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锅炉加药的目的

合集下载

锅内加药处理

锅内加药处理

第十一章锅内加药处理锅炉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加药水处理就是针对水垢形成的原因和过程,采用向水中投加药剂的方法,把能形成水垢的物质,转变为可用排污方法排掉的泥渣,以防止或减缓水垢的形成,同时对防止锅炉金属腐蚀也有一定意义。

工业锅炉加药处理分单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和锅外处理后的加药调节处理两种情况;对于补给水采用除盐处理的电站锅炉,协调pH-磷酸盐处理是一种既严格又合理的锅内水质调节方法。

第一节工业锅炉的单纯锅内加药处理工业锅炉的单纯锅内加药水处理一般是指:在含有硬度的给水中加入合适的防垢剂,使之在锅内与水中硬度物质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生成松散而又有流动性的水渣通过锅炉排污除去,或者生成非沉淀性螯合物,并阻止水垢的结晶生长,从而达到防止或减缓锅炉结垢和腐蚀的目的。

一、锅内加药处理的适用范围及作用特点(一)适用范围根据GB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规定: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且额定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1.3MPa的自然循环蒸汽锅炉、对水汽质量无特殊要求的汽水两用锅炉、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 4.2MW非管架式承压的热水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均可采用单纯锅内加药水处理。

应当注意的是,一些结构特殊的锅炉,即使其水容量较小,也不宜采用单纯的锅内加药处理,例如贯流式和直流盘管式锅炉,应采用给水软化处理再加上适当的加药调节处理。

(二)加药作用通过在锅内加药的方式有效地控制锅水中的离子平衡,抑制晶体沉淀物的生长与粘结,使之形成流动性的泥渣而排除,从而防止或缓减水垢的形成。

其作用可归结如下:1、通过加药,使锅水维持碱性工况(有足够的CO32-和OH-)或磷酸根工况(有足够的PO43-和OH-),阻止钙、镁离子生成CaCO3、CaSO4、CaSiO3等硬垢,而形成钙、镁盐的流动性泥渣。

2、向锅水中补加促使泥渣形成的结晶中心。

3、使经药剂作用后形成之沉淀与锅炉金属表面带相同电荷,或在锅炉金属表面形成电中性的隔离层,从而使析出之沉淀不会粘结到锅壁上形成水垢。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探索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探索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探索燃气锅炉是一种常见的供热设备,其正常运行需要保证炉水的清洁和稳定。

为了保证炉水的质量,传统上我们采用加药的方式进行水质调理,以及定期进行除垢剂的加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炉水处理方法,既能保证炉水质量,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炉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药和除垢剂加药。

加药是为了调节炉水的PH值、硬度和溶解氧等参数,以防止腐蚀和垢化。

除垢剂加药则是为了定期清理炉水中的水垢和沉积物,以保证热交换效果和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

在传统炉水处理方法中,我们通常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加药和除垢剂加药。

这些化学药剂往往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过量使用化学药剂也会影响炉水的稳定性和锅炉的运行效率。

我们需要探索新的炉水处理方法,既能保证炉水质量,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炉水处理。

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来稳定炉水的PH值和硬度,以及清理炉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沉积物。

与传统的化学药剂相比,生物技术具有更好的环保性和稳定性,可以更好地保护锅炉和环境。

在探索新的炉水处理方法的我们也需要重视炉水处理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只有对炉水的各项参数进行及时监测和调节,才能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炉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及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从而确保新的炉水处理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炉水处理是燃气锅炉运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的炉水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炉水处理方法。

我们需要积极推广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新的炉水处理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锅炉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加强炉水处理的管理和监测工作,确保炉水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燃气锅炉的安全运行,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锅炉加药的目的之欧阳治创编

锅炉加药的目的之欧阳治创编

pH值和PO3浓度是锅炉炉水水质控制的重要指标,起初锅炉未进行加热时,炉水中没有沉淀,硬度较小,品质不变。

随着锅炉蒸发量的不断增加,炉水中钙、镁离了的浓度不断增加,炉水电导率升高。

当炉水中钙、镁离了的含量超过其溶解度时,部分钙、镁离了就会析出,悬浮、堆积在炉管内壁、死角、集箱等处或x附于锅炉的蒸发受热面上,形成难溶于水的钙、镁化合沉淀物。

此时通常通过调整定排、连排的流量,来降低炉内的含盐量及沉淀物。

但当锅炉蒸发量达到一定量时,只靠定排、连排来控制炉水电导率或含盐量是不经济的,目如果排污量过大,很容易破坏锅炉汽水循环,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时要想满足锅炉汽、水质量标准的要求,必须间断向炉内加入能除去钙镁离了及化合物的阻垢剂磷酸二钠,将钙、镁离了的硬度盐转变为不溶性、流动性较强的轻质水渣,并通过锅炉定排、连排装置将其排出。

Na3PO4、的加药量应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加药一段时间后,经化验蒸汽品质合格、锅炉运行正常后,改为连续加药并将加药量保持。

为使炉内始终形成不沉淀的轻质水渣,应将磷酸盐加入到碱性的炉水中,目炉水中要维持一定的过剩磷酸盐,同时在运行中监控炉水中PO3、pH值的大小。

炉水pH值的控制1)炉水中的pH值,在锅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蒸发量有直接关系,蒸发量增加,炉水浓缩加剧,pH升高,炉水硬度高,碱度大。

降负荷时,蒸汽量逐步减少,炉水中的钙、镁离子减少,通过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使炉水的pH值得以控制。

而炉水电导率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于汽泡锅炉来说,电导率与PO3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密切关系。

2)炉水中加入磷酸盐,磷酸根离子发生水解而形成氢氧离了,提高炉水的碱度。

炉水控制pH值在9~11的原因1)炉水中磷酸根与钙离子的反应,只有在碱性溶液中,才能生成流动性较强的、容易排出的水渣。

但炉水碱度过大(pH > 11)时,易引起金属腐蚀。

2)控制锅炉水成弱碱性,如果炉水成酸性,容易在高温水蒸汽状态下腐蚀设备,尤其是高压设备发生腐蚀后,极易造成爆炸事故。

锅炉内加药处理

锅炉内加药处理

锅炉内加药处理1、定义锅内处理就是向锅炉水中加入某些化学药品,使锅炉水中的结垢物质呈水渣析出或悬浮状态,通过排污排除,达到防止结垢的目的。

我厂为磷酸盐处理(磷酸三钠)2、排污有哪两种方式,(时间、引出点、监督人、操作人、排出物、定义等相关知识)。

3、提问新来人员对炉内加药了解多少,说不出来的由其他人员或班长补充。

4、炉内加药原理;磷酸三钠是一种白色晶体状的固体颗粒,加入它有两个作用;a; 防止钙镁水垢。

也就是向锅炉内加入磷酸盐溶液,使锅炉水维持一定量的磷酸根,在沸腾碱性条件下(ph=9---11),炉水中的钙离子与磷酸根会发生下列反应;10Ca²+ + 6PO4³ˉ +2OHˉ=Ca10(OH)2(PO4)6 ↓ 碱式磷酸钙生成的碱式磷酸钙是一种松软的水渣,易随锅炉排污排除,且不会粘在内壁上形成水垢。

因碱式磷酸钙是一种非常难溶的化合物,它的溶度积很小,所以当锅炉水中保持一定量的过剩磷酸根,可以使锅炉水的钙离子含量非常小,不会有水垢形成。

另外随给水进入锅内镁离子在沸腾的碱性水中和硅酸根发生下列反应3Mg²‡ +2SiO3²ˉ +2OHˉ +H2O=3MgO.2SiO2+2H2O↓ 蛇纹石反应生成蛇纹石呈水渣形态,易随锅炉排污排除。

对钠离子交换的补给水电厂,因补水大碱度又高,为了降低水的碱度,采用磷酸氢二钠进行处理,可以消除一部分氢氧化钠。

b; 防止锅炉金属腐蚀。

磷酸盐可在锅炉管壁上生成磷酸盐保护膜,防止金属腐蚀。

5、锅炉水中磷酸根的控制标准;正常运行为2----7mg/l,锅炉启动时的控制标准7----12mg/l,6、提问并叙述磷酸盐测定的步骤、实验方法、加药顺序、测定什么水样等相关问题。

7、磷酸盐过多的危害;磷酸根过多会出现游离的氢氧化钠出现,增加锅炉的碱性腐蚀,可能出现磷酸盐隐藏现象。

过少起不到除垢的目的8、磷酸盐隐藏现象的阐述(定义、因素)9、磷酸盐泵哪台运行、哪台备用、哪台有缺陷及出力和阀门开度,溶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探索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探索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探索【摘要】燃气锅炉炉水的传统加药和除垢剂加药是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传统加药方法包括缓蚀剂、杀菌剂等,通过调节水质来防止腐蚀和结垢。

除垢剂则通过化学方法溶解和清除炉水中的垢层,提高传热效率。

加药步骤需要严格遵循规范,确保效果。

与传统加药相比,除垢剂加药更直接有效,但应考虑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综合分析表明,传统加药相对稳定可靠,除垢剂加药效果更显著。

未来应该综合利用两种方法,发展更有效的炉水处理方案,为燃气锅炉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除垢剂、重要性、作用原理、步骤、效果对比、安全性、经济性、综合优劣分析、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重要性燃气锅炉炉水的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在保持锅炉运行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燃气锅炉炉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杂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导致水垢和腐蚀等问题的产生。

传统加药方法是通过向锅炉水中添加一定的化学药剂,来调节水质和防止锅炉管道的结垢和腐蚀,从而保证炉水质量稳定和锅炉设备的正常运行。

除垢剂加药则是一种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剂来清除水垢和积垢的方法,有效预防锅炉管道的堵塞和腐蚀,保证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

除垢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水垢等杂质分解或溶解,使其易于清除。

在燃气锅炉炉水处理过程中,传统加药和除垢剂加药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药剂,并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加药,可以有效避免锅炉因水质问题导致的故障和损坏,也可以延长锅炉使用寿命,保证锅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正文2.1 传统燃气锅炉炉水加药方法分析燃气锅炉炉水加药是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传统的燃气锅炉炉水加药方法主要包括氧化剂、消氧剂和缓蚀剂的添加。

首先是氧化剂的加药。

氧化剂的作用是去除炉水中的溶解氧,防止锅炉发生腐蚀。

常用的氧化剂有亚硫酸氢钠、次氯酸钠等。

锅炉炉水加药的目的

锅炉炉水加药的目的

锅炉炉水加药的目的文章来源:其他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11-3-15 pH 值和PO3浓度是锅炉炉水水质控制的重要指标,起初锅炉未进行加热时,炉水中没有沉淀,硬度较小,品质不变。

随着锅炉蒸发量的不断增加,炉水中钙、镁离了的浓度不断增加,炉水电导率升高。

当炉水中钙、镁离了的含量超过其溶解度时,部分钙、镁离了就会析出,悬浮、堆积在炉管内壁、死角、集箱等处或x 附于锅炉的蒸发受热面上,形成难溶于水的钙、镁化合沉淀物。

此时通常通过调整定排、连排的流量,来降低炉内的含盐量及沉淀物。

但当锅炉蒸发量达到一定量时,只靠定排、连排来控制炉水电导率或含盐量是不经济的,目如果排污量过大,很容易破坏锅炉汽水循环,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时要想满足锅炉汽、水质量标准的要求,必须间断向炉内加入能除去钙镁离了及化合物的阻垢剂磷酸二钠,将钙、镁离了的硬度盐转变为不溶性、流动性较强的轻质水渣,并通过锅炉定排、连排装置将其排出。

Na3PO4、的加药量应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加药一段时间后,经化验蒸汽品质合格、锅炉运行正常后,改为连续加药并将加药量保持。

为使炉内始终形成不沉淀的轻质水渣,应将磷酸盐加入到碱性的炉水中,目炉水中要维持一定的过剩磷酸盐,同时在运行中监控炉水中PO3、pH 值的大小。

炉水pH 值的控制1)炉水中的pH 值,在锅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蒸发量有直接关系,蒸发量增加,炉水浓缩加剧,pH 升高,炉水硬度高,碱度大。

降负荷时,蒸汽量逐步减少,炉水中的钙、镁离子减少,通过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使炉水的pH 值得以控制。

而炉水电导率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于汽泡锅炉来说,电导率与PO3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密切关系。

2)炉水中加入磷酸盐,磷酸根离子发生水解而形成氢氧离了,提高炉水的碱度。

炉水控制pH 值在9~11的原因1)炉水中磷酸根与钙离子的反应,只有在碱性溶液中,才能生成流动性较强的、容易排出的水渣。

锅炉自动加药系统【文献综述】

锅炉自动加药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锅炉自动加药系统1 前言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锅炉在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控制和管理要求也原来越高。

在我国,除了少数大中型锅炉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所用的锅炉,很多还停留在选用仪表和继电器控制,有的还是人工操作,这已经无法满足要求[1]。

因此,对锅炉控制系统采用控制技术,不仅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还能节煤节电并能使排放更环保,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投资收益前景。

锅炉作为提供热动力的系统设备,被广泛地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

锅炉想要安全、经济、可靠地运行,其水质是个关键,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的锅炉来说,水质尤其重要。

国家锅炉水处理标准明确规定:“工业锅炉蒸发量≥6t/h,锅炉给水需要进行水软化与除氧和锅炉炉内加药处理。

”锅炉炉内加药主要目的为防止锅炉结垢,保证排污效果。

主要有3个作用:①预防锅炉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②保证锅炉换热效果,提高锅炉热效率;③确保锅炉正常排污,控制蒸汽品质。

在传统的船舶辅锅炉控制系统中,由于使用了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使控制复杂而且故障多、可靠性差、维护工作量大。

近年来,船舶机舱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采用可编程控制实现锅炉的自动控制,可以使线路简单,可靠性提高、维护方便且容易实现现场调试。

传统的锅炉控制系统大多采用手动操作或者仪表控制,控制精度低,生产效果差。

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必须改进锅炉控制。

随着PLC技术和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相继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控制系统。

在锅炉控制方面使人们摆脱了常规仪表控制的局限性,其具有结构简单、界面人性化等有点,为企业提高自动化水平,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PLC控制在锅炉加药系统中的应用2.1锅炉设备及系统[3]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作用是使燃料在炉内燃烧放热,并将锅炉内工质由水加热成具有足够数量和一定质量(汽压、汽温)的过热蒸汽,供汽轮机使用。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探索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探索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燃气锅炉炉水处理中传统加药和除垢剂加药的重要性及方法。

传统加药方法存在着局限性和问题,而除垢剂加药具有更为有效的除垢和防腐作用。

文章介绍了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和除垢剂加药的过程、原理、使用方法和效果。

最后对传统加药和除垢剂加药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并展望了未来燃气锅炉炉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研究表明,除垢剂加药可以提高燃气锅炉炉水的清洁度和效率,是未来燃气锅炉炉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除垢剂、加药方法、原理、问题、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效果、优势、优劣势、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重要性燃气锅炉炉水的处理对于保证锅炉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燃气锅炉中,炉水是起着冷却和传热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防止腐蚀和水垢的功能。

对炉水进行正确的加药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加药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炉水处理方式之一,通过向炉水中加入化学药剂来调节水质、防止腐蚀和水垢的产生。

而除垢剂加药则是一种新型的炉水处理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溶解和清除水垢,保持锅炉的高效运行。

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地保护锅炉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确保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研究和探索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与除垢剂加药的方法与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2 传统加药方法的局限性燃气锅炉炉水传统加药方法在维护和保养方面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加药方法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处理,这些化学药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在加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药剂配比错误,可能导致水质污染,影响燃气锅炉的正常运行。

传统加药方法需要定期添加药剂,而且加药量需根据燃气锅炉的使用情况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整,这就需要专业人员不断监测和调整,增加了维护成本和工作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值和PO3浓度是锅炉炉水水质控制的重要指标,起初锅炉未进行加热时,炉水中没有沉淀,硬度较小,品质不变。

随着锅炉蒸发量的不断增加,炉水中钙、镁离了的浓度不断增加,炉水电导率升高。

当炉水中钙、镁离了的含量超过其溶解度时,部分钙、镁离了就会析出,悬浮、堆积在炉管内壁、死角、集箱等处或x附于锅炉的蒸发受热面上,形成难溶于水的钙、镁化合沉淀物。

此时通常通过调整定排、连排的流量,来降低炉内的含盐量及沉淀物。

但当锅炉蒸发量达到一定量时,只靠定排、连排来控制炉水电导率或含盐量是不经济的,
目如果排污量过大,很容易破坏锅炉汽水循环,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时要想满足锅炉汽、水质量标准的要求,必须间断向炉内加入能除去钙镁离了及化合物的阻垢剂磷酸二钠,将钙、镁离了的硬度盐转变为不溶性、流动性较强的轻质水渣,并通过锅炉定排、连排装置将其排出。

Na3PO4、的加药量应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加药一段时间后,经化验蒸汽品质合格、锅炉运行正常后,改为连续加药并将加药量保持。

为使炉内始终形成不沉淀的轻质水渣,应将磷酸盐加入到碱性的炉水中,目炉水中要维持一定的过剩磷酸盐,同时在运行
中监控炉水中PO3、pH值的大小。

炉水pH值的控制
1)炉水中的pH值,在锅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蒸发量有直接关系,蒸发量增加,炉水浓缩加剧,pH升高,炉水硬度高,碱度大。

降负荷时,蒸汽量逐步减少,炉水中的钙、镁离子减少,通过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使炉水的pH值得以控制。

而炉水电导率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于汽泡锅炉来说,电导率与PO3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密切关系。

2)炉水中加入磷酸盐,磷酸根离子
发生水解而形成氢氧离了,提高炉水的碱度。

炉水控制pH值在9~11的原因
1)炉水中磷酸根与钙离子的反应,只有在碱性溶液中,才能生成流动性较强的、容易排出的水渣。

但炉水碱度过大(pH > 11)时,易引起金属腐蚀。

2)控制锅炉水成弱碱性,如果炉水成酸性,容易在高温水蒸汽状态下腐蚀设备,尤其是高压设备发生腐蚀后,极易造成爆炸事故。

3)为使炉内始终形成不沉淀的轻质
水渣,应将磷酸盐加入到碱性的炉水中,目炉水中要维持一定的过剩磷酸盐,同时在运行中监控炉水中磷酸根的多少,使其发生化学反应。

磷酸盐加药量及其调节
以莱钢焦化厂1#干熄焦余热锅炉为例,磷酸盐加药泵型号为JZM隔膜型,流量20L/h压力20MP。

配备的加药箱为0.5 m立方。

根据锅炉运行实践得出磷酸二钠溶液的浓度控制在1%~1.5%。

对应的磷酸盐加药量为: Na3PO4·12H2O(m)= 磷酸盐溶液的质量(m)×溶液质量
的百分比(%)/Na3PO4·12H2O 的纯度
溶液白分含量为带结晶水的磷酸三钠的百分含量。

在体积为0. 5 m;加药箱内,配置浓度为1%一 1.5%,所需的磷三钠约为 5. 15~ 7. 65 kg。

磷酸盐的加药通过磷酸盐加药泵实现,泵的流量调节是借助旋转手柄带动千分尺和调节丝杠转动,使偏心块上下移动,改变偏心距,从而达到调节的目的。

根据锅炉运行状态及化验结果,计算出需求量,将千分尺旋转到所需的刻度为止,转动手柄,按照流量从小到大的方向旋转,调节完毕
后用缩紧螺母把调节丝杠缩紧,泵的流量约1~2min后稳定上量。

根据锅炉运行状况,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蒸发量,统计得出磷酸盐稀释后泵的加药流量与锅炉蒸发量的关系,0. 5 m;加药箱内、1.5%溶液,加药平均值为 1.59mm。

泵的流量自然得以调节。

为确保加药正常,针对加药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进行有针对地处理。

磷酸盐加药生产实践
1#干熄焦运行中,锅炉产生的蒸汽钠离了超标,炉水中磷酸根离了不稳
定,针对该问题,进行工艺分析发现,由于原设计磷酸盐加药泵压力较小,无法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磷酸盐无法全部加入锅炉给水中。

将磷酸盐加药泵临时改在进除氧器前,尽竹解决了磷酸盐加不进去的问题,但造成减温喷水中含有大量磷酸盐药液,造成锅炉产生的蒸汽钠离了超标,同时炉水中磷酸根离了不稳定。

通过更换出日压力较大的加药泵,将磷酸盐加药日接到锅炉省煤器进日竹道上,从工艺上保证了其合理性,在操作中针对加药泵进行精心操作,规范加药步骤和程序,并对加药相关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磷酸盐的加入量应根据炉水
磷酸根离了高低进行调整,使其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

2#干熄焦在加药的过程中,锅炉运行初期采用间断加药,出现PO3上升快,加药泵开停频繁,导致}幸忽高忽低现象。

考虑到运行初期,干熄焦受运行工况以及炉水水质的影响,PO3离了与炉水中含钙、镁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此时炉水中的PO3减少,继续加药,炉水水质发生变化,相对于炉水来说PO3离了增多。

运行一段时间后,锅炉运行参数趋于稳定改为连续加药,调整加药量的大小,通过加强排污,来控
制炉水各项工艺技术指标。

锅炉降负荷时,逐渐减少加药量,控制炉栴水质,使pH值保持在9~11之间,避免金属腐蚀。

3#干熄焦运行过程中,种经出现过磷酸根暂时消失的现象,连续兠天测量PO3浓度为零。

通迃实践,发现采用磷酸盐处理的炉水叐生盐类暂时消失现象,在负荷剧烈增加时,炉水磷酸盐含醏大幅度阍低,甚至测不出,pH明显升高;工况相反时,负荷降低。

通过上述现象分析,是否与锅炉(高压)蟐行状况跟新投入辐行有偳。

经过相关分析、查阅襄料证实,
暂时消失的盐类回溶,炉水磷酸盐含量很快增加,炉水pH值大幅度降低。

炉水在变动负荷下的盐类暂斶消儱与盐类囖溶都会导致磁性氧化铁保护层的溶解,加速炉管的腐蚀。

发生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的主要条件是磷酸盐在炉水中的含量,另外还和炉管表面的清洁程度和热负荷有关。

新锅炉经过清洗后,投入运行炉管或多或少的受清洗程度和开工初期锅炉运行处在工艺调整阶段影响,负荷上下波动起伏较大,继而出现炉水中的PO3浓度监测不出来的现象。

结论
1)干熄焦余热锅炉起初的磷酸盐加
药,是用来调整炉水工艺指标。

锅炉的补给水是除盐水,炉水中钙、镁离了的含量很低,炉内结垢的可能性不大。

炉水中加入磷酸盐的日的转化为卞要用来调节炉水的pH值和防腐;运控过程中,加入磷酸盐,生成松软水渣,通过排污排出,防止锅炉结垢。

2)加药泵要满足锅炉运行要求,保持磷酸盐加药均匀,加入的磷酸盐要使用分析纯,而不应是工业品。

磷酸盐(锅炉阻垢剂)加不到炉水中或加入量不稳定,会导致锅炉炉管结垢、腐蚀,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

3)根据锅炉运行工况,掌握干熄炉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发生启停时,掌握磷酸盐加药量的变化规律,停炉时,提前少加或停加,启动时,加入量应适当增加。

运行过程中,根据化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磷酸盐加药量,避免磷酸盐测不到,而对锅炉炉管造成腐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