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

浅谈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起到了呼吸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能够为城市增添绿意,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进行浅谈,并探讨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包容性。
城市是一个多样性的集合体,包含了不同的人群、文化和自然环境。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城市的多样性,不同的区域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
城市的市中心可以设计成开阔而富有现代感的景观,而郊区可以设计成更加自然、生态的景观。
而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美观,还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植物配置上,应该倡导使用本地植物和原生植物,这些植物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可以减少对外来物种的依赖,减少水和肥料的使用。
城市景观设计要注重生态平衡,保护和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在植物配置上,应该适度增加树木和草地的种植,减少砖石和水泥的覆盖面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环境。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需求。
城市居民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在城市中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
而在植物配置上,应该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性和功能性,选择那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进行配置,同时保证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
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

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项涉及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综合性工作。
城市园林设计不仅要考虑城市美观与功能,还需要注重园林植物的保护,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城市园林建设和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视。
城市园林设计是指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将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广场等区域进行美化和改造,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品质。
城市园林设计要注重人文关怀。
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需求。
可以通过增加绿化带、开放空地等方式,让城市居民更加接近大自然,增加绿色空间的利用率。
设计公园和广场时,要合理规划路径、休息区域、游憩设施等,让人们在绿地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休息,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城市园林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园林设计也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要尽可能保留现有的绿化植被,尤其是老树和成熟的植物,避免因为城市建设而将它们移除或者伐掉。
城市园林设计还要注重植被的合理布局,避免植被带成为“死角”,导致空间浪费和生态环境下降。
城市园林设计还应该注重雨水的自然净化和保水功能,增加水体景观等,提高城市的生态景观品质。
城市园林设计还要注重科技创新。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绿化植物选育、自然景观模拟等技术手段,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水平与品质。
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如自动喷灌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景观照明系统等,提高城市绿化的效益,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升城市绿化管理的水平。
园林植物保护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承担着净化空气、保护土壤、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重要功能。
对园林植物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要注重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与研究。
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1 1 景观意义 .
公 园是城 市 园林 中的精华 ,是 城 市文 明的 重要标 志 , 风景优美 的城市 ,不 仅要有优 美的 自然 地貌和 良好的 建筑
群体 ,植物 景观的好坏对城市面貌 同样起 着决 定性的作用 ,
是城 市景 观效果的有机 组成部 分 。城 市公 园强调 植物 的合
中国园艺文摘 2 1年第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期
论城市公 园植物景观设计
徐方 亮 顾 悦悦
( 宁波瑞兰风 景园林科技发展有 限公 司,浙江 宁波 3 5 0 ) 100
摘 要 :以城市公 园植 物品种 乡土化 、生 态效益最大化、植物景观 多样 化和 养护 管理减 少化为原则 ,从城 市公 园
部 的 基 质 ,以 简洁 、生态 化和 开 放 的绿 地形 态 ,正 渗透 到城 市的 各个区域 ,未 来的公 园景观应 该是更生 态的 、健
康 的、可持续 发展 的 ,有利于全 人类和 各种生物 、环境的
协 调发展 。
满足 人 民群 众 日益增 长的物 质 、文化和 优美环 境的需 要 ,
理 配 置 及 生 物 的 多 样 性 , 目的 是 使 公 园空 间表 现 出 春 有 花 、
2 2 人工植物景观 .
人 工植物景 观是指在 营建城 市公 园的区域 ,没 有可利 用 的原生植 物资源 ,公 园全部 通过人 工手段进行 营造 ,在 人 工设计 中尊重 自然 、摹仿 自然 、体现 自然 、以 自然为 师
境 的 元素 就 是 绿 色植 物 ,公 园 是 城市 的有 机 组 成部 分 , 因此构 建和 谐 的城 市 公 园植物 景 观 ,为 城 市居 民提 供 更
好 的生 活 、工 作 、学 习 、休 闲 和 防灾 避 灾 的 绿 色空 间 ,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在公园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在公园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场所。
为了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品质,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在公园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强调以自然生态为基础,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实现园林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通过植物配置来增强公园的生态功能。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本地植物,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可以根据植物的特点和功能来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增强公园的生态功能,如选择能够吸附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景观植物,提高公园的环境质量。
通过景观设计来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循环利用。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雨水,并用于浇灌植物和景观绿化。
可以设置湿地和生态恢复区域,使公园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还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来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和人文氛围。
公园景观设计要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公园的景观与建筑、人文环境相协调,形成独特的景观风格和人文氛围。
还可以通过景观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来引导人们的参与和互动,提升公园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在公园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公园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和人文氛围。
在公园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中应该积极应用生态智慧园林理念,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
浅谈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

浅谈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留给人们休闲、放松的景观场地越来越少,城市中留存的景观风貌也逐渐减少。
但是,城市中的生态景观承担着许多人们生活中必要的功能,例如:生态、文化、休闲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问题。
本文就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设计做出具体阐述。
标签: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引言:目前来说,各个国家都有着十分强烈的保护生态意识以及改造环境意识。
日本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施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理念的“多自然型”河道改造计划,德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了“近自然型”的河道改造计划,同样进行类似改造的还有英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由此可以看出滨水地区的开发、改造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点关注项目。
对中国来说,也是同样。
我国滨水区域生态水系景观的营造与设计是目前来说比较新的研究方向,更需要相关研究人员的持续关注与探索。
一、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城市滨水区也不例外。
城市公园绿地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水质、景观防护效果等方面。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准越来越高,自然也需要优美的生活环境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所存在的问题就阻碍了人们。
第1,随着城市的扩张,自然生物的栖息地减少,生物的多樣性随之降低。
生态系统的循环是自然环境、植物、动物在长时间内形成的物质于能量的循环,自然形成的河道以及湖泊为水声的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
但是,人类的交通发展阻隔了河流,同样也阻隔了水生生物的迁徙和繁殖,并且滨水区由于靠近人类城市环境破环十分严重,大量生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降低。
第二,为防治病虫害,农民会大量使用化肥,再加上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生活污水等的排放,造成了水质的污染。
目前我国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监管,再加上某些企业为了私利而偷排废水、废气,未经处理的各种污染源直接排入河道,直接导致了河道水质的污染,使河道丧失了原本的生态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
浅析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浅析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摘要: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提升,在城市建设中更加的重视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笔者介绍了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阐述了植物生态造景类型和生态园林产生的效果与利益,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研究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promoted from the greening level to ecological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landscape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city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nfiguration mode of city garden plant, and expound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t types and the effect and benefit from the ecological gardens, which is only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research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概述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可以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场合;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经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创建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创造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浅谈公园植物配景设计

浅谈公园植物配景设计公园是城市重要的绿地资源,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公园设计中,植物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可以增加空间的美感和亲近自然的感觉。
公园植物的配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植物的选择、布局和搭配等方面。
下面就浅谈公园植物配景设计。
公园植物的选择是基础和关键。
在选择植物时,要结合公园的功能和特点,考虑到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景观效果以及维护管理的成本。
一般来说,公园植物的选择可以分为乔木、灌木、草坪和花卉等四大类。
乔木可以给人提供遮阳、避雨的作用,可以选择一些高大挺拔的树种,如槭树、杨树等;灌木可以用于修剪成各种造型,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可以选择一些花木较多的灌木,如玫瑰、月季等;草坪是公园中绿化的主要形式,可以选择一些耐阴、耐踩踏的草坪植物,如冰草、黄头麦等;花卉可以在公园中点缀色彩,可以选择一些花期较长、花色较丰富的花卉,如菊花、牵牛花等。
植物的选择应该尽量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营造出一种自然、舒适的氛围。
公园植物的布局是指将不同种类的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
在公园植物布局中,要考虑到不同植物的生长要求和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集中布局、分散布局和线性布局等不同的方式。
集中布局是指将同一种植物或类似植物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色块效果,可以起到独特的装饰作用;分散布局是指将不同种类的植物分散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一个分散的效果,可以增加整个空间的层次感;线性布局是指将植物按照一定的线条形状进行布局,形成一种连续的效果,可以增加整个景观的流动感。
植物的布局要注意形状和色彩的搭配,以达到美观和协调的效果。
公园植物的搭配是指将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组合,形成一种协调的效果。
在公园植物搭配中,可以采用同种植物、异种植物和同一草坪植物等不同的搭配方式。
同种植物的搭配可以形成一种单一、统一的效果,可以选择一些色彩较为相似的植物进行搭配,如盆栽花卉等;异种植物的搭配可以形成一种多样、对比的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搭配,如乔木和灌木的搭配等;同一草坪植物的搭配可以形成一种连续、流动的效果,可以选择同一种草坪植物的不同品种进行搭配,如不同品种的冰草等。
浅谈现代城市公园的生态化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公园的生态化景观设计城市公园的生态化景观设计是一个在可持续性框架内应用的重要方法,主要基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和谐统一——尊重自然的发展逻辑、满足社会的公众需求、符合经济的科学规律,从而增强公园的自我组织能力,达成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一、顺应自然逻辑的设计策略现如今,后工业时代粗狂、机械化、风格怪异的景观都已经被如画的田园风光所替代,呈现出人们对公园的美好期望。
并且一直以来,城市公园自身的文化内涵以与给人们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始终是设计师建设的重点,也是公园存在的理由,而多样性、有序循环、物种结构等生态方面的问题是次要的,且经常被忽视;然而,近几年,后者逐渐成为了城市公园建设的首要考量。
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对生态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从前认为生态系统是封闭、分等级、稳定性结构,是直线型的发展模式;现在却不断意识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与自我组织能力常会受到不可预测因素动态的影响,从而影响了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和管理策略。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公园的设计也就必须能够满足更大X围利用者越来越多的不同需求。
因此,城市公园的设计要体现多功能性的同时兼顾生态性,也就是要协调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促成可持续发展的结构体系。
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结构体系关键在于具备恢复能力——即遭到干扰后恢复的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要有适应性。
这是一个以生态学知识为基础的新方法,以回应城市公园可持续性为出发点的新方法。
具备恢复能力即适应性的生态体系必定是符合区域特定环境的内涵。
就区域内的原始生态体系而言是由于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貌等条件造就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植物群落,从而繁衍了有区域代表性的物种,形成了特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城市有着强烈的地域属性,在建设的过程中其生态体系就会或多或少的被干扰或破坏。
以城市公园的营建为契机,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首先就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貌等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做出深入仔细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时需要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尊重当地的乡土树种,为当地物种的栖息留下空间,不刻意强求即成效果有耐心的分阶段恢复区域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发表时间:2016-08-09T15:09:41.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范雨薇[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
本文阐述了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国外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经验,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以及对植物设计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功能和配置原则进行分析。
并对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及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介绍,以充分发挥植物设计作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公园设计植物配置1、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20世纪20年代,面对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从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将绿地设计成与自然一致的植物生境和植物群落。
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虽然带来经济高增长们也使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化进程愈来愈受到重视。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随后 “绿色城市”运动的兴起,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进而得到完善,城市生态公园的模式和概念逐步形成。
2、国外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经验: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人口相对密集,生态和土地等资源相对紧张,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1、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建设经验 1977年建成的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是影响最大的生态公园,原址是货车停放场地,面积Iha,通过植被的自然演变,无脊推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逐渐增多。
1984年,发现的蝴蝶已达21种,1985年,该公园被办公区所取代。
但该公园引起的巨大反响,创造的多种生境和物种满足了市区学生接触大自然的需求,并激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的兴趣,证明小块空地建造生态公园的可行性。
随后,伦敦生态公园得到了发展,在废弃煤场、废弃码头、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区等先后建造了10余个生态公园。
2.2、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国(Stockholm National City Park)建设经验斯德哥尔摩地区作为瑞典最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超过180万,并在持续增长中。
199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国立城市公园。
这个公园占地27km2,从斯德哥尔摩北部延伸到南部。
公园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而且还具有大量的文化和环境遗产,成为一处文化景现地带。
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园始终注重生态能力的维护,并注重通过管理来协调和解决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配问题。
包括国立城市公园在内的森林和绿地从斯德哥尔摩市区的外围延伸到中心地区,被称为城市“绿楔”,这些“绿楔”将斯德哥尔摩心地区的公园和其它绿地与外围生态区域连接起来形成网络。
“绿楔”对于为斯德哥尔摩居民提供绿地,以及维待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是重要的。
斯德哥尔摩的城市生态系统至少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嗓声,地表排水和水土涵养、文化娱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荷兰兰斯塔德〔Ranatad)“绿心”建设经验兰斯塔特德处莱茵河三角洲,通过高速铁路、公路、海港、水运体系与欧洲内陆和世界联系,为世界上可达性最好的城镇群体之一,具有“网络型城市”和“区域型世界城市”的特征。
兰斯塔德的各城市和城镇之间彼此接近,城市间被楔形绿带分隔,中心区是一片宽2-40 km不等的集约型耕作郊区农业带以及游览休息区,被称作“绿心”。
“绿心”作为兰斯塔德的生态核心,一方面为该地区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避免了建成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同时促进了网络型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城市之间职能的有机分工。
3、我国城市公园现状:在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然而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
许多城市的公园建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也逐步走向生态化、自然化。
以往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景观公园,强调观赏性,将公园等同于花园或旅游点,自然景观多被人工景观取代。
另外一种是为缓解环境恶化而建立的防护型城市绿地。
以上两种规划体系实际上一直将植物当作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环境的防护工具来对待。
而植物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人们很少有机会享受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乐趣。
公园是市民休闲、愉悦身心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也要更好地发挥完善城市生态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的功能。
4、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的作用:多种多样的绿化品种丰富着我们的环境,它们不同的造型美化着我们的环境,同时它们四季都在变换着形象,因而给我们城市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容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
植物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音减噪、防御风沙、美化环境等效果。
首先,城市生态公园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和观赏性,因植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等特征充当着景观中的特别焦点,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场所。
其次,植物具有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吸收、蒸腾、光合作用来调节气候,从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设计的原则: 5.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在生态园林设计时,首先要从该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要分析其具体的主要功能,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5.2、考虑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5.2.1、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植物配置设计时,在线条、色彩、树形、比例及质地等方面都应有一定的变化,以充分显现多样性的特点,不会太乱,反而有一种统一感,即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若是没有变化,就会显得单调、呆板,若是变化太多,整体既会杂乱无章,又失去美感,所以设计者要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
另外,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时要考虑周围环境因素,注意将色彩、体量、数量、质地及比例各异的物种按均衡原则搭配种植,通过规则式和自然式配置手法,得到均衡美,让景观显得稳定大方。
5.2.2、遵循韵律、节奏的原则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近观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形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要处理好与周边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在植物的个体选择上,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同时要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木、灌木、藤、地被、草、水生植物的相互配置。
可在宽阔的大道两边,间隔地种植一些相同树种的行道树,在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灌木球或灌木,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竟争,充分利用物种间的相互补充,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并具有韵律和节奏的景观,开阔心胸,陶冶情操,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5.2.3、遵循因地制宜、多样性原则首先,我们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的原则。
应根据当地环境,结合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和自身特性,使植物能较好生长。
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植物,也可采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或能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
其次,应重视植物的多样性。
城市生态园林需要生物的多样性来支持,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植物和生物共同组合,生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因此,符合自然风貌和规律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6、城市生态公园的功能和意义:6.1、景观功能随着我国进入了小康社会,城市中的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具有自然气息、优美园林景观的居住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公园不仅改善,并美化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满足了居民的精神需求。
如今一些城市出现了一些生态型住宅,有的将住宅楼建在大型公共绿地旁;有的将山、水、湖泊引入小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6.2、生态功能生态公园尊重自然的演替规律,群落结构稳定,减少了人工灌溉和管理,并减少了因使用肥料,农药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并且能吸引城外的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向城市迁徙,形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6.3、教育功能城市生态公园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是人们学习自然环境知识以及野外话动的场所,有利于培养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有些生态公园还建有自然中心,作为环境教育、自然活动基地和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进行全日制教学。
7、结论: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保护和恢复的重要基地,建设城市生态公园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必将扮演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我国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应在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前提下,结合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生态格局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应遵循先生态,后景观原则,应用美学原理。
生态园林本身又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设计时要与农、林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结合知识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功能,对城市进行绿化改造,最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生活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赖以生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1] 刘蔓,景观设计学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美]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环境美学译从[M ]张敏,周雨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 3;[3] 王浩、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4] 林旭如,浅谈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广东林勘设计,2003 (3)[5] 张庆费,张峻毅,城市生态公园切探[J].生态学杂志,2002,21(3):61一64.[6] 程绪珂.生态园林是坡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A].见程世抚程绪珂文集[C].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161~198.[7] Bolund,P. Hunhammar. S. 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Areas[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293-301.[8] Chieaura. A. The Role of Urban Parks for the Sustainable C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129一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