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棚装修声学设计方案
录音工作室声学装修方案

录音工作室声学装修方案
1.龙骨结构框架
2.填充岩棉
3.无纺布(暂定)
4.四周、龙骨处胶皮
5.隔音板
1.龙骨结构打出框架
要求:四面底,中间高。
漏斗形状。
2.添加岩棉
要求:规整,无间隙。
3.无纺布
要求:整体蒙挂,无缝隙,防止纤维露出。
4.石膏板
要求:1.单板六十宽,双板间隔三十厘米间隙。
(双重纵向)
2.无空间覆版,双板间隔三十厘米间隙。
(双层横向)
3.无纺布覆盖。
4.五到十厘米间隔空间。
依照漏斗形状龙骨。
5.隔音板
斜坡面,无直角。
横向角度对称,纵向角度对称。
横纵角度各异。
因结果而定。
1.木质声学棱锥(人声头顶)
2.低频陷阱方形板(电脑或电脑背上方)
3.42图。
录音棚的声学设计

一、小面积录音棚的声学设计根据腾讯要求,提供出来进行改造的房间为一间普通的标准间,长5.40米、宽3.60米。
根据该房间的实际情况,录音棚的建声设计与考虑就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小面积录音棚的建声设计特点a、声学条件的差别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大。
比如,在具有相同混响时间、相同声源的一大一小两个房间里,再增加一块相同的吸声材料板(吸声率一定)。
由于在小房间里吸声材料板与声源较近,达到吸声材料板的声音能量就较大,那么实际的吸声量也就较大。
同时,由于小房间里传播距离短,所用的时间也很少。
也就是说,增加吸声材料板后,小房间的混响时间将比大房间的混响时间小的多。
b、装修后,实际混响时间调节手段的制约因素大。
在装修后,小房间里参数实际调整的余地都比较小,空间需求也比较高。
c、通风的设计要求高。
一是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二是要求对通风通道的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
d、小房间的简正模式影响较为突出。
简正模式(某一频率驻波的一个重叠叫做一个简正模式)说明了房间固有简正频率的分布情况。
小房间的长、宽、高比例要尽量避免互成或接近整数倍,以防房间内的声音在某一频率得到过分的加强或减弱。
e、小房间可颤动物件的低频声染色。
在装修中装饰板、吸音板、木地板、灯罩和通风口护网都要固定稳固,否则它们随声波的振动在小房间内极易形成严重的低频声染色。
f、小房间的混响时间的计算可以不考虑空气中声波的衰减。
二、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计算,最终整体设计方案如下:1、录音棚改造方案隔音量是指单独材料的隔音特性,其平均隔音效果为46dB。
在实际应用中,隔音材料还要与原有砖墙之间保留100mm的空气间隙,实地监测隔音效果平均提高了7dB,满足了设计要求。
根据平均吸声系数的计算公式,经实地测量与计算,改造后配音建的平均吸声系数为0.184,满足设计要求。
以下是各部分构建的具体结构:1、内装建声墙体录音棚的内装建声墙体构造设计。
内装建声墙体的主体采用180mm厚混凝土充气砖搭建。
录音棚声学装修设计要求

录音棚声学装修设计要求录音棚得声学环境要求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录音棚内得音响效果、混响系数、本底噪音、声响均匀度进行综合设计,以求达到一个具有专业化得多功能数字录音棚。
整体设计中,既要考虑节目制作中得各种专业要求,也要考虑令人舒适得视觉效果,尽可能地提供最佳得音乐录制作条件,此外还要兼顾制作场地有效使用面积、合理得工艺流程以及工作得安全性,从而保证节目制作工作得顺利进行,使参与得观众在安全、宜人得环境中得到精神享受。
一、墙体墙面施工处理工艺墙体与墙面得施工质量在录音棚装修中占有非常重要得地位,其质量得好与差,从根本上影响到录音棚得声学效果与后期录音效果。
墙体与墙面施工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隔音、再隔音、减噪声、隔音与墙体与墙面得声学处理等;一般得常规建筑厚度与隔音效果很难满足录音棚得装修需要,所以一定要进行再原始隔音处理,在再原始隔音处理得基础上进行隔音装饰,然后进行墙体得声学效果处理。
这样一来,才能很好保证录音棚在装修能达到声学效果,从而能很到得保证后期得录音质量。
(1)录音室墙面施工工艺图(2)控制室墙面施工工艺图二、地板地面施工处理工艺面在录音棚中得主要作用在于隔音、悬浮、防潮与防静电等作用。
根据场地得现有条件,在原地面得基础上用龙骨进行抬高,一方面达到悬浮得状态、二方面起到隔震音与防潮得功能,再在龙骨得进行实木地板处理,厚度不应该低于10mm,从而再进行隔震音得处理。
另外,对控制室地板进行防静电得处理,避免设备由于静电原因烧坏。
录音室地面施工工艺图控制室地面施工工艺图三、录音室顶部施工处理工艺度与其隔音效果完全不能满足录音得需求。
必须在原来顶部进行大芯板再次吊顶隔音处理,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录音声学效果处理,从而弥补了原顶部得隔音不足,同时经过对顶部得声学效果处理从而能满足声学标准与后期录音效果。
录音室顶部施工处理工艺四、门体施工处理工艺一,其门得处理工艺也将直接影响到录音效果。
所以录音棚得门在进行工艺处理得工程中,需采用三厚梯形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即三层隔音、梯形“缝合”。
录音棚声学设计要点

录音棚声学设计要点1、音乐录音棚声环境概述录音棚是录制电影、歌曲、音乐等的录音场所,录音棚的声学特性对于录音制作及其制品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录音棚有着较高的声学要求,保证室内各处有足够的响度和均匀度,防止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等房间声学缺陷。
根据录音内容,录音室又可分为音乐录音和语言录音两类。
音乐录音棚的类别很多,它大致可按如下几方面分类:按音乐录音棚所属系统分类,它可分为电影系统、广播电视系统、音像出版系统、电教系统等四类。
其中唯有电影系统的音乐录音棚,要求在棚内设置银幕和电影放映机房,以便对口形配音。
因此,通常容积较大。
按音乐录音棚的录音工艺和声学处理方式,可分为自然混响音乐棚、强吸声分声道音乐棚、自然混响与分声道录音组合音乐棚、混响渐变音乐棚和多功能音乐棚等五类。
按音乐录音棚的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音乐棚可容纳120名乐师和100名合唱演员,棚的面积约需400m2;中型音乐棚,应可容纳70名乐师,建筑面积约为200~250m;小型音乐棚应可容纳30名乐师,建筑面积约为120m2左右。
录音棚室内示意图2、音乐录音棚的声学设计指标2.1混响时间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的混响时间通常是低于同容积音乐厅的混响时间,根据《广播电视录(播)音室、演播室声学设计规范》GY/T5086-2012中规定,不同容积的音乐录音室混响时间(500Hz)应满足下图9-1要求:图9-1 文艺类录音室混响时间(500Hz)的推荐范围与容积的关系各频段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与500Hz混响时间的比值应符合下表1-1的规定表1-1 各频段与500Hz混响时间的比值2.2 房间比例和体型录音室一般体积较小,尤其是语言录音室,面积小的只有 10㎡左右。
在这么小的室内,低频区共振频率分布很少,如体型设计不当,很容易出现因共振频率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声染色。
因此,录音室长、宽和高三者比例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表1-2 为矩形录音室的推荐比例。
录音棚演播室声学设计资料

录音棚演播厅建筑声学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及设计思路(1)工程概况建声装饰区域北面为走廊,东南西侧与办公空间相邻,上面也是办公室。
原维护结构墙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墙,目前室内没有空调系统,现在房间内的A声压级LAeq=38dB 建筑结构:框架结构。
需要建声装饰的区域用隔音墙分成六个部分:导播室、演播室、录音室、控制室、休息厅和储藏室,原结构楼板标高为5.2米,主梁底标高4.5米。
录音室、控制室设计吊顶标高为3.0米。
导播室设计吊顶标高2.7米;演播室不设计吊顶;休息厅设计吊顶标高4.0米格栅吊顶;储藏室设计吊顶标高3.5米。
其中录音室地面面积18.56㎡,总有效容积共55.68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91m2;演播室地面面积54.2㎡,顶标高5.2m,总有效容积共266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216m2;控制室地面面积30.4㎡,吊顶标高3.0m,总有效容积共91.2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127m2;导播室地面面积12.3㎡,吊顶标高2.7m,总有效容积共33.21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63.48m2;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及录音室需参照国家规范做声学装修处理。
(2)设计思路建声方案设计是在理解和把握各空间的功能定位并遵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下进行的。
设计方案按照甲方要求,根据声学计算和建声设计指标的要求,进行科学、完整的声学设计,以此来固定混响时间,消除音质缺陷,获得高性价比的理想音质效果,并适应功能的要求。
从消防角度考虑,所用内装饰材料达到国家防火标准B1级以上。
并做防火处理。
所有材料的环保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E1级。
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周边的声环境,我们设定录音室的NR值为25,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的NR值为30,我方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声学缺陷,对整体结构和吸声体的配置做了合理的设计,要满足设定的背景噪声值隔声墙必须采用重套隔音墙,外围隔音墙的总体厚度为250mm,墙体总体隔声量达到60dB以上,考虑到导播室的使用功能,所以不再做声闸设计,所有的门均采用钢制隔音门(隔音量35dB),考虑到固体传声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和录音室的吊顶为减振隔声吊顶。
学录音棚设计看这一篇就够了超详细

学录音棚设计看这一篇就够了超详细导读录音棚对房间的要求非常严格,最少需要两个房间才能完成真正专业的录音任务,一个是录音室(给歌手用),另一个是控制室(给录音师做录音和后期混缩)。
两间房的最大用处是可以避免控制室里的音箱的声音影响话筒的拾音。
为了避免你的声音传出去影响邻居,也为了避免外界的声音传进来影响你的工作,房屋必须要能完全封闭,要能达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看点看点1房间对监听质量的影响首先是大家都比较注意的噪音问题,一个好的录音棚,应该有非常小的环境噪音和设备噪音。
其次是大家都比较注意的驻波问题,这个问题是在低频区尤为明显,你听音乐时,会发现贝司的声音很奇怪,有的音显得声音很大很猛,有的音显得很弱。
这不一定都是贝司音色的问题,这就是驻波造成的假象。
驻波问题在个人工作室中显得非常突出,需引起大家格外注意。
最后是回声和混响问题。
声音在房间墙壁里的多次反射,形成了回声和混响。
小房间的回声问题很突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闷罐子声音效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增加漫反射,这样可以稀释回声;二是吸音,尽量吸收到达墙壁的声音使之不再反射回去。
录音制作设备参考相关规范、标准录音棚隔声门、窗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J26-86》;录音棚噪声控制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录音棚混响时间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推荐标准GYJ26-86“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录音棚防火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J33-88 “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录音棚空调、照明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J43-90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度)”》;录音棚电气安装标准采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GBJ232-82;录音棚管线布线标准采用《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规范》GB50312-200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专业录音棚设计流程;看点2(录音棚与视听室两部分)为全部打通从新设计部署1、录音棚尺寸:第一部分:录音控制器为长4.6米X宽6米X高3.9米(强吸声驻波处理)第二部分:录音收音棚为长5.6米X款6米X高3.9米(强隔音驻波处理)录音棚与视听室的声学处理,要注意解决的步骤,要把难的放在前面,容易的放在后面。
录音棚声学设计标准

录音棚声学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隔声处理:录音棚的墙体、地面和天花板应采用良好的隔声材料,以减少外部噪音的干扰。
一般来说,墙体和天花板的隔声量应达到40dB以上,地面的隔声量应达到35dB以上。
2. 吸声处理:录音棚内部应设置适当的吸声材料,以控制混响时间。
一般来说,混响时间应控制在0.3-0.8秒之间。
吸声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录音棚的具体需求来确定,常用的吸声材料有泡沫塑料、玻璃纤维等。
3. 反射处理:录音棚内部的反射面应尽量减少,以防止声音的多次反射产生回声。
一般来说,录音棚内的反射面不应超过墙面面积的10%。
4. 扩散处理:录音棚内部的声音应该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声音聚焦或死角。
一般来说,录音棚内的声音强度差异不应超过6dB。
5. 噪声控制:录音棚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如设置隔音门、隔音窗等,以减少外部噪声的干扰。
6. 设备布局:录音棚内的设备布局应合理,以保证声音的传播效果。
一般来说,麦克风应放置在录音棚的中心位置,扬声器应放置在录音棚的边缘位置。
7. 照明设计:录音棚的照明设计应考虑到声学效果,一般应采用间接照明或半间接照明的方式,避免产生强烈的光线反射。
以上就是录音棚声学设计的一些基本标准,具体的设计还需要根据录音棚的实际需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录音棚设计方案

录音棚设计方案录音棚设计方案1. 引言录音棚是专门用于音频录制和后期处理的高度隔音的空间。
在设计录音棚时,需要考虑隔音、声学处理、通风、人员活动区域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个高效、便捷、高质量的录音棚设计方案。
2. 隔音设计为了保证录音棚内部能够有效隔绝外界噪音干扰,需要进行合适的隔音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隔音措施:- 墙体:墙体采用夹层复合隔音材料,并在内墙和外墙之间填充隔音填料,如纤维板、岩棉等。
墙体还可以采用多层木质结构,以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 门窗:录音棚的门窗必须选用隔音效果好的材料,并且有密封性能。
推荐使用双层玻璃,窗框与墙体的接缝处可使用隔音胶条进行密封。
- 地板:地板采用吸音效果好的材料,如地毯、吸音木板等。
在地板下方可以增加一层隔音垫,以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3. 声学处理为了保证录音棚内部的声音质量,需要进行合适的声学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声学处理措施:- 吸音板:在录音棚的墙壁和天花板上安装吸音板,以减少噪音的反射和共鸣,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和纯净度。
- 悬挂加吸音:在录音棚的墙壁上悬挂吸音帘,以进一步减少噪音反射。
吸音帘可采用厚度较大的纤维制品,或者安装临时吸音墙。
- 混响控制:在录音棚内添加可调节的吸声材料,以改变录音棚内的混响特性,满足不同类型音频的录制要求。
4. 通风和空调录音棚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温湿度控制,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通风和空调措施:- 通风系统:录音棚内可设置自动通风系统,要求通风效果好、噪音低。
- 空调系统:录音棚内安装空调系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要求空调系统噪音小,不影响录音效果。
5. 人员活动区域录音棚除了用于录制和后期处理音频外,还需要提供一些人员活动区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人员活动区域设计要点:- 控制室:设置配备专业音频设备的控制室,用于录制和后期处理。
- 演播室:安装音响设备,用于直播和演奏,要求声音传播清晰、平衡。
- 休息室:提供员工休息的空间,包括舒适的座椅、桌子和娱乐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