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物理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物理分子动理论知识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物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九年级下册的物理课程中,有一项重要的知识点是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是解释物质的微观运动规律的理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九年级下册物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点。
一、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由原子组成。
分子运动指的是分子在空间中运动的状态。
分子运动的基本特征包括速度、方向和能量。
分子的速度决定了其运动的快慢,而方向则指明了运动的路径。
能量是支撑分子运动的动力,分子在运动过程中会不断地吸收和释放能量。
在分子的运动过程中,有两个基本原理需要了解。
第一,分子在运动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分子碰撞过程中,每个分子的动量变化都是相互抵消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第二,分子在运动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分子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传递是确定的,能量不会消失或增加。
二、分子热运动及温度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三维空间中以高速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温度是描述物质热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和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分子在运动过程中,会不断地撞击容器壁,撞击的频率和力度决定了物质的温度。
我们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它是基于水的冰点和沸点的划分。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但是在物理学中,常常用开氏温标进行热量的计算。
开氏温标以绝对零度为0,绝对零度是分子热运动停止的状态,它相当于摄氏度零下273.15度。
绝对零度以下的温度是不存在的,因为在这个温度下,分子的动量为零,无法继续运动。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当温度改变时,物质的微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它们与分子的热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在空间中有序排列,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的运动受限制。
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
液态是指物质的分子在空间中有较小的自由度,分子之间保持一定的接触,并能够流动。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物理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物理知识点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物理知识点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3.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高考物理答题技巧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
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v、r、ν”不分,大小写“M、m”或“L、l”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
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
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好,通过某相同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1”、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
高考物理如何复习1.物理知识点多,概念多,公式多,必须扎实基础,牢记概念并理解!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我学习物理刚开始就是吃基础知识点的亏,没打牢自己的基础就去盲目的做题,结果效果很低!如力学、电学、运动学,概念性强,公式多,还要特别注意知识点的推理与关联,如洛伦兹力的判定方向、安培力的判断方向是用左手还是右手,一定要牢记,如动能与势能的转换、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都需要理解与加强练习!2.回归课本+习题练习才是学习最重要方法,选择一本参考书认真做题并及时查阅课本,并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记笔记、课后加强练习的好习惯!很多人,扎实基础后,就不再回归课本,便是大量做题,结果发现成绩还是不理想!这里,我特别强调,基础知识打牢了,不一定会用啊!所以课后习题、老师布置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做习题就是一种对知识点的回顾和加深学习,在做习题遇见不会的,要及时查阅课本,如果看了课本还是不会,就大胆的问老师、问同学,同时把不懂的题记录在错题本中!高三物理提分最快的方法首先物理最重要的往往就是心态,面对一些物理题,感觉看不懂,看不下去了,不想做,只想看完题目弄点答案,这是物理失败的第一步。
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总结

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总结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总结1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章热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章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章运动的宏观反映。
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改变比引力的改变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讨论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讨论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识。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断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改变而改变。
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全部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分。
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3.转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转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分。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热力学第肯定律(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汲取的热量(Q)的总和。
(2)表达式:W+Q=U(3)符号法那么: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汲取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削,U取负值。
内能知识点

考点1 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有间隙: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如将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则混合后的体积比原来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要小,就是因为水和酒精中的分子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所以总体积要变小。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一切物质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中去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②扩散现象既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又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
③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说明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大。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4)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物体内分子的数目非常多;②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物质的状态:①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②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③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弱,几乎为零,气体分子能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既没有确定的形状,也无一定的体积。
考点2 内能(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物体的内能减少。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内能与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②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①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可以用做功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
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热传递:外界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5、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6、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常见考法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以北京市为例,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考察这部分知识的考题共出了5道。
在题型分布上,出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实验题。
在知识点分布上,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都考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04年出了一道考察“分子引力”的实验题(1分),06年出了一道考察“扩散现象”的填空题。
在难易分布上,所有的考题都属于容易档次。
可以推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依旧会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误区提醒1、温度能够影响扩散的速度;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3、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典型例题】例析: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潮湿的地面会变干B. 扫地时,太阳下能看到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C. 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D. 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很快整杯水变红了解析:A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而蒸发的实质是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有些运动速度较快,能量较大,有能力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跑出液面成为气体分子,可见蒸发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对于B选项中的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因为可以用肉眼观察的到,所以很明显不是分子的运动。
分子动理论的主要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的主要知识点分子动理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解释了物质的微观运动和热现象。
本文将介绍分子动理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分子的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以及与热现象的关系。
一、分子的结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
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化学键的形式来描述,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而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着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常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是由于分子极化而产生的吸引力,静电力是由于分子带电而产生的吸引或排斥力,而氢键则是在氢原子与氮、氧或氟原子之间形成的特殊吸引力。
三、分子的运动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具有三种运动形式:平动、转动和振动。
平动是分子整体移动的运动形式,转动是分子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形式,而振动则是分子内部原子相对位置的振动。
这些运动形式的能量和速度决定了物质的状态和性质。
四、与热现象的关系分子动理论解释了热现象的本质,即物质的热运动。
根据分子动理论,热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温度则是反映分子平均动能的物理量。
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物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如从固体转变为液体或气体。
总结起来,分子动理论是一种解释物质微观运动和热现象的理论。
它涉及分子的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形式以及与热现象的关系。
通过理解分子动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动理论知识点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娴熟,物理用语也是,必需学好,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下面是我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动理论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动理论学问点分子动理论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的;(2)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大现象:(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慢慢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2)扩大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有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内能和热量内能:①定义: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②大小关系: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转变物体内的方法: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2、热传递: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就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① 条件:存在温度差。
② 传递过程中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热量)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焦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q表示,单位J/kgQ=mq (注:Q的单位:J ,m的单位:kg ,q的单位J/kg)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重视学问点之间的联系初中生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视学问点之间的联系,相比其他学科,物理各个学问间的联系性更强,考试卷子试题特殊综合,即在同一道题中会考察到多个考点。
比方,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功率这部分内容时总觉得很难,这是因为电功率的很多问题,需要与欧姆定律结合起来使用,还需要把不同的电路状态分析清楚,也就是说电路到底是串联还是并联,因此要重视物理学问点之间的联系。
2课下练习,加强学习自主性物理这一科属于规律性特殊强的一科,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假如将物理学好了,初中的这几本课本能够很轻松的从前往后的讲学问点穿连起来。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的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3、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4、注意: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或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如:灰尘在空中飞舞,雪花飞舞,空气流动形成风。
都不是扩散现象。
5、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6、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分子间有个平衡距离(r0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0②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③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④当分子间的距离r> 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7、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现象:(1)铁棒很难被拉伸、平整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第二节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6. 热传递的理解(1)热传递的条件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热传递的方向:热量由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3)过程: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获得热量内能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知
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
2、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
b.分子体积:
c.分子数量:
二、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
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但是分子间
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
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2、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3、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的数量级为m,
相当于位置叫做平衡位置。
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四、温度的温标
1、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五、内能
1、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
(时分子势能最小)
当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2、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与热传递在使物体内能改变
高中物理选修3-3——气体知识点总
结
一、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C为常量)→等温变化
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少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
大。
适用条件: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图象表达:
2、查理定律:(C为常量)→等容变化
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
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适用条件: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
图象表达:
③盖吕萨克定律:(C为常量)→等压变化
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少,才能保持压强不变
适用条件: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图象表达:
二、理想气体
1、宏观上: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
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实验
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2、微观上: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故一定质量的理想
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
理想气体的方程:
三、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1、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2、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①气体的平均分子动能(温度)
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体积)
一、固体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
2、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3、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二、液体
1、表面张力: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
如露珠
2、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
1
已喜欢
阅读(226)┊评论(0)┊收藏(0)┊转载┊喜欢▼┊打印┊举报
已投稿
排行榜圈子
到:
前一篇:高中物理选修3-3——气体知识点总结
后一篇:高中物理选修3-3——热力学定律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