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合集下载

科研管理制度汇编

科研管理制度汇编

科研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研管理,规范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科研人员,并严格执行。

第三条科研管理应当遵循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激励性和服务性原则,加强科研人员的管理和服务。

第四条科研管理应当依法合规,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加强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第七条科研项目管理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择优选好科研项目,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科研效益。

第八条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应当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原则,明确研究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第九条科研项目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进展和成果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条科研项目管理应当强化团队合作和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引用。

第十一条科研项目管理应当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三章科研经费管理第十二条科研经费的使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科研经费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的审计和监督,保证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第十四条科研经费管理应当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使用经费,加强财务监管,保证经费的安全和稳定。

第十五条科研经费管理应当强化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提高科研产出和经济效益。

第十六条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职责分工、审批流程和监督措施应当明确规定,便于管理和监督。

第四章科研成果管理第十七条科研成果管理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统一认定、奖励和评价科研成果。

第十八条科研成果应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明确归属和使用权限,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十九条科研成果管理应当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档案科研管理制度汇编范本

档案科研管理制度汇编范本

档案科研管理制度汇编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档案科研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科研水平,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档案科研,是指针对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的研究活动。

第三条档案科研管理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原则,确保档案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各级档案部门应设立科研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地区的档案科研工作。

第五条档案科研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档案科研工作计划和政策;(二)组织申报和实施档案科研项目;(三)指导和管理档案科研课题的进展;(四)组织档案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五)负责档案科研的交流与合作。

第六条各级档案部门应配备相应的科研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科研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科研项目与课题管理第七条档案科研项目分为国家档案科研项目、地方档案科研项目和单位档案科研项目。

第八条档案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批准和实施,按照国家及地方档案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九条档案科研课题的主持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中级以上档案专业技术职称;(二)具有相应的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三)能够全职从事课题研究工作。

第十条档案科研课题的实施周期一般为2-4年。

课题实施期间,主持人应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向档案科研管理机构报告进展情况。

第四章成果管理与推广第十一条档案科研成果分为理论成果、技术成果和应用成果。

第十二条档案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和推广应用,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档案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三条档案科研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档案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第十四条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应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第十五条对在档案科研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档案部门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违反本制度的,由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给予通报批评或其他相应的处理。

华中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华中师范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

华中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华中师范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

华中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华中师范大学财务处二○一四年目录一、科技经费管理与监督1.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2012年12月17日教育部财政部教财〔2012〕7号 (1)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2012年12月17日教育部教技〔2012〕14号 (4)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2012年12月17日教育部教监〔2012〕6号 (8)4.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系列文件答记者问(涉及科研经费管理的内容摘编)2012年12月31日 (11)5.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2012年2月6日科学技术部国科发计字〔2012〕86号 (13)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2011年12月2日教育部教财〔2011〕12号 (16)7.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8月1日科技部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 (19)8.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2006年8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办发〔2006〕56号 (23)9.华中师范大学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办法2013年4月16日华师行字〔2013〕168号 (26)10.华中师范大学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实施细则(试行)2013年4月20日华师党政字〔2013〕5号 (32)二、科研项目管理办法11.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2007年9月12日教育部教技〔2007〕6号 (34)1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3月9日教育部教技〔2012〕2号 (39)13.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工作的通知2011年6月2日财政部教育部财教〔2011〕171号 (41)14.华中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术活动经费资助管理办法2007年5月15日华师行科〔2007〕9号 (42)15.华中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2013年4月19日华师行字〔2013〕446号 (44)16.华中师范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2013年4月19日华师行字〔2013〕446号 (49)17.华中师范大学关于规范科研行为的实施意见2013年4月17日华师行字〔2013〕447号 (52)18.华中师范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2013年11月19日华师行字〔2013〕543号 (55)19.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考核管理办法 (57)20.华中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 (61)21.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会议经费管理办法 (64)22.华中师范大学校内自建和校企共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管理办法 (65)23.华中师范大学科研机构(自然科学)管理暂行办法 (67)24.华中师范大学挂靠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 (70)25.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报告会管理办法 (71)26.华大人文学术沙龙管理办法 (72)三、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27.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2011年9月14日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11〕434号 (73)2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2006年9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06〕159号 (76)2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2003年9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06〕160号 (82)3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2006年10月10日财政部科技部总装备部财教〔2006〕163号 (88)31.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12月19日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07〕428号 (94)32.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9月18日财政部财教〔2009〕218号 (97)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2002年10月2日财政部财教〔2002〕65号 (104)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2007年4月10日财政部财教〔2007〕30号 (107)35.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2002年4月2日财政部教育部财教〔2002〕36号 (111)3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2002年6月7日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教〔2002〕64号 (114)37.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2008年8月1日财政部教育部财教〔2002〕123号 (117)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8月5日财政部教育部财教〔2009〕173号 (121)39.华中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23)四、科技经费相关制度奖励40.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2006年12月7日财政部财预〔2006〕489号 (126)41.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2006年11月13日财政部财行〔2006〕313号 (130)42.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2001年7月20日财政部财行〔2001〕73号 (133)43.华中范大学科研经费审计实施办法2013年9月5日华师行字〔2013〕300号 (136)44.华中范大学科研经费决算审签办法2013年7月4日华师行字〔2013〕131号 (138)45.华中师范大学在岗教职工校内津贴分配办法(摘要)2005年3月26日华师行字〔2005〕121号 (139)五、招标、国有资产管理办法46.华中师范大学招标管理办法(试行) (141)47.华中师范大学招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149)48.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8月13日财政部财教〔2010〕200号 (155)49.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8月28日财政部财教〔2009〕192号 (158)50.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2009年12月29日财政部财教〔2009〕495号 (163)51.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3月12日财政部财教〔2008〕13号 (164)52.华中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4月13日华师行字〔2008〕71号 (170)53.华中师范大学固定资产验收实施细则2008年10月12日华师行字〔2008〕600号 (176)54.华中师范大学无形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9月17日华师行字〔2010〕106号 (180)55.华中师范大学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11月13日华师行字〔2011〕639号 (186)56.华中师范大学国有资产处置实施细则2008年5月12日华师行字〔2008〕72号 (189)六、票据管理办法57.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月19日财政部财综〔2010〕1号 (192)58.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2010年11月28日财政部财综〔2010〕111号 (196)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2012年12月17日教育部财政部教财〔2012〕7号为贯彻落实《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中央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汇编范文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校科研管理,规范科研行为,提升科研工作质量,促进科技创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校所有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

第三条高校科研管理应坚持基本原则:科学性、公正性、规范性、激励性。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第四条高校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执行到结题,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

第五条科研项目申报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研目标明确,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二)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完备;(三)科研负责人和团队具备相关科研背景和专业技术能力。

第六条科研项目的立项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立项材料齐全,包括项目的研究内容、目标、可行性分析等;(二)经过科研管理部门评审通过;(三)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和时间保障。

第七条科研项目的执行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按照科研计划和任务书进行;(二)加强团队合作,提高科研效率;(三)注重科研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第八条科研项目结题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和目标;(二)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三)遵守相关规定,如有知识产权应申请专利等。

第九条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第三章科研成果管理第十条高校科研成果应走向产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十一条科研成果应按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和管理。

第十二条高校科研成果应进行评价和鉴定,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十三条高校科研成果的管理应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方便查询和利用。

第十四条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应注重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商业化。

第四章科研奖励管理第十五条为鼓励和奖励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和成果,设立科研奖励制度。

第十六条科研奖励应按照成果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评定,奖励形式可以是荣誉、奖金或晋升职称等。

第十七条高校科研奖励管理应建立评审机构,确保评审公正和科学。

研发合规管理制度汇编

研发合规管理制度汇编

研发合规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强化研发项目的管理,提高研发项目的合规水平,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研发项目管理。

第三条研发合规管理制度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和标准,对研发项目进行合规管理。

第四条研发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研发、创新项目等。

第五条研发项目的合规管理应秉承“规范、公正、透明、合法”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科学、严谨、诚信的研究态度,确保研发项目的合法合规。

第六条公司内每个研发项目应当负责一名专门的研发合规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合规进行全面跟踪监督。

第七条公司内各部门必须服从研发合规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管理,确保研发项目的合法合规。

第八条研发合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规章制度,并能够独立、公正地执行研发项目的合规管理工作。

第九条公司内各部门应当配合研发合规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第十条研发合规管理人员应当保守研发项目的相关信息,严守商业机密。

第二章研发项目立项管理第十一条研发项目应当严格遵守公司内的立项程序,提交立项申请书,并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立项申请书应当包括研发项目的名称、目标、内容、进度计划、预算等内容。

第十三条立项申请书应当由负责研发项目的部门经理签字并提交。

第十四条公司内专门成立研发项目审核委员会,对研发项目立项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研发项目审核委员会应当对研发项目的合规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同意后方可立项。

第十六条立项后研发项目应当明确责任人,并建立研发项目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研发项目组织结构应当包括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执行小组、技术专家组等。

第十八条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组织管理、资金管理、进度计划、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内容。

第十九条负责研发项目的部门经理应当对研发项目的合规性和可行性负责。

第二十条研发项目组的成员应当对研发项目的合规管理制度进行培训,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

科技管理制度汇编

科技管理制度汇编

科技管理制度汇编编制:审核:批准:颁布日期: 2019 年01 月 10 日实施日期:2019 年01 月 25日目录科技管理制度 (2)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10)技术档案管理办法 (16)科技成果管理制度 (22)科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充分调动公司科技发展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职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对公司科技管理工作的任务与要求、职责、科技计划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经费管理、科技成果的评审及奖励、附录做出了相关规定。

第二章科技管理工作的任务与要求第三条正确执行国家科技政策,从行业的实际出发,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对科技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

第四条针对公司和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合理的使用科技力量、物质和经费,以应用型科技为主。

第五条建立科技管理机构,确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科技管理工作,赋予必要的职能。

技术部副总为科技负责人。

第六条各单位除按本制度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外,还应做好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信息交流、专利工作、科技档案的记录备查、新产品研发等具体工作。

第七条科技工作应面向实际技术性开展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节能降耗;提高安全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周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改进。

第八条科技活动:(一)学术交流。

内容包括科技发展和展望,国内外的考察报告,新技术的研究成果,新设备应用经验交流、论文发表等,达到推广先进经验和应用的目的。

(二)科技工作考察。

内容包括科技活动和先进经验的考察、学习,以扩大视野了解信息。

第三章科技管理职责第九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一)结合行业的工作实际,收集、筛选、下达中长期科技计划,明确科技项目的实施单位、任务及内容;(二)负责组织科技项目的立项审查、中间检查(复查)、验收,对科技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三)对科技项目的执行和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四)根据公司批准的年度资金预算,负责相关经费的落实并监督经费的使用;(五)负责公司科技成果的评审、表彰、先进经验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六)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技术创新工作。

企业科研管理制度汇编

企业科研管理制度汇编

企业科研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统一企业科研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科研综合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科研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结题及成果转化等各个阶段。

第三条企业整体科研工作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遵守企业内相关规章制度。

第四条企业科研管理应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切实负责的原则,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与应用。

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和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系,确保科研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企业应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和队伍的培训,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激励和培养科研人员。

第七条企业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强化监督和检查,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跟踪和评估,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企业应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第九条企业科研项目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合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十条企业科研项目应当按照科研项目管理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立项,明确项目的责任单位和承担单位,确定项目的预算和实施进度。

第十一条企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应按照项目计划、预算和要求进行,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十二条企业科研项目的结题应提交结题报告,并进行评审和验收,确保研究成果的达到预期目标。

第十三条企业科研项目的成果应当及时整理、归档和推广应用,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第三章科研人员管理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激励和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绩效和创新能力。

第十五条企业应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招聘和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十六条企业应做好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第十七条企业应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考核和评价,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十八条企业应加强科研人员的创新培训和交流合作,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汇编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汇编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规范和促进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

第三条科技创新管理应坚持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原则,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更大成效。

第四条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应当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形成以利用、保护和管理科技创新成果为核心内容的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体系。

第二章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第五条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分为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三个阶段。

第六条项目立项应当充分调研、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前景,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

第七条项目实施应当按照制定的研究计划,组织实施,确保项目按时、优质完成。

第八条项目验收应当由专家组成验收组,对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审核评价,明确项目的成果转化方向和路径。

第九条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科技创新项目库,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建立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制度,指导相关人员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

第三章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第十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应当建立科技成果管理中心,负责科技成果的统一管理、推广应用和转化。

第十二条科技成果转化应当注重技术转让、产业化管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第十三条科技成果转化应当尊重知识产权,推动科技成果的产权保护和转让。

第十四条科技成果转化应当加强对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和创业热情。

第十五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应当明确科技成果转化的流程和要求,确保科技成果的有效推广应用。

第四章科技创新人才管理第十六条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应当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开展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工作。

第十七条科技创新人才管理应当注重激励机制建设,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十八条科技创新人才管理应当注重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和流动,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加强对企业科研项目的管理,使***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科研项目管理
(一)目的: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立项论证、组织实施、结题验收等过程的全程管理。

其目的是使企业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二)科研项目种类
1、国家、省、市级立项项目;
2、横向委托与合作项目;
3、企业科研开发项目;
4、其他项目或课题。

(三)科研项目的立项
1.企业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科研开发项目立项指南,确定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1.1 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由企业研发中心统一组织,项目的选题根据各类计划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企业确定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申报。

研发中心代表企业对外申报项目。

1.2 横向委托与合作的项目,如果研究内容达到企业科研开发项目水平的,由项目承担单位要求,经企业批准,可以列为企业科研开发项目。

1.3 企业科研开发项目,是企业科研、开发项目的主体,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市场前景、项目所处的研究阶段、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等,将企业科研开发项目分为三个级别:企业科研项目、企业开发项目、企业工作或预研项目。

2.申报科研项目按以下程序进行:
2.1 申报项目应填写《***企业科研开发项目立项申请书》,报研发中心。

立项申请书需写明:(1)项目名称;(2)立项目的;(3)项目的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4)简要的工艺流程图、设备原理图及
相关说明和关键技术介绍;(5)项目的考核指标;(6)项目进度计划及阶段目标;(7)项目经费预算:(8)主要参加人员等内容。

2.2 研发中心对提交的立项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

2.3 企业主管总工程师对所有提交的立项申请书进行技术审查。

2.4 企业项目管理委员会在听取项目申报人对项目的介绍后,根据企业的发展对项目进行审查,形成意见,明确建议立项的项目、暂缓立项的项目以及不予立项的项目,报企业分管领导最终审查。

2.5 企业分管领导根据企业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查意见,确定具体的立项项目、项目级别、保密事项、并确定科研经费,报企业总经理审定批准。

2.6 经批准立项的项目,由研发中心向各项目组下达《技术管理》通知,项目正式立项。

(四)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
3.1 为保证科研开发计划的严肃性,科研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内容和进度要求完成科研任务并及时做好结题工作。

3.2 项目的研究内容不得随意改变。

如因特殊情况拟局部变更内容的,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未经批准而变更研究内容的,按未完成处理。

3.3 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随意更换。

因特殊情况(如病休、调动、离职等)离开该项目研究工作半年以内者,要确定临时负责人并在研究开发中心备案。

如时间超过半年或有其他原因需更换项目负责人的,须报企业研发中心批准,其中国家、省、市计划项目由研发中心报项目下达部门审批。

如无合适人选更换则按中止项目办理,并按规定追回剩余经费。

3.4 研究计划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每年年末须编写项目年度工作总结,并提出下一年度的研究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研发中心。

3.5 科研项目应按时完成。

因故需要延长时间的,项目负责人应在结题期限前一个月提出并提交《科研项目延期申请报告》,报研发中心批准,其中国家、省、市计划项目由研发中心报主管部门批准。

3.6 因故须中止的科研项目,应按《国家计划项目合同》或《科研开发项目合同》明确的有关条款规定办理中止手续。

3.7 研发中心对企业的在研项目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及时
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

年末,对研究开发项目进行总结,并对各部门的研发情况提出考评意见。

(五)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
4.1 科研项目应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按时结题。

各类项目结题时要按照有关计划要求和合同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完成工作报告和研究开发报告。

项目完成后,首先由研究开发中心按照《***企业科研开发项目立项申请书》组织进行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

最后提交研发中心组织科技成果鉴定。

4.2 科技项目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归档工作,提交的材料包括:立项报告书、试验过程记录、计算书、设计图纸、相关图片录象带、性能测试报告、应用试验报告、用户协议、查新检索报告、项目研究工作报告和项目研究成果报告等。

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
5.1 国家或地方政府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申报成功后,上级下拨的科研经费由研发中心管理,按照项目过程的阶段和需要分配经费。

5.2 横向委托与合作项目,外来经费由研发中心代管,由所在单位负责分配,企业配套经费由研究开发中心按照项目过程的阶段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

5.3 企业科研开发项目,经批准后,经费同时确定,全部经费由企业承担。

科研经费下达方式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项目按三个阶段分配下达:第一阶段,立项批准后下达总经费**%;第二阶段,中期考核合格后下达总经费**%;第三阶段,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并提交完整的材料(包括:试验过程记录、计算书、性能测试报告、应用试验报告、用户协议、查新检索报告、项目研究工作报告和项目研究成果报告等),再下达**%。

一些特殊项目,根据项目的计划进度和进展情况分批下达。

5.4 科研开发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财务上为每个课题设一个帐户,项目批准后,资金同时打入帐户。

设立《科研经费使用薄》,由项目负责人掌握,明细经费使用内容和金额。

5.5 对于将经费挪做他用或报销金额与实际不符的,一经发现立
刻暂停下达经费,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四、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办法
6.1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6.2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激活科技人员创造性,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鼓励各部门和有关科技人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成绩的个人和部门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五、附则
7.1 本办法由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负责解释。

7.2 本办法自****年**月**日起试行。

7.3 对于国家、省、市计划项目要严格执行各类计划的管理办法。

当本办法与国家、省、市计划管理办法有冲突时,以国家、省、市计划管理办法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