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合集下载

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运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有温度?(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变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规律。

2.知识讲解(1)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

(2)讲解分子运动的特点: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等。

(3)讲解分子间作用力:引力、斥力、平衡位置等。

3.实例分析(1)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①为什么闻到花香时,香味会逐渐扩散?②为什么热水瓶里的水会变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4.练习与讨论②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心得。

5.课堂小结(2)强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四、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子动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所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讲解时,可以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运动和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环境科学
分子动理论可以用于研究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机制,有助于为环 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子动理论在物理中的应用
分子动理论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解释物 质的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
分子动理论还可以解释物质的相变现象,如熔化 、汽化、升华等,这些现象都是分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发生变化所引起的。
分子动理论可以解释分子的光谱现象,如红外光 谱、紫外光谱等,从而推断出分子的结构和化学 键类型等信息。
化学反应预测
利用分子动理论模型,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和结果,为新材料的合成、药物的 设计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子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深入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反应活性,为化学研 究提供重要指导。
分子光谱分析
分子光谱学是研究分子振动、转动和电子跃迁的学科,利用分子光谱分析可以鉴定化学物 质的成分、结构和状态,为化学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此外,分子动理论在化学反应动力学、气体动力 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分子动理论的发展历程
分子动理论的起源
早期概念
分子动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科学家开始研究气体和液体 的性质,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分子运动的概念。
重要发现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发现了花粉颗粒在液体中的无规则运动 ,这个运动规律后来被称为“布朗运动”。
分子动理论的发展
麦克斯韦-玻尔兹曼方程
19世纪末,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和玻尔兹 曼提出了描述分子运动的方程,即麦克斯 韦-玻尔兹曼方程。
VS
分子动理论的完善
分子动理论在20世纪初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和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分子运 动规律,并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了气体和 液体的性质。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 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 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练一练
例3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 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下表面 刚好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会( D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水的浮力 C.变大,由于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D.变大,由于玻璃上的水分子与水里的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它们的扩散速度和 什么因素有关呢?
活动2 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
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仔细观察所
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墨水在温水中扩散的更快些。
实验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a)墨水 在冷水中
(a)墨水 在温水中
2.分子热运动
大量实验表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 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练一练
例2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 《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 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无规则运动 加快,说明当时 周边的气温突然 升高 。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3)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练一练
例4 “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C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C.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第十三章 内能第一节(预习)

第十三章 内能第一节(预习)

第十三章内能(预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本节知识归纳: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1)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2)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

(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例题分析:[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的是()A.湿衣服晾干了B.在公共场所吸烟,污染环境C.房间几天不打扫,就有一层灰尘D.腌制咸鸭蛋[例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是()A.腌制咸菜时,放盐后经过较长时间菜才变咸;炒菜时,放盐后菜很快就有了咸味B.固体的体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洗过的衣服冬天比夏天干的慢D.气温高时植物生长快[例3]下面物理实验中能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是()A.两个橡皮碗压紧后,很难拉开B.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的泡沫塑料小球C. 磁铁吸引铁屑D.两块接触面锉得很平的铅块,压紧后下面能挂很重的重物,而不被拉开【例4】如图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例5】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例6】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把蔗糖放在水中变成糖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例7】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吗?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 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 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 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1)会收缩的液膜。 (2)塑料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在慢慢提起弹簧 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3)花瓣上的水珠有一定的形状且没有散开。
视频:(4)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柱,使 它们紧密接触后,居然可以在下面吊起重物。
结论:这四种现象,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 引力。 试试:(4)用手将铅笔壳压缩,容易吗? 回忆:(5)你试过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 吗? 结论:这两个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 斥力。
总结3:
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 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何 时是引力起主要作用,何时是斥力起 主要作用,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动画分析:何时是引力起主要作用,何 时是斥力起主要作用,与分子间的距离 有关。可以用“一根弹簧连着两个小球” 来理解。
大总结: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4、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阅读后填表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实验:用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装上等量的 酒精和水,然后将它们倒入同一个长细口 锥形瓶中。观察它们的总体积与混合前的 体积的和的大小。 现象: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一个量筒中 他们混合后的总体积总是比混合前两个体积的 和小一些,说明分子之问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 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结论2:分子间有间隙。
固体
液体
气体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优秀2篇)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优秀2篇)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优秀2篇)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篇一教学目标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
根据生活经验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对下列 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打开盛香水的瓶子, 我们会闻到什么?
墙内开花墙外香, 说明了什么?
闻到香味说明:气体分子在运动。
一杯水放的时间 长了,会怎么样?
一滴红墨水滴在 清水中会怎样?
减少与蔓延说明:液体分子在运动
放煤的地方,时 间长了会怎么样?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固态物质的分子排 列规则,就像坐在 座位上的学生。
液态物质的分子可 以移动,就像课间 教室中的学生。
气态物质的分子 几乎不受力的约 束,就像操场上 乱跑的学生。
课堂总结
1、扩散现象: 2、扩散的实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越剧烈。 4、分子动理论:
变黑说明: 固体分子也在运动
活动1 1、打开盛香水的瓶子 2、将墨水滴入水中
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 么?
结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一、认识分子动理论
科学家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 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五 年,发现铅片里有金,金片里有 铅,相互渗透了约1mm。
扩散: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发生彼此进入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m 时,几乎没有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固、液、气 三态中的分子
自学教材112页上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项 目 物 态
间距 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生活中的物理
1、 漂在水面上的两个油滴会自动合到 一块去,猜想:说明了什么? 2、打气筒在打气时,开始时比较好压缩, 这说明了什么?越往后来,情况发生了什 么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观点.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学过程知识点一认识分子动理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8-111,完成以下问题:1.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2.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合作探究】探究一体会分子的运动1.将香水瓶的盖子打开,很快就能在较远处闻到香味.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就变成了红色.3.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 mm深.(1)以上三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气体、液体、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实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答:例如糖块放入水中,整杯水变甜.煤炭堆在石灰墙角,石灰墙变黑等.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即使很少有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概念: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无论气体、液体或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探究二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得多.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探究三分子间有空隙吗在一根长玻璃管中注入一半的水,再缓缓地注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答: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低,即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探究四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会收缩的液膜在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水中,使它上面附着一层肥皂液膜.再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何一侧,被碰一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到了另一侧.这里是谁把棉线拉过去的?答:是未碰一侧的肥皂膜把棉线拉过去的.2.能吊起钩码的铅柱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紧压后,可以在它的下面吊起一串钩码,如下图所示.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答:分子引力.3.不听话的活塞将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1)你试着用力推活塞,能否把活塞压进去?答:不能.(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3)请运用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1.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2.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跟进训练】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C)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2.将10 mL的水与10 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 mL,这是因为(A)A.分子之间有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点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2,完成以下问题: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合作探究】演示一固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固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有一定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固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演示二液体分子的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液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其形状随容器而变化.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液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演示三气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气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气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跟器壁碰撞外,都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充满它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教师点拨】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方式可以用类比法进行理解: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就像上课时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分子间作用力的约束,就像操场上奔跑的学生.【跟进训练】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C)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课堂小结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隙.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动理论
•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运动。 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演示实验1 演示实验 液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演示实验2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3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4 演示实验 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的物质在相互 接触 时 扩散现象: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演示实验5 演示实验5
分析: 分析
电焊、汽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 电焊、汽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 使钢熔化为钢水, 使钢熔化为钢水 , 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 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 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 起 . 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 , 原来分 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了. 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了. ♦ 用粘接剂也可以把破碎的物品粘接在 一起, 一起 , 是粘接剂分子与被粘物品以及粘 接剂本身分子间的引力作用的结果. 接剂本身分子间的引力作用的结果
1cm3水中有3.35ⅹ1022个水分子
肥皂膜实验
酒精和水混合
墨水滴入水中
练习: 练习:
5、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 ) 、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 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分子间有引力 、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 C、棉线的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的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棉线的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 D、棉线、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 、棉线、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 的引力大 6、取一张纸,按你平常撕纸的方法将其撕成两半;再取一张同样的纸,用 、取一张纸,按你平常撕纸的方法将其撕成两半;再取一张同样的纸, 两只手抓住两边,用力向两边拉,是否还像刚才那样容易把纸分成两半? 两只手抓住两边,用力向两边拉,是否还像刚才那样容易把纸分成两半?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7、同学们做作业时,常用透明胶带把错处粘去,但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 、同学们做作业时,常用透明胶带把错处粘去, 力抺几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得干净,为什么? 力抺几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得干净,为什么? 8、回想本节的学习过程,想一想,我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确认分子的各项 、回想本节的学习过程,想一想, 规律的?我们以前哪些问题的认识也是用了这种方法。 规律的?我们以前哪些问题的认识也是用了这种方法。
• 分子间有间隙
演示实验6 演示实验
• 分子间由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实验7 演示实验+演示ຫໍສະໝຸດ 验8 演示实验想一想: 想一想
♦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不能将打 分子间有引力,
碎的玻璃吸引在一起? 碎的玻璃吸引在一起
分析: 分析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 有在距离极小时才比较显著、 有在距离极小时才比较显著、当两个分 子间距大于10倍分子的线度 倍分子的线度(约 子间距大于 倍分子的线度 约10-9米)时, 时 引力和斥力就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引力和斥力就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两 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 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 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 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 起.
练习: 练习:
♦ 3、在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在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 、香水瓶打开后, C、扫地时灰尘飞扬 、 B、湿衣服渐渐变干 、 D、炒菜时加点盐,菜的里面就咸了 、炒菜时加点盐,
4、下列四组图片中,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下列四组图片中,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第十章 分子动理论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 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
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 • 知道分子间 存在着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 存在着作用力, 子间距有关, 子间距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实例 • 理论联系实际,养成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 理论联系实际, 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 练习:
♦ 1、据《法制晚报》报道,今后在封闭的公共场所吸烟将 法制晚报》报道,
负法律责任。因为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 负法律责任。因为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 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的健康。 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的健康。从物理 学角度看, 现象, 学角度看,这是 现象,表明分子 在 。 ♦ 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 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 炒熟使它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判别的 炒熟使它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主要原因是( 主要原因是( ) 炒菜时盐多一些, A、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