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新常态 坚定转型发展之路——2014年西宁市主要经济指标与
青海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男性
2 0 1 4年年末常住人1 : 3 数及构成
人 口数 ( 万人 ) 5 8 3 . 4 2 2 9 0 . 4 0 2 9 3 . 0 2
2 9 7 . 1 9
比重 ( %) 1 0 0 4 9 . 7 8 5 O . 2 2
6. 6% 7 7 . 8 5亿元 , 增长 1 0 . 7 %; 个 人 所 得税 1 。
l 5 . 7 1亿元 , 增长 3 3 . 2 % 。全省 公共财
全年全 省 居 民消 费价 格 总水 平 比
政 预算支 出 1 3 6 5 . 9 8亿 元 , 比上年增 长 上 年 上 涨 2 . 8 % 。 其 中, 城 市 上 涨
2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 O 9
4 6 . 9 8
一
器
一
《 青 海 统计 》 2 0 1 5年 第 2期
全 年 全 省 地 区生 产 总值 2 3 0 1 . 1 2
一
产 业增加 值 占全 省 地 区生产 总值 的
亿元, 按 可 比价 格 计 算 , 比 上 年 增 长 比重 为 9 . 4 %, 第二产 业增加 值 比重 为 9 . 2 % 。分 产 业 看 ,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5 3 .5 %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为 2 1 5 . 9 3 亿元 , 增长 5 . 2 %; 第二产业增加 3 7 . 1 % 。人 均 地 区 生 产 总值 3 9 6 3 3元 , 值 1 2 3 2 . 1 1亿 元 , 增长 1 0 . O %; 第 三产 比上年增长 8 . 2 %。 业增加值 8 5 3 . 0 8亿元 , 增长 8 . 8 %。第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宁政[2012]27号【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3.13【实施日期】2012.03.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的通知(宁政〔2012〕2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已经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三日西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发展计划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与监督下,贯彻落实“一统三基”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四个发展”,着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增长较快、物价回落、效益向好、民生改善的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7亿元,增长15%,超计划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11.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2亿元,增长12%。
农业保持平稳发展。
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26.9万吨,油料产量9.8万吨,蔬菜产量72万吨,肉、奶、禽蛋产量达到7.2万吨、12.5万吨、0.7万吨,分别增长6.4%、10.8%、20.9%。
建成日光节能温室3500栋、畜棚4000栋、养殖基地75个。
实施农村公路49公里、村道硬化360公里。
工业发展稳中有升。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6.3亿元,增长19.4%,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2%。
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

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速,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作为青海省的省会,西宁市一直以来都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使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西宁市的产业发展趋势,从而为西宁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宏观经济环境1.国内经济形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GDP增速为6.1%,超过了预期的目标,这表明国内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同时,国家对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将为西宁市的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2.西宁市产业结构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具有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新能源、生态环保等优势。
其中,农牧业和旅游业一直是西宁市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三、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1.农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高,有机农业和高效农业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西宁市来说,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为主的农业,将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旅游业发展趋势西宁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青藏铁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使得旅游业成为了西宁市的特色产业之一。
未来,西宁市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以此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新能源发展趋势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新能源资源。
未来,随着能源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西宁市的新能源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同时,西宁市可以引进更多的新能源技术和设备,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生态环保发展趋势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生态屏障,也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西宁市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生态产业的培育和支持,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
西宁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西宁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西宁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各项工作力度,狠抓落实。
全市经济延续一季度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生产持续恢复性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财政收支较快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上半年,西宁地区完成生产总值279.06亿元,同比增长17.2%。
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主要是由于工业恢复性增长较快,带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29亿元,增长6.1%,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8.10亿元,增长23.1%,同比提高了1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34.09亿元,增长25.6%,同比提高了1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5.67亿元,增长11.2%,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
(一)农业经济发展平稳我市农村经济紧紧围绕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加快,全市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受蔬菜产量快速增长的拉动,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9亿元,增长6.1%。
1.蔬菜种植形势喜人。
今年开春气候干燥,少雨,5、6月份,这一情况得到缓解,对春季农作物播种没产生大的影响。
截止6月底,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80.31万亩,同比增长0.7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1.99万亩,下降2.89%。
油料播种面积59.32万亩,增长0.24%。
蔬菜播种面积23.11万亩,增长19.11%。
2.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我市各级政府采取多项配套措施鼓励和扶持畜牧业生产,同时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使我市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上半年,肉、奶、蛋等农副产品产量均比上年同期增长,肉产量26276吨,同比增长4.45%,其中猪肉产量14404吨,增长3.25%;牛肉产量6301吨,增长8.43%;羊肉产量4988吨,增长3.36%;禽肉产量583吨,增长2.28%,牛奶产量35445吨,增长9.13%,禽蛋产量2681吨,增长20.87%。
西宁市经济增长的源泉

西宁市经济增长的源泉摘要:西宁市在近10年的发展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部分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本文将从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着手,分析西宁市经济增长的源泉。
关键词:经济增长制约因素消费投资正文: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宁市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趋利避害,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之路。
在经济总量方面,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2%。
全年人均GDP为28428元,折合美元为4307美元,增长17.2%,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总供应量的增加,即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
经济增长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是增加的;其二,人均占有GNP也是增加的。
以下将从制约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各方面因素分析西宁市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长期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一)自然禀赋因素和常规经济因素1、自然因素和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作用于生产过程投入品的资源,如耕地、河流、森林、矿产资源等。
西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依托全省的资源优势,有进行开发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宁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亿立方米。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
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作为青海省省会的西宁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发的优势。
同时,西宁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古称西平亭,曾是汉后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地方、南凉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丝绸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
西宁市简介及经济指标应用

西宁市简介及经济指标分析一、1西宁市概述下辖地区: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海湖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
建立时间:1944年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
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壮、回、满、瑶、侗、撒拉、黎、白、羌、藏、土家、俄罗斯、独龙、瑶、维吾尔、鄂伦春、锡伯、哈尼、蒙古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
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赋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勤劳、开放。
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
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45%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
“兰一西一拉”(兰州——西宁——拉萨)通讯光缆工程,使电话通讯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
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20•【字号】宁政[2006]26号•【施行日期】2006.0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宁政〔2006〕2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西宁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二月二十日关于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2006年1月24日西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西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骆玉林市长所作的《关于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审查了《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是西宁市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同意“十一五”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措施以及今年工作的安排。
会议决定批准《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骆玉林市长所作的《关于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会议指出,“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纲要》面向未来,立足实际,科学全面,重点突出,符合各族群众意愿,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行动纲领。
全市各族人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急迫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纲要》的顺利实施。
会议强调,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的主题,把已经确定的各项任务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会议号召,全市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在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进取,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把西宁建设成为山青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和谐稳定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4年度全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企业的决定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4年度全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企业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3.10•【字号】宁政办〔2015〕25号•【施行日期】2015.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4年度全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企业的决定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2014年,全市商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惠民生,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敢于担当、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全市商务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等商务经济主要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企业。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发干劲,经研究,决定对4个先进单位、31家优秀企业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绩。
全市各级商务系统干部职工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单位、优秀企业为榜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积极应对新形势对商务工作带来的新挑战,进一步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努力为推动全市商务工作健康平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2014年度全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企业名单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3月10日附件2014年度全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企业名单一、2014年度全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4家)城西区经济和商务局城中区经济和商务局湟源县商务局东川工业园区经济和科技发展局二、2014年度全市商贸流通优秀企业(16家)1.西宁王府井百货有限公司2.青海惠客家超市有限公司3.青海国美电器有限公司4.西宁农商投资建设开发管理有限公司5.青海百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6.西宁鑫源屠宰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7.大十字百货商店有限公司8.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9.青海宁食(集团)有限公司1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西宁销售分公司11.青海夏都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2.西宁农商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13.青海裕泰畜产品有限公司14.西宁旭盈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15.青海省新绿洲医药连锁有限公司16.青海三江雪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三、2014年度全市对外贸易优秀企业(12家)1.凯普松电子科技(青海)有限公司2.青海德瑞纺织有限公司3.青海三工镁业有限公司4.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5.西宁月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6.西宁纳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7.西宁五金矿产品进出口公司8.青海润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9.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公司10.青海红杞枸杞科技有限公司11.青藏绒毛股份有限公司12.青海康普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四、2014年度全市电子商务优秀企业(3家)1.青海集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青海交电大楼有限责任公司3.青海柴达木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七 个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中 五 项 指 标 经 济 总 量 占 到 西 部 十 省 会 城 市 的
增速位居 前两位
3 . 1 %, 相 当于成都 市 的 1 0 . 7 %, 西安市
从2 0 1 4年主要 经济指标 完成 情况 的 1 9 . 7 %, 目前分 别 与银 川 、 兰 州还 有 看: 西宁市地 区生产 总值增速 在 西部十 3 1 8 . 6亿 元 和 8 3 6 . 4亿 元 的差 距 。保 持
2 0 1 3年提高 4 . 6个 百分 点, 规模 以上高 西安 1 6 . 0个 百分点。这得 益于规模 以 技 术 产 业 增 加 值 占规 模 以 上 工 业 的 上工业 的培育 , 2 0 1 4年西宁市新增规模
5 . 6 %, 高于全省 0 . 9个 百分 点, 且增长 以上 工 业 企 业 2 5户, 对 工 业 的 稳 步 发
二是第三产业 比重有 所提升 , 三产增加 增加 值 4 0 6 . 8亿 元 , 对 经 济 的贡 献 明 值 比重( 4 4 . 4 %) 较2 0 1 3年提高 0 . 7个 显 , 贡献率达到 5 4 . 0 % 。在西部十省会 百分 点, 三产 投 资 比 重 ( 5 1 .1 % )较 城 市 中, 规模 以上 工 业增 加值 占 G D P
兰州
单位 : 亿元、 %
占G D P 比重 3 7 . 8
3 3 . 8
2 9 . 5
完 成 数 4 0 6 . 8
省会城 市 中位居 第二 ; 规模 以上 工业增 全 市经济 总量的积累还 丝毫不容松懈。
一
3I 一
《 青海统计)  ̄ 2 0 1 5年 第 1期
n
枷 ㈣ ㈣ ㈣ 2O 蜘 猢 1 4  ̄ l : I J  ̄ 部 省会城 I } 娃 赵 _ 区生 总簸完成情况
2 0 1 4年 , 西 宁市地 区生产 总值 突破
优势, 实现 了经济平 稳 、 结构 优化 、 质量 千 亿 元 大 关 , 达到 1 0 7 7 . 1亿 元 , 与 银
提升 、 民 生 改 善 的 良性 发 展 局 面 。2 0 1 4 川、 兰州 同列一千亿 元城 市; 贵 阳、 乌鲁
( 一) 地 区生 产 总 值 占到 西 部 十 省
济发 展的深层次动力 , 借助 于西 宁市经 会城 市 的 3 . 1 %, 增长速 度 高于 西部十 济“ 增长 的韧性较好 、 运 行 的惯 性较大 、 省会城 市平均增速 3 . 4个 百分 点 投 资的刚 , 1 -  ̄ 较强、 市场 的活 性提 高” 等
带动。从结构看 : 一是非公 有制经济 占 总量 比重最高 , 增长速 度高 于西部 十省
比不 断 提 高 , 实 现 非 公 有 制 增 加 值 会城市平均增速 6 . 2个百分 点 4 6 9 . 4 亿元 , 占全 市 经 济 总 量 的 4 3 . 6 %;
2 0 1 4年 , 西宁市完成规模 以
O
0
O
O
0
O
O
O
O
地 区生产 总值增速达 到 1 3 . 5 %, 增 业增 速 3 1 . 6个 百分 点。 从 工 业 带 动 长步伐较 快, 高于 西部 十省会城 市平 均 看 , 全 市 完成 工 业 增加 值 4 7 6 . 8亿 元 , 增速 3 . 4个 百分 点, 目前仅低 于贵 阳市 增长 1 7 . 3 %, 占经 济 总量 的 4 4 . 3 %, 贡 0 . 4个 百分 点 , 位居 第 二 , 位次较 2 0 1 3 献 率达到 6 2 . 9 %, 拉动经济增长 8 . 5个 年前进 一位。经 济 的 快速 发展 得 益 于 百分 点 。 结构 的优化升级 , 也得 益于 工业 的强劲 ( 二) 规模 以上工 业增加 值 占经 济
《 青海统计》 2 0 l 5年 第 1期
渺
旦
适 应 经 济 新 常 态 坚 定 转 型 发 展 之 路
— —
2 O 1 4年 西 宁 市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与 西 部 + 省 会 城 市 对 比
刘 波
旦旦 旦旦 旦旦 旦
“ 十 二五”以来 , 西 宁经济在 总体平 加值 、 固定 资产 投 资、 社 会 消 费 品零售
2 0 1 3年提 高 2 . 8 个 百分 点 ; 三是 工业结 比重最高 , 达到 3 7 . 8 %, 工 业主 导 型经
构 明显优化 , 规模 以上轻工 业增加值 比 济发展模 式 明显 , 比重分 别 高 于银 川 、 重 占到规 模 以上 工 业 的 2 2 . 3 %, 较 兰州 4 . 0和 8 . 3个 百分点 , 高于最低 的
速度 达到 4 8 . 9 %, 明 显快 于 规 模 以上 工 展 以及 经 济 的带 动 发 挥 了 巨大 作 用 。
一 一
《 青 海 统计 》 2 0 1 5年 第 1期
2 0 1 4年 西部 十省 会城 市规模 以上 工业增 加值 完成 情 况
城 市 西 宁
银 川
稳较快发展 的基础 上 , 也 经历 了一个增 总额 、 地 方公 共财政预 算 收入 五项指标
长减速 的过程 , 步入 一种 “ 新常态” 。全 增速位居 第一 ; 城 乡居 民收入 增速分居 市上下主动适应新 常态 , 直面经 济发展 三 、 四位 ( 西 安 数 据 尚未 公 布 ) 。 中的新 矛 盾 、 新 问题 , 谋 求 转换促 进 经
年, 西宁市主要经济指标 的发 展情况 在 木 齐 、 呼和 浩 特 同列 两千 亿元 城 市; 昆 西部 十省会城 市 中表现 突 出, 经济 总量 明、 南宁 同列 三 千亿 元城 市 ; 西 安跨 过
稳步攀 升, 经济增长稳 中有进。
一
五千亿元 , 成都跨过 万亿 元。西 宁市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