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黉舍人教版八年级汗青上册导学案: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汇编

合集下载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其次,我会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分析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如果发现学生在时间顺序或事件因果关系上混淆不清,我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逻辑关系的讲解,并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
另外,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如果学生反映某些教学方法不够吸引人,我会考虑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析题答案:
a.圆明园焚毁事件背后的原因: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轻视。影响:使中国遭受重大文化损失,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
b.天津教案的理解:天津教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地位:天津教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民族觉醒的象征,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外国侵略者的本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我们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关键事件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鸦片贸易问题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焦庄户之战、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a.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
b.案例研究:选择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如天津教案、圆明园焚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拓展建议:
a.组织历史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历史讲座,以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学习目标】1.把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发动者,以及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和影响。

2.复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

2、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自主导学】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导火线、时间、侵略者。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

3.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

4.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列强的罪行1.火烧圆明园:年,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

随后占领了北京。

2.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和领土平方千米。

【合作探究】探究一:有人说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就不会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探究二:对比《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两个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探究三:参照课本地图和下表,指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1.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 英国、法国B. 英国、俄国C. 法国、俄国D. 美国、英国2. (2019•泰安)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从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A. 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3.“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与材料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4.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A.俄国B.法国C.日本D.英国5.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英法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史实。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重难点重、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三、达标检测:(一)填空题1.1860年10月,_______闯进北京西郊_______,大肆抢劫、破坏,最后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四年里,俄国乘机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侵占________平方公里。

英国则通过《_______》,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恭亲王、担任议和大臣,自己逃往_______。

(二)选择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①美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俄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B.要求增加通商口岸C.要求在中国驻扎军队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3.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B.清朝军备落后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当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5、2019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

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A.俄国B.英国 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6、连线题:1851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火烧圆明园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金田起义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7、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文档资料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文档资料

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_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2、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

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三、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知识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2.参与国:(主凶);(帮凶)3.时间:1856-1860(在位)4.经过:1856.10,英舰袭击广州,战争爆发;1857.1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4,英法联军北攻大沽,侵入天津城郊;1858.6,签《天津条约》,撤军;1859.6,英法借口换约,第二次攻打大沽;1860.8,英法联军第三次攻陷大沽;1860.10,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60.10,攻陷北京和签订《北京条约》5.结果:(1)1856《天津条约》清VS俄美英法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以看出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VS英法美内容:被迫承认合法化(3)1860《北京条约》清VS英法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为商埠③割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6.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知识点二、二鸦期间列强的罪行1.英法联军——18602.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趁火打劫】中俄——割占领土最多注:1861,清政府设“总理衙门”——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第 3 页注:慈禧——咸丰帝的贵妃,同治帝的生母。

与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辛酉政变”/“祺祥政变”/“北京政变”)夺得清朝最高权利。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二)《天津条约》签订
1.思考归纳:根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
危害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核心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丧失了内河航运权
2.讲述: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三、课堂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二、
达标测评
导学练习选择题
困惑与同感
学案整理与小结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5个勘界议定书
7万多
3、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意三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再次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北京条约》是在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的基础之上签订的,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4.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伙同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D.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2.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之所以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紧接着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进行的第二次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是由英军再次挑衅而爆发的C.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一致的D.因为走私鸦片被制止,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下图中的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伤痛。

看见它,就会联想到(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英国伦敦的茶商和丝商要求中国开放更多港口城市,降低关税,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材料中的“战争”使(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介绍中国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西方传教士凭借《天津条约》不断深入到中国内陆地区。

这些活动( )A.有利于西方技术的传播 B.为进一步侵略中国服务C.使中国主动与世界接轨 D.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起步6.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这说明( )11.如图纪念章正面刻有拿破仑三世像,背面刻有塘沽、张家湾、八里桥、北京等重要战役的地点,正反面均缝有北京的字样。

该纪念章是法国1860年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

这场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 授课时间: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及影响展开,结合新人教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该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
5. 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确保学生掌握。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的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片段,以及战争过程的动态演示文稿。
1. 案例一:火烧圆明园
让学生分析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案例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让学生了解条约的内容,分析条约对我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七环节: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我国历史发展。
第八环节:课后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导学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习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领土学习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高效学习四步骤】:步骤一:自主预习、构建体系!步骤二:共同探究,集思广益!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浦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步骤三:课堂练习,学以致用!选择题:()1.近代史上,中国多次遭到列强侵略,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A.增加沿海通商口岸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要求清政府允许鸦片贸易 D.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2.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步骤四:课后巩固,学会迁移!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2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导学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步骤一:自主预习、构建体系!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天津条约,北京,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天津,2、英法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150多万2、中国东北和西北3、《北京条约》、《瑷珲条约》4、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步骤二:共同探究,集思广益!会,“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历史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侵略国家、签订条约的名称;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情况;
2、【学习重点】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3、【学习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及影响;
二、【自主先学】
读教材勾画要点、完成填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因借口:“__________”,“马神甫事件”。

起止时间:____________。

发动国家:英、____ 。

①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2、概况大事件②火烧____________。

③沙俄侵占中国______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结果:签订《》。

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三、【自主归纳、合作探究】
1、第二次鸦片战争始于______,结束于______。

战争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战败,
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

2、年10月,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分别以“”和
“”为借口,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火烧。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4、1851年,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建立了政
权。

1860年,太平军在李秀成指挥下在大败洋枪队。

1862年,在浙江击毙洋枪队领队华尔;1864年,在金坛再次大败洋枪队,击伤头目。

2、阅读教材找出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取得胜利的战役:太平军的将领,洋枪队的头目。

3、材料:2009年2月26日,清朝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巴黎高价拍卖。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原是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
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的。

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
名世界。

这些文物是如何流失海外的?
四、【巩固积累】
1.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
2. 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曾是一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

但是,今天的圆明园只留下一片断垣残壁。

圆明
园毁于下列哪一次战火?()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3.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了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我们的眼里中国人是野蛮的,可是
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的是()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4. 1860年的《泰晤士报》曾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
掠夺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都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这则报道反映的事件是()
A.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劫掠B.英法联军在天津烧杀劫掠
C.英法联军在北京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紫禁城
5. 一名同学参加第二起跑线的知识问答,有一道历史必答题:“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6. 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测绘清王朝国土面积时,发现现在中国国土面积与当时相差很多。

造成这种局面的
原因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占领了香港岛
B.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占我国沿海岛屿
C.美国“门户开放”政策造成的后果
D.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的结果
7. 下列关于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发动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①《天津条约》②《南京条约》③《北京条约》④《瑷珲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9. 在中国近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
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
A.太平军B.湘军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10.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的地点有()
①青浦②慈溪③金坛④上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材料一
圆明园海晏堂被毁前旧迹图圆明园遗址
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该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4、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请你举例说明。

5、为什么列强一再的侵略中国?他们的侵略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
记一记: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

太平军抗击华尔洋枪队
五、【历史感悟】
如果没有“马神父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战争还会爆发吗
编写:孙小龙校审:曾佑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