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教师素质不高、学生体质偏低等。

本文将分析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

问题一:体育设施不完善在很多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条件非常有限。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体育场地,学生们只能在操场或者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

这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和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策一:加大投入,改善体育设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条件。

可以通过资金投入或者政策扶持的方式,解决农村小学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

问题二:体育教师素质不高由于农村地区的相对落后和资源匮乏,许多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素质相对较低。

有的体育教师甚至是非体育专业毕业的老师,对于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把握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策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和讲座,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

问题三:学生体质偏低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许多农村小学学生的体质相对较低。

他们缺乏正规的体育锻炼和运动习惯,容易导致体质下降和健康问题。

对策三: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政府应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质和身心健康。

可以在学校加强体育课程设置,增加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时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问题四: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在一些农村小学,由于条件有限和教师素质问题,体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四: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的特色和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热情,提高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浅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体质偏低等方面的困难。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有必要深入分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一、教学资源不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主要表现在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器材设备简陋、教材教辅不全等方面。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中小学缺乏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导致体育教学无法进行正常开展。

由于经费紧张,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器材设备和教材教辅也相对简陋,无法满足对体育教学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二是加强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的购置,政府可以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体育器材设备的专项资金,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器材设备水平;三是完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材教辅,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材教辅的编写和资助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水平。

二、师资力量薄弱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培训不足等方面。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很多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低,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师资培训不足,农村中小学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三、学生体质偏低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体能水平低、运动技能差等方面。

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很多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运动技能;二是改善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体育活动环境,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条件;三是完善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体质监测和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与城市初中相比,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设施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等。

本文将探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问题分析1.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初中师资力量匮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更是如此。

由于薪资待遇较低、发展空间有限,城市教师往往不愿意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导致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2.设施条件差相比城市初中,农村初中的体育设施条件较差。

很多农村初中缺乏专门的体育馆和运动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身体锻炼。

3.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初中的教学资源也相对匮乏,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教材和器材,甚至连体育课教师都无法全面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二、解决策略1.加强师资培训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可以通过举办专门的培训班、邀请城市优秀教师进行交流等方式,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改善设施条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初中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鼓励学校改善体育设施条件。

可以通过与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引进更多的体育设施和资源到农村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

3.完善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方面,可以加强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资源中心、购买教育资源等方式,为农村初中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水平,可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引进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教学研讨会、举办体育教学比赛等方式,推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5.加强家校合作在体育教学中,学校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浅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制约了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条件较为简陋,缺乏足够场地和设备,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教学方法单一、呆板,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明确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教师素质问题、设施条件问题、课程设置问题以及教学方法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具体来说,本文将重点分析教师素质、设施条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探讨,旨在引起社会对农村体育教育问题的重视,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体育教育资源,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

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探索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施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单一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设施条件落后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设施条件通常比城市小学差距大,甚至有些学校缺乏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

这就影响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基本训练和体育锻炼。

问题二: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偏低,有些教师甚至不具备相应的体育教学资质。

这就造成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

问题三:教学内容单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围绕田径、球类运动等传统项目展开的,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这就容易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影响了他们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对策研究对于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对策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体育场地、配备体育器材和设施,确保学生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

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设施水平。

对策二: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教学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等方式,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对策三:丰富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适当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引入一些新颖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项目。

可以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操、游泳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对策四: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中,应该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之外也能够有所体育锻炼,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场地的不完备、教师队伍的短缺、体育设备的落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1、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现在很多农村学校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甚至有些校区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学设施。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在技能培训中注重提高教师的运动技能。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将投资用于体育课程,增加体育教师的数量和提高教师的薪酬。

2、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完备性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大多是简陋的,缺少运动场地、计分牌、跑道等设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并在场地选址上有所考量,选择空间宽敞、灵活多变、安全性高的场地,并采取诸如统一设计、组合组装等方式来改进体育设施,提高场地的功能性和教育性。

3、改善体育教学设备的条件除了体育场地设施的问题,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设备也普遍存在着设备陈旧,设备不足,设备损坏等问题。

改善这种情况,除了政府加大投资之外,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为农村学校赞助、捐赠一些体育教学设备,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学生是体育教育的主体,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体育课程、给学生奖励、建立正面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愿。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健身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

总之,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解决。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提高体育教学的师资和设施水平。

学校、家长和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的因素,才能够逐步解决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广大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农村小学体育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缺乏专业师资力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缺乏适合的教学设施,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简陋狭小,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学生身心锻炼的需求。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缺乏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缺乏机会参与体育锻炼和竞技活动,影响了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能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教学效果。

有必要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来自于调查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了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水平,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专业师资、缺乏适合的教学设施、缺乏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条件、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等对策。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了解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缺乏专业师资、适合的教学设施、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有效的评价机制。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缺乏专业师资导致了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缺乏适合的教学设施使得体育教育无法进行有效推进,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

缺乏课外体育活动导致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浅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对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不仅是提高学生体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1.师资力量不足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吸引力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导致体育教师数量偏少、水平不高。

这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2.体育设施条件差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条件相对较差,教学场地狭小、器材简陋,甚至有些学校连标准的操场都没有。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3.课程设置不合理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设置通常没有严格的规划和要求,导致教学内容零散、教学目标模糊。

这使得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无法系统地得到提高。

4.学生身体素质低下农村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低下,这与长期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密切相关。

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差、体质下降等问题。

5.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很多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这使得学生在体育技能和体育兴趣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1.加大体育师资力量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鼓励更多的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如提高教师薪酬、提供进修培训等方式,增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政府应该给予农村中小学更多的资金投入用于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使之达到标准。

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捐资设施,共同改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3.优化体育课程设置针对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

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检查力度,对于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学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研究山东高蜜市宋学光付希臣一、问题提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人们不仅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体育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其中的作用。

因为无论怎样发展,学校体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内容和新方法的贯彻,最终都要通过体育教师来实施。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转变教师观念就成为课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其自身素质存在诸多缺陷,教学理念亟待更新,不然很难担负新一轮课改教育重任。

如何加强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既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问题,也是落实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二、研究对象方法(一)研究对象:国家级实验区中小学实验教师120人。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统计法等。

三、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一)缺乏应有的事业心通过对25所初中学校调查表明,有9所学校体育教材实验工作缓慢,迟迟不能步入正常轨道;3所学校尽管起步较早,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无重大突破和进展。

这里虽有社会和学校不重视,如投入少,待遇低,场地器材不足,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未被开发(包括教师因素)等诸多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面对学校现状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得过且过:90%的学校的体育教学,疲于应付,考什么就教什么,测什么就练什么,“应试”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对26所小学调查,发现有54%的学校存在以下现象:平时“让课”或“放羊”式教学,考试时搞突击;有的甚至于随意追求课堂教学成绩或者编造成绩应付检查;(重视竟赛成绩,轻视体育教学)平日业余训练,计较待遇,自身松松垮垮,对学生管理疲疲塌塌,训练效益可想而知;由于平时不出力,比赛时临时抱佛脚,搞突击训练,也只能是“不快也光”的临阵磨枪了。

有的甚至采取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不正当手段,更是败坏风气,师德沦丧。

一个教师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便没有了工作的原动力,其本身在学校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丧失了应有的地位。

(二)缺乏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进取心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教师往往不注重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不了解新课程改革方向和改革成果,因循守旧,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方法,体育课不是统得太死的“老三段”。

就是无目的、任务的“放羊式”;忽视广体知极的重要性,不愿下力气求取新知,不想改换更新、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通过问卷调查,有的教师错误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让学生随心所欲,以学生为主体就意味着放羊。

调查教师39人,有14名教师,年龄偏大,半路出家,没学过专业,又不注重学习,连正确的示范都不会做,占调查教师的36%。

有24名教师对表率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学中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良好形象,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不拘小节”,作风松散,体育课、课间操、业余训练服装随便,指导学生指手划脚,懒得动弹……这种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缺乏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有创新精神,开展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械要创新;教学内容、方法要创新;学习外地经验也要因地制宜,创出自己的特色。

现实工作中,部分体育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即使学习别人一点,也是死搬硬套,东施效率。

缺乏求实创新精神,只能使体育工作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四)师资严重不足,教师任课节数太多据调查统计,小学体育教师17人,每周上课节数平均达18节,每周20节课以上者占6人。

初中教师19人,平均每周17节,每周18节课以上者占8人。

有的还兼任其他课或分管学校其他工作,尤其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比例太少,加上每天的早操、课间操还要带队训练、组织活动课以及组织校内的大、小型比赛,每天根本没有时间研究备课,更谈不上研究教改,加上班额数量较大,日常的评价难度更大,很难保证新课程的实验质量。

现在小学一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和初中一年级每周8排三节课,三年后随着所有年级体育课时的增加,体育师资会出现严重不足。

以上几个方面,是当前农村体育教师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已成为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任务。

四、研究过程与分析要制定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加大培养、培训工作的投人,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建立必要的培训考试制度,组织多形式的基本功比赛和学术研讨会,组织课题组和实地参观学习等,采取各种途径,让教师接受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适应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和需求。

(一)新课程思想培训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只注重运动技能教学,不注重“身心健康”培养的片面做法,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应试教育思想,我们分别举办了由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师和体育教研组长参加的新课程培训班,全市有90%教师参加了培训。

培训过程分为专题讲座,参与式培训,交流体会。

通过培训绝大多数教师在思想上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深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搞好课改实验工作的首要前提;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参与活动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是学习的目的;教学手段上要改变传习武教学方式,要倡导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二)学科技能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教学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针对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现状和薄弱环节,我们举办了全市120名体育教师参加的技能培训班。

培训内容:健身拳、健身棍、健美操、舞蹈以及少年拳、少年棍、青年拳单练、青年拳对练,少年韵律操(一)(二)等。

通过培训大部分体育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进一步认识到“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备有一桶水”在新课程理念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具备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使教师们认识到:培养学生技能和发展学生能力是同等重要的。

(三)强化教研,重视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主渠道、主旋律,提高教师素质是我们实验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为此,我们在实验中针对课改经常举办全市性的教学比赛活动。

1.举行课堂教学比赛在实验过程的中间阶段,我们安排了全市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活动要求:(1)各单位先进行自评,择优推荐教师参赛。

(2)各片的参赛教师一律用同一个教材上课(以利对比与分析)。

(3)课堂教学要反映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4)组织全市教师分片进行教学观摩。

这一活动实质上是对实验教师进行了二次实验检验(自己先选拔、后参赛),参赛者通过参赛学到了别人的先进经验,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观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能激发奋起直追的斗志,其意义在于促进了实验的进展;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师脱颖而出,王晓红等4名教师在潍坊市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均获一等奖,并被推荐执教全省小学体育新教材示范课,有3名教师被推荐参加省优质课评选。

课堂教学出现了师生主动参与、兴趣充满课堂的崭新局面。

2.举行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我们认为,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特点的活动形式,体育教师理所当然要把示范做得规范、大方、准确,才有吸引力;教学语言要丰富、恰当,有启发性,有艺术性,有鼓励性,才有号召力。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也为了检验培训的效果,我们于每年12月份分别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

比赛内容为,武术类:少年拳(一)(二);青年拳(一)(二);青年拳对练;健身拳;健身棍。

舞蹈和韵律操类:少年韵律操(一)(二);自编健美操;体操类:单杠、分腿腾越纵箱(男)、分腿腾越横箱(女);教学语言类:自编教学激励语言60句(要求当场结合案例以课堂教学实际的形式表演)和实验教材的健身拳、健身棍、健美操内容。

参赛教师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48岁,有的教师虽然早已获奖,但仍然参加比赛,有的教师连续参加了4届。

他说:获奖不是最重要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自己。

从比赛情况来看,每位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他们能比较熟练地完成所有的规定动作,在自编项目当中能够创编出各具特色的动作。

本次比赛的最大亮点是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青年拳对练问题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几乎每个单位的参赛人员都能比较流畅地完成青年拳对练动作。

3.举行说课比赛每年4月由我市新课程体育学科研究组组织全市初中体育说课比赛活动。

参加说课比赛的共有21个单位的18人参加,另外约有80多人到场听课。

本次活动围绕如何上好理论课为中心。

本次说课有以下特点:(1)体育教师的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几乎全市各初中的实验级部均报名参赛,占实验学校的100%,参赛教师年龄差距为20多岁;(2)参赛教师均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人人都准备了比较完美的课件,都能用比较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说课;(3)大部分教师在选用教材上比较一致,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和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即把重点放在体育锻炼重在参与,难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识上;(4)教师们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如播放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录像资料、动画资料、图片对比,以直观手段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感悟,展示古今中外典型的体育事例和名人名言,以现实的鲜明生动的示例,向学生说明生命在于运动等。

(5)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

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思想;有的教师能结合本校的实际创设既简明扼要又寓意深刻的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卷,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方向;从说课的技巧上来看,一部分水平比较高的教师能够围绕学情分析结果和确定的教学目标向人们展示其达标的措施和方法,前后呼应,有较强的逻辑性。

(四)突出活动,营造氛围,提高教师素质搞比赛的目的决不是为了单纯评几个先进,而是作为检验实验效果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以促进实验进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此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渠道这一中心,突出活动,积极营造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1.推广课堂教学比赛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比赛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优质课分区观摩活动,以好课全市看、全市学好课的办法,去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模式,同时也把课改出现的问题拿到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前去讨论和研究,并提出了“遇到此类问题我怎么办?”的课题让所有人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并以校为单位写出书面材料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