开始时A、B两种生物同时增加,此时的竞争并不激烈,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空间、食物有限,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弱者最终被淘汰捕食一般表现为“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先增加又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的是捕食者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
两种生物生态位(食性及生活条件)相似程度越大,竞争越激烈寄生寄生者寄居在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来维持生活寄生生活对寄生者来说是有利的,而对寄主(被寄生者)来说则有害3、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主要与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有关水平结构: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使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呈分布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注意事项1、调查研究小动物时,常用进行采集与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3、尽可能多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来收集。
4、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标本,应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学”4, C C C A“思”当堂检测1、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B、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D、捕食、寄生、捕食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3、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5、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种群的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6、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制:张伶俐审核:杨金立审批:班级:小组:姓名:等级使用时间:编号:16
4.3.1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群落的概念,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激情投入,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难点】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预习案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
(1)种群的定义:
(2)种群的数量特征:
(3)群落的定义:
(4)研究群落的基础: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________________差别。
(2)丰富度: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一、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
1、个体、种群、群落的相互联系?
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
探究二、群落的物种结构
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
当堂检测
1.有关下列各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
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种群形成生物群落
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统计和分析:
丰富度和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是。
分析讨论:
①土壤中的生物能否被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