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da的数字钟程序设计

合集下载

用EDA技术设计多功能数字钟

用EDA技术设计多功能数字钟

用EDA技术设计多功能数字钟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设计研究方面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EDA)工具进行开发。

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

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EDA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电路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减轻了设计者的劳动强度。

本设计为通过EDA仿真软件MAX+PLUSII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钟,并下载到硬件中实现。

本系统的设计电路由计时电路、动态显示电路、闹钟电路、控制电路、显示电路等部分组成。

本系统采用动态显示的原理在数码管上显示12小时计时的时刻,具有清零、保持、校时、报时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闹铃、秒表、12小时制计时、A/P显示等功能。

在设计过程中,将各部分均模块化,各模块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本实验吸收了硬件软件化的思想,大部分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使电路简单明了,系统稳定性大大提高。

本系统不仅成功的实现了要求的基本功能,发挥部分也得到完全的实现,而且有一定的创新功能。

关键词数字钟、计数器、多功能、动态显示、原理图、仿真、模块化AbstractRecent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t is required to use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 as a tool in designing systems. EDA derives from the concepts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omputer Aided Test and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in the 1990s. Designers use Hardware Describe Language to accomplish designing files on the platform of software. Then, computer will finish the work of logical compiling, simplification, division, synthesis, optimizing, layout, tracking and simulating automatically, and it can also accomplish the work of proper compiling, logical projecting and downloading of the target chip. As a result, it eviden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ircuit design, and it also lighten designer’s workload.This experiment has designed a multifunctional digital clock via using the MAX+PLUSII, and the basic and extended performances and functions are successfully realized in the hardware. This system includes time circuit, alarm circuit, dynamic display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display circuit. In the system, the segment display can display time in the 24-hour format, it includes such functions as clear, hold, check the time and so on. We can also add alarm, stopwatch, 12-hour format display and other functions on that basic. In the designing process, many parts are modularized, they are not only independent but also related. Many functions are finished by the software. So it simples the circuit and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Not only all the basic and extended performances and functions are successfully realized, but also accomplish some innovation functions.KeywordsDigital clock, arithmometer, multifunctional, dynamic display,schematic diagram, simulate, modularizati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前言62、EDA技术的介绍及发展 73、总体方案设计 93.1 设计内容 93.2 方案比较 (9)3.3 方案论证 (10)3.4 方案选择 104、多功能数字中的设计 124.1 课题要求 124.2 课题分析 12 4.3 功能实现 134.3.1 秒计时模块 144.3.2 分计时模块 164.3.3 小时计时模块 17 4.3.4 校时校分模块 194.3.5 整点报时模块 194.3.6 时段控制模块 204.3.7 连接各模块 214.4 下载过程 234.5 总结报告 265、设计总结 285.1 设计小结 28 5.2 设计收获 285.3 设计改进 286、致谢 287、参考文献 301、前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世纪,产业的信息化离不开硬件芯片的支持。

eda数字时钟课程设计论文

eda数字时钟课程设计论文

eda数字时钟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时钟的基本原理,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习数字时钟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时钟信号生成、分频、计数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 了解数字时钟的显示原理,掌握七段显示译码器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字电路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EDA工具进行电路仿真、调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设计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时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电子设计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数字时钟原理及设计流程- 了解数字时钟的基本原理,包括时钟信号、分频器、计数器等组成部分。

- 学习数字时钟设计的基本流程,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实例分析。

2. EDA工具的使用- 介绍EDA工具的基本功能,如原理图绘制、仿真、PCB设计等。

- 结合教材,学习使用EDA工具进行数字时钟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3. 数字时钟电路设计与实现- 分析并设计数字时钟的各个功能模块,如时钟信号生成、分频、计数、显示等。

- 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具体电路设计,列举所需元器件及参数。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周:数字时钟原理及设计流程学习。

2. 第二周: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练习。

3. 第三周:数字时钟电路设计与实现,包括各功能模块设计和整体调试。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字时钟的设计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EDA课程设计数字闹钟

EDA课程设计数字闹钟

EDA课程设计数字闹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数字闹钟的设计与实现,让学生掌握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数字闹钟的原理和结构,理解时钟芯片的工作原理,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EDA工具进行数字电路设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编程和调试技能,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闹钟的原理与设计、时钟芯片的工作原理、EDA工具的使用等。

1.数字闹钟的原理与设计:介绍数字闹钟的工作原理,包括时钟发生器、分频器、计数器等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如何实现闹钟功能。

2.时钟芯片的工作原理:讲解时钟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时钟芯片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3.EDA工具的使用:介绍常用的EDA工具,如Cadence、Altera等,讲解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数字电路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数字闹钟的原理、时钟芯片的工作原理以及EDA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字闹钟设计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使用EDA工具设计数字闹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如《数字电路与EDA技术》等,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如计算机、EDA工具软件、开发板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毕业设计21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时钟设计

毕业设计21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时钟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1.2
应用系统硬件设计方法
通常,硬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尽可能选择标准化、模块化的典型电路,提高设计
的成功率和结构的灵活性;
2) 系统扩展和配置应充分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并留有
余地,以便进行二次开发; 3)系统中相关的元器件应尽可能做到性能匹配; 4) 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硬件、软件要作抗干扰 设计,以使系统能可靠、正常的运行。
1.1.1 应用系统设计要求
其中,适用、可靠、经济最为重要。对于一个应用系 统的设计要求,应根据具体任务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提 出。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1.1.2 应用系统设计步骤
单片机应用系统类型很多,用途和功能各异,因而构
成系统硬件和软件也不相同;但就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来说,却是基本相同的。如图1-1所示。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1.1.2 应用系统设计步骤
(4)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划分
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是紧密联系的,硬件和软 件有一定的互换性。有些硬件的功能可以由软件完成,有 些软件功能也可以由硬件完成。用硬件可以提高工作速度, 但成本增加;软件可以降低硬件成本,但编程复杂,且占 用CPU时间。因此,在总体设计时,对系统的硬件、软件都 应有全面的了解,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合理搭配软 /硬件的 比重。
1.1.2 应用系统设计步骤
(1)系统构成方案选择 由单片机构成的应用系统,通常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1) 专用系统。系统的扩展和配置电路完全按照应用系 统功能要求设计,系统的硬件、软件资源获得充分利用。 这种系统有最佳配置,体积小,结构紧凑,性价比较高, 因而系统设计常采用这种方式。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基于EDA的数字时钟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EDA的数字时钟课程设计报告

EDA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设计内容简介 (2)二、设计要求 (2)基本要求 (2)提高部分要求 (3)三、方案论证(整体电路设计原理) (3)四、各个模块设计原理 (4)4.1 分频电路模块设计 (5)4.2 秒计时器模块设计 (7)4.3 分计时器模块设计 (9)4.4 小时计时器模块设计 (11)4.5 报时模块设计 (13)五、实验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20)六、结论 (20)七、实验心得 (21)八、参考文献 (22)一、设计内容简介设计一个数字钟,可以完成00:00:00到23:59:59的计时功能,并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具有保持、清零、快速校时、快速校分、整点报时等功能。

我设计的电路在具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功能:改变分频比、不同整点不同报时等;二、设计要求基本要求1、能进行正常的时、分、秒计时功能;2、分别由六个数码管显示时分秒的计时;3、K1是系统的使能开关(K1=0正常工作,K1=1时钟保持不变);4、K2是系统的校分开关;5、K3是系统的校时开关;提高部分要求1、使时钟具有整点报时功能(当时钟计到59’50”时开始报时,四个不同整点发出不同声音);2、分频比可变;三、方案论证(整体电路设计原理)本实验在实现实验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整点报时等功能;图1为实验功能方框图:图1 实验方框图数字计时器基本功能是计时,因此首先需要获得具有精确振荡时间的脉振信号,以此作为计时电路的时序基础,实验中可以使用的振荡频率源为4KHZ,通过分频获得所需脉冲频率(1Hz,1KHz,500Hz)。

为产生秒位,设计一个模60计数器,对1HZ的脉冲进行秒计数,产生秒位;为产生分位,通过秒位的进位产生分计数脉冲,分位也由模60计数器构成;为产生时位,用一个模24计数器对分位的进位脉冲进行计数。

整个数字计时器的计数部分共包括六位:时十位、时个位、分十位、分个位、秒十位和秒个位。

显示功能是通过数选器、译码器、码转换器和7段显示管实现的。

eda课程设计数字钟设计

eda课程设计数字钟设计

eda课程设计数字钟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

2. 学生能描述数字钟的各个模块功能,如计时、显示、调整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方式。

3. 学生掌握Verilog等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语法,能够利用EDA工具进行基本的数字电路设计和仿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EDA工具设计简单的数字时钟电路,并进行功能仿真。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工程实践和项目管理的初步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数字钟的设计实践,培养对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认识到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和沟通,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动手实践,深化对电子设计自动化原理的理解。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高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电子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过项目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数字钟设计的全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基本概念与原理;- 数字时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各模块功能;- 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语法及使用方法;- 相关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

2. 实践操作部分:- 使用EDA工具(如ModelSim、Quartus等)进行基本操作;- 设计数字钟的各个模块,并进行功能仿真;- 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 完成数字钟整体设计与调试。

eda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

eda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

eda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电子时钟的基本原理,掌握EDA技术及其在数字电子时钟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流程,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及系统调试。

3. 让学生掌握时钟信号的产生、计数、显示等模块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EDA工具(如Protel、Multisim等)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测试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编程和调试数字电子时钟程序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将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字电子时钟的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

2. 学生能够运用EDA工具进行电路仿真测试,分析并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以团队形式进行项目汇报,展示设计成果,接受提问并给予解答。

4.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对电子工程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数字电子时钟原理及EDA技术概述- 时钟信号的产生与计数原理- 数字电子时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EDA技术简介及其在数字电子时钟设计中的应用2. 数字电子时钟设计与实现- 硬件设计:时钟信号电路、计数器电路、显示电路等- 软件编程:基于单片机的程序编写,实现时钟功能- 系统调试:电路测试、程序调试及优化3. 教学实践与项目汇报- 实践操作:运用EDA工具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测试- 项目实施:分组进行数字电子时钟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汇报:展示设计成果,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一周:数字电子时钟原理及EDA技术概述2. 第二周: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基础3. 第三周:系统调试与优化4. 第四周:实践操作与项目实施5. 第五周:项目汇报与评价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如下:1. 《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数字电路基础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四章:单片机程序设计3. 《EDA技术及应用》第二章:EDA工具使用与电路设计实例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对基本原理和概念进行系统讲解,如数字电子时钟的工作原理、EDA技术概述等。

eda课程设计数字钟

eda课程设计数字钟

eda课程设计 数字钟。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时钟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时钟电路的设计方法。

2. 使学生掌握EDA工具的使用,学会利用工具进行电路设计、仿真和调试。

3. 帮助学生了解数字时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EDA工具进行数字电路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数字时钟电路。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电路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旨在通过数字时钟电路设计,提高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EDA工具感兴趣,但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设计、制作和调试数字时钟电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字时钟原理:讲解数字时钟的基本原理,分析数字时钟的各个模块功能,如秒脉冲发生器、计数器、显示驱动等。

2. EDA工具使用:介绍EDA工具的基本操作,如原理图绘制、电路仿真、PCB设计等,使学生掌握使用EDA工具进行数字电路设计的方法。

3. 数字时钟电路设计: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数字时钟设计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元器件、绘制原理图、编写程序等。

4. 电路仿真与调试:指导学生利用EDA工具进行电路仿真,分析电路性能,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际电路搭建与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周:数字时钟原理学习,熟悉各个模块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要求:
(1)技术要求:1、掌握多功能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2、应用EDA技术,VHDL语言编写程序。

3、层次化设计,设计原理框图。

4,、硬件设计及排版。

(2)功能要求:1、基本功能:能进行正常的时、分、秒计时功能,分别
由6个数码管显示24小时、60分钟、60秒的计数器
显示。

2、扩展功能:(1)能够利用按键实现“校时”“校分”
“清零”功能。

(2)能利用扬声器做整点报时,整点前
五秒短声,整点长声。

(3)本人工作:负责软件部分,,编写各部分模块的VHDL程序,并且锁定
引脚,将程序下载到芯片中。

二、设计方案:
原理框图:
数字钟原理框图
一共有11个小模块:分频,片选,按键,小时,分,秒,显示模块,七段显示译码器,报时,扬声,36译码器。

左边第一个是时钟信号输入端,50Mhz到分频模块。

第二个为清零按键,第三个为校分按键,第四个为校时按键。

右边第一个为七段显示译码器输出端,第二个为扬声器输出端,第三个为6个数码管输出端。

中间模块为数字钟的核心,有计时,报时,校时功能。

三、单元模块设计
1、分频模块
该模块是将时钟脉冲50Mhz分频到1000、500和1,分别给报时模块和及时模块。

2、秒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为60进制计数器,有分频模块得到的1hz进行计时,计时输出为秒的数值,在计时到59时进位1到co端。

当按下s3时,秒清零。

3.、分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也为60进制计数器,计时输出为分的数值。

在EN信号有效且时钟来时,计数器加1、在s2按下时,EN使能端有效,实现校分功能。

4、时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为24进制计数器,计时输出为小时的数值,在EN信号到来时,计数器
加1,在S1按下时,EN信号有效,实现校时功能。

5、片选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提供数码管片选信号。

6、按键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是有几个门电路组成,把它编写成一个模块,到时写程序方便。

该模块连接几个按键,由按键控制。

7、报时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为整点报时提供控制信号,当59分时,秒为50,52,54,56,58时,Q500输出“1”;秒为00时,Q1000输出“1”。

这两个信号经过逻辑门实现报时
功能。

8、BBB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对应不同的片选信号送出不同的要显示的数据。

9、36译码器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为36译码器,为输出到数码管对应功能。

10、七段译码器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为七段译码器,输出到数码管的每一个引脚,可以正确的点亮每一个数码管。

11、扬声模块
仿真图
该模块也为几个门电路组合,控制着对扬声器的输入,当时间到达某一点时,输出不同的脉冲信号到扬声器,给予扬声器信号。

四、顶层模块设计程序图:
总体框图
顶层文件将上面11个小模块集合到一起构成了总的程序,最终也是将这个顶层文件写到FPGA芯片中。

五、硬件电路设计
由另一位同学负责,收集好器件,将器件排版在电路板上,并将其焊接成成品。

六、硬件电路安装及调试
在EDA中,将顶层文件各个输入与输出端口锁定引脚。

锁定好引脚后将整个顶层文件下载到FPGA芯片中。

注:在下载时,要注意先安装USB程序,再设置IDE环境设置,然后再programmer 中选择自己要的文件,下载时必须先安装好芯片再接电源,下载成功后,先拔电源,再拔下USB。

下载好以后,用杜邦线将硬件和芯片的引脚连接好,检查无误后进行测试。

七、调试结果
为了每个模块的正确性,将一一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

将芯片与硬件连接好,检查无误后,打开电源,此时硬件上的数码管开始计时,等到秒为59时,下一秒,分为1,秒为00。

然后用校时功能按键将分校分到59分,此时当秒为50时,扬声器开始响,并且到整点时,扬声器持续响一段时间。

按下S3,秒清零。

调试结束,基本功能能够计时,并且进位到分和时,扩展功能,按下S2和S3后能够进行分和时的校时,并且到整点时开始报时。

八、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负责软件部分,开始在编写程序时根本无从下手,再找了一些资料后终于对数字钟有些了解。

用EDA设计每一个模块,都需要一个一个的去仿真,看程序对不对,经常在一些小程序上出现问题。

本来有好多门电路,发现放在顶层文件中比较麻烦,所以将这些门电路组成两个模块,按键模块和扬声模块,这样方便顶层文件的编写。

分频模块,由于要将50MHz的脉冲分到1000Hz,500Hz,和1Hz,分频量比较大,不能仿真,只能先改小一下数据,验证程序是否正确。

36译码器部分,本来使用的是38译码器,发现多了2个输入,有6个数码管,但是38译码器并不影响输出。

在下载过程,锁定引脚,发现芯片上的引脚与硬件上的引脚是反的,数码管显示的是乱码。

当数字钟的时分秒顺序错了以后,不需要重新锁定引脚,只要将对应的杜邦线对调一下就行了。

我们校时用的按键是自锁开关,其实只要改成下拉电阻就可以了。

九、收获与体会
经过两个星期的数电课程设计,收获很大,让我们自己设计了数电模型,从软件和硬件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两个同学一个设计软件,一个设计硬件,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我负责的是软件部分,这学期正好学习了EDA技术,把它应用到了软件的程序编写中来。

我们设计的是数字钟,虽然数字钟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把每个模块全部搞在一起还是有点难度的。

开始经过上网及图书馆借书来了解数字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把它每一部分的模块摸透清楚后,在开始编程,写入芯片。

同时还要把软件与硬件结合起来,在各自做各自的工作时还要紧密结合自己组员的工作,只有两个人的东西做完后,组合起来才算真正的完成。

首先明确好数字钟的功能,基本功能:能进行正常的时、分、秒计时功能,分别由6个数码管显示24小时、60分钟、60秒的计数器显示。

扩展功能:(1)能够利用按键实现“校时”“校分”“清零”功能。

(2)能利用扬声器做整点报时,整点前五秒短声,整点长声。

然后设计好总的原理图,将功能全部覆盖进去,设计每个模块,用EDA中的VHDL编写程序,然后再仿真,根据仿真图检测自己的程序是否正确。

当每个模块在电脑中仿真无误时,编写顶层文件,把各
个小模块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整个程序画出原理框图,与自己预测的相比较。

当软件做好后,用下载线将自己写的程序写进芯片中,不过此时要注意先连接好线才能开电源,当下载后,要先关电源,再拔USB接口。

下载后与同组同学用杜邦线连接开始测试,第一次先将整个程序写入,发现没有正确显示,然后一个一个模块检测后,发现了问题,终于数字钟做好了,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都出来了。

这次课程设计后,软件方面有着明显的提高,而且合作啊能力也提高了,作品完成的还是很好的。

首先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教导,让我学习到了好多知识,从硬件到软件,不仅仅是知识上,还有能力上,还要感谢同组同学,没有他的硬件,这次数字钟也完不成。

这次收获还是很大的,自己的努力与汗水终于没有出,总结这次课程设计的经验,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能够更好的发挥!
十、参考文献:
1、《EDA技术与VHDL》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数字系统设计与Verilog HDL(第三版)》王金明编著
3、《EDA技术与应用(第2版)》江国强编著
4、《EDA技术实用教程》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