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密集型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4例

密集型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4例
病 因是 肩胛 骨 背 面三 肌 附 着 处 因慢 性 劳 损 引 起 的无 菌 性 炎 症 和
2 治 疗 方 法
2 1 治 疗 组 . 2 1 1 密 集型 针 灸 ..
密集 型 针 灸 采 用 一 次性 无 菌针 灸 针 , 径 为 0 4 直 .5mm, 为 长 5 m。第 1天在 患 者 肩 关 节 前 方 寻 找 压 痛 点 , 压 痛 点 为 中 0m 以 心直刺 1 0根 一1 针 , 尖 直 达 骨 膜 , 与 针 之 间 的 间 距 为 5根 针 针 0 5c ~ m。针 刺 后 不 行 针 , 用 补 、 法 , . m 1c 不 泻 留针 3 i, 加 0rn 并 a T P照射 3 i 后拔 针。第 1 针刺后 在压痛 点处 注射 复方 D 0r n a 次 倍 他 米松 注射 液 , 可注 射 2个 一3个 痛 点 , 射 速 度 不 要 过 快 。 注 第 2天在 肩 关 节 后 方 肩胛 冈 上 肌 、 下 肌 处 寻 找 压 痛 点 再 行 密 冈
3 疗 效分析
3 1 疗 效 标 准 .
收 稿 日期 :00—0 2 21 2— 5 修 回 日期 :00— 3— 4 2 1 0 2 本 文编 辑 : 慧芳 张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 , 本病的头颈背肩臂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 障碍 , 属躯 干 上 部 软组 织损 害 的临床 表 现 。在 躯 干上 部 软 组 织 全 损 害 中肩胛 骨 背 面三 肌 附 着处 损 害性 疼 痛 所继 发 的 肌痉 挛 , 然 必
产 生 “ 关节 疼 痛 和 功 能 活 动 的 消失 ” 要 针 对 该 处 冈 下 肌 、 肩 只 大 圆肌和小圆肌等附着处的压痛点进行强刺激推拿或密集型银质 针 针 刺 , 全可 以快 速 地 解 除 “ 关 节 疼 痛 ” 并 恢 复 正 常 功 能 。 完 肩 , 根据这一理论笔者采用密集型针灸针刺法 , 把银质针改为特制的 较 粗 的 毫针 亦 可取 得 满 意 的效 果 。T P是 特定 电磁 波 照 射 治 疗 , D 可 以有 改善 局部 血液 循 环 , 进 炎 症 消散 , 促 消除 软组 织 炎 症 ; 低 降 神经兴奋性 、 镇痛、 解痉的作用。复方倍他米松 注射 液直接在痛

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概述】本病泛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含关节囊、滑液囊、肌肉、肌腱、腱鞘、韧带等)的无菌炎症或退行性改变而致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日趋受限的一种慢性病变。

中医称之谓“漏肩风”。

日本称“五十肩”、“冻结肩”等。

常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较多于男性。

但近10年来发现本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倾向。

肩关节周围炎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肩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肩部外伤或慢性劳损,肩部活动减少,局部寒冷刺激及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长期劳损和气血不足,再加上风寒湿外邪的侵袭,血不养筋,筋脉拘急废用所致。

【临床表现】多为单侧发病,极少数患者双侧同时发病。

初期从肩部隐痛,发展到持续性疼痛。

疼痛范围广泛,剧烈者呈刀割样,常可放射至臂部,昼轻夜重,夜间常可因睡眠体位不当而痛醒不能入睡。

白天常可因劳累、牵拉、碰撞、受寒等因素而肩痛加剧。

肩关节活动受限是全方位(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的,逐渐加重。

患者常可因肩痛和活动受限失去正常梳头、穿衣、系腰带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十分痛苦。

后期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关节僵硬、运动功能丧失,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最为明显。

在体征方面有“扛肩”现象(图123),在肩峰、喙突或肱二头肌长头等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病。

【诊断和鉴别】1.诊断要点(1)中年以上患者,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呈缓慢性发展无其他原因者。

(2)经肩关节X光摄片排除骨关节病变即可明确诊断为本病。

2.鉴别诊断对年老体弱、进行性消瘦、精神萎顿、肩痛剧烈伴夜痛者,应高度警惕,怀疑肿瘤时,必须作进一步的肩关节和全身检查。

【治疗】1.治疗原则舒经通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2.常用穴位及部位肩髃、肩内陵、肩贞(此三穴亦称肩三穴).天宗、肩并、曲池、阿是穴等及肩部。

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推拿治疗概况

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推拿治疗概况

1 . 1 中 医病 因病 机 。从 祖 国医 学范 畴 上认 识 ,刘 凤 云 等 效 明显 优于普 通针灸 治疗方 法 ,疗 程也 明显缩短 。 认 为 ,本病 常 由于劳损 或年 老体 弱 ,气 血亏虚 ,风 寒湿 三邪 乘虚侵 入 ,滞 留于筋骨 之间致经 络阻滞 、气血不 畅引 发本 病 。 4 推 拿 治 疗 推 拿 治疗 也 是肩 周 炎有 效 治疗 方 法 之一 。褚 英 峰 针 赵金 认 为 ,病 因多有 营卫气 虚 、风寒湿 之邪乘 虚侵入 ,袭
1 I 丙I , 丙布 J L
优 于普 通 针刺 组 。李 建兵 等 n 等 ,运用 辩 痛 点结 合 古刺 法 治疗 肩周 炎 9 O例 。结果 治 疗组 与 对照 组 治愈 率 比较 ,差 异 有显 著性 ( P <0 . 0 1 ),辩 痛点 结合 古刺 法治 疗肩 周炎 的疗
2 6

Wo r l d L a t e s t Me d i c n e I n f o r ma t i o n( E l e c t o r o n i c Ve r s i o n ) 2 0 1 5 Vo 1 . 1 5 No . 3 5
综述 ・
肩关 节周 围炎 的针灸推拿治疗概况
镇 痛 、抗炎 的功效 。其 治疗 肩周 炎 2 1 6 例 ,治愈 1 8 0 例 ,占 8 3 . 3 3 %;好 转 3 6例 , 占 1 6 . 1 6 %;无 效 者 0例 , 总 有 效 率

1 0 0 %。封丽 华 , [ 2 0 1 ,等 ,在 李 墨林 推拿 治疗 肩 周炎 临床经 验 文 中 ,介绍 了李墨林 推拿 治疗肩周 炎 临床 经验 , 结 论认 为 , 李墨林 推 拿治疗 肩周 炎手 法计有 9点 ,九法 之 中弹拨一 法是 肿 、渗 出 、粘 连 ,导致 肩部 肌 肉疼 痛和 肩关节 功能 障碍 。杜

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的体会

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的体会

12 3 肩部功能活动受 限 ,肩 关节 以外展 、外旋 、后伸受 ..
限最 明显 ,少数人 内收 、内旋 亦受限 ,但前 屈受限较少。
12 4 X线 检 查 早 期 多 无 改 变 , 中 晚 期 可 见 肩 部 软 组 织 钙 . .
化 ,肩锁关节骨 质疏 松 、关节 端增 生或形 成骨 赘或关 节 间
线片示无异 常。故诊断 为肩关 节周围炎 ( 肩凝 症 ) ,辨 证为 风寒湿型 ,属太 阴 经证 。治 疗 运 用 祛 风散 寒 、除 湿通 络 、 止痛法则 ,选穴肩偶 、肩 井 、肩前 、肩髂 、曲池 、阿是穴 、
显压痛 和外 旋 、外 展 、举臂 疼痛 ,活动 障碍 者 ,可 配合 肩 髂 、阳陵泉 、或配 刺臂丛 ( 用强 刺激 ,略向下 刺 ,使针 感
肩部 。这样 可使难治性肩周炎 得以很快奏效 。
尺泽 。采取毫针刺泻法 ,每 日 1次 ,每次 留针 3 0分钟结 束 后 ,再 进行针刺条 口透承 山配合肩关 节运动法 1 O分钟 ,选
择运用平补平泻针 法 ,肩关 节运 动 主要是 针对 活动 受 限动
5 3 采用条 口穴 透刺承 山穴配合 肩关 节运 动的治疗 方法 , . 可疏通太 阳 、阳 明两 经之 气 ,进 而疏通 肩部 经络 气血 ,祛 风散寒 。同时肩 关节 运动手 法 ,可使 肩部 周 围软组 织 的广
年人发病 的原 因。故采用 针刺疗 法 ,必 须要 运用 中医 学辨
患者女 ,4 8岁 ,2年 前 曾有走 路 滑倒轻 度 损伤 左肩 部 病史 ,后每遇 阴雨 天气 或寒 凉而 出现左 肩前 后两 侧酸痛 时
证施治方 法与现 代 医学 相结 合 ,辨病 与 辨证结 合 ,来 指导

傍针刺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4例

傍针刺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4例
长 远 疗 效 的关 键 。 4 典 型 病 例
挟气 虚并火 , 治痰 为 主。 并提 出“ 痰 不作 眩 ” 主 ” 无 的 张 。治 宜涤 痰化 浊 通络 , 用温 胆 汤 加天麻 、 药 白术 、
僵蚕 和川芎 。风 寒 束 络型 的特 点是 头 昏发 作 频 繁 ,
脑彩色超声波检查显示椎 动脉痉 挛 。治 宜舒筋 活血 , 药用舒筋活血止 眩方 ( 当归 , 芎 , 川 葛根 , 活 , 羌 肉桂 , 地龙 , 芍药 , 白术 , 麻 , 蚕 ) 天 僵 。肝风 上扰 型 责 之 “ 诸
中图分 类号 : 6 4 3 文献标 识码 : R 8. A
文章编 号 :O 0 2 9 2 0 )5 0 7 3 1 0 —2 1 ( 0 8 0 —0 2 —0 节功 能障碍 为主 。笔者 自 2 0 0 3年 2月 至 2 0 0 7年 6 月期 间 , 采用傍 针刺 为主 治疗 肩关 节周 围炎 , 得满 取 意效果 , 现报告 如下 。 l 临床 资料 1 1 一 般资料 . 肩 关 节 周 围 炎患 者共 8 4例 , 为 均
示 : C 钩椎 关 节 增 生 明 显 。诊 断 为 椎 动 脉 型 C一和
高 、 目红赤 、 面 脉弦 。治宜镇肝熄 风 、 活血 通络 。药 用 镇肝 熄风 汤 加 减 ( 赭石 , 覆 花 , 决 明, 龙 , 代 旋 石 地 当 归, 川芎 , 丹参 , 葛根 , 泽泻 , 钩藤 , 茯苓 ) 。痉挛 型颈 椎
作 者 简 介 : 长林 ( 9 7 ) 男 , 主 任 医师 彭 16一 , 副
住院患 者 , 中男 3 其 1例 , 5 例 ; 女 3 年龄 最小 3 岁 , 5 此外 , 丁老 特别 强调症 状缓解 之后在 于保健 , 避

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6例

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6例
维普资讯

中医中药 ・
20 06年 8 月第 3 第 8 卷 期
Wol el iet r dH ahDg s t
防风 、 白 、桂枝等 ,疗效显著 。取方 :玉屏风散 、牡砺 散。 术
临床 参考病症 :虚人感 冒,小儿 、老人尤其肥人 多汗者 ,自汗
连翘 、薏苡 、败酱草、皂 角刺等 ,补 益中气,托疮生肌 ,为
治疗疮疡之要 药。《 神农本草经》渭:黄 芪 “ 主痈疽,久败疮, 排脓 止痛 ,大风濑疾 ,五痔 ,鼠瘘 。 ”取方托里消毒散、透脓 散、四妙汤 。临床参考病症 :慢性溃疡 ,痈疽 。
35 活血 通 络 .
行则诸湿肿 满得 以消散 ,血 行则 能活血通 络,推陈 出新,瘀 滞得化 。所 谓 “ 正气存 内,邪不可 干 。”黄 芪为补气补 虚要
肩关 节崩 炎足 [ 】肩关节周 围软组织病 变而引起 的肩 i I 部疼痛和肩父 节活动障 ,简称 “ 肩剧炎 ”,足针灸科临床 的 常见病 、多发病 ,好发 中老年人 ,特别是 5 0岁 以 f的更为 : 多见 ,故又称为 “ 卜 ”。近年来 ,笔者对 5 五 肩 6例肩周炎患 者进行治疗,疗效颇 好,现 介绍如下 。
2 治 疗方患者 中男性 2 5例,女性 3 例 。发病 年龄 3 ~4 1 1 0岁
・9 4・
肩隅、肩贞、臂膈、曲池 、压痛 点。配穴:肩内廉痛加太渊 ; 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 ;肩前廉痛加合谷。以 卜 均取患侧穴位。
气血虚滞 ,络脉瘀阻所致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者,用炙
黄芪 2  ̄6 0 0克 ,配伍当归 、川 芎、桃仁、红花 、地尼等 ,补 I 气益 血,活血通络 。取方补 阳还伍汤 。临床参考病症 :中风后 遗症 ,偏瘫 ,痿证等 。 以 卜 均取前人 占方应用 于实 际临床 中的总 结,辨证施 治, 取效颇著 。随着医学的发展,住 临床治疗 中,中药制剂应用渐 多。黄芪注射 液亦 被广泛应 用于临床 。更有研 究报道 ,黄芪注 射液在对流行性 m血热 、 尿病 、充血性心 力衰竭 、心机梗死 糖 及恶性肿瘤等诸多疾病的治疗方面 , 均起到一定的作』 。诸多 { j 实验研究发现 ,黄芪含多糖 、硒等 ,能增强 网状 内皮系统的吞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一、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陈某,男,60岁,美国某市针灸专家,1989年1月来京就诊。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年,以酸痛、胀痛、放射痛为主,影响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

检查:肩峰、三角肌处压痛(+++),上举150°,外展45°。

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二、颈中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赵某,女,5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就诊。

3个月前不明原因右肩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及内服中西药未效来诊。

查肩部无红肿,右上肢前屈小于30°,外展小于30°,后伸小于15°,内旋小于30°,肩贞、肩髃、天宗、肩前穴可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取物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肩周炎,针刺右“颈中”穴1次,患者自述肩关节活动轻松,当即右上肢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140°,后伸大于60°,内旋大于95°,后背上举能触到对侧后背及腋后线。

又针1次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肩周炎的食疗方1.白花蛇酒治疗制作原料:白花蛇1条,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治疗制作原料:丹参30g,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居家治疗肩周炎的妙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过度劳累和寒冷时加剧。

补益气血针刺法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的作用

补益气血针刺法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的作用

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穴位针刺 平泻法。两组在治疗期间都嘱进行功能锻炼。 治疗 , 对其疗效进行对 照组观察 , 现将观察结果总 3 结 果 结 报告 如下 。 两组 病人 经 过 治 疗 , 于 3个 疗 程 结 束 后 按 均 1 临床 资 料 《 中医病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 定 疗效 , 果 如表 I ¨评 结
治疗组 对照组

表 1 两组 患者治疗后疗效 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例( ) % 无效 有效率( %)
9. 67 8. 67
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中肩周炎 的诊断 标 准 : 肩 部疼 痛逐 渐 加重 , 轻 夜重 ; ① 昼 ②肩 部 以上 臂 上举 、 展 、 伸 、 外 后 内旋 活 动 受 限 ; 肩关 节 周 围 ③
医理论 认 为本病 的发 生原 因主要 为五旬 之人 , 肾 肝
作者单位 : 河南省中医院,失 濡 养 , 外 不 固 , 寒 湿 邪 侵 气 筋 卫 风
风 湿病 与关节炎 2 1 0 2年 第 1卷 1期 R ema s n r ri 2 1 V 11 N . h u t m a dA t is 0 2, o. , o 1 i h t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 P<00 .5
表 2 两组痊愈病例所需疗程比较
例( ) %
13 排 除标 准 ① 不 符 合 上 述 诊 断 标 准 者 ; 颈 . ②
椎病、 冠心病等肩外疾病引起 的肩痛者 ; 肩关节 ③
脱位、 骨折 、 核 、 脓 性关 节炎 等 疾病 引起 的肩痛 结 化
者; ④臂丛神经炎 、 胸廓出 口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疾 4 讨 论 病 引起 的肩痛 者 。 肩周 炎 中 医 称 “ 十 肩 ” “ 肩 风 ” “ 结 五 、漏 、冻 2 治疗 方法 肩” “ 、肩凝症” 等。《 素问 ・ 逆调论》 “ 云: 营气虚则 2 1 观察 组 针 刺肩 关 节周 围穴 位 : . 患侧 肩 锅 、 肩 不仁 , 卫气 虚则 不 用 , 卫 俱 虚则 不 仁 且 不 用 。 中 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押手
押手的作用——
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 使针能准确地刺中腧穴,
另外可夹持针身,以助刺
手进针,使长针针身有所 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精神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 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长(细)针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 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
毫针的针刺方法 舒张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 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 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主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 面部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管针进针法
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针刺的角度
直刺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平刺(横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谢谢!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体征 外形:肩关节形态 压痛点:肩关节周围均有广泛性压痛, 肩前、肩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肱二头肌 长头肌腱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功能障碍:患者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内及旋 外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尤以上举、旋内后弯摸 背障碍明显。 肌肉萎缩:病情较久者,患肩肌肉萎缩、僵硬,肩峰 突起。肌肉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尤为明显。 外展扛肩现象
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

人到中年以后,形体气血渐衰,骨节松弛,复感风寒 湿邪,致使肩部气血凝滞,筋失濡养,筋脉拘急

气血不足:年老体虚或因劳累过度而导致肝肾精亏,气血不 足,筋失所养,血虚生痛。久之,则筋脉拘急而不用。 外感风寒湿邪: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 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在脉则血凝而不流,脉络拘急而疼 痛。寒湿之邪淫溢于肌肉则屈而不伸,痿而不用。 外伤筋骨:跌扑闪挫,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 通则通。久之,筋脉失养,拘急不用。
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巨骨(当锁骨肩峰端与 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不可深 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臂臑(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 池穴上七寸 ) 曲池,手三里(当阳溪与曲池 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 合谷
手少阳三焦经


肩髎,臑会(当肘尖 与肩髎的连线上,肩 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 后下缘 ) 中渚(在手背,第四、 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 凹陷中 )、外关
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概论

定义:肩关节周围炎是指 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 织损伤、退变、风寒湿侵 袭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慢 性非特异性炎症

人体特定年龄段,多种肩 关节疾病合并出现的综合 疾病
肩关节解剖

解剖生理

肩关节的组成 盂肱关节的特点

运动生理

肩关节各向活动的生理范围
肩关节周围炎的解剖结构
二、针刺练习
进针
针刺操作,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 刺手 ” 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 押手 ” 临床施术时,一般是右手持针,左手按压, 故称: 右手为刺手, 左手为押(压)手。
刺手
刺手的作用——掌握毫针 刺手持针的姿势——
以拇、食、中指三指夹持
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 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 快速透入皮肤,再行捻转, 刺向深层。


中医分型



风寒湿痹证:肩部酸痛,遇寒痛增,得温痛减, 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 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气血瘀滞证:肩部疼痛拒按,夜间为甚。舌质 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 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特点

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发生在 单侧肩部

临床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肌肉萎缩 为主要特征。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中年后发病,起病缓慢。多数患者有肩关节劳损史, 少数可因感受风寒而急性发作。 初起感患肩经常性酸楚疼痛,局部怕冷,有僵滞感, 肩关节不灵活,甚者害怕活动。 肩部疼痛,多数为钝痛,日轻夜重,肩部动作过大时 则剧烈疼痛。疼痛可累及整个肩部,可向上臂及颈背 部放散。 活动受限,呈进行性加重,早期因疼痛所致,中后期 因粘连所致。可影响穿脱衣服、梳头、洗脸、叉腰等 动作。
针灸取穴


近端取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阿是穴 远端取穴:条口透承山 辨证取穴:风寒湿痹:曲池、外关,合谷。气 滞血瘀:合谷、三阴交、阳陵泉。气血亏虚: 足三里,气海,三阴交 辨病取穴:天宗,秉风
手太阳小肠经


肩贞,臑俞(臂内收, 腋后纹头直上,肩胛 冈下缘凹陷中 ,不 宜向胸侧深刺),天 宗,秉风,肩外俞 (在第一胸椎棘突下 旁开3寸 ) 后溪
毫针的针刺方法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 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 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 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 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 求的深度。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爪切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小圆肌腱
肩峰下囊
冈上肌腱
盂肱上韧带
盂肱中韧带 肩胛下肌腱 盂肱下韧带
滑囊
肩关节的运动生理

运动生理 肩关节各向活动的生理范围
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



本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 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 力是主要的病因 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 粘连 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毫针的针刺方法
爪切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夹持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 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 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包括胸锁关节、肩锁关 节、肩胛胸关节、盂肱 关节 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 关节。 盂肱关节由肱骨头与肩 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 典型的球窝关节。 关节盂小而浅,边缘附 有盂唇 关节囊薄而松弛
肩袖


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及肩胛下 肌的肌腱在肩关 节囊的上、后和 前方形成腱板, 并与关节囊愈着 冈下肌腱 它可对肩关节起 稳定作用。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理化检查 X 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有的可见肩峰、 大结节骨质稀疏,或肌腱、韧带不同程度的钙 化现象。 肩关节造影检查:可见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 下部皱褶变小或消失。
肩关节周围炎的分期

炎症期:局部渗出,充血水肿明显,局部张力增加, 刺激神经末梢而疼痛剧烈,其功能障碍以主动活动受 限明显,被动活动则不明显为主。 粘连期: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广泛性粘连导致活动功 能障碍,此期疼痛明显减轻,而关节活动主动和被动 均受限。 肌肉萎缩期:粘连日久,因关节功能障碍出现废用性 肌萎缩,尤以三角肌、冈上肌萎缩明显,萎缩的程度 与病程时间的长短有关。


鉴别诊断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抗阻力屈肘及前臂旋后时,肱二 头肌长头腱处疼痛剧烈 肩峰撞击综合征:肩部撞击试验阳性。肩峰下滑囊注 射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上臂外展受限,压痛点位于肱 骨大结节,疼痛弧 肩袖损伤:坠臂试验(上肢完全上举,双侧同时坠落 时,上肢突然无力坠落感,同时感觉疼痛。局麻后, 上肢被动外展90°,能维持体位者较轻,不能维持者 肩袖损伤严重),碘油造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