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3 不懂就要问 课文文本的作文仿写解析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3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认识到“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能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练通过阅读理解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信息。
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课文标题、插图等,引发学生对“不懂就要问”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标题和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展示与感知:1. 师生共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课文的意境。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每个问题都有答案和解释的含义。
讲解与练习:1. 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找到正确答案。
3. 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单词填空、判断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与运用:1. 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解释给小组成员听。
2. 随堂小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并和同学讨论。
3.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是否达到了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有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教材选择是否合理:该课文与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生活是否切合,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是否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实际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学会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不懂就要问仿写作文

不懂就要问仿写作文《不懂就要问》读后感小故事网时间:2021-12-25作文字数:300字叶诗涯今天,我读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孙中山小时候读书时,先生让他背诵,他会背诵了.可意思一点也不懂,他就大胆地站起来问,先生想,他们长大以后会自己懂.可他们想听,先生就讲解了,讲解完后,孙中山和他的同学当然明白书中的意思了.遇上不懂的问题就应该主动问,不然害的是自己,一辈子都会不明白的.想想我身边也有这样子的事例,我老爸有一个朋友,他小时候不爱问问题,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可是他总是以为自己什么都会.可是,有一次,他放暑假,上面一大堆不懂的问题,都不问,空着.等到交作业时全部空白,结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骂了一顿,又打了个电话叫他老爸、老妈过来.那个人回去吃了顿“竹笋炒肉片了”.还有一次,那个人考试,全部不懂,看着看着那个人就趴在桌上睡觉了,交上后,一点也没做,结果考了个大鸭蛋.同学们不要不懂装懂,不然,后果自负.。
不懂就问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到不懂就问,那么成绩一定很好。
我也有过不懂就问的经历,其中大部分都是问老师的。
存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个成语,叫做望洋兴叹,我不晓得这个成语的意思,要去问班上的同学,但是,我回去反问一定会被班上的同学取笑死去的,我还是去问老师吧。
我拿起书准备去老师的办公室,但是我去问一定会被老师批评的,我还是不去了。
可是,我转念一想,如果不去的话,我就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即使我被老师抨击了也必须搞清楚这个成语的意思。
我想要了一会儿,最终激起了疑虑,快步向老师的办公室跑回去,跑至门口时,我的心里像是十五个吊桶踢水——七上八下。
走进办公室,老师问我:“曹肖阳,你来干什么?”我说:“有一个成语我不懂意思。
”老师高兴地说:“有不懂的问题来问老师,老师真高兴。
什么问题?”我说道:“望洋兴叹。
”于是老师冷静地给我表述:“望洋兴叹原意所指在了不起事物面前感慨自己的可悲。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8 9 10 11课 课文文本的作文仿写解析

8 去年的树(阅读对象:小学生,及其指导者)这单元主要写童话,就不仿写了。
这篇课文的结构小鸟/大树回原地去山谷去村子灯火旁约定--------不见树,问树根-----------问工厂大门--------------问女孩--------------看灯火------飞走唱歌只剩树根做成火柴点灯火用光了唱歌(主题)信守诺言(类似主题文章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9 那一定会很好结构那一定会很好想站起来想跑想停下休息想躺下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舒服,觉得自己又变回了一颗树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文章要说什么中心思想,难说,我暂时没想到什么主题思想。
但是我们从意象上去感受一下。
整篇文章讲的是种子一生的经历。
他渴望变成大树,那样会很好。
渴望能跑,那样会很好。
希望能休息,那样会很好。
希望躺下,那样会很好。
他都实现了。
文章两次描写的舒服的感受,另外文章的用词比较积极向上。
有努力,阳光,高大,调皮,跑来跑去,真正的,美丽的,舒展,暖洋洋。
写作是将内在的心灵表现到外在的过程。
所以至少我们可以得出作者的中心思想还是很积极向上的。
这个不能弄错。
就我个人来说,从这些词语表达出的意象上来看,这篇文章讲述了种子的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有点不太好理解,就是像我们人一样,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而且要去实现自己的积极乐观的愿望。
当然有人说表达了种子乐于奉献的精神。
也可以,这个没有确定不变的说法。
就不再纠缠了。
如果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那得去问作者,流火了。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结构主要讲了一只蟋蟀被吃进牛肚子,他的好朋友救他出来的故事。
课文后面有两个小题解析一下那些地方表明红头青头是好朋友?有这么几个地方。
注意表明是好朋友,是要去证实他们是好朋友,所以第一段的“他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就不算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问》常考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个网络,也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3.
【答案】:母亲是大海的一个港湾,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安全;
母亲是酷夏的一棵大树, 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一片阴凉;母亲是夜路里的一盏灯, 因为它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母亲是饥饿时的一碗面, 因为它为我们填饱了肚子;
亮晶晶的葡萄像一颗颗珍珠, 闪哪闪哪, 带来了秋天的香甜。浓浓的爱像一缕缕粽香, 飘啊飘啊, 带给人们无穷欢笑。
老师的爱像一滴滴清水,洗啊洗啊,洗走了我岁月的风尘。
2.
()。
【答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打开智慧的钥匙, 也是一盏明灯。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庭, 也是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下雨后的空气, 也是来去匆匆的时间。
10.. 爱是什么? 爱是大雨中的一把伞, 爱是寒冬腊月里母亲端来的一碗热汤面
【答案】:爱是什么?爱是风雪中的一盆炭,爱是炎炎夏日里朋友送来的一瓶水
夜晚,街市上的人真多,快要把土地公公烦到天上去了。
7.
【答案】:母亲多少年来有喜也有忧, 您把多少精力都放在我的身上, 以至于你忽略了自己。现在你渐渐的衰老该我们来回报你了。
8.
【答案】:木桥开始出现一道道的皱纹,开始生命的倒计时。
9.
【答案】:如果不能成为彩虹,那就当一缕阳光;如果做不成鲜花,那就做一片绿叶。
小学三年级语文(仿写句子)
1.
【答案】:红红的梅花像一个个笑脸, 笑呀笑呀, 送走了秋天的黄色。白白的雪花像一张张窗花, 贴呀贴呀, 把秋天的不爽都贴走了。
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雨像一丝丝歌声,飘呀飘呀,欢乐的歌陪着冬爷爷回家。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课文赏析300字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课文赏析300字
【实用版】
目录
1.课文概述
2.课文主题:勇于提问,勤奋学习
3.课文结构:故事情节与寓意
4.课文教育意义: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好学精神
5.结论
正文
【课文概述】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勇于提问、勤奋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
【课文主题:勇于提问,勤奋学习】
课文主题鲜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勇于提问,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
文章通过讲述主人公小明的学习经历,使学生明白勤学好问的重要性。
【课文结构:故事情节与寓意】
课文以小明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因为不敢提问而造成学习成绩下滑。
在家人和老师的鼓励下,小明鼓起勇气提问,逐渐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
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寓意深刻,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课文教育意义: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好学精神】
课文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让同学们认识到提问是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二是培养学生的
好学精神,使他们养成积极进取、勤奋学习的习惯。
【结论】
总的来说,《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对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勇于提问,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年级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文文本的作文仿写解析.doc

目录1 大青树下的小学 (2)怎么写上学? (2)怎么写同学们做什么事? (3)怎么写安静? (4)2 花的学校 (4)怎么写刮风下雨? (5)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6)清风一来,他们便...... .. (7)蝴蝶一来,他们便...... .. (7)3 不懂就要问 (7)怎么写严厉? (7)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0)怎么写上学/放学路上的景色? (10)怎么写地面上的景色? (12)怎么写落叶? (12)怎么写雨鞋? (13)6 秋天的雨 (14)怎么写秋天的雨? (14)怎么写秋叶的比喻? (16)怎么仿写结构? (17)7 听听,秋的声音 (18)怎么仿写诗? (18)8 去年的树 (24)这篇课文的结构 (24)9 那一定会很好 (24)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4)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25)哪些地方表明红头青头是好朋友? (26)11 一块奶酪 (27)蚂蚁队长的处境很危险 (28)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8)怎么写老屋的老? (28)仿写爱玩手机的妈妈 (30)仿写马虎的小胖 (30)续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1)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32)几个续写的素材 (32)14不会叫的狗 (32)15 搭船的鸟 (32)怎么写美丽的鸟? (32)仿写小猫捕鱼 (35)1 大青树下的小学张超怎么写上学?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般句子:我早上背着书包从家里去上学。
课文中地点加了景色描写,从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去上学。
于是格式就成了时间+ (什么样的)地点+人物+事件,得出早晨,我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去上学。
同样的道理可以在时间上加上景色描写,早晨,早晨是什么样的呢,这个早晨和其他的早晨有什么不一样呢。
于是, 仿句时间(有什么不一样)+(什么样的)地点+人物+事件1.早晨,太阳公公缓缓睁开眼睛,伸了个大懒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我背着书包穿过早已喧闹嘈杂的菜市场,快快乐乐地向学校走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1.阅读理解。
路路的脸红了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三次。
教室里挂黑板报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自己钉上,可是没有钉锤,路路想起了传达室的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
路路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陈爷爷正在看报纸,透过老花眼镜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没理她。
路路的脸憋得通红,慢慢地走回教室,低着头对同学们说:“没借来,陈爷爷不理我。
”维维拉着路路的手,说:“走,咱们再去借一次。
”走到传达室门口,维维敲敲门,听见陈爷爷回答,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用,行吗?用完就给您送回来。
”陈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相箱),把钉锤(第递)给维维。
维维说:“谢谢您!”这时路路躲在维维身后,陈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地(底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似的。
后来,路路去传达室还钉锤,也学着维维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陈爷爷,陈爷爷高兴地捋捋胡子,说:“这才是好孩子嘛!”路路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脸红得像一朵美丽的花。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四次。
B.传达室的陈爷爷不喜欢路路。
C.维维说话做事有礼貌。
D.路路和维维一起去还钉锤。
(3)用“”画出描写路路借钉锤时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仔细体会有关词语,这个句子表现了( )。
A.路路性格很直爽。
B.路路做事风风火火,说干就干。
C.路路和陈爷爷非常熟悉。
D.路路做事不文明,没有礼貌。
(4)维维能从陈爷爷那儿借到钉锤是因为( )。
A.维维是陈爷爷的孙女。
B.维维的爷爷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C.维维做事讲文明,有礼貌。
D.维维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5)路路还钉锤时,陈爷爷夸她是个好孩子,原因是( )。
A.路路和陈爷爷之间的误会消除了。
B.路路的爸爸和陈爷爷成了朋友。
C.看维维的面子。
D.路路知错就改,还钉锤时很有礼貌。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不懂就要问》部编版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实验操作,整体效果较好。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思考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高讨论质量。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勤学好问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1.思维发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语言运用: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疑问句进行提问,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3.文化理解:引导学生感悟孙中山先生的勤学好问精神,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勤学好问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疑问句的构造和勤学好问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疑问句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勤学好问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不懂就要问
怎么写严厉?
一般就是
我的老师很严厉。
就没有了。
怎么表达严厉呢?
先想一想,什么会让你感到严厉?
一定是一个动作,一个声音,一个画面,一种感觉。
拿着戒尺动作
说话的内容,“今天背不完不许回家,/不许吃饭/罚抄”声音
全身紧张得流汗,这是感觉
教室里鸦雀无声,可以算是一种画面。
再看课文范例
学生听见/看见孙中山问先生题目。
学生是怕严厉的孙中山吗?不是,是先生。
为什么怕先生,因为先生一向很严厉,大家都害怕先生提自己问,孙中山竟然主动去问,对于这个未知的结果,大家感到害怕。
(这个心理过程是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但我们要知道这个东西)
害怕的结果,
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这就把严厉给具体化了。
接下来,先生拿着戒尺,走到跟前,厉声问道。
这三个连续的动作再次变现先生一般情况下是怎么严厉的。
注意这里的三个动作不是无故出现的,是经过挑选的,和上下文是有对应
关系的。
这个等下再讲。
回到严厉
怎么写严厉?
格式
从严厉产生的结果,来体现严厉。
摇头晃脑到鸦雀无声的转变。
从直接的动作描写来体现严厉。
严厉的结果
严厉的动作1+动作2+动作3.(用上多感官,看/听/说都用上)
仿句
我们的老师很严厉。
每次他来上课,还没走到教师门口,班上的同学就都像老鼠见到了猫一样,赶紧跑进教室。
(严厉的结果)
他抱着作业本,面无表情的走进教室,随手抽出一本作业笨,一字一字地喊出了班上一个同学的名字。
(动作1+动作2神态+动作3 +动作4声音)我们扭头寻找着这位“幸运的同学”,猜想这位同学肯定又是没完成好作业,要挨批评了。
我的奶奶很慈祥。
那天下着大雨,我忘记了带伞,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接走了,只剩下我和几个同学孤零零的,抱着手站在走廊边。
突然,我隐约地听到有人呼喊我的名字,我那颗孤独等待的心就像雨过天晴一下子变得温暖了起来,我急切地寻找着声音的来源,找到了那朦胧的瘦小的身躯,就是我的奶奶。
(慈祥的结果,喊我的名字会感到温暖,不害怕)
奶奶慢慢地走到我面前,用手摸了摸我的头发,看有没有淋湿,微笑着看着我,对我说:”走,切加(回家)。
”(动作1+动作2 +动作3 + 动作4声音)我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跟着走,但那一丝寒冷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感受)
之前讲了,先生拿着戒尺,走到跟前,厉声问道。
这里的三个动作不是无故出现的,是经过挑选的,和上下文是有对应关系的。
戒尺对应的是先生的权威。
走到跟前,这里对应的是前文,背书要去先生那里背,
还有,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联系背诵。
这里都讲到了一个空间位置,就是先生不是和学生坐在一起的,就像老师是在讲台上一样,这也是一个权威的表现。
最后的严厉地说,和下文的讲得很详细,又有呼应。
所以这三个动作连在一起更能把严厉无形中表露出来。
文章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尊师重道的大背景。
质疑精神固然宝贵,但也是有前提的,有必要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你看孙中山读几遍就会背课文。
还要有尊师重道的态度,你看孙中山对先生的语气和用词,都很礼貌。
随意不能为了质疑而去质疑。
或者什么都不懂就去乱质疑。
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表现。
这里的呼应的写法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细细读来还是很好玩的。
可以用到其他的课文中找找看是不是也藏着这样的伏笔。
但是这里我的水平也不能讲的彻底。
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