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的布置形式
变电站总体布置要求

1 总平面布置1.1一般规定1.1.1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按最终规模进行规划设计,根据系统负荷发展要求,不宜堵死扩建的可能,并使站区总平面布置尽量规整。
1.1.2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并使站工艺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节约用地。
1.1.3站区总平面宜将近期建设的建(构)筑物集中布置,以利分期建设和节约用地。
城市地下(户)变电站土建工程可按最终规模一次建设。
1.1.4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及辅助(附属)建筑宜集中或联合布置。
当与换流站合并建设时,可根据辅助(附属)建筑的性质、使用功能要求分类集中或联合布置在站前区。
1.1.5在兼顾出线规划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变电站应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当站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可采用台阶式布置。
山区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建(构)筑物、设备构支架,当靠近边坡布置时,建(构)筑物距坡顶和坡脚的安全距离应按第2.3.4条确定。
1.1.6城市地下(户)变电站与站外相邻建筑物之间应留有消防通道。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要满足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的相关规定。
1.1.7主控通信楼(室)、户配电装置楼(室)、大型变电构架等重要建(构)筑物以及GIS组合电器、主变电器、高压电抗器、电容器等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可靠的地段。
1.1.8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变电站,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建(构)筑物,宜布置在膨胀土埋藏较深、胀缩等级较低或地形较平坦的地段;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变电站,主要建(构)筑物宜布置在地基湿陷等级低的地段。
1.1.9扩建、改建的变电站宜充分利用原有建(构)筑物和设施,尽量减少拆迁,避免施工对已建设施的影响。
1.2主要建(构)筑物1.2.1主控通信楼(室)宜布置在便于运行人员巡视检查、观察户外设备、减少电缆长度、避开噪声影响和方便连接进站大门的地段。
主控通信楼(室)宜有较好的朝向,并使主控制室方便同时观察到各个配电装置区域。
220kV户内型、半户内型及户外型变电站的电磁环境监测及分析

频磁 场 和无线 电 干扰 , 中最主要 的污染 因子 为工 其 频 电场和 工频 磁场 … 。 变 电站 的平面 布置 类 型有 三种 形 式 , 别 为户 分 内型变 电站 、 户 内型 变 电站及 户 外 型变 电 站 。户 半
A b t a t By st n trn fee to g et n io m e ta h e ifr n y e fs bsains o s r c : ie mo io i g o lcr ma n j e vr n c n ttr e dfe e ttp so u tto ,c mpa io rs n amo g t l n — n hen o i t rn t fee to a nei nvr n e t n he a lss o he ee to g e i ol to e e fs ro n ng e vr nme ta h o ig daa o lcr m g tc e io m n ,a d t nay i ft l cr ma n tc p lu in l v lo u r u di n io n tt e
吴 少 华
( 苏省辐 射 环境保 护 咨询 中心 ,江 苏 南京 江
摘
201) 109
要 : 过 对 三 种 不 同类 型变 电站 运 行 期 间周 围 电磁 环 境 的 现 场 监 测 , 比 三 种 不 同类 型 变 电 站 电 磁 环 境 监 测 数 通 对
据 , 析 三 种 不 同类 型 变 电 站对 周 围 环境 产 生 的 电 磁 污 染 水 平 。 结 果 表 明 , 电压 等 级 不 同 布 置 方 式 的 变 电站 其 产 生 的 电 分 同
变电站底层照明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变电所架构介绍

变电所架构介绍王石玉一、概述变电架构是变电所、变电站等室外导线、设备的主要支持结构的统称。
它是根据变电所的电压等级、规模、设备布置、施工运行条件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的。
根据电气的性质,不同的电压等级,要求导线之间、导线对地、导线对构筑物要求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变电架构特点是柱高而断面细小,属于大柔度结构。
二、架构分类就工艺布置型式分类,架构有中型布置、半高型布置、高型布置。
半高型布置、高型布置多用于电压等级高的变电所。
目前,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均为中型布置。
就其用途分类,架构分进线架、母线架、中央门型架、转角架、变压器组合架等,单杆设备支架等。
就架构的外形分类,架构常用的形式有AH型进出线架构、A二型带避雷线支架进出线架构、A二型架构、A?型架构、二型架构、转角架构、大字形架构、带拉线进出线架构等。
就架构受力情况分类,架构有:中间架构、终端架构,打拉线架构。
就架构采用的材质分类,一般有: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架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架构、钢架构、钢管混凝土复合架构。
三、各类型架构特点及应用架构的布置形式、架构外形由变电所电压等级、导线、设备布置情况决定,架构采用的材质与架构本身所承受的荷载大小有关,变电所的电压等级高,架构本身所承受的荷载大,电压等级低,架构本身所承受的荷载小。
各种材质的架构有其相应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架构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工作量大,需采用大量的模板。
属早期的变电架构,早已淘汰。
钢筋混凝土柱钢横梁架构由预应力环形截面混凝土圆杆或非预应力环形截面混凝土圆杆、轻钢桁架梁共同组成的架构。
优点是环形截面混凝土圆杆和横梁均可以工厂化定型生产,工艺简单,节约钢材,造价低,尤其是预应力环形截面混凝土圆杆架构更是节约钢材,基本后期无维护问题。
轻钢桁架梁材料利用合理、外形轻巧。
缺点是环形截面混凝土圆杆承载能力有限;结构自重大,运输、安装不便;单杆长度一般不超过12 米,需根据需要现场组装;进线架构因满足受力要求,一般需为人字形支柱,平面占位大;另外预应力环形截面混凝土圆杆或非预应力环形截面混凝土圆杆存在混凝土裂缝问题。
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2站址选择和站区布置
2.0.6、变电站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
度应为4.0m。主要设备运输道路的宽度可根 据运输要求确定,并应具备回车条件。 2.0.7、变电站的场地设计坡度,应根据设备 布置、土质条件、排水方式确定。 2.0.8、变电站内的建筑物标高、基础埋深、 路基和管线埋深,应相互配合;建筑物内地面 标高,宜高出屋外地面0.3m,屋外电缆沟壁 宜高出地面0.1m 。
3.10.7、变电站可根据需要设置时钟同步系统。
3电气部分
3.10.8、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调节、并 联电容器组投切、 蓄电池组充电、直流母线电压 调节,宜采用自动控制。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有载分 接开关调节和并联电容器组投切自动装置,应具有 远动装置的接口。 3.10.9、变电站应配置一套满足全站重要负荷供电 的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直流电源应采用站内直流 系统,负荷供电采用辐射方式。 3.10.10、变电站可根据需要设置安全技术防范系 统。
3电气部分
3.10监控及二次接线
3.10.1、站内下列设备宜采用就地操作或控制:
1、6kV~110kV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 2、无需远方控制的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 3.10.2、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下列设备,应能远方及就地控制: 1、所有的断路器、电动负荷开关; 2、主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 3、需要远方控制的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 3.10.3、控制电路应为强电控制电路。远方遥控和站内控制 操作之间,应设操作切换闭锁。
3电气部分
3.1.4、具有三种电压的变电站中,通过主变压器 各侧绕组的功率达到该变压器额定容量的15%以上 时,主变压器宜采用三绕组变压器。
3.1.5、主变压器宜采用低损耗、低噪声变压器。 3.1.6、电力潮流变化大和电压偏移大的变电站, 经计算普通变压器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对电压
变电所设备布置及面积估算-PPT

变配电室层高估算
上出线
地面垫高: 300 mm 配电柜:2200mm 电缆转弯半径:1000mm 托盘高度:300mm 托盘据梁:300mm
总计:4.1m
ABB ZS1:1340(深)X650(宽)X2200(高) KYN28:1500(深)X800(宽)X2300(高) 5、直流屏为3面;尺寸为:800X600
变配电室大小计算
二、配电室面积前期估算
一台变压器 所需机房面积 约为: 70 m²
变配电室大小计算
二、配电室面积前பைடு நூலகம்估算
两台变压器 所需机房面积 约为: 120 m²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变配电室大小计算
二、配电室面积前期估算
两台变压器 所需机房面积约为: 200 m²
变配电室层高估算
电缆沟
沟深约: 1000 mm 配电柜:2200mm 端头柜:500mm 母线转弯:500mm 母线距梁:500mm
总计:4.7m
变配电室层高估算
变电所设备布置及面积估算
变配电室大小计算
一、相关规范
《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变配电室大小计算
一、相关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变配电室大小计算
一、相关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变配电室大小计算
一、相关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变配电室大小计算
二、配电室面积前期估算
假设条件: 1、变压器为2X1000kVA;变压器尺寸为:2400X1500 2、每台变压器带7面柜子,1面进线柜+1面补偿柜+4面馈线柜+1面联络柜 3、柜子尺寸为WXH=1000X800 4、高压柜为6面;尺寸为:1440X650X2200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是指在变电站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标准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旨在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主要涉及到变电站的选址、布置、结构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是变电站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一、选址规程1. 变电站选址应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包括土地利用、地理条件、气候特点等,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2. 变电站选址应符合相关规划和法律法规要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3. 变电站选址应考虑供电范围和未来扩建需求,预留足够的用地空间。
二、布置规程1. 变电站布置应满足输变电设备的容量和额定电压等要求,确保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通风条件;2. 变电站布置应考虑设备运行时的维护和检修便捷性,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 变电站布置应遵循火灾防护和防爆要求,确保变电站的安全性;4. 变电站布置应考虑变电站的外观和环境协调性,建设美观、整洁的变电站。
三、结构设计规程1. 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设备重量和地质条件,确保变电站建筑的稳定性;2. 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3. 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需求,确保建筑的合理布局和结构稳定;4. 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要求,选择环保材料和设计方案。
四、设备配置规程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是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和稳定供电的重要依据,必须严格执行和落实。
设计人员应认真遵循相关规程和标准,确保变电站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水平,保障供电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Omid190622】第二篇示例: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是针对变电站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而制定的技术指南,旨在确保变电站布置合理、安全、高效、节约空间,并满足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的需要。
正确设置变电站设备与安全标志范本

正确设置变电站设备与安全标志范本变电站是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能变换、传输和分配的功能。
为了保障变电站的设备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正确设置变电站设备与安全标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变电站设备的正确设置和安全标志范本,以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1. 变电站设备的正确设置在变电站设备的正确设置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电缆通道设置电缆通道是电缆敷设的通道,为了确保电缆的安全敷设和维护,需要进行正确的设置。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通道类型,如地下通道或地面槽道,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敷设,保证电缆的保护和维修的便利性。
其次是设置合适的支架和吊装设备,确保电缆的安全悬挂和支撑。
(2) 设备安装位置各种设备在变电站中的安装位置要经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的方便性。
例如,高压设备和低压设备应分开设置,防止发生火灾和电击事故。
此外,还要确保设备的良好通风和散热,避免设备过热引发故障。
(3) 地线和接地装置设置地线和接地装置在变电站中起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作用。
在设置地线和接地装置时,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
例如,地线的敷设要符合电缆敷设规范,并保证与设备的可靠连接。
接地装置的设置要选择适当的位置,确保地焊装置和地网之间的连接良好,以确保接地的可靠性。
2. 安全标志范本为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和正确操作,变电站需要设置各种安全标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安全标志范本:(1) 禁止入内标志这种标志用于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比如高压设备室。
标志通常为红色底色,上面画有一个黑色的禁止进入符号,下方标注“禁止入内”字样。
(2) 高压警示标志高压警示标志用于提醒人员注意高压电的存在,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标志通常为黄色底色,上面画有一个红色的闪电符号,下方标注“高压危险”字样。
(3) 紧急停止按钮标志紧急停止按钮标志用于标识紧急停止按钮的位置,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并按下按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的布置形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变电站的布置形式
高型布置
高型布置是将双母线中型布置时并列的两组母线和母线隔离开关作上下层重叠布置,母线隔离开关对应地安装在各母线层下,并分设操作走廊,其它比较重的设备(如断路器,互感器,避雷器等)则布置在地面或设备支架上。
高型布置的优点是布置更为紧凑,在一个间隔内能布置两个回路,进出线和母线不交叉跨越,可以大大缩小占地面积,一般只为中型布置的一半。
缺点是消耗钢材多,可达中型布置的两倍,从而增加了投资和维护工作量;而且巡视维护条件差,尤其在雨雾冻冰天气和晚上;两组母线隔离开关分层操作路径较长,并容易引起误操作;结构建筑复杂;检修条件差,经常要高空操作,并且上层设备检修是在下层设备带电情况下进行,不够安全。
但由于高型布置有占地面极小的突出优点,当水电站位于峡谷地区时,能够把开关站设置在厂房附近,方便了运行,节省了大量的土石开挖工作量,因而亦有采用价值。
半高型布置
半高型布置一般将断路器和母线隔离开关分别布置在上下层上,前者在地面,后者在母线构架的隔离开关横梁上,其离地高度约4-10m(根据电压,隔离开关型式和布置特点而定),并设置隔离开关巡视走廊,但操作机构一般设在地面上,在地面上进行操作。
构架顶部为母线层,若为双母线,则两组母线左右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由于这种布置节省用地,使设备在空间上有重叠,因而属于紧凑型布置,其特点是投资少。
双母线接线采用这种布置方式效果更佳,相比中型布置一般能使纵向尺寸缩小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缺点是检修条件比中型布置差,上层瓷件损坏跌落或检修时误落检修工具都会击坏下层的设备。
中型布置
中型布置的特点是把电力设备安装在支架上或地面基础上,处于与地面保持一定高度的相近平面内,母线与设备之间连接大多采用绞线式,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操作都在地面上进行,布置上较之前两者在结构上更加清晰明了,设备的安装、检修和搬运较方便,可靠近设备巡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水电厂因地形狭窄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