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影像诊断-脊髓空洞

合集下载

脊柱和脊髓MR诊断

脊柱和脊髓MR诊断
脊柱和脊髓MR诊断
• 椎体由外层的骨皮质和中央的髓质组成 • 髓质由骨小梁和骨髓组成 • 骨髓有2种: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富含细胞)
及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脂肪)
• 2岁以下为红骨髓,可明显强化 • 2-7岁骨髓仍可强化,但逐渐减弱 • 7岁至青春期红骨髓向黄骨髓转变,T1WI开始
出现高信号,但信号常不均匀
• 神经源性肿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但以 颈段及上胸段最多
神经源性肿瘤
• 髓外硬膜下肿瘤表现为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脊随受压向健侧移位等
• 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也可以沿椎间孔生长呈 “哑铃形”,易囊变,包膜完整,边界较清楚
• 75%呈T1WI等信号,25%呈稍高信号。95%呈 T2WI高信号
• 增强扫描呈明显异常对比增强,肿瘤也可因囊 变而呈环状异常对比增强
出血处于不同时期而表现为多种不同的 混杂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表现为病变 周围环绕的低信号带
M/38
脊柱结核
• 多继发于其他部位结核灶的血源性播散,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 脊柱结核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也可见 于青壮年和老年人
• 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见,其次为胸椎、胸 腰段、腰骶段和颈椎
脊柱结核
终丝脂肪
脊髓髓内及髓外脂肪瘤
M/5 皮样囊肿
• 单纯脊膜膨出:膨出物为脊膜和脑脊液
• 脊髓脊膜膨出:膨出物为脊膜、脑脊液 和神经组织
•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膨出物为脊膜、脑 脊液、神经组织和脂肪
单纯脊膜膨出,脊髓位置形态正常(箭头)
腰骶部脊柱裂、脊髓脊膜膨 出,脊髓低位栓系(箭头)
脊髓纵裂
两个半个脊髓分别位于独 立的两个硬膜囊内,中间 由骨性隔刺分隔。背侧皮 下见通道通向皮肤,皮肤 表面有毛发,形成皮毛窦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外伤性脊髓损伤通常伴有脊柱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脊柱的功能同时受损;非外伤性的脊髓损伤包括炎症性、肿瘤性、血管性和放射性损伤等。

外伤性脊髓损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常规X线照片作出快捷、初步的定位诊断,而CT及MRI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而详细的影像学信息,这无疑对脊髓损伤的定性、定位和损伤的评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脊髓创伤影像学表现1.损伤分期(1)脊髓创伤急性期:急性脊髓创伤常伴随不可逆性脊柱结构破坏,如撕裂伤、横断伤或严重挫伤,也可由内在的可逆性损伤如震荡或轻微挫伤引起,还可以由外来的可逆损伤如脊髓受压引起。

脊髓震荡伤(脊髓休克)产生短暂性神经缺陷,却不能发现脊髓本身形态或微观结构的改变。

最初神经损伤症状可能十分严重,可被认为是神经化学或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而造成,一般可在24~48小时之内恢复。

颈髓经常最易受累,可能与先前颈椎存在的损伤所致的椎管狭窄或运动度过大有关。

脊髓挫伤是脊髓内在的损伤,具有由坏死、血肿和水肿所致的整体或(和)微观结构的改变。

它能引起可逆性或通常不可逆的神经缺陷。

早期的挫伤只是少数小的中央血肿,之后逐渐扩大并通过周围水肿互相融合。

如果只是轻微的挫伤,则在影像和临床表现上很难相鉴别。

即使是在理想的成像技术条件下,微小的点状血肿也可能很难发现。

脊髓撕裂伤和横断伤是由神经索的失连续性引起的不可逆性损伤。

脊髓十分坚韧很少被撕裂或是断开,即便是在大量骨折错位的情况下。

若在受伤几天之后作检查,则很难区分横断伤和严重挫伤。

严重挫伤之后脊髓发生降解而自溶,典型的这种变化发生于伤后24~48小时,与完全性脊髓破裂表现相似。

与横断伤不同的是,挫伤的患者具有潜在的神经恢复能力。

(2)脊髓创伤慢性期:先前条件较稳定的病人在急性损伤后长时间内也可发展为神经功能缺陷。

这种新的功能缺陷的发展或先前损伤难以解释的病程需要合理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干预。

脊椎和脊髓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脊椎和脊髓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阻塞面杯口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向对侧移位。
• 硬膜外肿瘤:
阻塞面梳齿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脊髓向对侧移位。
• 脊髓内肿瘤:
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呈大杯口状,脊髓膨大。
髓内
髓外硬膜内
硬膜外
•畸胎瘤
外伤
• X线摄片:是脊椎外伤的主要检查方法,可以 显示椎体和椎弓附件的骨折。椎体骨折多表现 为楔形压缩骨折。 • CT:在显示椎弓骨折、椎小关节骨折和脱位方 面明显优于X线片。还能显示脊髓内出血和硬 膜外血肿。 • MRI:能显示脊髓损伤及椎管内血肿,包括硬 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脊髓内血肿。脊髓水 肿T2WI为高信号。
常见肿瘤和好发部位:
• 髓内肿瘤: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和室管膜瘤(Ependymoma)等。
• 脊髓外硬膜内肿瘤:脊膜瘤 (Meningioma)和神经鞘瘤(Neuroma) 等。 • 硬膜外肿瘤:转移瘤(包括脊椎骨转 移)、淋巴瘤等。神经纤维瘤有时也位 于硬膜外。
脊髓造影
• 髓外硬膜内肿瘤:
脊髓纵裂畸形
脊髓空洞症syrinx
原因:先天性或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瘤。 影像学表现:
A.
CT平扫上颈髓内低密度囊,脊髓 CT造影是可有造影剂充盈。 B. MRI:呈脊髓中央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病灶。
OTHERS
脊髓梗塞
• 一个身体健康20岁男性,晨起发现
双下肢瘫,大小便失禁,请问首选 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核素扫描
• 适用于全身骨骼的检查,例 如骨转移瘤的过筛检查。
脊髓造影检查
• 经腰穿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入水溶性碘剂后X线透 视或摄片,这种方法称为脊髓造影 (myelography)。水溶性造影剂必须是非离子 型的。 • 鞘内注入造影剂后行CT扫描,称为CT脊髓造影。

“脊髓空洞症”深度分析,值得一读

“脊髓空洞症”深度分析,值得一读

“脊髓空洞症”深度分析,值得一读脊髓空洞症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而造成。

生活中一般人对于这种疾病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疾病呢?又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这一疾病,下面为我们大家介绍有关的常识。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表现脊髓空洞症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而造成。

生活中一般人对于这种疾病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疾病呢?又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这一疾病,下面为我们大家介绍有关的常识。

首先,我们介绍运动症状。

什么是运动症状呢?病变扩展到前角细胞引起运动神经元破坏,相应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减低,肌纤维震颤和反射消失。

手内在肌受累一般最早,上行到前臂、上臂及肩带。

手部肌肉受累严重可出现爪形手畸形。

病变累及侧索,下肢可有对称或非对称性痉挛性轻瘫,反射亢进,跖反向伸性。

其次营养障碍也是该病的一种症状。

其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营养障碍以及深浅感觉障碍产生的反馈机制失调,Charcot关节。

表现为关节肿胀、积液,超限活动,活动弹响而无痛感。

X线显示关节骨端骨软骨破坏破碎,可有半脱位。

皮肤可有多汗,无汗,颜色改变,角化过度,指甲粗糙、变脆。

有时出现无痛性溃疡。

常有胸脊柱的侧弯或后突。

膀胱及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见于晚期。

除了以上的两种症状以外,我们还要介绍一种患者的感觉症状。

痛温觉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而由于后柱早期不受累,轻触觉、震颤觉和位置觉相对保留,属本病特征,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可有深部痛,累及肩臂。

累及后索时,则出现相应深感觉障碍。

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大家。

并且建议大家一旦发现了上述的一种或者多种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早治疗早康复!先天性脊髓空洞症的表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使小脑扁桃体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颈椎管内严重者部分延髓下段四脑室下部下蚓部也下疝入椎管内,常合并有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2)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2)

一、脑脊液常规和动力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空洞较大可引起椎管轻度梗阻和CSF蛋白增高。

二、影像学检查 1、MRI矢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空洞位置、大小和范围,是否合并Arnold-Chiari畸形等。

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有助于选择手术适应症和设计手术方案。

2、应用延迟脊髓CT扫描,将水溶性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在注射后6、12、18、24小时行脊髓CT检查,可显示高密度空洞影像。

3、X线平片检查可发现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隐性脊柱裂、颈枕区畸形和Charcot关节等。

诊断本病多在青中年发病,病程缓慢。

节段性分离性浅感觉障碍,肌肉萎缩无力,皮肤关节营养障碍,常伴有脊柱畸形、弓形足等。

脑脊液检查压力及成分大多正常,空洞大时也可致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X线摄片可证实所伴有的骨骼畸形,脊髓磺油造影可见脊髓增宽。

延迟脊髓造影CT扫描及脊髓磁共振象可显示空洞的部位、形态与范围,尤以后者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鉴别诊断一、脊髓内肿瘤和脑干肿瘤前者临床表现与脊髓空洞症相似,但脊髓内肿瘤一般病变节段较短,早期出现括约肌症状,椎管梗阻现象常较明显;后者好发于儿童和少年,多有明显的交叉性麻痹,病程短,发展快,晚期可有颅压增高现象。

二、颈椎病虽可有上肢的肌萎缩及节段性感觉障碍,但无浅感觉分离,根性疼痛多见,肌萎缩常较轻,一般无营养障碍,颈椎X光片可见骨质半生及椎间孔变窄等征象。

三、麻风可引起手及前臂的痛触觉分离、肌萎缩及皮肤溃疡。

但感觉障碍范围不符合节段性分布,体表皮肤可有散右脱屑和色素斑,受累神经变粗,并有麻风接触史,皮肤、粘膜及神经活检可查见麻风杆菌。

治疗本病病情进展缓慢,常可迁延数十年之久。

目前还内有特效疗法。

一、手术治疗较大空洞伴有椎管梗阻可行上颈段椎板切除减压术,合并颈枕区畸形及小脑扁桃体下疝可行枕骨下减压,手术矫治颅骨和神经组织畸形。

张力性空洞可行脊髓切开及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二、放射治疗对脊髓病变部位进行照射,可缓和疼痛,可用深部X线疗法或60Co治疗。

脊柱及脊髓影像学ppt课件

脊柱及脊髓影像学ppt课件

-
66 66
腰椎段椎管不狭窄;腰5-骶1椎间盘变性、后突。
-
67
二.椎间盘病变
正常椎间盘:中部为随核,周围为纤维 环,上下是软骨终板(平均厚度为1cm)。
纤维环分两层,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 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髓核为脊索的残瘤留物。依据年龄的不 同,髓核的水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正常 时水的含量可占髓核总量的75—90%)。
-
64 64
椎管狭窄可分为骨性和非骨性狭 窄两种:
骨性椎管狭窄:多见于先天性发育性狭 窄;也可见于后天性外伤、骨质增生肥大、 手术后等。
非骨性椎管狭窄:指脊膜囊狭窄。常见 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肥厚 ,以及硬膜外除骨性以外的其它病变引起脊 膜囊受压狭窄的统称。
-
65 65
颈椎段椎管狭窄,椎间盘后突。
• 分型:(1)中央型

(2)侧后型

(3)外侧型
-
73 73
• CT直接征象: • 1、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的软
组织影。
• 2、可见钙化。 • 3、脱出的椎间盘可见髓核游离碎片 • CT间接征象: • 1、硬膜囊外脂肪间隙移位、变窄或消失 • 2、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 3、脱出的髓核周围骨质硬化
1、椎体变扁 2、骨皮质不连续 3、椎旁及附件周围软组织肿胀 4、部分爆裂性骨折骨块可突入椎管
-
42 42
腰 椎 压 缩 性 骨 折
-
43
腰 椎 滑 脱
-
44
腰椎骨折
-
45 45
腰 椎 爆 裂 性 骨 折
-
46
脊椎损伤
M R 诊断要点:
1、脊椎骨质信号异常,T1稍低信号;T2稍杂高 信号;STIR(压脂序列),新近骨损伤为异常高信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一、背景介绍影像学在脊柱和脊髓病变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和脊髓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常见MRI诊断方法和病变类型。

二、影像学检查流程⒈病史采集:包括疼痛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⒉影像学检查准备:患者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钥匙、方式等,以免影响磁场成像质量。

⒊选择合适的MRI序列:常用的MRI序列包括T1WI、T2WI、STIR等,不同序列对不同病变类型有不同的显示优势。

⒋脊柱定位:通过MRI扫描区域定位软件,确定脊柱的水平。

⒌扫描参数设置:根据疾病类型和临床病情确定扫描参数,例如扫描层厚、间隔等。

⒍影像学结果分析:医生根据影像学结果,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三、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分类⒈脊柱结构变异与畸形:包括脊柱发育异常、脊柱侧凸、脊柱骨折等疾病。

⒉脊柱退行性病变: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关节病变、脊柱骨质疏松等疾病。

⒊脊髓病变:包括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炎症等疾病。

四、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要点⒈T1WI序列:常用于显示脊柱骨质、脊髓形态等。

⒉T2WI序列:常用于显示神经根、椎间盘、软组织等。

⒊脂肪抑制序列(STIR):用于显示脊髓病变周围的炎症反应。

⒋强化扫描:用于显示肿瘤、感染等病变的强化情况。

⒌多平面重建:通过对原始影像进行后处理,可得到多个不同平面上的影像,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和评估。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例影像图和相应的病例介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脊柱:人体的中轴线,由一系列的椎骨组成,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的重要组织。

⒉脊髓:位于脊柱内的神经组织,是人体主要的传导中枢,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⒊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的技术,能够获得高清晰度的解剖结构图像。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第四节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缓慢进展性的脊髓的变性疾病,因多种原因导致脊髓中央管附近区域发生病变,产生脊髓内空洞形成和胶质细胞增生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肌肉萎缩和传导束性运动、感觉障碍及局部营养障碍。

病变累及延髓称延髓空洞症。

临床上,此类症状和体征也可由一些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内肿瘤、外伤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梗死(脊髓软化)、脊髓内出血和另外少见于脊髓外肿瘤、蛛网膜炎和颈脊髓坏死性脊髓炎所引起,称症状或继发性脊髓空洞症。

【病因病理】脊髓空洞症的病因尚不清楚。

推测其形成有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循环的机械性压力理论和继发于肿瘤、脊髓血管病后形成的脊髓积水(hydromyelia)等诸多因素和机制。

近数十年来,比较接受的是Gardner的机械性压力冲击理论,其基本理论是因为第四脑室出口的先天发育异常、脑脊液不能流入脊髓中央管,而脑室中脑脊液波动对脊髓中央管周围血管间隙的冲击,导致中央管扩大和空洞形成。

其二,有作者认为脊髓空洞症是胚胎期神经管闭合不全或先天脊髓中心部变性等因素造成的,因为脊髓空洞症常常伴有神经系统其他的畸形,如脑积水、扁平颅底、枕颈交界处畸形等。

其三,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可继发于脊髓外伤、肿瘤、血管病等疾病,可能与中央管周围区域的血管供应的原因有关。

因此,应该认识到脊髓空洞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因综合作用导致的综合征。

病理上,脊髓空洞症最多见于颈髓,可向下延伸至胸髓,向上可累及延髓而命名为延髓空洞症。

空洞通常开始位于中央管附近,逐步扩大并发展到压迫脊髓前后角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

【临床表现】脊髓空洞症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隐匿,发展缓慢。

临床表现的特征依病变累及的部位而不同,但基本的共有表现为:(一)感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往往痛觉丧失而触觉存在,患者多因手指不痛、被热水烫伤而发现感觉问题就诊。

如病变位于中央管附近,侵犯前联合,出现“马甲”型分离性感觉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 Syringomyelia是一种髓内的慢性进行性 疾病,它的形成:先天性、退行性、外 伤后和肿瘤性• 将衬以室管膜细胞者称为脊髓积水症。 • 二者病理和影像难以区分,因此广义的 脊髓空洞积水症代表这两种状态。
脊髓空洞症
病理: • 脊髓内管状空腔,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 • 颈髓和上胸髓易受累,有时可涉及延髓、 下胸髓甚至达脊髓全长。 • 当增生的胶质组织在空洞内形成分隔时, 空洞则呈腊肠样或多房性改变。
脊髓空洞症
• 脊髓空洞症与脑脊液循环有关, 被分为交通性及非交通性两大类。
脊髓空洞症
• 交通性是指空洞内液体经第四脑室 中央管进入空洞,直接与蛛网膜下 腔相通连。该型多为先天性,常合 并Chiari氏畸形、脊髓脊膜膨出、 脊髓纵裂等畸形。 • 非交通性脊髓空洞不与蛛网膜下腔 直接交通,多因外伤、肿瘤或蛛网 膜炎等引起。
脊髓空洞症
CT: • 平扫表现为髓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 CT值同脑脊液,相应脊髓外形膨大。 • 空洞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时,CTM立即可见 对比剂进入空洞内;若两者不相通,则 延迟扫描对比剂可通过脊髓血管间隙或 第四脑室的交通进入空洞。
脊髓空洞症
CT: • 伴发脊髓肿瘤时,脊髓不规则膨大, 密度不均,空洞壁可较厚。 • 外伤后脊髓空洞症常呈偏心性,其 内常见分隔。
脊髓空洞症
典型的临床表现: • 节段型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 消失,触觉存在;有关肌群的下运 动神经元性瘫痪,肌肉萎缩;若锥 体束受累则可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 害的症状。
脊髓空洞症
X线表现: • 平片偶可证实并发的脊柱畸形和骨 性椎管的扩张; • 脊髓造影可见到脊髓呈边缘光滑的 梭形膨大,横径增粗,蛛网膜下腔 变窄,有时可见枕大池狭窄和小脑 扁桃体下疝等畸形。
脊髓空洞症MRI表现
MRI表现: • 正中矢状面可显示脊髓空洞积水症的全 貌;以颈胸段最多见,可下达圆锥,上 达延髓; •T1WI表现为脊髓中央低信号的管状扩张 •T2WI上空洞内液呈高信号或低信号(交 通+搏动)
脊髓空洞症MRI表现
• 横断面空洞呈圆形,有时形态不甚 规则或呈双腔形,边缘清楚光滑。 • 空洞可呈多房性。 • 空洞相应节段的脊髓均匀膨大。 • 先天畸形、肿瘤、外伤等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