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48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58例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58例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5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联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我院58例肩周炎患者,取太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局部取穴和经验效穴针灸,辅助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之中药汤剂调治。

结果:58例患者中,治愈32例,显效18例,好转5例,无效3例。

结论:太阳、阳明经取穴配合局部、经验效穴,辅以温经宣痹汤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肩周炎;中药;针灸【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142-01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是风、寒、湿三邪侵袭肩部络脉而致血凝不行、气滞不通而痛,故名“肩凝症”、“汤肩风”、“冻结肩”等。

以下是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8例报道。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58例,男性19例,女性39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2.4±13.4)岁;病程1个月以内7例,1~3月7例,4~6月25例,6~12月16例,1年以上3例,平均病程(8.75±3.56)月;其中左侧肩周炎29例,右侧肩周炎24例,双侧5例。

1.2诊断标准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被痛醒,但较少肿胀。

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者肩臂肌肉萎缩,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不能作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X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或轻度骨质增生。

2治疗方法2.1中药内服温经宣痹汤组成:黄芪30g、桂枝15g、穿山龙15g、地龙15g、威灵仙20g、防风15g、乌梢蛇10g、当归15g、赤芍15g、鸡血藤10g、制川乌10g、制马钱子5g(此两位药需先煎20min,在与其它药同煎),甘草20g(凡应用乌头类药物皆加两倍量的甘草以缓其峻烈,解其毒性)。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6-06-27T16:32:50.1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赵光灿[导读] 观察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穆棱市人民医院 157599【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4 年 3 月—2015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68 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84 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辅助中药治疗,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中药;针灸;肩周炎前言: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又被称之为冻结肩或五十肩,也被称为漏肩风等,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肩部或者双侧疼痛,并出现功能性障碍,在发病初始,多见单侧或者双侧肩部疼痛,同时向上肢辐射,呈现日轻夜重的情祝,手指有麻胀感,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僵直,上举手臂或者后伸动作受限,多见于50岁左右患者,l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笔者选择了168例肩周炎患者,并选择其中84例予以针灸按摩推拿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 2014 年 3 月—2015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 168 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84 例。

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 44 例、40 例;年龄在 16 岁~52 岁之间,平均年龄 34 岁,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 48 例、36 例;年龄在 18 岁 ~55 岁之间,平均年龄 36.5 岁,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温针灸治疗。

2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1.2方法观察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患者正坐,取 1.5 寸一次性针灸针,选取主穴:靳三针之“肩三针”(肩髃、肩前、肩贞);配穴:阿是穴。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分析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分析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肩周炎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分析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临床效果以及1年内复发情况。

结果:分析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0%(26/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20/27),两组之间差异较大,而结果显示,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分析组复发率为11.11%(3/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04%(10/27),两组之间差异较大,而结果显示,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治疗肩周炎患者时,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降低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率,可以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周炎;中药;针灸;复发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明显症状为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

肩周炎患者多表现为怕冷、压痛、肌肉萎缩痉挛、肩部疼痛,以及明显的肩关节活动受限。

为有效治疗,本研究采取中药联合针灸的方式,总结并归纳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被诊断为肩周炎者;②无其他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者;③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病史者;②临床信息不完整者;③中途转院者;④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

将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分析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分析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7~63岁,平均(51.06±1.17)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05±0.84)年;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35~64岁,平均(51.13±1.16)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10±0.80)年。

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是肩部肌肉和肩袖组织受损导致的疼痛和运动障碍。

中医认为,肩周炎是由于气血瘀滞,经络阻塞等原因引起,治疗一般采用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的方法。

一、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有关。

针刺可以刺激相应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肩部疼痛和肌肉僵硬。

同时,按摩可以促进肩部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缓解炎症反应,减轻肩部疼痛。

二、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的原理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肩部气血运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加速肩部组织修复和再生。

根据症状和体质的不同,中药汤剂可以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治疗,如瘀血型、湿热型、寒凝型等。

三、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的效果通过对临床多组病例分析可以得知,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疼痛,舒缓肩部僵硬感。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减轻疼痛通过针灸刺激和按摩手法可以有效地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病变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痛觉敏感性,缓解或消除肩部疼痛和不适感。

2.缓解僵硬感通过按摩手法可以促进淋巴液循环和血液循环,促进病变局部代谢废物的排出,减缓肩部组织的僵硬感。

3.恢复肩部功能通过针灸刺激和按摩手法可以促进肩部的气血运行和代谢,使得肩部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有助于肩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恢复肩部的功能。

4.改善生活质量通过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可以减轻疼痛和僵硬感,提高肩部的功能和灵活性,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疼痛,缓解肩部僵硬感,提高肩部功能和生活质量。

但是,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应该咨询医生,避免自行使用治疗方法导致症状加重。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54例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54例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54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

两组病例均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治疗。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22%,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4%,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中药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此病为肩部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性反应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因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老年人,又有“五十肩”之称。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临床中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8例病例均为河南省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

对照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36~68岁,平均56.2岁;病程2个月~3年;左侧26例,右侧18例,双侧10例。

治疗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39~71岁,平均54.6岁;病程2个月~3.2年;左侧20例,右侧20例,双侧14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

主要症状有肩关节疼痛,夜间剧烈疼痛,不能安眠,肩关节活动受限,部分患者臂力减退,肌肉萎缩,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阳性体征有肩关节活动度全方位受限,肩峰下及三角肌前外侧常有固定压痛点。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治疗原则:祛风散寒,化湿通络,取手三阳经穴为主。

取穴:肩贞、曲池、外关;随证配穴: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少海;肩前廉痛加合谷、列缺。

阿是穴、肩内陵、曲垣、大杼、风池、手三里、天宗等穴,亦可选用。

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用于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分析

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用于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分析

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用于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分析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用于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法。

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的患者有56例(93.33%),治愈患者有39例(65%);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有49例(81.67%),治愈患者有31例(51.67%)。

疗效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用于治疗肩周炎相比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标签:针灸治疗;结合中药;肩周炎;疗效观察分析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症,俗称五十肩,患者常在夜间疼痛加剧,同时肩关节在未治疗的情况下疼痛日益加重,肩周炎可为广泛性压痛且严重者可出现向背部以及颈部放射疼痛,大多数患者在50岁左右出现症状,且经调查显示女性发病率较高于男性,大多数患者为从事体力劳动或久病累及导致。

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正常的体力活动等。

近些年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可有效地缓解以及治疗患者临床表现,取得患者的一致好评,现将有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所有患者资料均来源于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前治疗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病例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分布在25~58岁,平均年龄为45.7岁,所患病程为2个月~3年之间;而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分布在22~55歲,平均年龄为43.9岁,所患病程为4个月~4年。

相比于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异具有比较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面对症检查,如生化、影像检查,排除患有其他脏器疾病以及肢体受损。

可通过X线片观察到患者肩部软组织局部有充血症状且肩峰脂肪线下模糊甚至消失。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贾燕亲(中铁十七局集团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32)回流,极大地提高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能力,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蛋白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植入人体后,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促使机体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软化、分解蛋白线,变成多肽、氨基酸,同时生成多种淋巴因子,被机体逐步软化吸收后,起到组织疗法的作用。

激发机体的免疫机能,更好地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促进病区修复;促进病灶部位血液循环改善,消除炎症,促进局部水肿吸收,进而改善神经根的刺激症状,通过神经-体液作用于相应患病部位,调动人体免疫功能,激发体内防御机制,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3]。

4典型病例患者,女,45岁,2016年10月12日来诊。

主诉:右侧腰背部疼痛1周,伴红色簇状疱疹1d 。

患者近期因装修房屋劳累过度,1周前突发腰部疼痛,夜间加重,难以入睡,自以为劳累腰肌劳损所致,自行贴膏药、口服止痛药无效,症状逐渐加重。

昨日发现局部有疱疹,红色斑疹,簇状分布,疼痛剧烈,不可触碰,即来求治。

查:右侧L 3~4间可见簇状水样疱疹,带状分布,底色暗红,局部疼痛,不可触碰,夜间疼痛加剧,不能入睡;舌红质暗,苔白腻,脉弦紧数。

诊断为带状疱疹,中医辨证属瘀血阻络。

治疗取L 3、L 4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紫药水标记穴位,碘伏常规消毒,无菌操作,以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后以12号一次性埋线针放入2cm 的0号蛋白线,依次注入穴位,针孔挤血几滴,查看线头没有外露,消毒后创可贴外敷针眼。

嘱其3d 内针眼不要着水。

治疗1次后症状明显减轻,没有新疱疹产生,夜间疼痛可忍,能够入睡;第2周埋线后,疱疹开始消退,疼痛明显减轻,连埋3次痊愈,随访半年无后遗神经痛。

5讨论目前西医在带状疱疹的诊治领域进展并不满意,以药物结合神经阻滞来缓解临床症状,需要患者密切配合,付出很大财力,加之抗病毒药物本身副作用大,且容易留下后遗症。

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有部分年轻人患上。

肩周炎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僵硬、功能障碍及肿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目前,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结合临床案例和相关文献,对这一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中医针灸按摩治疗肩周炎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痹痛”范畴,主要病机为气滞、瘀滞、寒湿等引发的肌肉筋膜炎症。

针灸按摩是中医的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供应,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消炎镇痛、舒筋活络的目的。

对于肩周炎患者,常用的经典穴位包括肩井穴、肩髎穴、肩外俞穴等,可以通过温针、刮痧、艾灸等手法进行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按摩治疗肩周炎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肌肉僵硬度,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肩功能。

而且,针灸按摩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长期治疗。

二、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病与气血不畅、湿热内蕴、经络受阻等因素有关。

中药治疗肩周炎常用的方剂有破瘀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当归、红花、桃仁、麻黄、川穹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祛风除湿、止痛松筋等功效,能够改善肩关节的血运、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增强软组织代谢,从而缓解疼痛。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有明显的疗效,通过长期服用中药汤剂,可以减轻肩部的疼痛感和肿胀情况,提高患肩关节的活动度。

且中药汤剂不仅能缓解疼痛,还具有调理全身气血的作用,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比较适合患有慢性肩周炎的患者。

中医针灸按摩和中药治疗肩周炎各有其优势,临床上也常常将两者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中医针灸按摩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肌肉僵硬,中药汤剂则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

两者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可以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缩短疾病的病程,提高治疗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48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肩周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后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尽快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针灸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滑囊等软组织损伤,以及肩关节产生的无菌性炎症[1]。

患者在患病后,会产生剧烈的肩部疼痛,导致肩关节运动障碍,中医认为肩周炎是由于风、湿、寒侵袭肩部经络导致肩部血液凝结、气滞受阻,肩部关节组织出现各种损伤,使患者出现各种肩部疼痛,这给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

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针灸治疗,同时给予中药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肩周炎患者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肩周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47.5±5.6)岁,病程1-15个月,平均病程(8.5±2.4)个月,左侧肩周炎16例,右侧肩周炎12例,双侧肩周炎4例;观察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38.1±5.9)岁,病程1-16个月,平均病程(9.1±2.1)个月。

左侧肩周炎18
例,右侧肩周炎11例,双侧肩周炎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以及肩关节肌肉萎缩等症状,经过临床病理诊断,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主要方法是取穴(肩贞穴、外关穴、曲池穴以及肩胛穴),对穴位进行针灸,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采取肩部其他穴位针灸,主要目的在于通络驱寒,在选取穴位后,采用酒精对针进行消毒,然后快速刺入,深度在2-3cm为宜[3]。

同时特殊穴位按照穴位确定刺入深度,在针刺的过程中,可以配合走针疗法,缓解患者肩部的疼痛感。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主要的中药处方为[4]:杜仲、当归、延胡索各10g,牛膝、黄芪各12g,白芍、附子、穿山甲、甘草各8g,干姜、全蝎各4g,温水煎服,每日一次,在服药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1周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症状缓解情况。

1.3疗效评定
根据肩关节的中医诊断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5]:治愈:患者经过治疗,肩部疼痛消失,肩部关节能够自由活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显著:经过治疗,患者的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若过度劳累后会出现轻微疼痛,休息后疼痛自动消失。

有效:患者的疼痛症状基本减轻,肩关节活动情况明显好转。

但活动仍有障碍,还需进一步恢复。

无效:患者经过治疗,肩关节疼痛未得到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为得到恢复,与治疗前差异不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s
x )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愈13例(54.1%),显效6例(25.0%),有效5(20.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41.6%),显效5例(20.8%),有效4(16.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24例)13(54.1)6(25.0)4(16.6)1(4.2)95.8%
对照组(24例)10(41.6)5(20.8)4(16.6)5(20.8)79.2%
X2值/ / / / 16.874
P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病于中老年群体,主要是由于患者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体质下降,骨骼紧密度降低,容易引起肩周炎的发生[6]。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肩部血流不畅,加上肩部关节湿气过重引起的,中医学上称为肩风,患者在患病后,通常表现为严重的肩关节疼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障碍。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肩周炎在中医治疗中,一般采用通血脉、活经络等药材治疗,这样能够有效的额消除患者的湿气,使患者的脉络通畅,气血阻滞解除,恢复关节活动。

中医上还采用穴位针灸疗法,选取肩部周围的穴位进行针灸,能够调节患者肩关节的血流平衡,使肩部血流通畅,还能够有效的祛除患者体内的湿寒,同时采用走针疗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肩部疼痛,对患者的有效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7]。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去患者的
肩部的主穴,一般主要有肩胛穴、肩贞穴、外关穴、曲池穴等,在给予主穴治疗的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针对病情选取合适的配穴,如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等,通过配穴的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肩部疼痛,达到活血化瘀的疗效,对患者的症状缓解具有较大的作用。

总之,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疏通患者的经络,行气活血[8]。

同时采用中药治疗,能够祛除患者肩关节湿寒,缓解肩关节肌肉痉挛,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疼痛的改善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后配合中药治疗,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尽快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锋.针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04(20):457-458.
[2]李福美.针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药汤剂治疗68例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26(08):670-671.
[3]谭学智.应用内服外熨配合针灸法治疗肩周炎56例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18):70-71.
[4]谢志平.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23(45):643-644.
[5]常修河,杨道森,赵惠.中药配合针刀治疗肩周炎68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08(16):509-510.
[6]杨立春.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3(10):413-414.
[7]金鲁微,韩云.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9,09(09):576-577.
[8]印松杰.针刺肩部颈部肌肉起止点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06(17):520-5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