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漏原因分析
外伤性脑脊液漏,外伤性脑脊液漏的症状,外伤性脑脊液漏治疗【专业知识】

外伤性脑脊液漏,外伤性脑脊液漏的症状,外伤性脑脊液漏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外伤性脑脊液漏是由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
颅底部脑脊液漏可分为鼻漏、耳漏、眼漏三种,前二者多见。
1.鼻漏多由于筛板骨折、额窦后壁骨折引起,少数由于蝶窦骨折引起。
偶有岩骨骨折,鼓膜未破,脑脊液经耳咽管流入鼻腔。
2.耳漏多见于岩骨鼓室盖部骨折所致。
硬脑膜裂口可在颅中窝底或颅后窝,前者多见。
多伴鼓膜破裂,脑脊液经中耳自外耳道流出。
3.眼漏见于眶顶的穿通伤或眶顶粉碎骨折刺破硬脑膜伴有眶内及眼睑裂伤者。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颅盖部开放性颅脑外伤能够及时清创处理,修补缝合硬膜,故颅盖部脑脊液漏少见。
颅底部硬脑膜与颅底粘连紧密,颅底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又多纤维性粘连,骨折常伴有硬脑膜及蛛网膜撕裂,发生脑脊液漏,故脑脊液漏多发生于颅底骨折。
脑脊液经由鼻腔、耳道或开放创口流出,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合并症,可导致颅内感染。
二、发病机制脑脊液漏是因为颅骨骨折的同时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以致脑脊液由骨折缝裂口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交通,形成漏孔,同时,空气亦能逆行逸入造成气颅。
脑脊液漏好发于颅底骨折,颅前窝骨折常致鼻漏,颅中窝骨折多为耳漏。
其原因可能因颅底骨质较薄、硬脑膜贴附紧密;颅前窝有筛板、筛窦、额窦及蝶窦与鼻腔相通;颅中窝有岩骨内含中耳鼓室,外接耳道内通耳咽管;颅底又邻近脑池,故而较易引起脑脊液漏。
与此相反,在儿童由于颅骨较软、富于弹性,且鼻旁窦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儿童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不足1%。
不过,小儿的鼓室、乳突气房发育较早,故脑脊液耳漏并不少见。
另外,因颅脑穿透伤所引起的脑脊液伤口漏(皮漏),常为早期清创处理不彻底,硬脑膜的修补不善所致,且较易发生在脑室穿通伤病人。
脑脊液漏发生的时间差异较大,多数于伤后立即出现或于数天内发生,系属急性期脑脊液漏;但也有少数病人迟至数月甚至数年之后始出现,称为延迟性脑脊液漏。
前者大多数在1周左右自行封闭愈合;后者一旦出现则常迁延不愈,时停时漏,往往导致颅内继发感染、反复发作性脑膜炎。
耳聋与听力图分析

耳聋病因
中耳疾病及耳硬化症 先天性聋 中毒性聋 感染性聋 老年性聋 爆震性聋及噪声性声损伤 内耳免疫及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全身及其它器官系统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耳聋 特发性突聋 外淋巴瘘 蜗后性聋 诈聋和精神性聋
骨迷路两窗区内耳道骨壁上界限分明的局灶性硬化改变遗传性遗传方式病变部位发病时间非遗传性产前期母体的感染中毒分娩期窒息外伤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停药后一般可迅速消失局部麻醉药的卡因利多卡因轻度各个频率可恢复重金属铅镉汞砷不可逆蜗后性聋伴前庭损害吸入性有害气体氨基苯cocs2so2内耳中枢其它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中成药牛黄清心丸雄黄为砷剂腮腺炎儿童单侧snhl高频不可逆麻疹双耳不对称性snhl高频不可逆带状疱疹单侧前庭snhl可逆细菌性脑膜炎1020早期双耳重度波动梅毒338早期晚期双侧突发前庭重度症状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1.气骨导都下降。 Air conductive decline 2.气导早期以高频下降为主, 晚期低频也下降。 High frequency decline at first time, then both decline. 3.气骨导差 < 10 dB There is no a distance show between the bone condition and air condition.
先天性聋
遗传性
遗传方式 病变部位 发病时间 非遗传性 ⒈ 产前期母体的感染、中毒 ⒉ 分娩期窒息、外伤
中毒性聋
氨基甙类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 某些抗肿瘤药 顺铂、卡铂、氮芥 袢利尿剂 速尿、利尿酸 水杨酸制剂 阿司匹林(停药后一般可迅速消失) 奎宁 局部麻醉药 的卡因、利多卡因(轻度,各个频率,可恢复) 重金属 铅、镉、汞、砷(不可逆蜗后性聋、伴前庭损害) 吸入性有害气体 氨基苯、CO、CS2、SO2(内耳、中枢) 其它 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 中成药 牛黄清心丸(雄黄为砷剂)
耳溢液诊断详述

耳溢液诊断详述*导读:耳溢液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根据耳溢液的性质、色泽气味、化验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一、耳溢液的性质耳溢液的性质,有不少的患者在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性质,如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可兼有黏液、黏液脓性。
脓性等耳溢液。
(一)浆液性浆液性耳溢液可以是外耳皮肤的渗出液,也可以是中耳黏膜浆液性炎性渗出或血管壁炎性扩张后血清漏出等。
常见于外耳道湿疹。
变态反应性中耳炎或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
(二)黏液性黏液性耳溢液多见于无混合感染的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
溢液中含有大量的黏液,可拉长呈丝状。
应鉴别因外伤或感染发生腮腺瘦通往耳道,有较浓性分泌物流出。
(三)脓性脓性耳溢液可来自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特点是脓量少,听力好。
来自化脓性中耳炎者,脓量多且混有效液,听力差。
(四)血性血性者见于耳部外伤人、外耳道乳头状瘤、中耳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期。
颞骨骨折伴脑膜破裂时,脑脊液混有血液呈红色水样液体。
(五)水样耳溢耳溢液呈水样或与血混合。
多见于头外伤、先天性缺损、圆窗或卵圆窗破裂。
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皆可发生脑脊液耳漏。
二、耳溢液的色泽和气味(一)耳溢液的色泽耳溢液的色泽可以判断感染细菌的种类。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分泌物呈淡红色,脓稀薄。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黄绿色,脓或稠。
绿脓杆菌感染,脓呈铜绿色。
霉菌感染,因菌种不同颜色也各异。
结核性中耳炎,脓液呈米汤样。
(二)耳溢液的气味臭味多是由于脱落上皮和细菌腐败、骨质腐烂所形成,如胆脂瘤型中耳炎,其味特殊,有奇臭、尸臭之称。
霉菌感染,称霉臭等。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1.耳流脓耳流脓也称为耳漏,为耳病常见症状。
耳流脓时、应注意脓的性质、多少及有无臭味等以作鉴别。
外耳道炎时,可有水样分泌物。
2.耳道流脓当外耳道或中耳出现炎症时,都可以出现耳道流脓的现象。
中医把以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统称脓耳。
听神经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脑 脊 液耳 漏 。术 后 咳嗽 、 嚏 、 吐 、 鼻 等 动作 可 使 颅 内 压升 喷 呕 擤
高, 脑脊 液从 蛛 网膜下腔 进 入 先 前 尚未 知 的颞 骨 气房 , 成 脑脊 形
通 畅 等 , 时报告 医师 并协助 处理 。防止 引流 管不畅 导致 颅 内压 及 升高 , 脑脊 液从 引流管 周围 的切 口漏 出。
止 3~ 天 , 5 以免 复发 。
我科 自20 年 1 至 20 年 8月收 治听 神经 瘤 患者 1 02 月 05 9例 , 中 其 发生脑 脊液 漏 6 . 3 .% 。现 将有 关听 神经瘤 术后 并发 脑 脊 例 占 15 液漏 的原 因分析 及护理 总结 如 下。 1临床资 料
经瘤术 后 的一种严 重而 常见 的并 发症 , 其发 生率 为 2 ~ 0 “ % 3 %C 。
漏发生。
313饮食 指导 .. 指 导 患者 进 食 高热 量 、 高蛋 白 、 维 生素 适 合 高
患者 口味 的食物 。监 测血浆 蛋 白 , 发现低 蛋 白血症 及时报 告 医师 给予 纠正 , 以利 于硬脑 膜修 复和切 口愈 合 本组 6 例术 前 血浆 蛋 白正 常 , 后 因食欲 下降 , 出现 不 同程度 的低蛋 白血症 . 术 均 经过 输 血浆 或人 血 白蛋 白补 充 , 后恢 复期食 欲改 善 , 强饮食 营养 , 术 加 促 进 了脑脊 液漏 的恢复 。 32脑脊液 漏 的护理 . 32 1 位护 理 .. 体 确诊 为脑脊 液漏 的患 者 应绝 对 卧床 休 息 , 用 采 头高 3 ~ 5, 助 脑组 织 重 力 作 用 压 闭 漏 口[ , 少 脑 脊 液 流 o 4。借 4减 J 出。清醒 患者 取半 坐位或 坐位 , 昏迷 患者抬 高 床头 1 ~3 ̄头偏 5 0, 向一 侧 , 以免 污染 的脑脊 液逆 流 , 高 位一 般持 续 在 脑脊 液 漏停 头
脑脊液耳漏的治疗及护理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
02
抗炎药: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03
抗癫痫药: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04
脱水药:用于减轻脑水肿,如甘露醇、呋塞米等
05
营养神经药:用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06
止血药:用于控制出血,如氨甲环酸、凝血酶等
肿瘤压迫
01
脑肿瘤:脑部肿瘤压迫脑脊液通路,导致脑脊液外流
03
脑膜瘤:脑膜瘤压迫脑脊液通路,导致脑脊液外流
02
鼻咽癌:鼻咽癌压迫脑脊液通路,导致脑脊液外流
04
听神经瘤:听神经瘤压迫脑脊液通路,导致脑脊液外流
2
脑脊液耳漏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减少脑脊液的流动,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抗过敏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耳道清洁: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感染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修复脑脊液漏口,防止脑脊液继续漏出
手术方式:根据漏口位置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硬脑膜修补术、脑室分流术等
02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包括感染、脑脊液漏复发、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定期复查脑脊液漏情况。
演讲人
脑脊液耳漏的治疗及护理
01.
脑脊液耳漏的原因
02.
03.
目录
脑脊液耳漏的治疗方法
脑脊液耳漏的护理措施
1
脑脊液耳漏的原因外伤01头部外伤:如车祸、坠落等导致的脑部损伤
02
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可能导致脑脊液漏出
脑脊液耳漏的护理

一旦发现药物副作用,应立即 停药并报告医生,根据医生建 议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对于严重副作用,如过敏性休 克等,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脑脊液耳漏的病 因、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信心。
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告 知患者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脑脊液耳漏的护理
contents
目录
• 概述与背景 • 患者评估与观察 • 护理措施实施 • 药物治疗与配合 • 手术治疗前后护理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与背景
脑脊液耳漏定义及原因
定义
脑脊液耳漏是指脑脊液通过颅骨 的缺损或破裂处流入外耳道或中 耳腔的现象。
原因
脑脊液耳漏通常由颅底骨折、先 天性颅骨缺损、手术创伤、颅内 感染等引起。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1 2 3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 绪。向患者解释脑脊液耳漏的原因、治疗及预后, 增强其治疗信心。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 理饮食等。告知患者避免用力擤鼻涕、挖耳等不 良行为,以免加重症状。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同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护理 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04 药物治疗与配合
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根据脑脊耳漏的病因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 物等。
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副作用观察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肝 肾功能异常等。
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分析

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分析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分析引言: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指的是耳朵与颅内骨质中的脑脊液通道之间的异常连接,导致脑脊液从鼓膜穿孔处进入外耳道。
临床上,患者往往会出现反复性耳漏、头痛、头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
患病原因: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和结构异常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有研究发现,患有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患者中,有一定比例存在家族遗传性疾病或结构异常,如Marfan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等。
临床表现: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性脑脊液漏出、耳部疼痛、耳鸣、头痛、头晕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咳嗽、用力、行动剧烈等情况下加重。
患者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耳尖出血、感染和慢性中耳炎等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脑脊液耳漏可能导致脑脊液感染甚至脑膜炎。
诊断方法:诊断自发性脑脊液耳漏主要依赖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病史中的耳流液、头痛、头晕等表现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体格检查时,医生通常会观察耳朵周围的皮肤状况,检查耳道和鼓膜是否有明显的异常。
辅助检查包括听力测试、鼻咽镜检查、CT扫描等,其中CT扫描对于确定脑脊液耳漏的位置和范围非常有帮助。
治疗方法:治疗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目标是关闭异常的脑脊液通道,阻止脑脊液流入外耳道。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休息卧床、头部抬高、限制活动等措施来减少脑脊液的流出,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鼓膜修补术、颅内脑膜修补术等。
预后: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恢复。
然而,如果延误治疗或存在严重的并发症,预后可能会较差。
结论: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
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及早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耳鼻咽喉科耳溢液疾病症状

耳鼻咽喉科耳溢液疾病症状耳溢液又称耳漏,系指外耳道积聚或从外耳道流出的液体,是耳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
偶尔可由邻近组织的病变所致。
【病因分类】(一)外耳道炎1.湿疹性。
2.霉菌性。
3.细菌性。
(1)外耳道汴。
(2)弥漫性外耳道炎。
(3)坏死性外耳道炎。
(二)中耳炎1.大疱性鼓膜炎。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4.结核性中耳炎。
(三)耳部恶性肿瘤1.外耳癌。
2.中耳癌。
(四)脑脊液耳漏1.外伤性。
2.自发性。
【机制】正常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有皮脂腺,几乎所有的腺体都有导管开口于毛囊腔内。
这种分泌物极少,一般构不成溢液。
另外一种腺体即盯时腺,经常分泌盯野,有防止异物深入耳道的作用,一般也不构成耳溢液。
但有的人盯聘分泌较多,似凡士林堆积在外耳道口且带有特殊的异味,误认为脓液。
通常称为“油耳”,属正常现象。
当外耳道发生炎症、变态反应或肿瘤时,则可出现浆液性、浆液血性或脓性分泌物。
正常鼓室及乳突气房系统内衬以立方上皮黏膜,除下鼓室及咽鼓管开口附近有腺体及杯状细胞外,其余部分无分泌功能。
正常情况下仅分泌少量黏液及水分。
当中耳发炎时,鼓室甚至整个乳突气房系统的黏膜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和腺体化生,并出现大量杯状细胞,分泌物大量增加,而形成各种不同性质的耳溢液。
【诊断方法】根据耳溢液的性质、色泽气味、化验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一)耳溢液的性质耳溢液的性质,有不少的患者在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性质,如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可兼有黏液、黏液脓性、脓性等耳溢液。
1浆液性浆液性耳溢液可以是外耳皮肤的渗出液,也可以是中耳黏膜浆液性炎性渗出或血管壁炎性扩张后血清漏出等。
常见予外耳道湿疹。
变态反应性中耳炎或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
2.黏液性黏液性耳溢液多见于无混合感染的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
溢液中含有大量的黏液,可拉长呈丝状。
应鉴别因外伤或感染发生腮腺瘦通往耳道,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
3.脓性脓性耳溢液可来自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汴,特点是脓量少,听力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漏原因分析
耳漏是指从外耳朵内排出一些非脓性液体,多种疾病可以引起耳漏,流出的液体性质,颜色,气味等体征,往往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特征。
创伤性脑脊液耳漏:脑脊液(CSF)耳漏是头部创伤的严重征兆。
如果在严重的头部创伤,特别是明显或血性排出后发现任何耳朵放电,患者应接受由颅底颞骨颅骨骨折引起的脑脊液耳漏的评估。
出血性耳漏也可能是由于听觉气压伤或异物侵入外耳道引起的中耳创伤引起的。
癌症是耳漏的罕见原因,耳道癌的发生频率远远低于耳廓癌,尽管表现和行为更加险恶。
在早期阶段,它通常与外耳炎无法区分。
此外,横纹肌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可能表现为儿童的耳道肿瘤。
常见原因:儿童耳漏通常由多种良性疾病引起。
细菌性外耳炎:急性细菌性外耳炎,是外耳道的感染性炎症。
通常有比较明显的发病诱因:水进入耳道或锐利器物损坏外耳道(例如用棉签清洁或手指划伤)。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瘙痒和听力丧失。
外耳炎最常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少数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多微生物和厌氧菌感染。
在体格检查中,中度至重度疼痛伴有轻微的耳屏操作或拉动耳廓是经典的。
可见具有细胞碎片的红斑,水肿的耳道。
由于中耳不一定涉及外耳炎,可能没有任何中耳积液或化脓性中耳炎。
鼓膜(TM)本身通常出现红斑的或被碎屑覆盖。
由于耳道的水肿引起变窄,通常渗出物是白色至黄色脓性分泌物。
异物:耳朵异物如果长期存在或由高度刺激性物质组成,可能会引起耳漏。
病史可以帮助诊断:1.由幼儿放在耳朵中的玩具或小物件,或置于较小的兄弟姐妹的耳朵中,2.昆虫进入由于刺激性强,所以在耳漏发生之前就会及时去除,3.食品原料,特别是含有刺激性油脂的坚果,可引起明显的耳道反应,纽扣电池(常用于助听器等小型电子设备),纽扣电池需要紧急移除,因为压力坏死和/或来自残余电流的严重灼伤或苛性内容物的泄漏可能迅速导致对相
邻结构的广泛损坏。
急性中耳炎:鼓膜会在急性中耳炎的过程中破裂。
这通常与耳痛和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发热有关,随后伴有与耳漏发作相关的疼痛缓解。
渗出物通常具有透明或白色外观。
到看病人时,穿孔可能已经愈合,但耳漏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如果外耳炎已经发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或慢性耳聋,是耳膜穿孔,伴有中耳裂的慢性引流。
这种情况在无法获得及时治疗的儿童中更常见,因此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中耳炎容易迁延发展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通常是无痛的。
在检查时,注意到充满碎屑的管道。
排出物通常为白色至黄色,并与软耳垢混合。
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病原体。
其他不太常见的疾病也可能引起耳漏:
接触性皮炎:外用药物或化妆品可能会引起局部刺激和耳部引流炎症。
典型的用药史揭示了使用的违规药物,通常用于预先存在的病症,例如外耳炎或耳垢嵌塞。
伴随着耳漏,检查时出现瘙痒,疼痛和炎症。
治疗包括外用皮质类固醇和避免过敏原。
大疱性鼓膜炎:通常与呼吸道症状或急性中耳炎相关,大疱性鼓膜炎在鼓膜上描述了浆液充满水泡或“大疱”。
当肺大疱破裂时,可能会发生轻微的血性耳痛,疼痛常常得到缓解。
通常不涉及外耳道。
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可在许多情况下发展,并可能与耳漏有关。
这些组织可累积在异物周围(例如鼓膜造口术管)。
它也可见于肉芽肿性疾病(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病)或慢性炎症(如慢性中耳炎)。
丰富的血管供应也会导致淋巴液泄漏。
息肉:外耳道息肉可能是由于炎症反应或感染引起的,如慢性中耳炎,胆脂瘤或保留的异物(如排出的鼓膜造口管。
比较少见的是由于肿瘤性原因(例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症,畸胎瘤,肿瘤)。
息肉通常在被尝试自行去除时产生血性或浆液性耳漏,类似于肉芽肿。
耳部息肉可通过局部抗生素和/或抗炎疗法迅速消退。
胆脂瘤:胆脂瘤(有时称为角膜瘤)是鳞状上皮的异常生长。
这些可发生在耳道本身(外耳道胆脂瘤)的中耳和乳突(中耳胆脂瘤)中,或更少见。
它可能逐渐扩大以包围和破坏听小骨,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
如果胆脂瘤阻塞咽鼓管口,导致中耳积液,也可能发生听力丧失。
大多数胆脂瘤需要手术治疗。
角化病:角化病是外耳道中脱落角蛋白的积累。
与胆脂瘤不同,角化病与扩张的耳道有关,因为角蛋白从管的整个圆周脱落,并且不会引起骨坏死。
与胆脂瘤相比,角化病通常更急性和疼痛,产生更少的耳漏,并且通常发生在年轻患者中。
通常可以通过去除角蛋白塞,抗生素滴耳剂以及定期随访来去除任何重新累积的碎片来进行管理。
通常不需要手术护理。
自发性脑脊液耳漏:除了头部外伤引起的基底颅骨骨折外,脑脊液(CSF)耳漏也可能通过颞骨底部的鼓室缺陷自发发生。
在已经排除更多常见原因或任何一次以上脑膜炎发作的儿童中,如果出现持续性耳漏,则应怀疑这些缺陷。
通过颞骨切割薄层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帮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