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三上)3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三上)3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三上)3第五课第一框«辉煌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与能力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明白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2. 培养学生善于摸索和勇于提咨询解答咨询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摸索、述讲等手段,把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咨询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教学预备】课件、课堂练习、教案【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第一,我们来观赏一下中国优美的古典音乐。

播放«春江花月夜»。

咨询:哪位同学明白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提到中华文化,有的人会想到长城,有的人会想到旗袍,有的人会想到中国功夫。

我们一起来观赏几幅图片。

活动一:看谁讲得多咨询: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起什么?〔学生回答:故宫、音乐、雕刻、绘画、剪纸、古诗、茶、饮食、中国结、中国的传统佳节等〕看大屏幕图片。

这件旗袍和超短裙假如是你穿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件?同学们看一看那个剪纸,可看出什么来吗?这是一个中国的福字,其中包含了中国的12生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谁制造了中华文化?1. 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聪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制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

老师: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显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或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或由于异族的入侵,或由于内部的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看大屏幕图片〕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进展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明白这是哪个文明吗?〔学生:中华文明。

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教案及同步练习-1.doc

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教案及同步练习-1.doc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源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对一些中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习题小卷【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古筝《茉莉花》师:古筝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极小的一部分,中华文化还包括哪些内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板书课题,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本,说出如下问题的答案:1、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难点)3、中华文化的构成?特点?(重点)4、中华文化的地位、影响?(重点)5、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其有什么特点?(重点)6、对于传统美德,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三、学习新课(一)学习第一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活动一: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是什么?(1)学生分组列举(2)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图片,问:谁创造了这些灿烂的中华文化?答:各族人民。

2、感悟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1)活动二:①、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古代文明吗?②、这些文明的发展情况如何?③、对比世界各国的古文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多媒体出示四大文明的情况,得出结论: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问:上述材料说明什么?答:中华文化具有无穷的创造力(3)活动三:①、你能说说我国的传统节日吗?②、每逢佳节,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不论多遥远,都要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说明了什么?答:中华文化具有伟大的凝聚力(4)通过上面的分析,请总结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是什么?答: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九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对今天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古琴演奏的音乐,展示故宫图片,让学生猜猜今天上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以一名外国青年的旅行为线索展开。

约翰的中国之旅一、约翰拍下了三张居民照猜猜他去了我国哪三个地方。

他在当地吃到什么风味小吃?看到什么特色娱乐?约翰的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奇特的房子?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二、约翰品尝了三种中国传统食品(1)说出这些食品的名称,猜猜约翰过了我国哪三个传统节日?(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三、约翰继续旅行,他看到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东西。

小游戏:最佳拍挡规则:1、两位配合默契的同学组成1队;2、1位同学选择你认为最能让队友直接猜出答案的陈述,另外一位同学背对屏幕,根据队友陈述,猜出答案;3、陈述内容不得含有答案本身,比如“雨伞”,可以这样表述:两个字,一种用具,撑起来的,防天上落下来的水的……(不得包含“雨”和“伞”字)。

4、每队限时2分钟。

四、小游戏:挑战五年级规则:1、连续答对五题挑战成功。

2、答错即挑战失败。

3、有两次机会求助现场同学。

4、每题限时一分钟。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

A.仁、义、礼、智、信B.宫、商、角、徵、羽C.天、地、君、亲、师D.麻、黍、稷、麦、菽请说出我国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创造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首篇《关雎》就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C.风雨如晦,鸡鸣不已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

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题。

这一框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与影响,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认识到在文化创造过程中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丰富和发展。

学情分析:(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前所末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避免盲目地迷信外来文化,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是非常重要的。

(2)虽然我们学生在学习八年级上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基础上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有所了解。

但鉴于大部分学生较懒、缺乏学习主动性,在适当布置课前任务以外,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关于中华文化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和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框学习,懂得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及力量并能够举例、判断、分析;懂得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并能够举例说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材料对比、分析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力量所在;观察分析中华传统美德的典型材料,体会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坚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中华的内容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

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到了一位特邀嘉宾,他就是(幻灯片展示大山展示中国才艺的图片)大家认识他吗?设疑:你对大山的印象是什么?(大山会说中国话,会表演中国相声。

)设疑:“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他呢?又是什么成就了他呢?(那就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板书:灿烂的中华文化二、共同探究,学习新课(一)、谁创造了中华文化?幻灯片展示时事材料:迄今共有29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公布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名录包含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前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遗产。

2001年1项:昆曲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2005年1项:蒙古族长调民歌2007年1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10年2项:京剧、中医针灸2011年1项:皮影戏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在国际一级保护的另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共7项。

九年级政治全册 5_1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5_1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学情分析:当今社会,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入,加上学生认知层面较窄. 辨别能力不强,导致一些学生漠视了中华文化,如:少有学生听京剧,古典名著大多不愿看,考试怕考文言文等;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部分学生成为了哈日、哈韩一族;产生了与传统美德相悖的言行,如考试作弊、顶撞父母等,因此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3、古诗朗诵…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中华文化的产生2、中华文化的组成3、中华文化的特点、力量、影响、4、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及为什么要弘扬传统美德三、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活动一:看谁说的多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1、吃一堑,长一智2、车到山前必有路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活动四:讲故事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书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课堂训练】当堂完成巩固练习【集思广益】【教学后记】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学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吗?(学生回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新授中华文化的产生提到中华文化,你会立刻想到什么?(学生回答,答案不局限。

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展示。

)出示汉字、故宫、京剧、粽子的图片,问:那么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多媒体展示介绍。

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产生的时间和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的创造者相同。

你知道都是谁创造了这些文化吗?(各族人民或广大劳动者。

)由此我们归纳一下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回答)小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与我们一样影响巨大的其它文化现在怎样了呢?多媒体展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的相关图片及材料提问: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中华文明。

)你知道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吗?(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的内容在这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产生了许多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历史人物。

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填表)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华文化?(学生回答后展示相应图片。

)归纳中华文化的构成(内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五课第1框灿烂的中华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

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五课第1框灿烂的中华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五课第1框灿烂的中华文化【预习评价】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进行结构化预习,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问题1:阅读教材66图文提起中华文化,除了上图中三个人提到的之外,你又会想到什么?问题2:阅读教材67图文,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问题3:阅读课本68页,请同学分别就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谚语或格言谈谈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教师问题】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将下列问题写在课本相应处,然后小组合作讨论:问题1:中华文化的产生?(形成、由来?)问题2. 中华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构成)问题3. 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问题4: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影响?)问题5: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问题6: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我的问题】【多元评价】自我评同伴评学科长评小组长评学术助一、单项选择题:(练习册选作)(A级)二、拓展延伸:1、(B级)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不断迎来探询中国文字历史、向往中华文明的海内外参观者。

甲骨文的发祥地安阳,以一座状如古代城堞的现代建筑,承载起中国文字的久远血脉,书写着一个民族的新的传奇。

该馆是我国首座、也是世界唯一的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文物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少数民族文字等,犹如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中国文字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2)中华文化的影响有哪些?2、(C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

灾情惨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全力抢救生命,奋起抗震救灾。

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万志愿者活跃在灾区的各个岗位,全国人民也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1)上述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美德?请写出两方面。

(2)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预习评价】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进行结构化预习,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问题1:阅读教材P.70材料(1)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2)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问题2:阅读教材P.71,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问题3:阅读72材料,长征精神指什么?【教师问题】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将下列问题写在课本相应处,然后小组合作讨论:问题1:为什么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精神?问题2:民族精神的核心及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问题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各有什么?问题4:如何对民族精神进行传承?【我的问题】【多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二、拓展延伸:1、(B级)材料一:2012年是中国丰收之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组成、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
主要表现,教育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美德。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难点:作为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美德。

课前预习:
1、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5、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学习过程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活动一】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
曲、明清小说、
(1)、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活动二】列举中华文化事例并作介绍。

①、方块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②、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宫殿的标志性建
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③、京剧。

④、编钟。

⑤、粽子。

⑥、丽江纳西族文化…………。

(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
代表人物
——为什么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答: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活动三】列举言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
如:A、吃一堑长一智说明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B、车到山
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民的勇气、鼓
舞其斗志的良药。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
语。

(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
远影响。

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活动四】与传统美德有关的成语或故事,说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苏武牧羊——爱国主义徙木为信——诚实守信
负荆请罪——宽以待人都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浩然正气
【活动五】练一练:名言警句于传统美德连线
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B、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注重道德内省()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胜
者强;君子强学而力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D、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苟利
国,不求富贵)
捍卫道德尊严() E、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崇尚人伦和谐道德传统() F、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礼
之用,和为贵)
(2)、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
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例:南京路上好八连
课堂反馈(做错了请在空白处订正)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
A.开拓创新 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蕴含传统美德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力量()
A.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B.集中体现在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上
C.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D.集中体现在民族团结方面
3、中华世纪坛序言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
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B.中华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