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集团招聘考试2-8-热能工程与动力类专业知识点--传热学知识点讲义整理解剖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传热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1“三个W”§1-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1-3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和环节)。
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
本章重点: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热量的传递速率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
傅立叶导热公式:(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牛顿冷却公式:(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
黑体热辐射公式:实际物体热辐射:3.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4.传热学研究的基础傅立叶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牛顿冷却公式+质量动量守恒定律四次方定律本章难点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串联或并联)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
2.热阻概念的理解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
思考题: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
为什么?2.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
3.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
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
4.从教材表1-1给出的几种h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5.夏天,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液氮贮存容器放在一起,一个表面已结霜,另一个则没有。
热能动力工程知识点总结

热能动力工程知识点总结1. 热能动力基础知识热能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热传递、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转换的学科,它包括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工作和热效率、热平衡、热力学循环等知识。
热传递是研究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过程,包括传热方式、传热方程、传热系数等内容。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力场中的运动规律和性质的学科,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内容。
2. 热能动力系统热能动力系统是指用来进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设备和系统,包括热力机械系统、热力循环系统、热力传递系统等。
热力机械系统是利用热量进行机械能转化的系统,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等设备。
热力循环系统是进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闭合系统,包括蒸汽循环、制冷循环、供暖循环等。
热力传递系统是进行热量传递和利用的系统,包括换热器、热交换器、散热器等设备。
3. 热能动力设备热能动力工程涉及的设备有很多种类,包括锅炉、燃气轮机、汽轮机、制冷设备、换热器等。
锅炉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或热水的设备,主要用于供热和发电。
燃气轮机是将燃气的燃烧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主要用于发电。
汽轮机是将水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主要用于发电。
制冷设备是利用制冷剂对热能进行转化的设备,主要用于制冷和空调。
换热器是用于热量传递的设备,主要用于加热、冷却和热回收。
4. 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热能动力工程在工业生产、电力生产、供暖系统、制冷系统、能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热能动力工程可以提供压缩空气、热水、蒸汽等能量,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加热、制冷、干燥等操作。
在电力生产中,热能动力工程可以通过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等设备进行能源转换,产生电力。
在供暖系统中,热能动力工程可以通过锅炉、换热器等设备进行热量的传递和利用,为建筑物提供供暖服务。
在制冷系统中,热能动力工程可以通过制冷设备进行热量的转移和转化,实现制冷和空调的目的。
在能源利用方面,热能动力工程可以通过热回收技术、余热利用技术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考点整理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考点整理1.锅炉参数及各受热面作用,过热器与再热器区别1)锅炉参数是指锅炉的容量,出口蒸汽压力、蒸汽温度和进口给水温度。
锅炉的容量:用额定蒸发量来表示,是指锅炉在额定的出口蒸汽参数和进口给水温度以及在保证效率的条件下,继续运行时所必须保证的蒸发量,单位为t/h或kg/,也可以用于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的功率表示为KW或MW。
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和温度:是指锅炉主汽阀出口处(或过热器出口集箱)的过热蒸汽压力和温度。
进口给水温度:是指省煤器进口集箱处的给水温度。
(P33)2)炉膛水冷壁:水冷壁是主要的蒸发受热面,有水循环回路的上升管组成,同时具有保护和减轻炉腔的作用。
过热器:将过路的饱和蒸汽进一步加热到所需过热蒸汽温度的部件再热器:布置在锅炉中加热从汽轮机引回来的蒸汽省煤器:充分利用锅炉尾部烟气温度来加热给水,提高进入锅炉的水温,同时把离开锅炉的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
这样可以提高锅炉效率,节省材料。
空气预热器:利用烟气的热量来加热燃烧物质所需空气的热交换设备。
(p51)3)作用不同:过热器:将过路的饱和蒸汽进一步加热到所需过热蒸汽温度的部件。
再热器:布置在锅炉中加热从汽轮机引回来的蒸汽传热方式不同:过热器可分为对流式、辐射式和半辐式。
再热器通常都是对流式。
(此后半题为比较题,详情请见p53)2.煤的种类及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煤的种类: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
通过煤的元素分析可以确定其碳、氢、氧、氮、硫以及灰分、水分的含量。
在在表征煤的化学组成时还常采用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数据包括可燃质、水分和灰分,还可将可燃质分为挥发分(V)和固定碳(FC)两部分(此处有一张图,详见P35),此外,工业分析还采用发热量Q作为参数。
煤的元素分类核工业分析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483-87)执行,并可用几种基准表来表示。
它们是:已收到状态为基准的收到基(ar),以风干状态即失去外在水分为基准的空气干燥基(ad),已取出全部水分为基准的干燥基(d)和以去除全部水分、灰分为基准的的干燥基(daf).四种基可以相互转换(详情请见p35/36)3.锅炉热平衡及热效率锅炉的热平衡:是指输入锅炉的热量与锅炉输出热量之间的平衡。
动力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动力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能量、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函数等。
在考试中,要重点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以及应用这两个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研究液体和气体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流体的流动类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
在考试中,需要熟悉流体的黏性和不可压缩特性,以及流体在不同情况下的流动特点,如层流和紊流等。
燃烧理论燃烧理论是指研究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考试中,需要了解燃烧的基本过程、燃烧的热力学特性、燃烧速度方程以及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等内容。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的过程。
在考试中,要掌握热传导的基本方程、热传导过程中的导热系数、热传导的边界条件以及不同几何形状的热传导问题的解法等知识点。
热工装备热工装备是指利用热力学原理来完成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机械设备,如锅炉、汽轮机、内燃机等。
在考试中,要掌握不同热工装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热效率计算方法以及改善能量转换效率的途径等内容。
动力机械动力机械是指利用燃料能量、动力源等产生机械动力的设备,如发动机、液压机械装置等。
在考试中,需要了解动力机械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节能减排技术以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知识点。
综上所述,动力专业考试的知识点涵盖了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理论、热传导、热工装备、动力机械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考试备考的关键。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传热学知识点概念总结

传热学知识点概念总结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的科学,主要涉及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传热三个方面。
下面将对传热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概念总结。
1.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由于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
热传导的速率与传热介质的导热性质有关,如导热系数、传热介质的温度梯度和传热介质的厚度。
2.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由于物体表面温度而产生的电磁辐射,无需经过介质媒质进行传热。
热辐射的能量传递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如表面发射率和吸收率。
3.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的流动使热量传递的过程。
对流传热受到流体流动速度、温度差和流体介质的热传导性质的影响。
对流传热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4.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描述材料导热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厚度和单位温度梯度时的热流密度。
导热系数是描述热传导能力大小的重要参数,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温度有关。
5.温度梯度:温度梯度是指在物体内部或空间中温度随着距离的变化率。
温度梯度越大,热传导的速率越快。
6.热阻:热阻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温差时热传导的阻力。
热阻与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和厚度有关。
可通过热阻来描述传热介质对热传导的阻碍程度。
7.热容量: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
热容量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如比热容和密度。
8.辐射强度: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辐射通过的能量。
辐射强度与物体的表面发射率和温度有关。
9.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指由于物体表面发射和吸收辐射而进行的传热。
辐射传热受到物体表面发射率、吸收率、温度差和介质的辐射传递能力的影响。
10.热傅里叶定律:热傅里叶定律是描述物体内部热传导的定律,其表达式为热流密度与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温度梯度和传热介质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以上是传热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概念总结。
传热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应用热量传递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热处理、热能转化和热工学等方面。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考试知识点传热: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5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6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
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7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
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
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灰体的主要特征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
灰体的吸收率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影响因素有:物体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
10气体与一般固体比较其辐射特性有什么主要差别?气体辐射的主要特点是:(1)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2)气体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11说明平均传热温压得意义,在纯逆流或顺流时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差别?平均传热温压就是在利用传热传热方程式来计算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时,需要用到的整个传热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从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系统的科学。
它是热力学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能源转换、热力学系统设计和工艺优化等。
以下是传热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热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和分子间的碰撞传递。
在固体中,热传导是最主要的传热方式,其传递速率与物质的热导率、温度梯度和传热距离有关。
2.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
对流传热的速率取决于流体的速度、温度差和传热面积。
3.热辐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热源发出,无需介质介导即可传递热量。
热辐射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如表面的发射率和吸收率。
4.导热方程:描述了热传导现象,可以用来计算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它与热导率、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有关。
5.导热系数:材料的物理性质,描述了材料导热性能的好坏。
较高的导热系数表示材料更好地传递热量。
6.热对流换热系数:描述了流体换热的能力,表示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速率和温度差之间的关系。
7.四能截面:描述了热辐射的性质,反映了物体吸收、反射和透射电磁波的能力。
8.热阻和热导率:用于描述物体或系统中热量传递的难易程度。
热阻与热导率成反比。
9.传热过程中的能量守恒:热量传递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适用。
传热的总能量输入等于输出。
10.辐射传热公式:根据黑体辐射定律,描述了热辐射的能量传递,常用于计算热源辐射的热量。
11.对流换热公式:根据精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对流换热公式,用于估算流体对流传热。
12.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13. 传热表征:传热通常使用无量纲数值来表征,如Nusselt数、Prandtl数和Reynolds数,它们描述了传热过程中流体的性质和行为。
14.界面传热:当两个物体或系统接触时,它们之间的传热称为界面传热。
界面传热常见的形式包括对流传热和热辐射。
15.传热器件和应用:传热学的知识应用于各种传热器件和系统,如换热器、蒸发器、冷却器等,为工程和科技应用提供了基础。
(完整版)传热学知识点

(完整版)传热学知识点传热学主要知识点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 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b 物体直接接触;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 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 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5. 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q ' = h (t w - t ∞ )(w)= q 'A = Ah (t w - t ∞ )w / m 2h 是对流换热系数单位 w/(m 2 k) q ' 是热流密度(导热速率),单位(W/m 2)是导热量 W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 0 K ,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 4 次方。
7. 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
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 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影响h 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1 傅立叶定律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傅立叶定律(导热基本定律):q ' = -k ?dT q ' = -k ?T = -k (i ?T + j ?T + k ?T) x ?dx ?x ?y ?zq ' = -k ?T n ?nT(x,y,z)为标量温度场圆筒壁表面的导热速率 q r= -kA dTdr = -k (2rL ) dT dr垂直导过等温面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处的温度梯度,方向与温度梯度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学知识点1.传热学: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2.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3.热传导(导热):物体的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纯粹的导热只能发生在不透明的固体之中。
)4.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W /m 2)。
5.热对流: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导热现象。
6.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密度差引起的相对运功c7.强制对流:出于机械作用或其他压差作用引起的相对运动。
8.对流换热: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对流和导热的联合作用,使流体与固体壁面间产生热量传递的过程。
9.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传播能量的方式。
10.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物体的内能转变成电磁波的能量而进行的辐射过程。
11.辐射换热: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出于各自辐射与吸收的综合结果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12.传热过程;热流体通过固体壁而将热量传给另一侧冷流体的过程。
13.传热系数: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温差1时所产生的热流密度)/(2k m W ⋅。
14.单位面积上的传热热阻:k R k 1=单位面积上的导热热阻:λδλ=R 。
单位面积上的对流换热热阻:h R 1=λ 对比串联热阻大小就可以找到强化传热的主要环节。
15.导热系数λ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系数,是一种物性参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数值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其值还与温度等参数有关。
对于各向异性的材料,还与方向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16.表面换热系数h不是物性参数,它与流体物性参数、流动状态、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和布置等因素都有关。
17.稳态传热过程(定常过程):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
例:各种热力设备在持续不变的工况下运行时的热传递过程属稳态传热过程; 非稳态传热过程(非定常过程):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例:各种热力设备在启动、停机、工况改变时的传热过程则属非稳态传热过程。
1、热量、热流量与热流密度有何联系与区别?热能:物质所具有的内动能(广延量,物质的微观运动属性)。
单位:焦耳J 。
热量Q :系统与外界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过程量)。
单位:焦耳J 。
热流(量)φ:指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单位:瓦特w 。
热流密度q :通过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单位:W /m 2。
相互关系: τφτqA Q == 其中τ是时间2、试用简练的话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导热主要依靠微观粒子运动而传递热量;对流换热是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换热,依靠流体对流和导热的联合作用而产生热量传递;辐射换热是通过电磁波传播能量,是物体之间辐射和吸收的综合结果。
一个传热现象往往是几种传热方式同时作用。
3、“热对流”与“对流换热”是否为同一现象?对流换热是否属于基本的传热方式?答:热对流与对流换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不同现象,其区别为: ①热对流是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而对流换热不是传热的基本方式,②对流换热是导热和热对流这两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作用。
由于流体质点间的紧密接触,热对流也同时伴随有导热现象;②对流换热必然具有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相对运动(流体与壁面直接接触和宏观运动)。
工程中流体与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因相对运动而发生的传热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4、导热系数、表面换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分别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5、保温瓶散热过程分析。
热量从保温瓶内的热水散失到周围环境中去的过程包括以下各个环节:(1)热量0q由热水通过自然对流换热传递到内层瓶胆的内壁;(2)通过内层瓶胆的导热,热量1q由内层瓶胆内壁传到其外壁;(3)由内层瓶胆的外壁通过辐射换热把热量2q传递到外层瓶胆的内壁;(4)热量3q由外层瓶胆的内壁通过导热传到其外壁;(5)外层瓶胆的外壁通过辐射换热把一部分热量4q传给外壳内侧;(6)外层瓶胆外壁通过自然对流换热把热量5q传给空气,空气又与外壳内侧发生q传递给外壳内侧;自然对流换热把热量5(7)通过导热,热量6q由外壳内壁传递到其外壁;(8)外壳外侧通过自然对流把一部分热量7q传递给室内空气;(9)外壳外侧与周围物体间进行辐射换热,换热量为8q。
这里要特别指出,保温瓶之所以可以保温的原因主要在于,制造保温瓶时在上述第3个环节上采取了以下削弱传热的措施:1)瓶胆夹层中抽成真空,从而排除了夹层中空气的导热与对流;2)在夹层的两壁上涂有一层辐射黑度ε很小的硝酸银层(即银白色涂层),从而大大减少了夹层两壁面间的辐射换热。
使用保温瓶时,如果不小心破坏了瓶胆下部抽气封口的密封,空气进入夹层后将使保温性能大大下降。
6、用水壶将盛装的开水放在地面上慢慢冷却,开水以哪些方式散发热量?打开水壶盖和盖上水壶盖,开水的冷却速度有何区别?答:水壶与地面间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水壶与周围空气间以自然对流换热方式传递热量,与周围环境以辐射换热方式传递热量;壶嘴以蒸发方式散发热量。
打开壶盖后,开水的蒸发速度加快,开水由此冷却得更快。
7、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为什么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为什么效果更加明显?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入更多的空气。
而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而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明显。
8、冬天,在相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为什么有风比无风时感到更冷些?答:假定人体表面温度相同时,人体的散热在有风时相当于强制对流换热,而在无风时属自然对流换热(不考虑热辐射或假定辐射换热量相同时)。
而空气的强制对流换热强度要比自然对流强烈。
因而在有风时从人体带走的热量更多,所以感到更冷一些。
9、夏季在维持20℃室内工作,穿单衣感到舒适,而冬季保持在22℃的室内工作时,为什么必须穿绒衣才觉得舒服?答: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不同。
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外传向室内。
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气温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
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
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22℃比夏季略高20℃,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
根据上题人体对冷暖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的原理,在冬季散热量大,因此要穿厚一些的绒衣。
10.夏季在维持20℃的空调教室内听课,穿单衣感觉很舒适,而冬季在同样温度的同一教室内听课却必须穿绒衣。
假设湿度不是影响的因素,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这种反常的“舒适温度”现象。
答:夏季人体的散热量为:11、利用同一冰箱储存相同的物质时,试问结霜的冰箱耗电量大还是未结霜的冰箱耗电量大?回答: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冰箱的结霜相当于在冰箱蒸发器和冰箱冷冻室(或冷藏室)之间增加了一个附加热阻,因此,要达到相同的制冷室温度,必然要求蒸发器处于更低的温度。
所以,结霜的冰箱耗电量更大。
12、有人将一碗热稀饭置于一盆凉水中进行冷却。
为使稀饭凉得更快一些,你认为他应该搅拌碗中的稀饭还是盆中的凉水?为什么?答:从稀饭到凉水是一个传热过程。
显然,稀饭和水的换热在不搅动时属自然对流。
而稀饭的换热比水要差。
因此要强化传热增加散热量,应该用搅拌的方式强化稀饭侧的传热。
13、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安然无恙。
但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被烧坏。
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壶内有水时,水对壶壁起冷却作用,不致烧坏壶壁,水干后,壶壁得不到充分冷却,使壁温接近火焰温度,水壶就会被烧坏。
或:水侧(沸腾)的表面传热系数远大于火焰侧的表面传热系数,没烧干时,壶底更接近水的温度,所以一般不会达到铝的熔点。
14、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捏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
试分析其原因。
答:杯中水由于被搅动而强化了与杯壁的传热,使杯壁温度接近水温,所以手会感到杯子变热。
15、北方深秋季节的清晨,树叶叶面上常常结霜,试问树叶上、下表面的哪一面结霜?为什么?答:霜会结在树叶上的表面。
因为清晨,上表面朝向太空,下表面朝向地面。
而太空表面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而地球表面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
由于相对树叶下表面来说,其上表面需要向太空辐射更多的能量,所以树叶下表面温度较高,而上表面温度较低且可能低于零度,因而容易结霜。
16、在冬季的晴天,白天和晚上空气温度相同,但白天感觉暖和,晚上却感觉冷。
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白天和晚上人体向空气传递的热量相同,且均要向温度很低的太空辐射热量。
但白天和晚上的差别在于:白天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而晚上却不能。
因而晚上感觉会更冷一些。
17、冬季晴朗的夜晚,测得室外空气温度Ta 高于0℃,有人却发现地面上结有一层簿冰,试解释原因(若不考虑水表面的蒸发)。
答:如图所示。
假定地面温度为Te 。
太空温度为sky T ,设过程已达稳态,空气与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 ,地球表面近似看成温度为Te 的黑体,太空可看成温度为sky T 的黑体.则由热平衡:)()(44sky e e a T T T T h -=-σ由于℃,0>Ta 而℃0<sky T ,因此地球表面温度有可能低于0℃,即地面可能结冰。
1.温度场:各时刻物体中各点温度的集合。
稳态温度场(定常温度场):物体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
非稳态温度场(非定常温度场):物体内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
均匀温度场:物体内各点温度相同的温度场。
一维/二维/三维温度场:物体中各点温度只在一个/二个/三个坐标方向变化的温度场。
2.稳态导热过程:物体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热流量为常数)对于内燃机气缸壁受燃气冲刷的情况.周期为几分之一秒,温度波动只在很浅的表层,一般作为稳态处理。
准稳态导热过程:物体温度随时间的导数为一个常数,即物体内各点的温度变化率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过程:物体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热流量也随时间而改变)3.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温度相同点组成的面。
4.等温线:等温面上的线。
5.热流线:是一组与等温线处处垂直的曲线,通过平面上任一点的热流线与该点的热流密度矢量相切。
6.导温系数(热扩散率):物体中温度波动的扩散速率。
7.定解条件:是使微分方程获得适合某一特定问题的解的附加条件。
包括:初始条件:是指导热体在初始时刻的温度分布边界条件:是指物体边界上的温度或换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