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培智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命之光

合集下载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境。

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了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培智学校,我们积极探索多元教学的方法,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加丰富的活力,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

一、文本多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在培智学校,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文本选择上,我们注重多元导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引入文本,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对文本产生兴趣。

在讲解古诗词时,我们会播放古诗词的配乐和背景图片,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二、多种形式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阅读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在培智学校,我们引入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了传统的默读和朗读外,我们还引入了分组朗读、角色扮演、影视欣赏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感受文本的魅力。

在学习古代小说时,我们会让学生分组演绎小说中的片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影视欣赏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三、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写作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压力山大。

在培智学校,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激发写作兴趣。

在学习散文时,我们会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社会中进行写景写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我们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创作比赛、校园报刊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情景演练,激发学生表达兴趣语文学习不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写作,更重要的是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培智学校,我们注重情景演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我们会进行情景表演和口语操练,让学生通过身体和语言的配合来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

让语文课堂闪耀生命之光

让语文课堂闪耀生命之光

语文学 习极 具个性化 ,常言说 :有 “

下子被吸引住了。一遍看完 , 好多学生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 学生
嘴 里还 请 求 着 :再 看一 遍 吧 !” 着 那一 “ 看
对 阅 读 材 料 的理 解 往 往是 多 元 的 , 此 , 因
张张 渴盼的小脸 , 不忍拒绝 , 了第二 我 放 遍 , 多学生竞看得手舞 足蹈起来 , 由 许 不 自主地在表 演了。看着学 生那 兴致勃勃 的样儿 , 我灵机一动 : 何不就势 以表 演促 熟读悟背呢,放弃预设 的教学程序 , 学生 欢声雷动。我 刚说 :准备 ”好几个 小脑 “ , 袋不见 了 , 仔细一 找 , 原来 是蹲在 地上 , 钻到课桌底下去了。没等我制止 , 课件 已 经开始播放 了。我惊喜地看 到 : 着“ 随 一 声春 雷 , 唤醒 了春笋 。” 那几个 小家伙一
然纸 上和 黑板 上 : 山芦 苇 作 睫 毛 的 大 眼 睛形 状 的 小 池 塘 ,池 水 中有 白 鹅 般 的 白 云 、 气球似 的太 阳、 船般 的月牙 、 红 小 珍 珠 似 地 星 星 。 我 巡 视 时 发 现 一 位 学 生 在
发展 的创造过 程 ,课堂也真 正成为师 生 共同演绎一段生命历程的舞台。 关键词 : 驾驭 尊重 倾听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教学应在 “ 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不可能 ”
也 无权 再按 自己的 要求 来对所 有 学 生进 行 “ 式 化 ”映 入 教 师 眼 中 的 、 中 的 , 该 格 , 心 应
我 在教 《 蚂蚁 和蝈 蝈》 , 多学生 时 很 说喜爱勤劳的蚂蚁 ,不喜欢爱享受 的蝈
蝈 ,可 有 一 位 学 生 却 说 : 我 就 喜 欢 蝈 “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语文课堂一直是培智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多元教学则是培智学校一直推崇的教学方式。

多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培智学校,语文课堂也正在逐渐焕发活力,多元教学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新体验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开始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老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

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学生们在观看动画、视频时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多媒体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综合素质的培养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PPT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影视剪辑来展现对文学作品的创作理解等等,这些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习热情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执行者。

而在多元教学的语文课堂上,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老师更多地倡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进行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思维也更加活跃。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喜欢通过参与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去学习。

在学习古诗词时,老师会组织学生参与朗诵比赛,或者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古文。

这些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互动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更加主动,也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实践活动增进学习体验语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也是多元教学的一种体现。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实地写生活动、创意写作比赛等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再把课本知识局限于纸面,而是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学习作文时,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而写作的题目通常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实际应用。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多元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趋势。

在多元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各种新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涌现,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而在培智学校,多元教学已成为语文课堂的一大特色,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

多元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

而多元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感知、体验、思考和表达语文知识。

在语文阅读课上,老师会精心挑选一些生动有趣的课文,然后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逐渐领会到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写作课上,老师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然后通过各种写作形式和技巧,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课堂活动,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多元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多元发展,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了语言运用能力、情感体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不再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还能接触到更多的人文知识、艺术鉴赏、情感体验等。

在一次课文阅读中,老师会结合音乐、美术、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节奏、美术的色彩、戏剧的表演,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和氛围,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在一次写作中,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体验等方式来积累素材,然后通过绘画、手工、影视等多种形式的表达,来呈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命之家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命之家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命之家早在多年前,叶澜教授就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最近,陈旭远提出的“生命化教学”更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确应该关注师生需求,回归生命本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命之家。

它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职业生命的满足。

这应该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于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

片段一:读为主,浇灌生命之花《黄河的主人》师:(组织学生看有关“羊皮筏子”的多媒体录像)看到羊皮筏子这么小,你的心情怎样?生:我为他担忧。

师:请你用担忧的语气读这句话。

生:(担忧地)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师:现在羊皮筏子的处境,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生:险!师:两个字呢?生:危险!师:请你用危险的语气读。

生:(危险地)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师:当时,有六个人坐在羊皮筏子上呢!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练习朗读。

体会到当时的吃惊。

师:请你用吃惊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生:(吃惊地)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师引读了第五自然段后又引导学生体会出了敬佩的感情。

师:请用敬佩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生:(敬佩地)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师: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啊!评析:好一个“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啊!仅仅是“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一句,教师引导学生从感觉危险而担心到吃惊直至敬佩轮番读这句话,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学生完全把自己融入了浓浓的课堂氛围里,在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本的对话中忘记了自我,沉浸在这不同的感悟中。

此时,学生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为更好地体会“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作了铺垫。

就这样,这原汁原味、咬文嚼字的课堂焕发出了语文的应有“味道”,学生和教师在充满“语文味道”的课堂上恣意挥洒,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陶冶,语感变得敏锐……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

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闪亮

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闪亮

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闪亮(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广西 530004)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

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

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

语文饱含生命。

语文处处有生命,物物有生命。

语文让我们时时感受到生命脉搏的跃动。

语文的载体就是生命,是一种不朽文明的体现,那些名篇名作,在我们面前,似乎虎虎有生,并永远饱含生命。

语文载体所表现的内容富有生命和生命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它就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不仅是活灵活现的人物有生命,俊逸挺拔的松树有生命,就是流水玩石也富有生命,就是那些孤立无援的词语,它们那生命的旋律也在叮当作响。

语文之所以那么美丽动人,之所以无处不美,就是因为语文极富生命的特质。

所以,我们应该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闪亮。

一、善于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

中学语文课本,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切实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命的、特质。

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长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长能。

一个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紫藤萝瀑布》中那一树蓬勃旺盛、花开如瀑的紫藤萝感染了作者,给身心疲惫的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战乱初定,热情复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抚今追寻,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深刻哲理。

其实,平淡生活中的花的开落、雁的来去,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蕴蓄丰富,只要我们用心去体悟,心灵会因此丰富,生命也会因此而更有滋味。

在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学习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引导学生用爱心关爱生命,学会欣赏他人及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蝉》中,蝉儿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地黑暗中度过,只给了一个夏天的时间,是活在阳光下歌咏的生命,蝉儿生命的意义简单直接,以多年的时间预备高亢有力的歌喉:一旦登上生命的舞台,拉开喉咙开始了礼赞的生命。

语文教学论文:让语文课绽放生命光彩

语文教学论文:让语文课绽放生命光彩

让语文课绽放生命光彩文章来源初中教师周秀萍小档案周秀萍,1970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教科室主任。

被评为浙江省第五届教坛新秀,台州市首批名教师,曾获浙江省第二届“教改之星”金奖,是浙江省“2211”工程名师培养人选。

茂密的大树,翠绿的草地,活灵活现的昆虫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忙碌着……这是老师和小朋友在表演话剧吗?不是的,这是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上《小蟋蟀找耳朵》。

这大树、草地只是课堂上的板画,那“昆虫”是鲜活的,灵动的!那就是孩子们。

孩子们在课堂上,洋溢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

老师则抛开了教参与限定的条条框框,融入到课堂,融入到学生们中间。

在热烈民主的气氛中,一股股生命的激流在涌动,在喷发,在交汇……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最富有生命力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看作是件痛苦的事。

这不能不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悲哀。

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快乐地学习语文?我想我们能否建构一种“快乐的、和谐的语文课堂”。

用我们的热情,让课堂变成一潭流动的春水;用我们的快乐,去点燃孩子心灵的圣火;用我们的激情,去诠释教学内容的真谛,赋予死的教学媒体以生命……什么是“快乐”?我认为快乐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

因此,“快乐语文”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童真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位孩子的未泯童心得到呵护,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享受语文的快乐。

在教学《小蟋蟀找耳朵》一课时,我让孩子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像角色一样地思考,一样地说话。

在老师真诚的赞美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个性的思维,听到了他们多彩的朗读,感受到了他们真诚的对话,多姿的表演,在我们营造的那种“自然、开放、创新”的氛围里,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热情,那份渴望,那份童真,有所“思”,有所“悟”,感受语言的魅力,涌动思维的潜流,在快乐语文中提升了生命的质量和品位。

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探索篇誗方法展示不断深入的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使得生活化以及适用性的语文课程正在不断地寻找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

如何才能使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已经成为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认为,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对体验式教学进行有效开展,使得智障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主动参与意识能够得到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让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一、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模式在培智学校对体验式教学进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作为指导,重视学生的直觉经验,并对语文教学情境有目的性地进行创设,使得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激发,并引导学生通过听一听、做一做等方式来进行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领悟升华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获取,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对主体建构主义的应用,能够将智障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得学生的积极思维得到激发,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如何将体验式教学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进行开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探讨,并对体验式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本身的作用以及位置,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调动,在课程的初始导入环节中,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与班级当中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在课程当中导入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实际情感体验,利用简单的生活经验或者是生动的实例作为切入点,从而开展新课程。

例如,在对课文《今天我做饭》《学切萝卜丝》等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参加家务劳动的体会以及经验进行表达,使得学生的内心情感共鸣能够得到加强。

而在对《迷人的西双版纳》《桂林山水》等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对这些风景的特点进行介绍,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当然,同样的课程在每次教学过程当中都可能出现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是优秀的导入方法则能够使课堂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更好地对课堂氛围进行营造,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心理体验的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培智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命之光
湖北省当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陈丽琴
近年来我国的少年暴力、自杀、他杀现象十分严重,虽然学校一直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注重以人为本,但是从我国现状来看,“人生意义”淡漠,人生境界低俗化和浪费生命、自毁、他毁生命的现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于常人,导致了他们各种能力都低于正常人,他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自律能力也不如正常人。

作为一名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培养他们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一、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体味生命价值。

语文文本中不仅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而且包含了古今中外人类的各种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所以语文文本中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

细心的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感悟亲情——认识生命的不易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着几代长辈的宠爱,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何等的幸福。

可是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到为亲人付出自己的爱,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回报亲人,逐渐丧失了一颗敏锐的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心。

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找回迷失亲情,适时地用身边的课文来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如在《奶奶要晒太阳》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小林对奶奶的至孝亲情,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文字融进学生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学会关心亲人、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如《从婴儿到青年》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从而让学生从小学学会感恩,感谢抚养、关怀他们的亲人。

2、感悟友情——体会生命的快乐
人的一生必然会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帮助
自己解决许多人生当中的困难和麻烦,一个人的成功或多或少地与朋友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可是现在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说,现在的还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同学之间常常为一点点小事弄得面红耳赤,甚至出手伤人。

他们意识不到同窗好友之情,体会不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同学朋友带给自己的方便和快乐。

所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体会友情带来的快乐也很有必要。

教材中《有个朋友真好》歌颂了真挚美好的友情。

《好同学》、《好邻居》,揭示了友情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在世要学会关爱他人,给别人帮助,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感悟自然——体会生命的博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人是有感情的,还要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博大的,是不容忽视的。

古诗《梅花》中那些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草》中那些烧不尽,吹又生的“小草”……处处展示着生命的律动。

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的顽强,无论周围的环境有多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一丝生的希望,它们就能够顽强地生存。

这些都是进行生命意识培养的很好的例子,教师在执教时,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背景下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古诗,从而唤醒学生要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友善相处的生命意识。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懂得珍爱生命。

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语文老师必须为学生搭建大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如表演课本剧、读书竞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等,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1)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

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目,并让学生举行故事会,说说自己的见闻与感受。

还可带领学生观看“生命起源”的科教片,给学生读有关“生命”主题的文章、报刊,使学生深深懂得人的重要,生命的可贵。

(2)可以借用身边典型事例教育学生。

如让学生参加一些亲人的追悼会,伤心至极的亲人、悲痛的场面往往能使学生贵生恶死。

让学生听母亲讲述十月怀
胎的艰辛,感受到自己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生命。

(3)让每个学生饲养一只小动物或养一盆花、一株草,精心照料,并记养花(草、猫、狗)日记,经常跟老师、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让他们知晓生命的萌芽、发育、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受损甚至凋零的痛苦,从而推物及人。

还可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场所进行布置,让学生时时刻刻意识到生命的重要可贵。

2、联系日常生活资源,进行生命教育
学生的身边充斥着鲜活的生命教育资源,各种新闻、报纸等媒体,对社会上珍爱生命、漠视生命的现象经常报道。

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有效的把这些生命教育资源引入实施,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以使学生在现实的感知中了解社会,在自我感悟中增强生命意识。

3、借助各种传统节日,进行生命教育
我校的节日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日渐开花,每到一个节日学生都很想去了解它的背景、习俗,去阅读和节日有关的儿歌短文,于是生命教育便贯穿在了各个节日中。

比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尊重长辈。

“助残日”、“儿童节”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通过“残疾人文艺汇演”、“手拉手”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各届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爱牙日”、“爱眼日”、“爱耳日”等节日让学生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以及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有了强健的体魄才有高质量的生活。

“消防日”让学生亲手使用灭火器,“五一二”进行紧急疏散演练等,让学生学会基本的逃生本领。

此外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好时机。

三、实施学科整合课例,学会保护生命。

培智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整合,需要老师对教材的深钻细研,把显性和隐性的生命知识挖掘出来,让学习变成以“以人为本”的回归生命,丰富生命的活动,发现生命的意义,从而懂得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体验生命的美好。

如《红灯绿灯》一课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主要是通过儿歌来发展学生的语言,熟记儿歌内容,学习内容能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说儿歌的同时,记住红灯停,绿灯行交通知识,同时儿歌里还提到走路不能贪玩,过马路时左右看,这些都是学生出门后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在语文课中出现,就是让弱智学生能通过训练语言掌握最基本的确保生命安全的能力。

学习完本课,我让学生
观看视频,看看别人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再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等等。

让学生明白,遵守交通规则,并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为了他人的安全。

让安全、教育融合在弱智学生语文学习中,切实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又如学习了《呼救》一课,我在课堂中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危险情况提问。

我说“遇到坏人跟踪时该怎么办?”学生说“不能直接回家,要去人多的地方。

”“有人敲门该怎么办?”“问清是谁才能开门。

”“发生火灾时,怎么办?”“打119报警;用湿毛巾捂住嘴巴鼻子沿墙弓着身子跑出去;不能坐电梯……”“地震时该怎么办?”“不要哭闹;走楼梯不要挤;跑到操场或空地上……”这样,语文知识的传授和生命教育的渗透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培智五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保护小树苗》,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生命教育的渗透融合在一起。

如: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圈划生动具体的描写来把握作者“尊重生命”的创作意图,懂得生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小红和小明为什么要保护小树苗?”通过引导学生圈划令人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学生很快就被小明和小红保护小树苗的一幕震撼了。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这样尽力去挽救小树苗值得吗?除了表现对小明和小红的敬佩外,作者还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通过深入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人们的眼里,小树苗是渺小的,人们根本不会在乎它的生命。

作者用两位小朋友在上学路上挽救小树苗,以此呼唤人类尊重一切生命,从而让我们懂得生命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世,都是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的。

让生命之光在培智语文教学中闪耀并非易事,但这也正是语文老师的价值所在。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渗透生命教育,用生命的意识去关注智障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体,让语文进入每个学生的生命,让生命的价值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李瑞江:关注生命发展:特教学校生命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现代特殊教育》
2008、10
2、汪蕾:潜谈“生命教育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名师之路》2009、2、
3、《关于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范廷贵《考试周刊》2007年第35期
4、《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肖川
备注:论文所涉及的课文都是上海辅读学校《实用语文》里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