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和泪》教案(参考)

合集下载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梦与泪》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2.朗读法:通过朗读小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的情感和氛围。

3.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课外阅读法:通过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梦与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小说,是由鲁迅所著。

小说以“梦”和“泪”为主题,描写了一个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2. 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是“梦”和“泪”。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梦和泪,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3. 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非常丰富。

主人公孙少安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的悲惨命运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如孙少平、孙少安的父亲、孙少安的妻子等等。

小说中的情节也非常曲折,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4. 小说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六、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教师首先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2. 学生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小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的情感和氛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梦和泪教案完整版

梦和泪教案完整版

梦和泪教案完整版教案:梦和泪教学目标:1.了解梦和泪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梦和泪的形成机制;3.分析梦和泪对人的影响以及其代表的情绪和意义;4.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理解梦和泪。

教学内容:1.梦的概念和作用a.梦的定义b.梦的分类:现实梦、幻觉梦、恶梦、预知梦等c.梦对人的作用和影响:给人以安慰、启示、刺激等2.梦的形成机制a.矛盾冲突理论b.筛选理论c.选择性失眠理论3.泪的概念和作用a.泪的定义b.泪的分类:喜悦泪、悲伤泪、愤怒泪c.泪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表达情感、缓解压力、促进交流等4.梦和泪的联结a.梦中哭泣的现象及其意义b.睡眠中的笑声和哭泣声的作用和意义c.梦和泪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关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梦和泪是什么?它们对人的影响有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梦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a.讲解梦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梦;b.分析梦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如给人以安慰、启示、刺激等。

三、梦的形成机制(20分钟)a.讲解矛盾冲突理论,即梦的形成与人的内心冲突有关;b.讲解筛选理论,即大脑在睡眠中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形成梦境;c.讲解选择性失眠理论,即梦境更多地反映个体对于一些问题的关注和焦虑。

四、泪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a.讲解泪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泪;b.分析泪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如表达情感、缓解压力、促进交流等。

五、梦和泪的联结(25分钟)a.分析梦中哭泣的现象及其意义,如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等;b.分析睡眠中的笑声和哭泣声的作用和意义,如调节情绪、表达内心需求等;c.分析梦和泪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关联,如逃避现实、表达内心深处的欲望等。

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对梦和泪的概念、作用、形成机制以及梦和泪的联结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梦和泪对于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梦和泪相关的图片、文章和实例;讲台黑板、彩色粉笔等。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梦和泪》是一篇感人的作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小华的奋斗故事,深刻表达了梦想和坚持的重要性。

本教案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于追求梦想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梦和泪》的故事情节,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3.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技能。

【教学准备】1. 课文:《梦和泪》。

2. 阅读理解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梦和泪》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于追求梦想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你有没有过类似小华的经历?你怎么理解梦想和坚持的意义?”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发《梦和泪》的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

2.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互评、班评。

三、写作准备(1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梦和泪》中小华的奋斗故事,明确故事主题和要表达的观点。

2. 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进行归纳梳理。

四、写作展示(2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鼓励学生以亲身经历、观察感悟等方式,进行写作创作。

3. 学生相互交流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五、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包括语言表达、结构设计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六、写作实践(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自己的写作作品。

七、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进行班级评价。

【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朗读,增强表达能力和语感。

2. 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班级报纸或网站上,拓展展示的平台。

【教学反思】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梦和泪》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梦与泪——优秀教案指导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激发学生对梦想和挫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梦想的重要性,并学会面对挫折时如何坚持和克服困难。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初中阶段。

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梦想的概念,并认识到梦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他们追求梦想并勇敢面对挫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一段激励人心的视频或演讲,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成功人士的演讲片段,分享他们的梦想和成功经历。

2. 导入主题,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你认为实现梦想的关键是什么?”知识讲解:3. 讲解梦想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梦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4. 介绍成功人士的故事和案例,鼓励学生从中汲取启发和学习经验。

小组合作活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分析这个人的梦想、努力和成功之路,并总结出实现梦想的关键因素。

6.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角色扮演活动:7.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扮演任务,要求他们扮演一个面临困难和挫折的人物。

学生需要思考并表演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追求梦想,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和反思:8.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总结他们对梦想和挫折的新认识和理解。

9. 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扩展活动:10. 鼓励学生以此教案为基础,开展更多与梦想和挫折相关的研究和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撰写梦想计划书,或进行梦想分享会等。

2024年梦和泪教案优秀6篇

2024年梦和泪教案优秀6篇

2024年梦和泪教案优秀6篇梦和泪教案篇1有益的学习经验: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准备: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与指导: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

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

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

”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

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梦和泪教案篇2活动目标: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

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最好。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钻过去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语: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树林采蘑菇了,小兔们出发!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梦与泪教案【学案】主题:梦与泪【教材链接】这是一个关于梦与泪的故事。

【教学目标】1.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梦与泪的意义,并通过情感工具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材、情感工具书、白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给学生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尽快写下自己曾经做过的有意义的梦,以及做这个梦时的感受。

2. 随机选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和感受。

二、阅读故事(10分钟)1. 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这个关于梦与泪的故事,然后选择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并讲解故事大意。

2. 请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以及其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工具书的发现(15分钟)1. 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情感工具书,让他们在小组里看,并在白纸上写下故事中梦和泪的意义。

2. 学生公开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展示给全班。

3.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选择的观点是否合理,并鼓励学生多发表不同的观点。

四、写个人故事(20分钟)1. 让学生以本节课讨论的梦与泪为主题,写一篇个人故事。

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梦和泪的理解,并描述自己在某个特定情景中所做的梦以及所流的泪。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并且可以使用彩色笔进行润色。

3. 学生完成后,选择几位学生来读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让学生用剪刀和胶水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一张海报。

2. 将学生的海报贴在教室墙上,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分享。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梦和泪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梦和泪?2.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励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梦和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重点1.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诗歌的朗读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梦和泪”这首诗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的内容和主题;2.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讲解环节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2.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3.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式。

实践环节1.学生朗读诗歌,表达其中的情感;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示自己的理解;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总结环节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学生能够朗读诗歌,表达其中的情感;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4.学生能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讲解、实践和总结等,使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在实践环节中,我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梦和泪教案

梦和泪教案

梦和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梦和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学会运用诗歌分析方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诗歌背景介绍
2.诗歌分析
3.诗歌鉴赏
三、教学过程
1. 诗歌背景介绍
1.讲解“梦和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2. 诗歌分析
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3. 诗歌鉴赏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3.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朗读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观察,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3.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诗歌的美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泪与梦》教案(参考)
一、教学目的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裁剪特色;
3、了解课文:设疑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冰心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领会本文构思、组织材料的独特思路。

三、课文内容说明:
本文以冰心对人生的热爱——“梦”为经纬,以冰心为国家、民族而嚎啕大哭——“泪”为焦点,脉络清晰地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冰心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时间分配:本文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梦和泪”为线索,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将中文的材料组织贯穿起来,进而升华主题,感受冰心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格魅力;
第二课时,主要从欣赏的角度就课文的某些细部作分析,把握本文特质性的写作技巧和剪裁特色。

本课时教学以组织学生朗读和课堂
提问、讨论为主。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
第一课时
预习提问(建议课前完成)
(一)熟悉课文,弄清有关字音、字形、字义。

1、注音:
噩梦()疑惑()豪恸大悲()愕然()
吴文藻()病榻呓语()璀璨()
2、解词
荡气回肠——这里形容冰心的嚎啕大哭感人肺腑;
豪恸——极其悲伤的痛哭;
愕然——形容吃惊;
璀璨——形容光彩鲜明;
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3、诵读课文、理清线索,初步理解文意。

(二)导入新课(5分钟)
多媒体展示并伴配乐朗诵冰心作品的《繁星》、《春水》各一首:
繁星(之一)
繁星闪耀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相互颂赞了。

春水(之一)
别了!
春水,
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
带去我许多的意绪。

向你挥手了,
缓缓地流到人间去罢,
我要坐在泉源边,
静静回响。

如此清雅、细腻、凝练、含蓄的小诗,吟咏花草、大海、星星,从温柔的回忆的网中捕捞出“零碎的思想”,这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冰心的心声。

正像大多数浪漫主义诗人一样,她既爱做梦,有时不免流泪。

梦和泪交织成她一生的节奏。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描写冰心伟大品质的文章《梦和泪》。

板书课题:《梦和泪》
(三)解题(3分钟):
本文以冰心对人生的热爱——“梦”为经纬,以冰心为国家、民族而嚎啕大哭——“泪”为焦点,展现了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四)课文研讨:(30分钟)
1、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朗读后思考问题:
提问1:文中多次提到冰心先生的“哭”,是否代表她软弱、懦弱?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明确:不,文中举例。

冰心的先生吴文藻去世后,她当着人没有落过泪,后又写成一篇文辞活泼的纪念长文,可见,她有泪不轻弹。


提问2:作品中提到冰心每想到写到甲午海战便会“豪恸大哭”,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明确,多媒体展示: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

板书(5个最):她落的泪,就是他的诗,一生中最激烈、最博大、最无私、最奔放、最抒情的诗。

学生自我朗读课文31—34小节,朗读后思考问题:
提问3: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冰心的父亲和母亲,这与冰心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明确:冰心的爱国情怀、赤子之心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受了她父、母亲的言传身教。

福州主街上的“白榜”,母亲怀揣的“大烟”,大连水城的炮火,烈士死难的故事——中国士兵不屈的精神,母亲忠贞、刚烈、的品性,时时牵动着冰心的心,激动着冰心的民族灵魂,这,是冰心之泪的思想基础。

(多媒体展示)
2、联系冰心的人生经历,继续深刻解读(二)、(三)问题:
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曾亲自参加过甲午海战。

童年,冰心在山东烟台度过了七八年山陬海隅的生活,对大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父亲经常向小冰心讲述甲午海战中国士兵的英勇无畏以及战争的惨烈,给冰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取向——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担忧,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这,也是冰心每每想写甲午海战就会嚎啕大哭、字不能成行的人生背景。

提问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冰心的梦的?
学生回答后明确:“她爱做美梦,很美很精”“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亲情,也有离别;有感动,也有失落”。

“清晨写作,“思绪仿佛从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下欢乐与痛苦,记下亲情与离别,记下成功与失落,她用梦的经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

3、学生继续反复朗读课文,朗读后分组讨论全文冰心“梦”的线索。

(1)小组代表发言后,老师总结(多媒体展示)
梦为她作证
(下划线语句板书)
提问5:作者这样描写冰心的梦体现了她怎样的情怀?
学生回答后明确:这就是她那“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的赤子之心的伟大创作,这就是她爱国情怀的具体写照。

(下划线语句多媒体展示)
提问6:冰心的“梦”和“泪”共同体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学生回答后明确):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摒弃“小我”、主张“大爱”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多媒体展示)
(五)本课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从了解到理解内容的角度共同探究了冰心先生“梦和泪”的深邃内涵,体会了冰心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布置作业(5分钟)
六、知识拓展与延伸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体会文辞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2、课外阅读文中提到的文章《病榻呓语》、《我梦中的小翠鸟》、《我的家在哪里》。

3、课外阅读冰心的代表作《繁星》、《春水》、《纪小读者》
等作品。

4、学习本文后,学出自己的感想与体会,要求有个人创见。

附:作者简介及其作品(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