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教案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统一国家的巩固PPT课件1 华东师大版

统一国家的巩固PPT课件1 华东师大版
预习 课文 小结 作业 地图 图片 影片 背景音乐 返回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作 业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单击幻灯片 预习 课文 小结 作业 地图 图片
反击匈奴路线 影片 背景音乐 返回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西汉疆域
西域都护府
长安
预习
课文
小结
作业
地图
图片
影片 背景音乐 返回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预 习
1、举世闻名的河西走廊开通时的统治者是 汉武帝 。汉初在我国 东北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统称 匈奴 。使匈奴再不能与汉抗衡 卫青霍去病 出击匈奴。西汉时的最高学府是 太学 的事件是 。
预习
课文
小结
作业
地图
图片
影片 背景音乐 返回
第11课
1、稳固边疆
措施 北击匈奴
统一国家的巩固
统一国家的巩固
再见!
预习
课文
小结
作业
地图
图片
影片 背景音乐 返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习
课文
小结
作业
地图
图片
影片 背景音乐 返回
秦始皇 1、统一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中央设三公,地方 实行郡县制。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对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道等实行统一规范。为抗 御匈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3、但焚书坑儒,穷奢极欲,严刑苛法,秦始皇为秦朝的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 与秦始皇相比,汉武帝的政绩主要表现于 1、开拓边疆、发展经济、弘扬儒学等方面。 (1)开拓边疆:派卫青、霍病北击匈奴,巩固西汉北部边郡;河西屯田,开通 了河西走廊;在西南夷与东胡设置郡县,开发了西南与东胡地区的经济与文化。 (2)发展经济:改铸五铢钱,由中央统一铸造和发行货币;开凿六辅渠、白渠、 治理黄河,保证农业生产。 (3)弘扬儒学:发展经学,儒家学说得到扬;创建太学,确立中国古代官学制 度。 由此看来,汉武帝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帝王,他为西汉王朝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2、另外,汉武帝与秦始皇一样,由于长期作战,大兴土木,繁重的摇役和兵役, 使社会矛盾逐渐趋向尖锐。但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避免了“亡秦之祸”, 这是与秦始皇非常不同的地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汉武帝算是做到了。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巩固辅导[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巩固辅导[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四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那么汉代丝织品使用的是( )A、提花机B、水排C、耧车D、印染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

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盐铁官营D、统一货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夏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都城相传在______ ,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在盘庚把都城迁到______后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______。

西周的建立者是______ ,都城在______;东周的都城在______。

秦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都城在______ ,西汉的建立者是______ ,都城在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经过西汉前期的______,到______当政时,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看图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课件_华东师大版(3)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课件_华东师大版(3)
经济上:1.统一度量衡 2.统一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1.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城
2.派兵攻打越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汉武帝
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 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


鲜 乌
卑 桓
河西走廊
西


(?~公元前106年),字仲卿, 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 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 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 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 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 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 常胜将军。
霍去病(前140-前 117),汉族,河东郡平阳 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 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 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 善于长途奔袭。
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巩 民族关系 西南开边(西南夷归汉、汉办学校) 固 东北拓展(设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大 一 铸造钱币(五铢钱) 统 局 经济措施 面 兴修水利(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 的 河) 措 重视经书(各地献书、并整理) 施 文化措施 独尊儒术 建立太学、发展教育 ∴
河西设郡(开通河西走廊、屯田 )
秦始皇
为什么人们 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答: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
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 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 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 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 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 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功劳:
秦始皇
政治上:1.灭六国,统一全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课件-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课件-华东师大版
统一国家的文化影响
文字的统一
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又推 广更为简便的隶书,使得文化传播更为便利。
文字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各国语言文字不一的状 况,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字统一后,书籍的编纂和保存变得更为便捷,文 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
教育的普及
秦始皇设立了郡县学官,使得 教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平民 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牛耕技术的推广
牛耕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解放了大量的 劳动力。
兴修水利
国家组织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 国渠等,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手工业的进步
80%
冶铁技术的改进
铁100%
丝织业的繁荣
随着丝织技术的进步,丝织品的 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秦朝还实行了度量衡、货币、文 字、车轨标准化等制度,为文化
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6
统一国家的对外关系
对匈奴的战争与和亲政策
战争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多次战争,如漠北之战,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保 障了北部边疆的安全。
和亲政策
为了巩固与匈奴的关系,汉朝采取了和亲政策,如昭君出塞,通过联姻的方式, 实现了与匈奴的和平共处。
统一的意义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秦朝的制度建设
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度,推行郡 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由 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系列制度改革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如 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和文字等,加强了中 央集权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统一 国家的巩固课件

《统一国家的巩固》PPT实用课件1 华东师大版

《统一国家的巩固》PPT实用课件1 华东师大版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1、举世闻名的河西走廊开通时的统治者是。汉初在我国东北地 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统称。使匈奴匈再奴不能与汉抗衡的事件是出击匈 奴。西汉卫时青的霍去最病高学府是。
预习 课文 小结 作业 地图 图片 影片 背景音乐 返回
第11课
1、稳固边疆
措施
北击匈奴
统一国家的巩固
河西屯边 西南开边
板 书
东北拓展
内容
前127年至 开通河西 前119年,派 走廊,进 卫青、霍去 行河西屯
病北击匈奴 田
说服西南诸 打败匈奴 国归顺西汉,左部,在 汉族官史 在东北建 西南办学校 立行政机构
2、经济与文化措施
措施 内容
预习
铸造钱币 兴修水利 重视经书 建立太学
下令废半两 钱,改铸五 株钱
开凿六辅渠 和白渠,治 理黄河
预习 课文 小结 作业 地图 图片 影片 背景音乐 返回

【初中历史】统一国家的巩固ppt 华东师大版

【初中历史】统一国家的巩固ppt 华东师大版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1、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 与 2、
刘邦 发生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
3、刘邦实行 修养生息 政策,使国家得到迅 速的发展。 4、文帝、景帝的时候,西汉出现了繁荣安定的局 面,史称 文景之治 。
(一)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1)、措施 (2)、影响
河西设郡(开通河西走廊、屯田 )
削弱王国抓皇权,北击匈奴管东北。 河西屯田走廊开,西南归汉汉学办。 兴修水利改货币,献书尊儒立太学。
汉武大帝真英武,实现统一大巩固。
思考——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对当时
国家有什么影响? 1、巩固了国家政权。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5、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
练一练
1、汉武帝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在
卫青 和霍去病 统帅下,汉军取得胜利。
2、 汉武帝 废半两钱改铸 五铢 钱;接受
董仲舒 的“ 独尊儒术 ”的建议,发展儒学教育; 太学 在 长安 兴办 太学 ( 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三次反击匈奴
从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派卫、霍三次反击匈奴, 追击匈奴至蒙古大漠, 匈奴力量大大削弱, 最终汉军取得了胜利。
如何评价汉武帝?
A、定性(什么人?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么事?)
人物评价 B、积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C、消极(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1、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评价
2、在其统治期间,西汉国力强盛,民族融 合,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一统。 3、他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物力。 晚年社会出现动荡,但能及时改过。
学一学

统一国家的巩固PPT优秀课件1 华东师大版

统一国家的巩固PPT优秀课件1 华东师大版

2、经济与文化措施
措施 内容
铸造钱币
下令废半两 钱,改铸五 株钱
兴修水利
开凿六辅渠 和白渠,治 理黄河
重视经书
重视经书的 重写,鼓励 各地献书
建立太学
设置五经博
士,给博士
配置弟子,
办太学
影片
图片 地图
小结
1.思考一下,汉武帝为什么能打败匈奴?
答1)当时的西汉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青、霍去病等汉军将士英勇善战。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案《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封建社会中重要的秦汉时期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复习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第12课秦王扫六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于这件事。

你怎么看?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

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有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汉武帝。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知汉武帝是中国古代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知道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从何时开始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措施进行比较,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做认同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它是介绍中国古代哪个皇帝的历史事迹的?
学生:汉武帝。

教师:电视剧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刻画古代人物的,而我们这节课是要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再现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学习新课: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汉武帝之所以能施展雄才伟略,是因为西汉初年的几位皇帝的统治为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政治保证。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刘邦建议”和“文景之治”的概况。

教师:汉武帝时,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旧活跃,思想领域不统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为能更好的施展雄才伟略,他召集各地学者,询问治国方法。

让学生阅读后思考回答:“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学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投影介绍董仲舒的生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论:思想上大一统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的正统思想。

但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2.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出示西汉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七国之乱”和“金缕玉衣”资料,并介绍相关的内容。

让学生思考“汉武帝之前”两汉的诸侯王势力发展的如何?
学生:势力膨胀,生活奢侈,对皇权构成威胁。

教师:出现这种情况后,汉武帝是如何做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什么是推恩令?”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用图示法,进行复述讲解。

学生思考:“推恩令”实质是要干什么?(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这一法令与汉景帝时出现的“七国之乱”形成对比,而“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呢?
学生: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削弱了封国的势力。

3.强化监察制度
教师: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另一个措施就是“强化监察制度”。

投影提问:(1)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设立司隶校尉和刺史,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他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主要是加强对京师百官,皇族和郡国官吏的监察)
课堂小结:
结合所授内容总结:除了在思想文化上、政治上的措施外,汉武帝还在经济上推行新农具、新的耕作技术,兴修水利、改革币制;在军事上,打击匈奴等。

他的政绩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国。

但同时他出击匈奴,大肆征兵,也给人民带来了痛苦。

无论怎样,汉武帝时期版图扩大,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