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11课)

合集下载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名师导学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名师导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习目标】①了解楚汉之争的过程及性质,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②知道西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文景之治的措施及表现,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通过对比秦亡汉兴,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课前预习】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封刘邦为。

双方为争夺展开争战,史称“”。

刘邦注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最终,刘邦通过取得最终胜利。

2、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和,社会生产遭到破坏。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的景象。

如何,巩固,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目的:为了和,汉高祖吸取的教训,主张清静无为,采取政策。

3、措施:让部分士兵,将奴婢释放为,以增加。

实施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位,相应地减免。

4、效果:经济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

5、边境:对匈奴采取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三、“文景之治”1、措施:十分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进一步把田租降到,有的年份朝廷还下令免去田租。

国家积极,保障民众温饱。

提倡,反对。

2、经济发展:、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纺织技术,丝织品。

漆器造型美观。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

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汉景帝时开通,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3、效果:文景时期,政治,经济,人口,人民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唯物史观】根据材料说一说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探究二:问题:为什么统治者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可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思考)探究三:问题:【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秦汉的墓葬对比,你可以看到其背后统治者什么样的统治作风?对此你有何启示【课后检测】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3.12《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2《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课时第课时一、清(复习知识)知识点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统治①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

2.秦朝的暴政(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四大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

(3)法律残酷: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4)焚书坑儒。

(5)秦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3.结果:矛盾激化,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点二陈胜、吴广起义1.概况:(1)爆发:公元前_______年,_______、_______在_______领导农民起义。

(2)发展:攻占_______后,_______称王,建立了“_______”政权。

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

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3)结果:最终_______,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2.影响: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世农民阶级反抗_______残暴统治的斗争。

知识点三秦朝的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

1.概况: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2.巨鹿之战:①指挥者、地点:项羽,巨鹿。

②特点:的战役。

③战果:将秦军的歼灭。

3.巨鹿之战后,秦朝统治者内部矛盾加深,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4.秦朝灭亡:公元前年,秦朝统治者子婴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二、展(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1、历史解释: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文献史料,了解汉初的赋税、徭役等情况;结合史料,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11课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11课

课题: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女真的兴起和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出现了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2.了解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知道岳飞抗金的重要史实,分析宋金战争的性质以及宋金和议内容及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收集有关女真兴起、靖康之变、郾城大捷和宋金议和、金革旧俗等史实以及李纲、王彦、宗泽、韩世忠、岳飞等抗金人物故事,提高收集整理资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叙述和演绎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契丹、党项、女真政权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归纳和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宋金和战与岳飞等人的抗金斗争;金革旧俗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金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教师准备【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展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2、 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及大批珍宝器物,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______”。

标着着___灭亡。

3.、1127年,北宋皇族____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____,他就是宋高宗。

4. ____ 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____作用: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______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______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5.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①___对___称臣;②割让部分土地;③向金送交____。

至此形成______对峙局面。

分界线: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合作探究A 、 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B 、 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岳飞的事迹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1、 展示提升【达标测评】A 必做题 1.阿骨打的活动不包括( )A.统一女真各部B.举兵抗辽C.称帝建金D.迁都 2.下列战役由岳飞指挥的是( )A.东京保卫战B.收复建康C.黄天荡战役D.郾城大捷A.北魏、西夏B.辽、北宋C.辽、西夏D.西夏、北宋4.标志着北宋灭亡的事件称为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5.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A.作战英勇,收复失地 B.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 C.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D.是著名的抗金英雄6.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2、刘邦3、长安4、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5、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休养生息6、兵皆罢归家平民轻徭薄赋7、休养生息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8、汉文帝和汉景帝9、农业生产以农为本以德化民勤俭治国10、清明发展安定增强文景之治自主检测:1.西汉都城位于()A.咸阳B.长安C.镐京D.殷2.汉初首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下列哪一措施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A.让士兵还乡务农,免除若干年徭役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C.减轻刑罚,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把田租定为“什五税一”4.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是()A.“文景之治”B.百家争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的大一统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殷实,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因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盛世与乱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状况?6.经典诵读是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东晋7.“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这里被称作“高祖”的是()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8.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A.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汉武帝时D.光武帝时9.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11——12课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11——12课导学案

探究案
1、想一想: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七、训练案 (1)从修建骊山、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突出表现在(

2、讨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都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那时 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 材料二: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 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什么?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 西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_____年,外戚_________夺取政权,________灭亡。 2、东汉的建立 公元_______年,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_____称帝, 定都_____, 史称____, ____就是______。
探究案: 1、汉武帝如何实现大一统局面的?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大一统的含义:指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空前统一的局面, 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⑴政治上: 为加强________, 汉武帝接受______的建议,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_______, 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________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⑵ 思 想 文 化 上 : 汉 武 帝 接 受 _____ 的 建 议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帝还大力推行________, 在长安兴办_______。 ⑶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⑷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意义?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事,知道楚汉之争的史事,准确说出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理解西汉的建立对结束战乱、重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事,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汉初实行该政策的原因;归纳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从秦末、汉初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作用。

3.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事,归纳汉文帝、汉景帝的施政措施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能力,理解统治政策顺应时代需要并能得到有效贯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2)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3)【学习过程】第一篇章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任务一】阅读教材P63第一段,楚汉之争的基本概况。

(指向目标1)【任务一】阅读教材P63第一段,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指向目标1)【探究学习】你能说出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典故吗?【拓展探究】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任务一】阅读教材P63第二段,准确说出西汉建立的信息。

(指向目标1)【任务二】阅读教材P64第一段,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汉初的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指向目标2)材料1:(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2:(汉初)自天子不能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所盖藏。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及目的【任务二】阅读教材P64第二、三段,结合表格材料,总结汉高祖刘邦采取怎样的措施及影响?(指向目标2)材料一:“兵皆罢归家”材料二:“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材料三:“今天下已定,令(流民)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材料四:“减田租,复十五税一”、“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材料五: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导学案
材料一: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农民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大败秦军,而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当皇帝展开了楚汉战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学习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问题归纳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导学案进行知识梳理,勾画教材并写上提示语。
4、对一个生活在秦朝的人来说,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
A.修长城B.将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政府
C.参加长平之战D.若犯罪,家族和邻里都受牵连
5、比较一下,秦朝的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失去民心B.骄傲自大C.不善用人D.刑法严酷
6、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争是()
A.长平大战B .巨鹿之战C .城濮大战D.马陵大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上册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感知人民群众对历史发 展的推动作用。
课型
新授
设计人
李红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 间、地点和历史意义 ;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 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11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11课导学案
A、东京夜市有许多小吃B、南宋肉食以羊肉为主
C、北宋肉食以羊肉为主D、夏季集市上有冷饮卖
5、宋朝时普通百姓的住房主要是
A、茅屋B、四合院C、楼房D、别墅
6、宋诗里“数辰竞一夕,邸店如云屯”反映的是哪一行业的兴旺
A、饮食业B、建筑业C、旅店业D运输业
7、宋朝时达官贵人出门普遍乘坐的是
A、马车B、牛车C驴车D、轿子
我的收获
官员贵族由节俭到奢侈
衣衣劳动者多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多穿短衣
食妇女()的陋习逐渐传开
住种类繁多:有小吃、冷饮等
行食肉食北宋以()为多
的南方人多吃鱼
变农村:百姓多住(),富裕的以茅屋和瓦房结合
化住城市平民住房多为长方形,以草或瓦覆盖
富裕的有四合院,贵族官僚宅地相当宏丽
行:多用牛车、驴车、乘轿;交通比较发达;()兴旺
课题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总序
11
主设计者
何命贵
学习流程
教师导引
一、目标解读
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娱乐活动、节庆风俗2.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原因3.认识经济繁荣发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学习重点:衣食住行的变化、瓦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瓦子
中考要点:
二、夯实基础
1、自主学习,划记知识重点
2)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根源是什么?⑶
3)宋代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复杂且呈弱势,社会风貌却呈现万千气象,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激情展示
①基础问题释疑
②能力题展示
四、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归纳
充分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述一下宋代人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娱乐和节日)
五、过关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 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第三子目: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 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 讨论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解决 动脑筋 三、达标检测: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

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 道路被冲
毁,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

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 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
(1) 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 “两个小队长”分别指谁?
(3) 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 (4) 这个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四、重点点拨:
1、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一一《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 “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 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 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 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

3、 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 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 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 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水 平,教会其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 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
边 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 ④实行族诛
⑤实行连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2 .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是(

A .阶级矛盾尖锐 C.人民生活痛苦
3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D .①②④⑤ A.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4 •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
A.陈胜
5 •秦朝灭亡的标志是(
A.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攻占咸阳
6 .识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B .吴广

C .城濮之战 )
C .项羽
B .政局动荡不安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 •马陵之战
D •刘邦
B .巨鹿之战 D .西汉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