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的故事:长大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

合集下载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_看我和我的祖国感想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_看我和我的祖国感想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_看我和我的祖国感想《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演绎7组普通人与祖国大事件息息相关的经历,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看完《我和我的祖国》的7个故事,还久久地沉在里面出不来。

仿佛有一大股海浪涌来,淹没所有:《前夜》那个负责升国旗的工程师,被开国大典的恢弘气派所淹没;《相遇》里苦等爱人3年而不得的少女,被庆祝原子弹爆炸的欢呼声淹没;《夺冠》当中给大家爬屋顶举天线找信号的小男孩,被弄堂里的街坊邻居所淹没;《北京你好》的出租车司机,慷慨送出奥运门票后被鸟巢外喜庆的人潮淹没;……虽是献礼片,镜头瞄准的却是小人物,而小人物被大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又是我们中国人最习惯的叙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提起来总是泪流满面,《我和我的祖国》里多的是这样略带悲情的调子,讨巧地攻进人心底最柔软处。

像开国大典也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好,女排夺冠也好,都是过去的辉煌,人们在过去的辉煌里找出迷失的自己,愁肠百结。

独独到了陈凯歌《白昼流星》这一部分,就好像从长长的时光甬道里走出来,突然豁然开朗、气象万千起来。

画面从北京、上海、香港转到大西北,远离都市与权力中心,这里鲜少能找到祖国的记忆,有的只是莽莽苍苍的荒原、一望无际的天。

来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仿佛来自缺乏教化之地,任凭毛发、指甲疯长也不去修剪。

带着满身劣迹——游手好闲、鸡鸣狗盗。

陈凯歌居然不惜让刘昊然和陈飞宇扮丑,鲜肉变成小毛贼,有什么可看?一望而知的是贫困,田壮壮饰演的老干部是救星,收留两个少年,给他们吃喝,教他们礼数。

这显然是近年来国家扶贫之路的写照;然而少年还是辜负了老人,偷了钱意欲逃走,简直是农夫与蛇的翻版!我不禁好奇,这故事还能怎么讲下去呢?难道扶贫工作是无用功?可如果不扶贫,他们还是会去偷,去抢,做出更可怕的事来。

勤奋坚持的名人事迹五篇600字以上

勤奋坚持的名人事迹五篇600字以上

勤奋坚持的名人事迹五篇600字以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勤奋坚持的名人事迹五篇600字以上勤奋坚持的名人事迹五篇600字以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评陈凯歌《十分钟年华老去》

评陈凯歌《十分钟年华老去》

陈凯歌——《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作为制作方唯一邀请的一个中国导演,陈凯歌在《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表现可以说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

“百花深处”是北京一条胡同的名字,名字本身颇意象主义的诗意,而简短的故事也蕴涵着深远的意义。

表面上看,《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滑稽故事。

一位冯(疯)先生请人为自己搬家,而所要搬的那个“家”实际上确实不存在的。

在冯先生类似于疯癫的坚持之下,一出模拟搬家的喜剧在那片被拆迁的废墟之上上演了。

但陈凯歌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时间的主题绝非一种玩世不恭的“堕落”,实际上他是在用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思维表达着自己一贯的创作理念。

而《百花深处》也在短短的十分钟里表现了虚与实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传承、以及对于过往细腻而繁杂的怀恋。

影片从搬家开始,最初映入眼帘的是新家的情境。

在阵阵鞭炮声中,崭新的大楼下是人们忙忙碌碌、却欢欢喜喜的搬家场景。

搬家,这是一个暗藏隐喻的事件,他本身包含了一个由旧到新的历史转变过程,代表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必须要面临的迁移或者新生。

接下来随着镜头的辗转,一个破败的“旧家”慢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当搬家的汽车穿过七零八落的残垣断壁,停靠在一片空荡荡的拆迁工地上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颗孤单到伫立在那里的老槐树。

相对于整洁繁荣的“新家”,这里显然是一片破败和衰落。

但是,那个被困于废墟的想象中的冯先生却坚持这里就是他的家,并且绘声绘色地向大家描绘了一个古香古色、带着浓郁传统气息的家的景象。

于是,一场虚拟的搬家表演开始了,紫檀的衣橱、精致的鱼缸、古董的灯座,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搬抬家具,上下台阶,并表现出很吃力的模样。

在这里,导演通过一个虚拟化、或许是带些欺骗性质的模拟戏将虚幻和现实融合在一起,在新旧明显的对照中又创造了一个想象中的美好。

此时,囿于经验的观众还只会将这种荒诞归结为冯先生滑稽可笑的疯癫上。

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让我们了解了导演的真实意图。

冯先生在深埋的土堆中找到了象征着“历史遗留物”的“铛儿”,与他手中那确实存在被视作宝贝的“铃儿”结合在一起,我们听到了充满着古朴记忆的清脆的铃铛声。

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

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
接 纳 了这 一切 之 后 。 觉 得 心 慢 我 慢 沉 了下 去 , 到 了 它 该 在 的 地 沉
方。
江、 高原和 古旧的小镇。四天 的
火 车之 后 又是 四 天 的 汽 车 , 路 山
1 6岁的上 海知 青砍倒一棵 大树 ,
又 被 树 压 倒 , 太 大 , 下 来 的 树 倒
火虫 ,让我 们 以 为是 个 童话世
界, 这个错觉一直保持到天亮。
我 和 同 来 的 朋 友 被 分 配 到 农 场 最边 远 的 生产 队。我 的 工作
碎的 身体没有 出血 , 一样的洁 蜡
白。 他 父 亲来 了 , 一 位 上 钢 五 是 厂 的 工人 。来 后要 我们 带他 去 出
想起我 的 同学和朋友 , 的所 爱 我 和所 恨, 辱 了我 的和我侮 辱 了 侮
火车 穿过 了 8个省 市,0 0 40
千 米 ,我 头 一 次 看 到 了黄 河 、 长.
的 日子和玫瑰 、 百合都不相干。
大概 是 17 90年 年 底 , 一 位
的一切 , 不禁 悲从 中来。在 自然
畅快地奔流 , 一种不仅是物质 的
东西在我体 内暗暗 生长起 来 。 渐
很 简单 , 就是砍 树 , 眼前 一切 把
看得 到 的 树都 砍 倒 。
事地点看看。问我 们:我儿那刀 “
呢 ? ” 头接 过 刀 , 老 手有 点儿 哆
嗉 :还 砍树不砍?” “ 又拿刀指 向
大 伙 儿 : 你 们 可 要 小 心 点 儿 “
我们又走进了雨 中。 我抱着父
父亲争辩说 :但 是教授 , “ 他赢
亲的腰 , 一路上 哭个不停 : 我作为
音乐家 的生命就此毁灭 了, 的未 我

烈火中的永生观后感

烈火中的永生观后感

烈火中的永生观后感电影《烈火中的永生》以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该片由导演陈凯歌执导,讲述的是一位普通消防员在灾难中拼尽全力救人,甚至舍身救人的感人故事。

观影之后,我深深被影片所表达的永生观所触动,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发电厂,该厂意外发生了一场灾难,工厂内的石化品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大火。

于是,人们纷纷参与抢救工作,消防队员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片中的主角李战(由黄渤饰演)是一个普通的消防员,他努力与火山般的火焰作斗争,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自己的生死和人性做着激烈的斗争。

整部影片以一场灾难为背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情感刻画,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以及对生命的看法。

影片表达的永生观体现在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对生命的敬畏。

在火场中,李战没有丝毫退缩,他心怀救人的使命,即使面对死亡的危险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救人。

他用自己柔软的心灵和坚毅的品格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乐观与勇气,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

其次,影片展示了人性的光辉,揭示了危难时刻人们的温暖和守望相助的精神。

在电影中,李战与周围的人们一起抗争,共同面对火灾带来的危机。

他们像一个个小太阳,用自己的身体和力量抵挡着火势的侵袭,救援被困的人们。

无论是消防队员,还是这个地区的居民,他们在灾难面前显露出了顽强不屈的勇气和互相帮助的真挚情感。

与此同时,影片还暗示了人生的脆弱性和暂时性。

通过火场的燃烧和人物的抗争,观众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火灾瞬间侵袭,人们的生活瞬间改变。

不幸的事故以及死亡可以随时降临,让人猝不及防。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给人们的一个启示就是要珍惜生命,不要将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琐碎事物看得过重,而是要把握当下,珍惜每一个瞬间。

个人对于永生观有着自己的理解,它并不一定局限于人们在死亡面前的想法,而是更多地强调活在当下的意义。

我们不能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他人的关心来铭记。

《黄土地》观后感(精选17篇)

《黄土地》观后感(精选17篇)

《黄土地》观后感(精选17篇)篇1:《黄土地》观后感“黄土之上的诚与悲”《黄土地》是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一部影片,故事讲述来着上世纪三十四年代黄土高原上的故事。

头顶一片天,脚踩一方地。

沟壑与土源连绵不绝,山形地貌历经岁月的销蚀大起大落。

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了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象征意味的黄土高原。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39年初春,一个名叫顾青的八路军来到陕北高原收集民歌,他的到来唤醒了当地少女翠巧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而最后,她却用死亡祭奠了那梦想中的自由。

影片的光影运用,色彩搭配都使这部电影增加了不少亮点。

然而光影运用是这部影片最具特色之处。

影片中的光以温暖沉稳的土黄色为主基调,既有一定的统一性也传递着无数的感情元素。

传统的黄,一般代表着金钱,权利,富贵,大气等等寓意,而《黄土地》当中的黄,却是代表着黄土地和黄土地上养育着的人们,而这种土地的黄色,不仅给人深沉宽容的厚重感,也隐藏着让人沉重压抑的室息感。

去过黄土高原的人或许都知道当太阳光照在黄土地上时,镜头中所显现的光是一种类似于那种温和稚嫩的向日葵一样的黄,而在镜头中这种太阳下的光往往给人以烦躁而且粗犷的感觉,但是陕北的黄土地上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它虽是贫瘠的,但是也透着如母亲般温暖,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张艺谋导演更是抓住了这一点,将《黄土地》中的光线拍出了一种温暖沉重感的感觉,即使是影片刚开始时顾青刚到窑洞的那场戏,也给人一种暖色光,而不是冷光,因为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冷漠的一面,只是暂时不熟悉而已。

另一种层面上顾青的到来更给影片女主公后期带来变化,是女主新生的光。

在《黄土地》中使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调光将窑洞内显得暗而深,如同封建思想一般压抑,而日在布光上也多采用了非标准不光技巧,把窑洞内的阴暗与窑洞外的强光形成对比,女主人公翠巧坐在门前做鞋子等顾青回来时的画面就用了剪影布光。

让整个画面变得略有些美好。

色彩是影视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运用更加使影片的情感表达出来。

我和我的祖国主要内容简介

我和我的祖国主要内容简介

十一期间,接连有好友举荐,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终于在昨天下午与父亲一起去元一影城达成所愿,满足了我小小的爱国心。

全片由七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又分别由一位导演独立执导,每段片长约22分钟。

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所经历的历史性经典瞬间。

有人说,这是七位导演送给祖国华诞的献礼。

也有人说,这是交给七位导演的“命题作文”,写作质量如何,观众自有评价,这样说来,有点压力山大,合作献礼变成了同台献艺,说明“竞争”意识在国民意识里太过深入人心。

其实,艺术创作难分伯仲,导演的风格不同,观众的审美取向也不一样,各取所好,皆大欢喜。

PART 1《前夜》导演:管虎 故事大意:在开国大典前夜,黄渤饰演的林治远工程师作为电动升旗杆总负责人,带领团队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困难,确保升旗万无一失。

个人评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28年革命,2000万人牺牲,建国是好不容易盼来的喜事、大事,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这是剧中的黄渤一句台词,我印象最深的是“万无一失”四个字。

“万无一失”是一种人民迎接新中国成立油然而生的喜悦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黄渤饰演的角色有恐高症,但是为了在十月一日早上六点前完成任务,他毅然决然爬上二十多米的旗杆,焊接阻断装置,圆满完成任务。

每一个细节都那么令人感动。

模拟电动升旗最后一刻功亏一篑,原因是阻断球的金属硬度不够。

欧豪坐在屋顶上号召大家捐稀有金属,前来捐物的人群络绎不绝,大爷送来烟枪,戏剧演员送来大刀,妇人送来娃娃的长命锁,老百姓送来锅铲,还有富裕的市民送来金条,最后是清华大学教授送的实验室样品金属铬,解了燃眉之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人民群众和国家心连心,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影片时间不长,但每一个镜头都展现出了开国前夜的那种紧张有序和任务的艰巨。

9月27日才确定国旗国歌,距大典还有三天时间,北平的红绸子供不应求,向军乐队借小号手,后者十分不情愿。

穿插闪烁的背景里可以看到穿着各式服装的人群,留着长须的老人,男男女女的学生,骑着二八自行车的年轻人。

奋斗的名人小故事5篇

奋斗的名人小故事5篇

奋斗的名人小故事5篇奋斗是人在身处逆境、面临考验的一种拼搏精神,是人的一种可贵品质。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的关于奋斗的名人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奋斗的名人小故事1:葛优2010年11月16日,在贺岁大片《赵氏孤儿》的新片发布会上,以对演员的苛刻挑剔出名的陈凯歌一改往日风格,不仅毫不吝惜词句地夸奖主演葛优,而且当众向他鞠躬致谢,说“今天为了表示对你的感谢,我得给你鞠一躬,为什么呢?我给你三个字的评价,你是个——真演员!”在陈凯歌的眼中,所谓真演员就是有份天真的演员。

要说刚出道的演员由于涉世未深,时而表现出天真,这还能接受,但说葛优这样一个年过半百、在影视圈打拼了这么多年的一个成熟男人有份天真,还真让人费解。

葛优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老好人,对谁都特别周到而客气,谦卑得甚至让你觉得挺假的,这么一个善于保护自己的人居然还有天真?不敢想象。

陈凯歌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在《赵氏孤儿》拍摄的片场,陈凯歌给饰演程婴的葛优说这人物的时候,有好几次竟然把他说哭了。

有一场是程婴的孩子死后,他把孩子搁桌上闷着的哭戏。

陈凯歌刚把戏说完,还没开拍呢,葛优就受不了了,根本演不下去了,坐在机位上哗啦哗啦掉眼泪。

当时机器是开着的,而且镜头一直对着葛优,机灵的摄像师随机把这一镜头抢拍下来,成为这部片子中的一个经典瞬间。

用葛优自己的话来说,“这场戏其实不是演的,还没开机我就成那样了。

”葛优说这部戏经常让他沉浸在里面,穿上戏服,看着那景,他就进去了。

他觉得拍这部戏像受了一次洗礼,以前他演的一些喜剧里面也有不少感动,但是这部戏却让他从头感动到尾,持续时间最长。

除了悲痛,还有伤心和无可奈何。

不管是导演说戏,还是自己演戏,归根结底还是电影,不是真事,可葛优竟然单纯地信以为真,好像这事就发生在他身上一样,自然而然地演绎了程婴和赵氏孤儿的父子情,这让陈凯歌很是惊喜。

他说:“想不到,葛优居然还有天真,不易!”“葛优演的为什么好,他演的程婴为什么打动了我,不在于说你是老戏骨子,你演了二三十年戏,你的经验够,你的技巧足,都不是,就是因为他的天真,他用真性情展示出了人间的常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凯歌的故事:长大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
1969年春天,我离家远行。

在我的行装中,有10袋特大号的牙膏,5公斤糖果和一大箱书。

糖果后来在亚热带的草舍中迅速融化,引来大群的蚂蚁。

我把糖果放进杯子,冲进开水,我知道这涉嫌杀生,可我的健康需要继续喝这糖水。

60年代的中国,有大批城市青少年在多数不自愿又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以军事动员的方式被送到偏远的乡村。

对于这场运动,说痛苦,说悲壮,说忧伤,说升华,都有,没有定论。

牵扯的人数过多,空间过于广阔,产生了无数或悲或喜的故事,是免不了的。

17岁出门远行,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泪水,车轮转动时,他跟着列车小跑,直到站台的尽头。

我站在车门口,向他最后挥了挥手。

他站在站台外面的阳光中,逐渐变小,直到这时,我才流下泪来。

我不知道前面是什么,而来的地方已不堪回首。

在我抬脚的同时,心里却一下空了。

火车上的4000公里穿过了8个省、市,我头一次看到了黄河、长江、高原
和古旧的小镇。

4天的火车之后又是4天的汽车,山路绕来绕去,到达目的地景洪天已经黑透了,天空中飞满了萤火虫,让我们以为是个童话世界,这个错觉一直保持到天亮。

我和同来的朋友被分配到农场最边远的生产队。

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砍树。

把眼前一切看得到的树都砍倒。

夜里躺在黑暗中,看见屋顶茅草缝隙中的星星,听着远处林子里子凄凄的叫声,偷偷掉过泪,梦中全是故人旧事。

什么是思乡?思乡是件甜蜜的事。

想想天还要亮,心就发慌。

我学会了抽烟,能把烟蒂倒卷进嘴里,再把燃烧的烟丝吐到地上。

我回家探亲,母亲拿住我的手就哭了。

我再离开,朋友们把普希金的诗写在我的本子上:“不要说玫瑰已经凋谢,要指给我们看,百合花正在开放。

”我收下,致谢,没好意思告诉他,我的日子和玫瑰、百合都不相干。

大概是1970年底,一位16岁的上海知青砍倒一棵大树,又被树压倒,树太大,倒下来的时候,天似乎确了一块,就那么空着。

枝叶把他盖住,找不到了。

他被压在大树的附干下面,发现他全凭了他发自胸膛,猫一样的哮喘声。

被砸碎的身体没有出血,蜡一样的洁白。

他父亲来了,是一位上钢五厂的工
人。

来后要我们带他去出事地点看看。

问我们:“我儿那刀呢?”老头找出刀,手有点哆嗦:“还砍树不砍?”又拿刀指向大伙:“你们可要小心点呵。

”我记得很清楚,大家都哇哇哭了。

这下我明白了什么叫劳动人民。

有许多次,我坐在林中砍倒的树身上,深深地吸一口烟。

风从林子深处吹干了我头上的热汗。

我和身边的一切没有区别,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知道我找到了一个友人,它很宽大,足以容纳许多生命。

而山下不远的人间,真理、道德、秩序却像鱼刺一样苍白、贫瘠、抽象而悖理。

在阳光和绿叶之间,我想起受难的父亲、病中的母亲和尚小的妹妹,想起我的同学和朋友,我的所爱和所恨,侮辱了我的和我侮辱了的一切,不禁悲从中来。

在自然接纳了这一切之后,我觉得心慢慢沉了下去,沉到它该在的地方。

在我能够用手中的刀砍倒一棵棵大树的时候,我肯定了自己。

我不再恐惧。

千百次运动后的手臂鼓胀起来,血液在脉管中畅快地奔流,一种不仅是物质的东西在我体内暗暗生长起来,渐渐有力量。

我坦然起来,感到一阵轻松,人长大原来只需要一个瞬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