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研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策略研究r——以浙江大学为例

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策略研究r——以浙江大学为例

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策略研究r——以浙江大学为例楼恒阳【摘要】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合一、协调发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越来越让人担心.从近几年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为了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本文以浙江大学为研究对象,试从舆论宣传、制度建设、场馆设施开放、体育教师辅导、校园体育竞赛的开展以及体育社团共同参与等这几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策.【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年(卷),期】2018(013)013【总页数】3页(P55-56,58)【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策略【作者】楼恒阳【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61、前言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完成体育任务、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重要保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落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有一条关于实施好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工作。

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通过多种形式,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教会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这些文件都是从国家层面上表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课外体育锻炼对可以补充体育课教学时间、数量和场地的不足,对学生提高、巩固和发展体育技术水平,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丰富学生课外文化活动,提高生活情趣、陶冶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6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包海丽(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活动形式、活动时间、参加频度、场地器材及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发提供参考。

通过对航海工程学院、船舶工程学院、港口管理学院、海洋旅游学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现状中图分类号:G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4-0196-02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包海丽(),女,甘肃镇原人,从事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的研究。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它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系统了解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质量,形成新的完整的体育课程结构,确立新的院校体育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四个学院180名同学(男女各9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利用。

2.数据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计算机进行了数据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发现:每周参加3-4次课外锻炼的同学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7.8%,每周锻炼2次的占19.5%,而每周锻炼1次以下的竟占到52.6%。

(详见表1)表1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二)参加体育课的动机根据调查,支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为要增强体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广交朋友和陶冶情操。

这说明他们对课外体育有明确的认识,动机是健康的,积极的,有利于身心健康。

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Abta tW i h rwt n tr fmasog nz t n o sr c: t tego h a d maueo s r a i i fP.E.i l g n ie ie , tc np o t h ao n Col e a d Unv r t s I a rmoe e s i p yi la dme tl elho nv ri td ns n a ut aet o cp f i ln p r da t ecm p s h s a n na at fu ies ysu e t,a d cnc li t h c n e to f o gso t a ci a u c h t v e le sn v c l r . ru hl eau e u sin ar u v ymeh d,mah maia tt t sec ti p p ra ay i i p rs ut e Th o g i rt ,q et n i s re to u t r o e te tclsai i t ,hs a e lss t sot sc n s ascain, a e n so it a g me tmo d,tp ,s e t,a dp t owad crep n igmes r frt eep o lms o n d y e i ,ec n usfr r orso dn z a u e o h r be . s s

9 ・ 4
第 2 卷 9
李荣芝 :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第1 期
统 计 表 明 ,截 止到 2 0 0 8年 1 2月 ,在 学校 团委 跆拳道等少部分社 团有时候能拉到赞助 ,绝大部分
正式登记 的浙江省大学生体育社 团共有 2 8 。在 体育社团无社 会赞 助 ,具 体原 因可能受 项 目、地 8个 体育社团的人数规模方面 ,20 以上 的社 团仅有 域 、经济和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影 响,社会上对大学 0人 1 ,10 2 0人 的社 团 7 7个 0- 0 9个 ,5 ~1 0人 的 有 生体育社团活动经费赞助力度都不强。 O 0 4 个 ,5 人 以下的社 团最多 ,有 1 1 ,占社 团 1 0 1个 总数的 1 .%。在社 团成 员的构 成上 ,问卷调查 54

浙江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a e n c a i i i e f c , h c ie f n s a e s o t n t c i g t a h r o p rso g n z t n s g me tme h n s s mp r t t e a t u d r h r;I sr t e c e fs o t r a ia i s i m e v u n o
第3 3卷 第 5期 21 年 1 01 0月
辽 宁 体 育 科 技
U AO N S 0 C EN EAND T HNO OG NI G P RT S I C EC L Y
Vo _ No. l33 5 0c. 2O1 1 1
浙 江 省 大 学 生 体 育 社 团 的 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
( hs aE u ao ntu Nn b U i ri ig o h ag 12 1 P yi l d ctnIs teo igo nv syN nb Z @ n 5 1 ) c i it f e t 3
Abs r c :By u i g t t ds o o u nt,qu si n a r ,t e r s a c e ic v r d t a h le e ta t sn he meho fd c me s e to n ie h e e r h r d s o e e h tt e Co lg S ud n S rs t e t po t Or a iai n i d v lpi g a i y n is n u n e s x a di c n t n l ,bu t e g n z t s s e e o n r p dl,a d t i f e c i e p n ng o sa ty o l t h
p o l m sa s n ip n a l . h r r n r b e sf l w: h c o li s f ce t a e e i u l r b e i lo i d s e s b e t e e a e ma y p o l msa o l o T e s h o n u i n l t k ss r sy i y o

浙江育英职业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实践效果调查

浙江育英职业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实践效果调查

浙江育英职业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实践效果调查随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课外体育锻炼又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本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14所高校为对象,调查目前实施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意义课外体育锻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使整个校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颇具特色、积极、和谐、团结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品质,并有效地提升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凝聚力。

课外体育锻炼是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它既能实现身体锻炼的任务,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2 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2 . 1 高校各年级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部分,在对各高校课外体育锻炼负责人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年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而三、四年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人数比例较低。

究其原因,一年级学生刚刚从高中阶段为了高考而紧张学习中度过,从而有相对较为充裕的课外活动时间,同时为了满足其兴趣爱好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大学生国家体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一年级学生在用在课外锻炼上的时间较多;而三、四年级学生没有体育课又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忙于找工作有极大关系,不过高年级学生为了在就业时取得用人单位对他们身体健康程度的认可,特别重视体质健康测试,同时体质测试成绩在期末综合测评中获得奖学金有重要的指标,这也体现了当今大学生的现实性。

2 . 2 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在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课外自主的体育锻炼格外重要,它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调节,调查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理健康程度好于它人。

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健 康 是 人 类 的 追 求 , 也 是 体 育 追 求 的 根 本 所 在 。体 育 锻 炼 是 健 康 的保 证 ,体 育 锻 炼 是 健 康 教 育
最佳途径 。
12
调 查 研 究 对 象
浙江省 2 0所 高 校 的 部 分 学 生 。
1 3 研 究 方 法 .
行 为 与 结 果 是 密 切 相 关 的 ,对 大 学 生 体 育 锻 炼 行 为 的 了解 和 剖 析 ,可 以让 我 们 更 清 楚 地 发 现 大 学
l Un 育 锻 炼 现 状 调 查
谢 佩 娜
( 江教育学院 体育 系,杭州 30 1) 浙 1 0 2
摘 要 通过对 95名大学生 5项体 育锻炼的指标进行调查 ,发现大 多数 大学生缺 乏体育锻炼、锻炼不 8
科 学 , 旨在 为体 育 与健康 教 育 的有 关决 策部 门提 供 可参 考 的依 据 ,应 采取 措 施 ,加 强 大 学生 锻炼 习惯 的培 养 ,用科 学 的方 法指 导锻 炼 。
关 键 词 大学生;体 育锻炼 ;体育与健康教育 ;调查
中 图 分 类 号 :G8 4 .4 0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7 3 0 ( 0 2 20 0l 3 6 卜10 2 0 )0 — 1 O —
R sa c n P y ia x r i e a iro ol eS u e ti h ja g ee r ho h s l ecs B h vo fC l g td n Z ein c E e e n
1 3 1 文 献 资 料 法 . .
1 3 2 问卷 调 查 法 . .
1 3. 数 理 统 计 法 . 3
生 对 体 育 锻 炼 意 义 的 理 解 和 自身 在 锻 炼 方 面 所 存 在

大学生课外运动调研报告

大学生课外运动调研报告

大学生课外运动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课外运动的重要性。

为了了解大学生课外运动的现状和特点,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大学生课外运动的种类、频率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课外运动的种类、频率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3. 调研结果分析3.1 课外运动种类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的课外运动种类较为丰富。

其中,常见的体育运动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占比为30%。

此外,健身、跑步、瑜伽等健身项目占比为40%。

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户外运动,如爬山、骑行等,占比约为20%。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课外运动种类较为多样化,选择范围较广。

3.2 课外运动频率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每周参与课外运动的频率为2-3次,占比约为60%。

而每周参与运动5次以上的学生占比为30%,持续不参与运动的学生占比为10%。

的确,不少大学生在学业繁忙的同时,也都意识到了课外运动的重要性,尽管时间有限,但他们依然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参与课外运动。

3.3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的调研可以发现,课外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参与课外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提升身体素质。

同时,约80%的学生认为课外运动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还有不少学生表示,课外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社交机会以及提高自信心等。

运动能够让大学生们摆脱学习的沉闷,使他们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和学习的种种挑战。

4. 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课外运动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体育运动、健身项目和户外运动是最受欢迎的。

大多数大学生每周参与课外运动的频率为2-3次,合理安排时间参与运动。

此外,课外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缓解压力、提升身体素质、促进学业和工作的发展。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身体素质的有效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外体育锻炼尤为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了解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从而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据收集。

调查问卷包括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内容涉及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每次锻炼的时间、喜欢的锻炼方式、不参与锻炼的原因等。

三、调查对象与范围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大学生,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0份,有效回收率为85%。

四、结果与分析1.调查结果显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超过3次的学生占38%,而每周不参加或仅参加1次的学生占62%。

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锻炼场所和时间管理不善。

其中,45%的学生表示学校缺乏合适的锻炼场所,40%的学生表示学业压力大、时间紧张。

3.在锻炼方式上,慢跑、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仍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但同时,一些新兴的锻炼方式如瑜伽、街舞等也逐渐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4.在性别方面,男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明显高于女生。

这可能与男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质状况有关。

五、问题与挑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面临以下问题与挑战:一是缺乏合适的锻炼场所和设施;二是学业压力大,时间难以分配;三是新兴锻炼方式的市场化推广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研及对策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结合问卷调查与文献综述,对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选择项目、选择目的、活动场地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整体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加强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标签:课外体育活动;浙江省;大学生;对策研究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在公众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

其中,高校体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

而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充分发展学生课外活动,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完善大学生体育活动体系,提升学校体育活动的质量。

本文对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和策略,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活动的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创造更多的运动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根据浙江省普通高校的分布状况,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浙江省各地市5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男生300名,女生200名,并另外对5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

2.研究方法(1)调查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教师等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包括各地市大学生500名,以及体育教师50名。

(2)文献法:主要搜集近五年浙江省大学生的体能测试数据,搜集国内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国内外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支持体系建设的资料,完成课题研究。

二、研究结果分析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主要是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来实现。

在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员对浙江省各地区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分析得出,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外体育锻炼,只有21.13%的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

其中,以一年级学生的参与比例最大,越往上比例越小,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四年级学生的参与比例最小。

通过调查发现,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时间相对较为充足,而越往上升,迫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削减了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精力(表1)。

2.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目的大学生出于不同目的而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

有些学生是为锻炼身体而参与体育活动,还有些学生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体育锻炼。

在问卷调查中,将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总体划分为:健康、爱好、提高技能、体育测试、塑形、发泄等几个部分。

经统计得出,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以及满足自身兴趣爱好。

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大学生为保持身体健康而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不断减弱。

目前,四年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方便就业。

而在兴趣爱好方面,一、二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三、四年级学生。

并且,在课外体育锻炼中,提高体育技能与体育测试没有太大关联,年级越高,越注重体育测试的成绩而非体育技能的提升。

分析得出,由于工作单位在录用员工时,首先要求体能检测合格,因此为了确保体质检测达标顺利步入社会,高年级学生以此来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年级越高,对外在的要求也变得越高,由调查数据显示,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出于“塑形”这一目的而进行锻炼的学生中,大四学生比例最高。

另外,各个年级都会为了调整情绪而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如今大学生受各方面的影响,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锻炼,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经研究表明,定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心理健康程度要高于普通人。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还能扩大学生的社交范围,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在扩大社交圈这一方面,大三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表2)。

3.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项目分布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同,所选的项目也不同。

许多学生都会选择多个项目进行体育锻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只选择单一项目进行锻炼。

在问卷调查中,限定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个数,只需选择最主要的三种体育项目。

经调查统计,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所选项目最主要为篮球运动。

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选择篮球运动的比例均为最高,分别是43.74%、36.23%、50.42%、40.96%。

而在其他运动项目中,一年级学生偏重于选择跑步、乒乓球、足球、跳绳等类型;大二学生较喜欢搏击、游泳、体育舞蹈等;大三学生主要选择羽毛球、登山、器械健美等;大四学生则以健美操、排球、网球运动为主。

同时,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存在很大差异,男生偏重于篮球、足球、搏击类,而女生则主要选择散步、羽毛球、轮滑、健美操等类型的运动,这主要是由男女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差异造成的。

4.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情况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所选择的场所不尽相同。

并且,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在场地选择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年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偏重于选择校内活动场所,在各年级锻炼场地的选择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四年级,占59.67%,而二、三年级学生则主要选择校外活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其中以三年级最甚,所占比例为27.06%。

这表明学生进校时间越长,其活动的范围也越广。

而作为大四学生,由于面临毕业与就业压力,时间较为紧张,因而优先选择校内场所进行活动(表3)。

5.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因素通过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将不参与或较少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场地不足。

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惰性、不习惯、没兴趣、不会锻炼以及担心犯错等原因而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见表4)。

综合上述整体调查分析得出,学习的就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无法避免。

但还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不会锻炼或者认为体育锻炼没有任何作用,而不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通过调查浙江省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与相关管理人员得知,造成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不足、负担过重的最主要原因是场馆的翻新或扩建,虽然场馆质量得到提升,但场馆数量没有增加。

其次为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人均面积减少,进而造成场馆负担过重。

因此,高校在体育场馆设计中,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注重对场馆多功能的设计使用。

三、结论与对策1.结论(1)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误区。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盛时期,身体状况较好,能较好应对当前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因而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缺乏危机感。

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大学生往往只考虑兴趣,而没有认识到科学、合理的锻炼对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大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能力和意识。

长期以来,学生都处于“以体质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普遍缺乏自我锻炼意识,并且没有针对性较强的锻炼方法与手段。

学生习惯了教师组织的集体运动模式,一旦离开集体,便不会尝试自我锻炼,没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场馆设施资源的限制。

在校内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虽然已有了较大改进,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如,场馆数量不足、设施落后等。

部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配备还没有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较为落后,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求。

而形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招生人数增加、场馆建设效率不高。

同时,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对体育场馆科学的管理,不能有效缓解场馆负担。

在高校内,体育场馆的建设与体育领域的变化还没能实现同步发展,缺乏科学的建设指导思想,管理方式与管理体制都较为落后。

因此,当校内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就会被削减,进而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内,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仍相对较落后,缺乏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让课外体育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相关的体育职能部门在管理中没能明确管理目标,计划、措施缺乏执行力度,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的效果无法达到学生的期望值。

2.对策(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第一,加强健康知识与体育这一方面的教育,提升高校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第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爱好和兴趣,让学生养成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并最终成为终身体育的积极参与者与传播者。

第三,注重对学生良好品质与竞争意识的培养,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包括体育知识竞赛、抢答赛等一切以健身为目的的非正式比赛,号召学生集体参与进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拼搏精神与良好竞争意识。

第四,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课内外体育的结合,将校内体育与终身体育融为一体。

在课内教学中,以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主,在课外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兴趣为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长此以往,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第五,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加大体育的宣传力度,从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体育环境的创设。

在硬环境方面,加大体育场馆建设,配备齐全建材设施。

在软环境方面,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进,生动教学内容。

(2)加强课外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的管理,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体育锻炼的能力。

高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为课外体育俱乐部。

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效率与学生课外活动有着直接关联,合理的组织管理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让他们获得丰富的健康健身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与健康意识,进而提升他们的体育能力。

因此,高校需要对课外体育俱乐部以及相关社团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3)建立网络管理平台。

建立以体育为主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学生组织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传授科学的锻炼方法以及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技巧,普及体育相关信息与政策,让学生对体育有整体的认知,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同时,还可通过网络平台,有效监督与管理课外体育俱乐部及相关体育社团。

参考文献:[1]姚向珍.浙江省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2]朱汉义.浙江省大学生体质下降归因与干预[J].安徽体育科技,2010(02).[3]赵丹红,于子舒.改革课外活动管理模式助力高校内涵式发展[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4]李敏.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