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镇污水管网初步设计说明(苍松参考)
农村污水管网设计说明

农村污水管网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农村污水处理的困境,设计一套科学、高效的农村污水管网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村污水管网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二、设计目标1. 安全性:确保农村污水管网的运行安全,防止污水泄漏和污染环境。
2. 高效性:提供稳定的污水排放能力,确保农村污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 经济性: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4. 可持续性:考虑未来农村发展的需求,确保管网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
三、设计要求1. 排水范围:根据农村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情况,确定污水管网的覆盖范围,确保所有农村居民都能接入管网系统。
2. 管道布局: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情况,合理规划管道的布局,确保管道的通畅性和排水效果。
3. 管道材料:选择高质量、耐腐蚀、耐压力的管道材料,确保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泵站设置:根据农村地势和污水流量,合理设置泵站,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处理站。
5. 污水处理站:根据农村污水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设计相应的污水处理站,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6. 操作与维护:提供操作与维护手册,培训相关人员,确保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四、设计流程1. 方案设计: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管网设计方案,包括管道布局、泵站设置、污水处理站规模等。
2.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3. 施工图设计:根据设计方案,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管道布置图、泵站平面图、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等。
4. 施工与安装: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管道敷设、泵站设备安装等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5. 调试与验收:完成管网系统的安装后,进行系统调试和验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6. 运行与维护:建立管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机制,定期检查和维护管道、设备,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五、设计标准1. 国家相关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相关标准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法规要求。
镇污水处理工程配套污水管网设计说明

镇污水处理工程配套污水管网设计说明XX县XX镇污水处理工程配套污水管网工程设计说明书二零一三年五月1.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5、《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给排水设计手册》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2012年)10、《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11、《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改》CJ-T_225-20112.设计原则污水收集管网的布置原则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符合地形趋势,尽量顺坡排水,取短捷路线;2、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河道等不易通过地带;3、在保证汇水面积内各点的水都能顺畅排出,并在适当留有余地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管道埋深,管道起点覆土一般0.7m,最深控制3m 以内;4、尽量与镇区道路建设进展协调一致;5、排水体制按该镇建设规划,宜采取雨污分流制;对已采取合流制的镇区,可采取截流式合流制。
3.工程概况(1)XX镇近期污水处理站污水收集管网沿镇区慕善路、八都路和八都河沿岸敷设φ200和φ315的污水收集干管。
居民区内按照污水收集规模分别敷设φ200的污水收集支管。
污水管道管材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
一期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200m3/d),φ315污水收集干管总长度39m,φ200污水收集支管总长度1564m。
(2)XX镇二期污水处理站1污水收集管网沿滨河路北段和望华路以北铺设φ400污水收集干管,沿镇区望华路敷设φ315污水收集干管,沿滨河路南段和六泉路铺设φ200的污水收集支管。
污水管道管材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
城镇污水管道设计报告

城镇污水管道设计报告1. 引言城镇污水管道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和建设对城市环境、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卫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介绍城镇污水管道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以及实施方案。
2. 设计原则设计城镇污水管道系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2.1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综合性和可持续性。
2.2 安全性原则管道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抗震、防渗、抗腐蚀等安全性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
2.3 可靠性原则管道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水力性能和结构强度,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均能正常运行。
2.4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技术要求3.1 管道材料根据城市污水特点和使用寿命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塑料、玻璃钢等,以提高管道的强度、耐腐蚀性和寿命。
3.2 管道布置根据城市地形、功能区划和用地规划,合理选择管道布置方案,减少管道长度和材料的使用量,并避免与其他地下管线交叉。
3.3 施工工艺采用现代化施工工艺,如管道预制、无损检测和机械化施工等,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3.4 污水处理管道设计应考虑到污水处理设施的容量和处理工艺,以满足排放标准,保护环境,避免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实施方案4.1 工程规模根据城市规模和污水产量,确定管道系统的设计规模和容量,以满足全市居民和产业的需求。
4.2 管道网络制定管道网络布置方案,包括主干管道、支线管道和户内管道,确保污水畅通无阻,最大限度地减少管道阻力和泵站能耗。
4.3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队伍组织、设备调配、工期安排等,确保工程按时、高效、高质量完成。
4.4 运营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管道运营和维护体系,定期检查和清理管道,及时处理故障,确保管道系统持续稳定运行和良好的服务质量。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I)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2)要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建设范围1:500地形图:(3)业主提供管网整治工程的设计范围和要求:2果用技术规范(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_500032-2003)(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7)《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0)《检查井盖》(GB/T23858-2009)(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设计原则(1)满足需求原则。
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
(2)满足接入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原则。
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3)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4)满足选材优化原则。
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
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5)满足综合协调原则。
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环保知识课堂20XX年X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5)1、工程概况 (5)1.1 项目名称 (5)1.2 项目建设单位及地点 (5)1.3 项目简介 (5)2、地理自然概况 (5)2.1 地理位置 (5)2.2 自然概况 (5)2.3 规划区现状 (6)第二章水量、水质及处理要求 (7)1、废水水量、水质 (7)2、排放标准 (7)第三章设计依据、范围及原则 (8)1、设计依据 (8)2、设计范围 (8)3、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8)4、设计原则 (9)第四章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10)1、废水特性及工艺确定 (10)1.1 废水特性分析 (10)1.2 处理工艺的确定 (10)2、污染物去除分析 (10)2.1 悬浮物(SS)的去除 (10)的去除 (11)2.2 BOD52.3 CODcr的去除 (11)2.4 氨氮的去除 (11)第五章工艺设计 (14)1、工艺流程 (14)1.1 工艺流程图 (14)1.2 工艺流程说明 (14)2、主要工艺处理单元说明 (15)2.1 一级预处理 (15)2.2 二级生化处理 (16)2.3 三级深度处理 (17)2.4 污泥处理 (19)3、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选型 (19)3.1 格栅池 (19)3.2 集水池 (20)3.3 生活污水调节池 (21)3.4 水解酸化池 (21)3.5 生物接触氧化池 (23)3.6 高效沉淀池 (24)3.7 中间水池 (25)3.8 高效过滤器 (26)3.9 消毒 (27)3.10 污泥浓缩池 (27)3.11 污泥脱水机 (28)第六章建筑结构设计 (29)1、建筑设计原则 (29)2、结构设计 (29)2.1 设计依据 (29)2.2 结构选型方案与设计原则 (29)2.3 结构材料 (30)第七章电气控制设计 (31)2、被控设备统计 (31)3、系统功能 (31)4、系统余留 (32)5、电控柜 (32)6、用电负荷 (32)第八章总体设计 (34)1、总平面布置 (34)2、高程布置 (34)3、管道布置 (34)4、建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 (34)4.1 建构筑物 (34)4.2 工艺设备 (35)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37)1、环境保护 (37)1.1 概述 (37)2.2 废水治理 (37)2.3 废气治理 (37)2.4 废渣治理 (37)2.5 噪声治理 (37)2.6环境影响简评 (38)2、安全卫生 (38)第十章节能与防腐 (39)1、节能措施 (39)2、防腐 (39)2.1 建构筑物防腐 (39)2.2 设备及管道防腐 (39)第十一章人员编制与劳动制度 (41)2、工作制度 (41)第十二章工程造价与成本分析 (42)1、工程造价 (42)2、污水处理成本分析 (42)3、效益分析 (42)第一章概述1、工程概况1.1 项目名称XX乡镇污水处理工程1.2 项目建设单位及地点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地点:1.3 项目简介本着保护环境,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拟建污水处理站一座,用于XX乡集市区的生活污水处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

城镇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1.设计任务书1.1. 工程设计资料1.1.1.工程概况某城市拟筹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量为18万吨/日。
城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Cr COD 、BOD 5、SS 、氮和磷等。
经当地环保部门审批,污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 标准。
1.1.2.工程设计规模1.设计水量总水量:d m Q /108.135⨯=总2.进水水质进水水质参考同类案例,具体进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1—1 进水水质(单位:mg/L )指标Cr COD BOD 5 SS 氨氮 磷酸盐 数值200 150 200 30 4.0 3.处理目标经当地环保部门审批,污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 标准,具体出水水质如表2所示。
表1—2 出水水质(单位:mg/L )指标Cr COD BOD 5 SS 氨氮 磷酸盐 数值 6020 20 8 1.0 1.2.设计任务1.根据以上资料,确定最佳处理工艺,对该污水处理工程进行初步设计。
2.设计围为污水处理工艺系统。
3.完成污水处理各构筑物的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计算书(包括高程计算和构筑物设计计算)。
4.完成设计图纸2(平面布置图和高程布置图)。
1.3.基本要求1.设计者必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全部设计。
2.按时按质完成设计任务要求。
3.设计方案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污水处理后必须保证出水指标均达到当地环保部门核准的污水排放标准。
4.采用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保证处理效果,并节省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5.设计新颖美观、布局合理。
2设计说明书2.1.城镇污水的来源城市污水按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
2.1.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
其中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集中排入城市下水道管网系统,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
其水量水质明显具有昼夜周期性和季节周期变化的特点。
(完整)某村镇污水管网初步设计说明

(完整)某村镇污⽔管⽹初步设计说明⼆〇⼀七年三⽉⽬录前⾔ (1)第⼀章概述 (2)1.1项⽬概况 (2)1.2编制依据 (2)1.3采⽤的规范及标准 (2)1.4城市概况及⾃然条件 (3)1.4.1城市⾃然条件 (3)1.4.2地理位置及城市规模 (3)1.4.3经济发展现状 (4)1.4.4基础设施现状 (4)1.4.5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4)1.5 城市污⽔设施现状及规划情况 (5)1.5.1卧龙村污⽔设施现状 (5)1.5.2卧龙村排⽔专项规划 (5)2总体设计 (5)2.1排⽔体制确定 (5)2.1.1排⽔体制的种类 (5)2.1.2不同排⽔体制的优缺点 (6)2.1.3排⽔体系确定 (6)2.2居民⽤⽔量及污⽔量预测 (7)2.3⼯程规模 (7)2.4管道总体布置⽅案 (7)2.5管材⽐选⽅案 (7)3⼯程设计 (9)3.4.1污⽔管⽹现状 (9)3.4.2管道分区布置 (9)3.5 管道竖向布置 (9)3.6污⽔管设计流量 (10)3.7污⽔管道设计参数 (10)3.8 污⽔管⽹⽔⼒计算 (10)3.9管道、基础、接⼝ (11)3.10污⽔管道附属构筑物 (11)3.10.1污⽔检查井、井盖 (11)3.10.2 跌⽔井 (12)3.10.3预留⾄管井 (12)3.10.4检查井踏步 (12)3.11特殊构筑物设计 (12)3.11.1管道过现状沟渠处理................................................................................................................................................ 12 4 环境保护 .(12)4.2项⽬建设和运⾏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13)4.2.1 ⼯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3)4.2.2 建设中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13)4.2.3项⽬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14)4.2.4项⽬运营过程产⽣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14)4.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5劳动安全 (14)5.1劳动保护与安全⽣产 (14)5.2职业卫⽣保健 (15)6消防 (15)7节能 (15)7.1节能的原则和要求 (15)7.2节能措施 (15)7.3节能效果分析 (16)8管理机构及项⽬实施计划 (16)8.1进度计划确定的原则 (16)8.2项⽬进度计划 (16)8.3项⽬建设管理 (16)8.3.1项⽬特点 (16)8.3.2项⽬管理任务 (16)8.3.3项⽬投资管理 (17)8.3.4⼯程质量管理 (17)8.3.5⼯程进度管理 (17)8.3.6建设合同管理 (17)8.3.7项⽬协调管理 (17)8.3.8建设安全管理 (18)8.3.9建设资⾦管理 (18)8.3.10运营管理 (18)9⽔⼟保持 (18)10⼟地利⽤、征地与拆迁 (18)11投资概算及资⾦筹措 (18)11.1编制依据 (18)11.2主要费率确定及其他说明 (18)11.3投资概算 (19)11.4资⾦筹措 (19)12存在问题及建议 (19)12.1需存在问题 (19)12.2建议 (19)前⾔林芝市⽶林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体⼯作部署,锁定全域城市化发展⽬标,以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幸福林芝为根本,坚持“环境⽴区、产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乘势⽽上,奋发有为。
农村污水管网设计说明

农村污水管网设计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个高效可行的农村污水管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村污水管网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管道布局、管道材料、管网运维等方面。
一、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农村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管网的规模和布局。
2. 采用分区分级的设计思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将管网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根据区域的特点进行设计。
3. 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如重力流动、泵站提升等,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动,并达到污水处理的要求。
4. 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容量和扩展空间,以适应农村的发展变化。
二、管道布局1. 根据农村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合理确定管道的走向和布局。
避免交叉、交织等情况,减少管道的长度和材料的使用。
2. 根据污水的流量和浓度,确定主干管道和支线管道的尺寸和数量。
主干管道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支线管道应适当分布,确保各个农户都能接入管网。
3. 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土壤条件和地形地势,采用适当的斜坡和曲线设计,以保证污水能够自然流动,避免积水和阻塞。
三、管道材料1. 选择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管道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以确保管道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 根据管道的用途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直径和壁厚,以满足污水的流量和压力要求。
3. 在管道的连接处采用可靠的密封材料,如橡胶密封圈、胶水等,以防止漏水和污水泄露。
四、管网运维1. 建立完善的管网运维管理机制,包括定期巡检、清理管道、检修设备等,确保管网的正常运行。
2. 培训专业的维护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和故障处理。
3. 定期对管网进行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管网的安全可靠性。
4.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污水处理知识,促进他们积极参预污水处理工作。
总结:农村污水管网设计是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七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述 (2)1.1项目概况 (2)1.2编制依据 (2)1.3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2)1.4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3)1.4.1城市自然条件 (3)1.4.2地理位置及城市规模 (3)1.4.3经济发展现状 (4)1.4.4基础设施现状 (4)1.4.5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4)1.5 城市污水设施现状及规划情况 (5)1.5.1卧龙村污水设施现状 (5)1.5.2卧龙村排水专项规划 (5)2总体设计 (5)2.1排水体制确定 (5)2.1.1排水体制的种类 (5)2.1.2不同排水体制的优缺点 (6)2.1.3排水体系确定 (6)2.2居民用水量及污水量预测 (7)2.3工程规模 (7)2.4管道总体布置方案 (7)2.5管材比选方案 (7)3工程设计 (9)3.4.1污水管网现状 (9)3.4.2管道分区布置 (9)3.5 管道竖向布置 (9)3.6污水管设计流量 (10)3.7污水管道设计参数 (10)3.8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 (10)3.9管道、基础、接口 (11)3.10污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11)3.10.1污水检查井、井盖 (11)3.10.2 跌水井 (12)3.10.3预留至管井 (12)3.10.4检查井踏步 (12)3.11特殊构筑物设计 (12)3.11.1管道过现状沟渠处理................................................................................................................................................ 12 4 环境保护 . (12)4.2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13)4.2.1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3)4.2.2 建设中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13)4.2.3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14)4.2.4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14)4.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5劳动安全 (14)5.1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14)5.2职业卫生保健 (15)6消防 (15)7节能 (15)7.1节能的原则和要求 (15)7.2节能措施 (15)7.3节能效果分析 (16)8管理机构及项目实施计划 (16)8.1进度计划确定的原则 (16)8.2项目进度计划 (16)8.3项目建设管理 (16)8.3.1项目特点 (16)8.3.2项目管理任务 (16)8.3.3项目投资管理 (17)8.3.4工程质量管理 (17)8.3.5工程进度管理 (17)8.3.6建设合同管理 (17)8.3.7项目协调管理 (17)8.3.8建设安全管理 (18)8.3.9建设资金管理 (18)8.3.10运营管理 (18)9水土保持 (18)10土地利用、征地与拆迁 (18)11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8)11.1编制依据 (18)11.2主要费率确定及其他说明 (18)11.3投资概算 (19)11.4资金筹措 (19)12存在问题及建议 (19)12.1需存在问题 (19)12.2建议 (19)前言林芝市米林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体工作部署,锁定全域城市化发展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幸福林芝为根本,坚持“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米林县着力重点建设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庄。
分别为“一是壮大产业,建设实力新林芝”、“二是创新体制,建设活力新林芝”、“三是扩展优势,建设文化新林芝”、“四是提升环境,建设美丽新林芝”、“五是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新林芝”,其中“壮大产业,建设实力新林芝”优化提升整个林芝的生态环境,为旅游经济提供基本推动力。
本项目是污水收集处理项目,项目的建设时机,符合规划和实际情况,符合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项目建成后,由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将带动影响区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项目建成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增加地区人民的收入;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更能直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在本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米林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卧龙村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1.1.2建设单位林芝市米林县人民政府1.1.3建设地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卧龙村1.1.4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5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林芝市米林县卧龙村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排污及处理工程,主要设计卧龙村污水管网工程,卧龙村新建污水d315管网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1939m。
1.1.6项目投资本项目概算投资为956.86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700.72万元,占总投资的73.23%;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78.26万元,占总投资的8.18%;基本预备费为27.28万元,占总投资的2.85%,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150万元,占总投资的15.68%。
本项目资金来源全部由国家投资。
1.2编制依据受林芝市米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本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文本的编制,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5)国家现行的市政公用工程相关规范、标准;(6)国家和省部颁发的有关政策性、法规性文件;(7)建设管理单位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8)卧龙村带状地形图;其他相关政策文件。
1.3采用的规范及标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GB50788-2012《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 200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4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1.4.1城市自然条件米林县地处西藏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
西部与朗县、北部与林芝县、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相毗邻,南部与隆子县相连。
位于北纬28º39′~29º50′,东经93º07′~95º12′之间。
米林县东西狭长,西高东低,多宽谷,相对高度相差较小,全县平均海拔3700米,呈山河谷地形。
境内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
县界上的最高峰南迹巴瓦峰7782米与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隔江相望。
米林境内河流众多,雅鲁藏布江从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河段长250公里。
全县有5条较大的支流,河流总长1077公里,水利资源和淡水渔业资源丰富。
米林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2℃,降水量641毫升,85%的雨水集中在6-9月份,无霜期为170天。
印度洋与孟加拉湾暖流通过雅鲁藏布江通道,形成亚热带、温带、寒带并存的特殊气候。
年无霜期为170天。
年降水量600毫米。
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春旱、冰雹和病虫害等。
1.4.2地理位置及城市规模米林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东南部与墨脱县相连,西部与朗县相接,北部与林芝县、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毗邻,南部与隆子县相连。
总面积为94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亩,森林面积480万亩。
总人口2.3万,辖3镇5乡(其中一个民族乡),100个村民委员会。
县政府驻地东多村,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80公里,距林芝市行人民政府所在地巴宜区72公里,隶属林芝市,是米林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700米。
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2℃,年降水量641毫米,日照充足。
珞巴族文化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3经济发展现状米林县经济属农林区。
现有电站、木材加工、粮食加工等一批基础工业,其余为民族手工业。
截止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42亿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收入实现4343万元,同比增长17.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47元,同比增长15.8%,其中:现金收入达到6895元,同比增长19.8%。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同比增长47.8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亿元,同比增长15.1%。
1.4.4基础设施现状公路运输米林县公路通车里程达490公里,境内有一条省道林邛公路,主要公路干线有林邛线、岗扎线、岗派线三条。
全县行政通车率达86%,乡(镇)通车率达100%。
铁路运输川藏铁路拉林段(拉林铁路)从这里经过,在米林县设有米林站,届时对外交通将得到极大的改观空运运输国家投资亿元修建的林芝米林机场距米林县城12公里, 72公里机场路从林芝修至米林县城,并向南伊沟延伸2公里。
林芝米林机场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由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共同投资7.8亿元,系西藏自治区重点工程之一,设计年运送旅客量12万人次,定位为支线旅游机场,林芝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 级,跑道长度3公里,宽(含道肩)60米,最大起降机型为波音757,停机坪可同时停放两架该型飞机。
1.4.5城市总体规划概况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1)城市性质与职能林芝城市性质:2030年建设林芝“高原森林生态国际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林芝地区中心城市;西藏水电开发管理运行中心;藏东南综合交通枢纽和藏东南物流中心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