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案说刑法》章节测试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走进刑法》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取的是以()为主,兼采其他原则A.属地原则B.保护原则C.属人原则D.普遍原则2【单选题】(10分)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犯罪().A.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才适用中国刑法.B.犯罪地的法律也认为是犯罪的,才适用中国刑法C.危害国家安全的,中国刑法才予以适用D.无条件的一律适用中国刑法.3【单选题】(10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A.刑法B.国刑C.法D.我国刑法4【单选题】(10分)甲国公民从乙国劫持丙国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我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A.普遍管辖原则B.折衷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保护管辖原则5【多选题】(10分)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A.刑法对时的效力B.刑法对地的效力C.刑法对人的效力D.刑法对事的效力6【多选题】(10分)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只有符合如下条件,才能适用中国刑法().A.犯罪地的法律也予以处罚B.依照中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C.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犯罪D.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犯罪7【多选题】(10分)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的原则,概括起来有()A.保护原则B.普遍原则C.属地原则D.属人原则8【多选题】(10分)下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一律适用中国刑法。
A.中国国家工作人员B.中国军人C.在中国驻外使馆中工作的外国公民D.中国公民。
刑法(总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理大学

刑法(总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理大学大理大学第一章测试1.危害行为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实害行为与危险行为答案:作为与不作为2.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A:危害行为B:特定犯罪时间、地点C:危害结果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答案:危害行为3.关于不作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刑法的禁止性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B:行为人因不履行抚养义务而构成遗弃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C: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命令的刑法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D: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区别的根本标准并非在于行为人的身体动作是消极还是积极,而在于是否负有特定的法律义务。
因此,行为人使用暴力方法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仍然是不作为犯。
答案: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刑法的禁止性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行为人因不履行抚养义务而构成遗弃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命令的刑法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区别的根本标准并非在于行为人的身体动作是消极还是积极,而在于是否负有特定的法律义务。
因此,行为人使用暴力方法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仍然是不作为犯。
4.下列甲、乙、丙、丁的行为,属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A:博物馆保安丁在与入室抢劫的两歹徒搏斗时,被歹徒按倒在某贵重文物上,将该文物压碎B:丙受雇为臧某照顾小孩。
一次带小孩出去游玩时,丙不负责任,见危不救,致使小孩身受重伤C:乙女下夜班时,路遇歹徒薛某持刀抢劫。
搏斗过程中,乙女取出口袋中的水果刀将薛某刺死。
原来,乙女为防止坏人袭击,口袋中一直放有一把水果刀D:甲与王某素有仇隙。
一日,甲对王某的朋友江某说:“终有一天,我非杀死王某不可!”答案:丙受雇为臧某照顾小孩。
刑法总论(山东大学(威海))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A:错B:对答案:A2.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A:错B:对答案:A3.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A:对B:错答案:B4.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A:错B:对答案:B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C: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答案:D6.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B:《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C:《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D: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答案:D7.关于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行为时有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仍须按旧司法解释办理B:司法解释也是刑法的渊源,故其时间效力与《刑法》完全一样,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C: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D:依行为时司法解释已审结的案件,若适用新司法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应依新司法解释改判答案:C8.关于下述判断,正确的选择是?()A: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B: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C: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D: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答案:ABCD9.关于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随着语言文字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二者之间可能出现相互转换的情形B: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而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C:扩大解释的结论仍在国民预测可能性之内,而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D:对同一词语的某种解释结论相对于此条文属于类推解释,但相对于彼条文可能属于扩大解释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A:对B:错答案:B2.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A:错B:对答案:B3.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刑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海民族大学

第一章测试1.我国现行《刑法》是()A:1968年刑法B:1997年刑法C:1935年刑法D:1979年刑法答案:B2.甲使用暴力劫取国有档案,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329条,“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的规定,判决甲犯抢夺国有档案罪。
本案中,法院的解释属于()。
A:目的解释B:文理解释C:司法解释D:扩大解释答案:D3.根据解释的效力,可以把刑法解释分为()。
A:当然解释、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C: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和学理解释D:当然解释、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答案:B4.从刑法的形式渊源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
A:立法解释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狭义刑法答案:B5.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C: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D: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答案:B6.刑法的法律属性有()A:调整对象的广泛性B:调整方式的强制性C:谦抑性D:调整手段的严厉性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地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保护原则D:属人原则答案:A2.根据我国刑法第7条第1款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适用我国刑法,应当具备()。
A:犯罪人为中国人B: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C:犯罪地不在我国领域D:犯有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答案:ABCD3.适用普遍管辖权原则应当具备()条件。
A:犯罪人犯罪后进入我国领域B:犯罪人所犯罪行属于侵犯了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C:犯罪地不在我国领域内D:犯罪人不是我国公民E:犯罪人所犯之罪是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答案:ABCDE4.《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生效。
刑法学(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烟台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以下不是刑法学研究对象的是()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犯罪原因D:刑法规范答案:C第一章测试1.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刑法修正案是对刑法的修订与补充,在地位上独立于刑法典B:在法律体系中,刑法是子法,也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C:刑法既是善良人的大宪章,也是犯罪人的大宪章D: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答案:A2.关于刑法的性质,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刑法的法律后果最严厉,也最行之有效,故应通过广泛而频繁地适用刑法,来打造法治高地B: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虽广泛,但其并不调整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其调整具有不完整性C: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刑法具有法律后果的严厉性D: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刑法具有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答案:A3.最高人民法院某法官出版专著《关于刑法适用的若干解释》,其属于()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有效力的解释答案:A4.在对“肇事后逃逸”中的“逃逸”解释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逃”是逃跑,“逸”是隐匿,从而认为“逃逸”就是离开现场并隐匿起来的解释属于()A:文理解释B:主观解释C:论理解释D:当然解释答案:A第二章测试1.以下不属于法定基本原则的是()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D:罪刑法定原则答案:A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罪刑法定对司法权的限制表现为成文法主义,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事后法以及禁止绝对不定期刑B:罪刑法定对立法权的限制表现为明确性原则、适当处罚原则以及不均衡、残虐刑罚的禁止C:罪刑法定是刑事法治的基石,其通过对国家公权力的限制以保障公民权利,故其不仅要限制司法权的不当发动,也要限制立法权的不当行使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罪与刑的法定,只要法律对罪与刑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可认为实现了罪刑法定答案:D3.关于适用刑法平等原则,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适用刑法平等表现为定罪上的平等、量刑上的平等和执行上平等B:适用刑法平等原则要求所有人在适用刑法时百分之百的平等,所以,我国刑法依据年龄标准,将犯罪人分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同时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可以适用死刑等规定是对本原则的违反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重申,其强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特权D:适用刑法平等既包括对公民保护上的平等,也包括对犯罪人处罚上的平等答案:B4.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罪刑相适应原则在立法上的实现,不仅要求确立科学的刑罚体系,同时还要求依据罪行的轻重规定不同的刑事责任,依据人身危险性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刑罚减缓制度B:由于对犯罪的罪恶与刑罚的痛苦还无法用数学单位进行精准地计量,所以,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无法实现的C:根据“因为有犯罪且为了没有犯罪而给予刑罚处罚”的表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既要与已然之罪(因为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也要与未然之罪(为了没有犯罪)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司法上的实现,要求定性的准确和量刑的适当答案:B5.我国法定的基本原则包括()A:罪刑相适应原则B:适用刑法平等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BC第三章测试1.我国刑法空间效力体系的建构,采取的是()A:以属人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B:以普遍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C:以保护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答案:D2.我国国家工作人员李某在国外实施侮辱他人的行为且情节严重,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侮辱罪,而侮辱罪的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总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广义的刑法学包括()A:实体刑法B:刑罚执行C:刑事诉讼法D:犯罪对策答案:ABCD2.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A:对B:错答案:A3.刑法作为部门法,具有()特征A:刑事法B:任意法C:强行法D:公法答案:ACD4.从研究的犯罪的特定种类出发,可以分为()A:环境刑法学B:经济刑法学C:军事刑法学D:行政刑法学答案:ABCD5.狭义的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现行刑法。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我国1997年刑法典一共有条文( )A:502条B:452条C:412条D:384条答案:B2.我国第一部刑法实施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79年7月B:1997年10月C:1997年3月D:1980年1月答案:D3.①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凶器窃的,以抢劫罪论处”。
②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
③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
④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
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②句正确,其他错误B:第④句正确,其他错误C:第③句正确,其他错误D:第①句正确,其他错误答案:A4.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B:将《刑法》第一百七十ー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D:将盗窃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解释为“他人的财物”,属于缩小解释答案:C5.刑法中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 )A:法律B: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和命令C: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D: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答案:ABD第二章测试1.以下古语中,体现了罪刑相适应思想的是( )A:刑无等级、法不阿贵B: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C: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D: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答案:B2.“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禁止湖及既往(————的罪刑法定);(2)排斥习惯法(————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的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的适当(————的罪刑法定)。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案说中药》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治疗表实无汗、咳嗽气喘者,应首选()A.桔梗B.桂枝C.生姜D.麻黄E.杏仁2【单选题】(10分)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的药物是()A.紫苏B.橘皮C.桂枝D.白果E.麻黄3【单选题】(10分)治疗风寒表证兼有水肿小便不利,应首选()A.防己B.生姜C.茯苓D.桂枝E.麻黄4【单选题】(10分)既能走表发汗,又能走里温经的药物是()A.香薷B.炮姜C.艾叶D.麻黄E.桂枝5【单选题】(10分)桂枝用治外感风寒表虚有汗,常配伍的药物是()A.白芍B.黄芪C.麻黄D.白术E.紫苏6【单选题】(10分)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桂枝的适应症()A.风寒表虚证B.风寒湿痹C.血热瘀滞D.阳虚心悸E.风寒表实证7【单选题】(10分)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的药物是()A.柴胡B.蝉蜕C.菊花D.荆芥E.葛根8【单选题】(10分)既能散风清热,又能平肝明目的是()A.升麻B.菊花C.荆芥D.葛根E.柴胡9【单选题】(10分)能用于少阳证的是()A.荆芥B.柴胡C.升麻D.菊花E.葛根10【多选题】(10分)既能解表,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A.细辛B.防风C.柴胡D.薄荷E.葛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善清肺胃二经气分热邪,为清热泻火之要药的药物是()A.天花粉B.夏枯草C.知母D.栀子E.石膏2【单选题】(10分)既善清肺热,可治疗肺热咳嗽,又泻胃火,可治疗胃火牙痛的药物是()A.石膏B.淡竹叶C.栀子D.芦根E.天花粉3【单选题】(10分)味苦性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A.栀子B.黄连C.黄花D.黄柏E.龙胆4【单选题】(10分)黄连所不具有的作用是()A.清肺火B.清心火C.清大肠湿热D.清肝火E.清胃火5【单选题】(10分)患者女,29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宜选()A.黄连B.龙胆C.苦参D.决明子E.夏枯草6【单选题】(10分)患者30岁,男,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宜选()A.石膏B.黄芩C.栀子D.黄连E.黄柏7【单选题】(10分)苦寒清降,善清心经实火,泻胃、肝之热的药物是答案:()A.黄芩B.石膏C.黄柏D.栀子E.黄连8【单选题】(10分)金银花的主治证不包括:()A.风热表证B.暑热烦渴C.瘀血疼痛D.咽喉疼痛E.疮痈疔疖9【多选题】(10分)黄芩可以治疗()A.湿热泻痢B.胎热不安C.寒热往来D.肺热咳嗽E.血热出血10【多选题】(10分)石膏可以治疗()A.疮疡不敛,湿疹,烫伤B.气分实热证C.胃火牙痛,头痛D.肺热喘咳E.外伤出血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10分)善荡涤肠胃实热积滞,能推陈致新,有“将军”之称的药物是()A.甘遂B.火麻仁C.芒硝D.大黄E.巴豆2【单选题】(10分)大黄用以攻下通便,应选用()A.酒炙大黄B.生大黄后下C.熟大黄D.生大黄先煎E.大黄炭3【单选题】(10分)某患者,近日发热,大便不通,腹痛腹胀,痞满拒按,舌苔黄燥,脉滑数。
刑法总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政法学院

刑法总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政法学院第一章测试1.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属刑法的是()。
参考答案:《公司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海关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2.在刑法理论中,狭义刑法特指()。
参考答案:刑法典3.刑法有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刑法包括()。
参考答案: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4.《刑法修正案(九)》属于()。
参考答案:狭义刑法5.下列属于刑法任务的是()。
参考答案: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第二章测试1.下列法律法规中,属于我国刑法渊源的有()。
参考答案:票据法中关于票据诈骗的刑事责任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2.下列属于立法解释的是()。
参考答案: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议的形式对《刑法》条文含义的解释;在《刑法》中对有关术语的专条解释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其编写的学术著作中,对新刑诉法进行了全文解释,该解释属于()。
参考答案:学理解释4.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孟某在审理一起劫持火车案件过程中,将劫持汽车罪中的“汽车”解释为包含火车。
孟某的解释属于()。
参考答案:类推解释5.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类推解释第三章测试1.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参考答案:适用行为后的轻法2.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3.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下文称,为了本地经济发展, 对高学历经济犯罪的罪犯适用减刑、假释,可以从宽掌握,给予优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树知到《案说刑法》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在众多部门法中起保障法作用的是( )A.宪法B.民法C.刑法D.行政法答案: 刑法2、《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典答案: 单行刑法3、我国现行刑法是()A.1979年刑法B.1997年刑法C.2015年刑法D.1949年刑法答案: 1997年刑法4、根据()原则,对于江歌案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A.属地管辖B.属人管辖C.保护管辖D.普遍管辖答案: 属人管辖5、面对司法实践中新问题新情况,目前我国最高立法机关经常使用()的方式作为对刑法必要补充。
A.单行刑法B.附属刑法C.特别刑法D.刑法修正案答案: 刑法修正案6、虽然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侵害的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是基于()。
A.属地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答案: 普遍管辖原则7、在下列描述刑法在法律体系中性质和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刑法是子法B.刑法是强行法C.刑法是私法D.刑法是程序法答案: 刑法是子法,刑法是强行法8、下列关于刑法基本原则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追求的是自由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追求的是公正C.罪刑法定原则追求的是安全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追求的是平等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追求的是自由,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追求的是公正,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追求的是平等9、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某一外国B.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分别发生在两个外国C.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国际公共管理区D.犯罪行为和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某一外国内,另一项发生在国际公共管理区答案: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某一外国,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分别发生在两个外国,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国际公共管理区,犯罪行为和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某一外国内,另一项发生在国际公共管理区10、下列哪些可以根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A.发生在我国领陆上的犯罪行为B.发生在我国航空器内的犯罪行为C.发生在我国驻美国大使馆内的犯罪行为D.发生在我国船舶内的犯罪行为答案: 发生在我国领陆上的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航空器内的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驻美国大使馆内的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船舶内的犯罪行为11、对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适用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
A.对B.错答案: 错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的所有中国领域。
A.对B.错答案: 错13、江歌案中的犯罪嫌疑人陈世峰在日本服刑期满回中国后,不需要再接受中国法院的审判。
A.对B.错答案: 错14、刑法的空间效力仅指一个国家的刑法在什么地域内适用的问题。
A.对B.错答案: 错15、保护管辖原则体现了对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保护。
A.对B.错答案: 错第二章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破坏社会秩序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不认为是犯罪。
A.情节轻微的B.危害不大的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D.情节显著轻微或者危害不大的答案: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2、杭州纵火案中莫某与浙江中医院医疗事故中的赵某,对于两案的危害结果,两人的主观心态分别是( )。
A.故意;故意B.故意;过失C.过失;过失D.过失;故意答案: 故意;过失3、下列哪种行为人完全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
A.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B.醉酒的人C.完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D.尚未完全尚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答案: 完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4、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C.应当从轻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 应当负刑事责任5、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教授谢冬青因怀疑同事罗某多次举报其存在违规问题,故对罗某心生怨恨,继而产生杀害罗某的念头。
2018年6月29日早上7时许,谢冬青持一把水果刀在地下停车库内多次捅刺罗某及其妻子申某,后自残倒地。
两名伤者经“120”医护人员到场救治,因伤重抢救无效死亡。
本案中,对于罗某和申某的死亡,犯罪嫌疑人谢冬青的主观心态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答案: 直接故意6、犯罪有下列基本特征()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主客观相统一性答案: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7、儿童在公共游泳池溺水时,其父甲、救生员乙均故意不救助。
以下属于甲、乙特定义务的来源分别是( )和()。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B.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C.职务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D.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答案: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8、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不能成为犯罪主体B.刑事责任能力是与生俱来的C.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只需要具备其中之一即可D.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同时具备才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答案: 刑事责任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只需要具备其中之一即可9、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A.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B.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C.行为时正在发病期、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又聋又哑的人实施盗窃行为答案: 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又聋又哑的人实施盗窃行为10、“南京宝马案”视频中犯罪嫌疑人王季进经鉴定行为时患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说明()。
A.不应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 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1、所有案件事实都可以成为犯罪构成的要件。
A.对B.错答案: 错12、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具有特别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可以突破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仍追究其刑事责任。
A.对B.错答案: 错13、陆勇帮病友代购抗癌药的行为因为没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所以不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A.对B.错答案: 对14、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同属犯罪故意的范畴,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一样的。
A.对B.错答案: 错15、行为所侵犯客体的重要程度是决定行为社会危害性轻重大小的唯一因素。
A.对B.错答案: 错第三章1、对正在进行中的下列哪一种行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A.殴打行为B.诽谤行为C.诬告陷害行为D.贪污行为答案:2、防卫过当不同于正当防卫的特点在于()。
A.防卫时间B.防卫限度C.防卫起因D.防卫对象答案:3、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B.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C.正当防卫只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而实施防卫D.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答案:4、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
王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事后防卫(在不法侵害结束后即不法侵害已不可能侵害法益后再进行防卫)D.事前防卫(在不法侵害还未开始就进行防卫)答案:5、张某追打仇人李某,在躲避过程中李某看到张某的儿子在路边超市门口打电话,李某上前将张某的儿子打伤,趁张某照看儿子伤势的时候逃离现场。
李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防卫第三人D.假想防卫答案:6、甲家经常失窃,一天晚上乙前去甲家串门,甲听到院中有响动,随即拿起一根铁棍站在门后,等乙走近的时候用铁棍猛打过去,致乙重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属于事后防卫(“事后防卫”是指行为人在不法侵害结束后对不法侵害人实施防卫行为)B.由于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所以甲的行为不成立正当防卫C.甲将乙打伤,其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D.甲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答案:7、甲唆使家中烈犬攻击乙,乙见烈犬扑来奋力反抗,用木棍将烈犬打死。
乙的行为属于()。
A.防卫过当B.防卫第三人C.正当防卫D.合法行为答案:8、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要求()。
A.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B.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手段、强度、后果等方面不能过于悬殊C.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D.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或者造成重大损害答案:9、对于防卫过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中的特殊情况,仍属于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免除处罚C.防卫过当不再是合法行为D.刑法中并没有防卫过当罪,而应该根据行为人触犯的有关罪名进行认定答案:10、“于欢案”说明,对正在进行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A.对B.错答案:11、正当防卫可以针对不法侵害人之外的其他人,只要可以制止不法侵害就可以。
A.对B.错答案:12、对合法行为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A.对B.错答案:13、甲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即将刘家价值6000元的防盗门砸坏,阻止其卖淫。
甲成立正当防卫。
A.对B.错答案:14、甲受人之托运输毒品,遭遇乙的抢劫,甲在反抗过程中,致乙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A.对B.错答案:15、为保护国家利益实施的防卫行为,只有当防卫人是国家工作人员时,才成立正当防卫。
A.对B.错答案:第四章1、行为犯达到既遂状态的标准是()。
A.法定危害结果发生B.法定犯罪行为实施完毕C.法定危险状态发生D.行为人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答案:2、对举动犯而言,构成犯罪既遂的标准是()。
A.行为人着手犯罪实行行为B.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C.法定犯罪行为实施完毕D.发生特定的危险状态答案:3、甲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负轻伤。
甲的行为构成()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答案:4、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
乙的行为构成()。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答案:5、丙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丙的行为构成()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答案:6、下列哪种犯罪没有犯罪未遂形态()。
A.结果犯B.危险犯C.行为犯D.举动犯答案: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