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密集型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4例

密集型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4例
病 因是 肩胛 骨 背 面三 肌 附 着 处 因慢 性 劳 损 引 起 的无 菌 性 炎 症 和
2 治 疗 方 法
2 1 治 疗 组 . 2 1 1 密 集型 针 灸 ..
密集 型 针 灸 采 用 一 次性 无 菌针 灸 针 , 径 为 0 4 直 .5mm, 为 长 5 m。第 1天在 患 者 肩 关 节 前 方 寻 找 压 痛 点 , 压 痛 点 为 中 0m 以 心直刺 1 0根 一1 针 , 尖 直 达 骨 膜 , 与 针 之 间 的 间 距 为 5根 针 针 0 5c ~ m。针 刺 后 不 行 针 , 用 补 、 法 , . m 1c 不 泻 留针 3 i, 加 0rn 并 a T P照射 3 i 后拔 针。第 1 针刺后 在压痛 点处 注射 复方 D 0r n a 次 倍 他 米松 注射 液 , 可注 射 2个 一3个 痛 点 , 射 速 度 不 要 过 快 。 注 第 2天在 肩 关 节 后 方 肩胛 冈 上 肌 、 下 肌 处 寻 找 压 痛 点 再 行 密 冈
3 疗 效分析
3 1 疗 效 标 准 .
收 稿 日期 :00—0 2 21 2— 5 修 回 日期 :00— 3— 4 2 1 0 2 本 文编 辑 : 慧芳 张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 , 本病的头颈背肩臂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 障碍 , 属躯 干 上 部 软组 织损 害 的临床 表 现 。在 躯 干上 部 软 组 织 全 损 害 中肩胛 骨 背 面三 肌 附 着处 损 害性 疼 痛 所继 发 的 肌痉 挛 , 然 必
产 生 “ 关节 疼 痛 和 功 能 活 动 的 消失 ” 要 针 对 该 处 冈 下 肌 、 肩 只 大 圆肌和小圆肌等附着处的压痛点进行强刺激推拿或密集型银质 针 针 刺 , 全可 以快 速 地 解 除 “ 关 节 疼 痛 ” 并 恢 复 正 常 功 能 。 完 肩 , 根据这一理论笔者采用密集型针灸针刺法 , 把银质针改为特制的 较 粗 的 毫针 亦 可取 得 满 意 的效 果 。T P是 特定 电磁 波 照 射 治 疗 , D 可 以有 改善 局部 血液 循 环 , 进 炎 症 消散 , 促 消除 软组 织 炎 症 ; 低 降 神经兴奋性 、 镇痛、 解痉的作用。复方倍他米松 注射 液直接在痛

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概述】本病泛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含关节囊、滑液囊、肌肉、肌腱、腱鞘、韧带等)的无菌炎症或退行性改变而致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日趋受限的一种慢性病变。

中医称之谓“漏肩风”。

日本称“五十肩”、“冻结肩”等。

常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较多于男性。

但近10年来发现本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倾向。

肩关节周围炎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肩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肩部外伤或慢性劳损,肩部活动减少,局部寒冷刺激及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长期劳损和气血不足,再加上风寒湿外邪的侵袭,血不养筋,筋脉拘急废用所致。

【临床表现】多为单侧发病,极少数患者双侧同时发病。

初期从肩部隐痛,发展到持续性疼痛。

疼痛范围广泛,剧烈者呈刀割样,常可放射至臂部,昼轻夜重,夜间常可因睡眠体位不当而痛醒不能入睡。

白天常可因劳累、牵拉、碰撞、受寒等因素而肩痛加剧。

肩关节活动受限是全方位(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的,逐渐加重。

患者常可因肩痛和活动受限失去正常梳头、穿衣、系腰带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十分痛苦。

后期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关节僵硬、运动功能丧失,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最为明显。

在体征方面有“扛肩”现象(图123),在肩峰、喙突或肱二头肌长头等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病。

【诊断和鉴别】1.诊断要点(1)中年以上患者,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呈缓慢性发展无其他原因者。

(2)经肩关节X光摄片排除骨关节病变即可明确诊断为本病。

2.鉴别诊断对年老体弱、进行性消瘦、精神萎顿、肩痛剧烈伴夜痛者,应高度警惕,怀疑肿瘤时,必须作进一步的肩关节和全身检查。

【治疗】1.治疗原则舒经通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2.常用穴位及部位肩髃、肩内陵、肩贞(此三穴亦称肩三穴).天宗、肩并、曲池、阿是穴等及肩部。

针灸结合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0例分析

针灸结合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0例分析

痛、 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患 , 是 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 严重者 稍微
活动即剧烈疼痛 , 甚至因疼痛彻夜不 眠。 2 0 0 6年 1 月一2 O 1 1 年 1 2月 , 我们 采用针灸 结合超短 波治疗 肩周炎 9 0例 , 取得较好 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
寒止痛 、 祛瘀消肿等作用 的一种治疗方法四 。中药烫熨治疗具有 无毒副反应 、 操 作简便的优点 , 患者易于接受 , 对减轻 或消除膝 关 节骨性关节炎 、 腰部疼 痛 、 肢 体麻木 、 酸胀 引起 的寒痹 , 疗效 满意。 该项护理技术操作具有使用器具简单 、 操作方便 、 适用范 围广、 见效 快的特点嗍 , 且 涵盖 了骨科 大部分病 种 , 住 院及 门诊 患者都 可以使用 , 对 一些疾病疗效确切 , 值 得临床推广 。
[ 1 ] 邱荣珍 . 四子散烫熨 治疗 寒痹病人 的效果观 察叨. 全科护 理 , 2 0 1 2 ,
l - 3 疗 效判定标准
痊 愈 :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局部 皮肤
2 2 ( 1 0 ) : 3 4 — 3 5 .
红、 肿、 痛症状消失 , 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 显效 : 膝关节 骨性 关节炎 的局部皮肤红 、 肿消失 , 仍感 疼痛 , 比刚入 院时疼痛有所 缓解 , 尚能正常工作 和生活 ; 无效 : 膝关节炎 的局部皮肤肿 痛时 好 时坏 , 在劳累和天气变化 时疼痛加重 , 难 以正常工作 和生活 。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2 8 例 ,其 中 2 例为双膝 骨性关节
炎; 男1 2 例, 女l 6例 , 年龄 2 9岁 8 7岁 , 平 均年龄 6 0岁 ; 发病 原 因: 长期 劳损 2 5 例, 无 明显诱 因 3例 ; 其中 2 0 例膝关节 有积 液; 病程 1 年~ 2 0年。

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34例

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34例
◎寸
不具备任何效果 ,特 别是对 于一些存在 胃肠功 能障碍 的
患者 。 本研究中药熏洗方选用了具有活血化瘀 、补益肝 肾 、 祛风散寒类 中药 ,方 中红花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 的作 用 ; 桑寄生 、川断、牛 膝补 肝 肾壮 筋 骨有利 于 关节 祛 风湿 ; 桂枝具有温经 散寒 的功效 ;桑 枝 、独 活 、威 灵仙具 有祛 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通 过药气熏蒸后 ,药 物可 以直 接作
瘫 性 的 肩 关 节周 围 炎 的 患 者采 用 平衡 针 灸 的 方 法 治 疗 , 不仅 疗 效 好 , 而 且操 作 较 为 简 便 。 关 键 词 :偏 瘫 性 肩 关 节周 围 炎 ;平 衡 针 灸 ;传 统 针 灸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0 3 . 0 4 2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一 0 3 - 0 0 6 2 - 0 2
第 2 0 1 2 4 卷 年 第 2 3 月 期 ・ 总 上 第 半 1 7 月 9 期 刊
由此可见 ,对于膝退行 性骨关 节病患者 ,进行 早期介入
保守治疗 ,可 以延 缓 病情 进展 、消 除患者 的临床 症 状 , 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存质量 。 综上所述 ,在对膝退行性 骨关节 病患者进 行临床 治 疗 时,温通针法联合 中药熏蒸治疗具有无 明显毒 副作 用 、
治疗有效率存 在明显 差异 ,具有 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肩痛 穴平衡 针 灸治疗偏 瘫性 肩关节周 围炎 3 4例
赵 东升
( 河 南 省 孟 州 市 中 医院 内科 ,孟 州 4 5 4 7 5 0 )

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的体会

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的体会

12 3 肩部功能活动受 限 ,肩 关节 以外展 、外旋 、后伸受 ..
限最 明显 ,少数人 内收 、内旋 亦受限 ,但前 屈受限较少。
12 4 X线 检 查 早 期 多 无 改 变 , 中 晚 期 可 见 肩 部 软 组 织 钙 . .
化 ,肩锁关节骨 质疏 松 、关节 端增 生或形 成骨 赘或关 节 间
线片示无异 常。故诊断 为肩关 节周围炎 ( 肩凝 症 ) ,辨 证为 风寒湿型 ,属太 阴 经证 。治 疗 运 用 祛 风散 寒 、除 湿通 络 、 止痛法则 ,选穴肩偶 、肩 井 、肩前 、肩髂 、曲池 、阿是穴 、
显压痛 和外 旋 、外 展 、举臂 疼痛 ,活动 障碍 者 ,可 配合 肩 髂 、阳陵泉 、或配 刺臂丛 ( 用强 刺激 ,略向下 刺 ,使针 感
肩部 。这样 可使难治性肩周炎 得以很快奏效 。
尺泽 。采取毫针刺泻法 ,每 日 1次 ,每次 留针 3 0分钟结 束 后 ,再 进行针刺条 口透承 山配合肩关 节运动法 1 O分钟 ,选
择运用平补平泻针 法 ,肩关 节运 动 主要是 针对 活动 受 限动
5 3 采用条 口穴 透刺承 山穴配合 肩关 节运 动的治疗 方法 , . 可疏通太 阳 、阳 明两 经之 气 ,进 而疏通 肩部 经络 气血 ,祛 风散寒 。同时肩 关节 运动手 法 ,可使 肩部 周 围软组 织 的广
年人发病 的原 因。故采用 针刺疗 法 ,必 须要 运用 中医 学辨
患者女 ,4 8岁 ,2年 前 曾有走 路 滑倒轻 度 损伤 左肩 部 病史 ,后每遇 阴雨 天气 或寒 凉而 出现左 肩前 后两 侧酸痛 时
证施治方 法与现 代 医学 相结 合 ,辨病 与 辨证结 合 ,来 指导

火针配合圆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火针配合圆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7136投稿邮箱:sjzxyx88@·中医中药·火针配合圆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白生霖,白永玲,石明艳(青海省互助县中医院 针灸科,青海 海东 810500)0 引言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1]。

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2]。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3]。

火针配合圆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73 例肩周炎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33 例,女40 例,年龄45-68岁,平均50.8岁;病程最短14 d ,最长4年。

2 治疗方法2.1 火针治疗。

嘱患者侧卧位,充分暴露患侧肩关节。

①选用以不导热火针为宜。

施术时,在患部及其周围用碘酒、酒精消毒,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固定患部,右手持针。

迅速刺入患部或其周围,然后立即将针拔出;②针刺的深度,视病患种类和病变深浅而定。

每次针数的多少,根据病变局部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1-3针;③针刺间隔,1-2周针1次为宜。

《针灸大成·火针》云:“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

故火针施治时必须把针烧红,速刺速起,不能停留,深浅适度,必须细心慎重,动作敏捷、准确,避开血管、肌腱、神经干及内脏器官,以防损伤。

在接受火针治疗后如出现针孔高突、发红、瘙痒,是机体对火针的正常反应,不要搔抓。

因火针是经过高温加热后进行的,感染的可能性极小。

腹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

腹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
炎诊 断 标 准 者 。② 合 并 有 心 脑 血 管 、 肝 、 肾 和 造 血 系 统 等 严 重 危 及 生 命 的 原 发 性 疾 病 以 及 精 神 病 患 者 。 ⑧
3 5 治 疗 结 果 :经 治 疗 后 ,治 疗 组 3 . 0例 中 ,治 愈 1 8 例 ,显 效 6 例 , 有 效 5 例 , 无 效 1例 , 总 有 效 率 9 . ;对 照 组 2 67 9例 中 , 治 愈 1 0例 ,显 效 8例 ,有
肩 关节 周 围炎是 临床 常 见病 ,多发 病 。随 着 生活 和工作 习惯 的改变 ,肩 周 炎发 病率 逐 渐增 高并 趋 于年 轻化 。近年来 笔者 采用 薄 氏腹 针疗 法 治疗 肩 关 节周 围 炎 3 O例 ,取 得 良好 疗效 ,报 道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 辰牌无 菌针 灸针 ) 佳 ,垂 直 进 针 。深度 约 1 2寸 。得 . 气后 留针 3 O分钟 。每周 治疗 3次 ,每 次留针 3 O分 钟 ,
疼 痛 缓 解 率 < 3 。 O 33 疗效判 定标 准 :参 照 19 . 9 7年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卫
生部 制定 发 布 《 中药 新 药 临 床研 究 指 导 原 则 》制 定 :
①治 愈 ( 床 痊 愈 ) 临 :肩 部 疼 痛 消 失 , 肩 关 节 活 动 范 围恢 复 正 常 ;② 显 效 :肩 部 疼 痛 缓 解 明 显 , 肩 关 节 活
l 0次 为 1个 观 察 疗 程 。 3 治 疗 结 果
3 1 观 察 方 法 :肩 部 疼 痛 评 价 方 法 采 用 改 良 的 视 觉 . 模 拟 评 分 法 ( s a A ao u cl,VAS , 使 用 痛 Viu l n lg eS ae ) 尺 记 录 2 患 者 治 疗 前 和 治 疗 1疗 程 后 的 痛 值 ,并 计 组

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概论
定义:肩关节周围炎是指 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 织损伤、退变、风寒湿侵 袭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慢 性非特异性炎症
人体特定年龄段,多种肩 关节疾病合并出现的综合 疾病
第一页,共38页。
肩关节解剖
解剖生理
肩关节的组成 盂肱关节的特点
运动生理
肩关节各向活动的生理范围
第二页,共38页。
中渚(在手背,第四、 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 陷中 )、外关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二、针刺练习
进针
针刺操作,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 刺手 ” 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 押手 ” 临床施术时,一般是右手持针,左手按压,
故称: 右手为刺手, 左手为押(压)手。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刺手
刺手的作用——掌握毫针 刺手持针的姿势——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 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 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 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 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 的深度。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第三十页,共38页。
双手进针法
爪切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双手进针法
爪切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进针法
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
本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 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 力是主要的病因
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 粘连
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第十一页,共38页。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特点
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发生在单 侧肩部
第二十页,共3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分型



风寒湿痹证:肩部酸痛,遇寒痛增,得温痛减, 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 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气血瘀滞证:肩部疼痛拒按,夜间为甚。舌质 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 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特点

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发生在 单侧肩部

临床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肌肉萎缩 为主要特征。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中年后发病,起病缓慢。多数患者有肩关节劳损史, 少数可因感受风寒而急性发作。 初起感患肩经常性酸楚疼痛,局部怕冷,有僵滞感, 肩关节不灵活,甚者害怕活动。 肩部疼痛,多数为钝痛,日轻夜重,肩部动作过大时 则剧烈疼痛。疼痛可累及整个肩部,可向上臂及颈背 部放散。 活动受限,呈进行性加重,早期因疼痛所致,中后期 因粘连所致。可影响穿脱衣服、梳头、洗脸、叉腰等 动作。
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

人到中年以后,形体气血渐衰,骨节松弛,复感风寒 湿邪,致使肩部气血凝滞,筋失濡养,筋脉拘急

气血不足:年老体虚或因劳累过度而导致肝肾精亏,气血不 足,筋失所养,血虚生痛。久之,则筋脉拘急而不用。 外感风寒湿邪: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 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在脉则血凝而不流,脉络拘急而疼 痛。寒湿之邪淫溢于肌肉则屈而不伸,痿而不用。 外伤筋骨:跌扑闪挫,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 通则通。久之,筋脉失养,拘急不用。


鉴别诊断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抗阻力屈肘及前臂旋后时,肱二 头肌长头腱处疼痛剧烈 肩峰撞击综合征:肩部撞击试验阳性。肩峰下滑囊注 射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上臂外展受限,压痛点位于肱 骨大结节,疼痛弧 肩袖损伤:坠臂试验(上肢完全上举,双侧同时坠落 时,上肢突然无力坠落感,同时感觉疼痛。局麻后, 上肢被动外展90°,能维持体位者较轻,不能维持者 肩袖损伤严重),碘油造影
小圆肌腱
肩峰下囊
冈上肌腱
盂肱上韧带
盂肱中韧带 肩胛下肌腱 盂肱下韧带
滑囊
肩关节的运动生理

运动生理 肩关节各向活动的生理范围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病变, 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 力是主要的病因 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 粘连 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理化检查 X 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有的可见肩峰、 大结节骨质稀疏,或肌腱、韧带不同程度的钙 化现象。 肩关节造影检查:可见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 下部皱褶变小或消失。
肩关节周围炎的分期

炎症期:局部渗出,充血水肿明显,局部张力增加, 刺激神经末梢而疼痛剧烈,其功能障碍以主动活动受 限明显,被动活动则不明显为主。 粘连期: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广泛性粘连导致活动功 能障碍,此期疼痛明显减轻,而关节活动主动和被动 均受限。 肌肉萎缩期:粘连日久,因关节功能障碍出现废用性 肌萎缩,尤以三角肌、冈上肌萎缩明显,萎缩的程度 与病程时间的长短有关。
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巨骨(当锁骨肩峰端与 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不可深 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臂臑(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 池穴上七寸 ) 曲池,手三里(当阳溪与曲池 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 合谷
手少阳三焦经


肩髎,臑会(当肘尖 与肩髎的连线上,肩 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 后下缘 ) 中渚(在手背,第四、 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 凹陷中 )、外关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体征 外形:肩关节形态 压痛点:肩关节周围均有广泛性压痛, 肩前、肩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肱二头肌 长头肌腱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功能障碍:患者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内及旋 外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尤以上举、旋内后弯摸 背障碍明显。 肌肉萎缩:病情较久者,患肩肌肉萎缩、僵硬,肩峰 突起。肌肉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尤为明显。 外展扛肩现象




包括胸锁关节、肩锁关 节、肩胛胸关节、盂肱 关节 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 关节。 盂肱关节由肱骨头与肩 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 典型的球窝关节。 关节盂小而浅,边缘附 有盂唇 关节囊薄而松弛
肩袖


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及肩胛下 肌的肌腱在肩关 节囊的上、后和 前方形成腱板, 并与关节囊愈着 冈下肌腱 它可对肩关节起 稳定作用。
二、针刺练习
进针
针刺操作,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 刺手 ” 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 押手 ” 临床施术时,一般是右手持针,左手按压, 故称: 右手为刺手, 左手为押(压)手。
刺手
刺手的作用——掌握毫针 刺手持针的姿势——
以拇、食、中指三指夹持
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 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 快速透入皮肤,再行捻转, 刺向深层。
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概论

定义:肩关节周围炎是指 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 织损伤、退变、风寒湿侵 袭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慢 性非特异性炎症

人体特定年龄段,多种肩 关节疾病合并出现的综合 疾病
肩关节解剖

解剖生理

肩关节的组成 盂肱关节的特点

运动生理

肩关节各向活动的生理范围
肩关节周围炎的解剖结构
针灸取穴


近端取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阿是穴 远端取穴:条口透承山 辨证取穴:风寒湿痹:曲池、外关,合谷。气 滞血瘀:合谷、三阴交、阳陵泉。气血亏虚: 足三里,气海,三阴交 辨病取穴:天宗,秉风
手太阳小肠经


肩贞,臑俞(臂内收, 腋后纹头直上,肩胛 冈下缘凹陷中 ,不 宜向胸侧深刺),天 宗,秉风,肩外俞 (在第一胸椎棘突下 旁开3寸 ) 后溪
押手
押手的作用——
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 使针能准确地刺中腧穴,
另外可夹持针身,以助刺
手进针,使长针针身有所 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精神专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