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赋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常州道教

历史上的常州道教

历史上的常州道教*导读:道教传入常州的历史颇为悠久。

早在西晋太始年间(265-274),毗陵县就始建含辉观,规模相当……道教传入常州的历史颇为悠久。

早在西晋太始年间(265-274),毗陵县就始建含辉观,规模相当宏大,惜于南宋时毁于兵火(废基在原武进县小河乡观东,观西两村之间)。

西晋永嘉初年(约307-308年),毛中尉舍宅建道观于城内迎春门城壕,即其后的玄妙观前身,为常州城内历史上最早的道观。

东晋著名道教人物葛洪(283-343/363),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曾在原属武进的马迹山立盟设坛,城内县学街的葛仙桥就因葛洪其名而来。

清代褚邦庆著《常州赋》中有抱朴子马迹山立盟坛及葛仙桥传抱朴子之踪等记载。

南朝梁代道士王八百在兰陵县西麓南坡、黄猫岭之西筑舍修道(今武进横山桥大林寺所在)。

陈代又建登仙观,后改称冲虚观,元初毁废。

齐梁道教著名学者陶弘景(456-536)为茅山道宗的开创者,茅山道院为东南道教中心,人称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自古至今香火很盛。

从唐至明,不少皇帝崇信道教,使道教得以兴盛。

常州澄清观、玉隆观、清宁观、通乙观、真武道院及府城隍庙等陆续兴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诏今将龙兴观改名天庆观,即后来的玄妙观。

宋天圣六年(1028)朝廷又赐天庆观真武神像一尊。

时该观殿宇宏伟,层檐杰栋,为吴中道宫之冠。

宋、元时期,道教演化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派,全真道士不饮酒,茹素,不娶家室,授徒传道,为出家道士;正一派道士亦授徒传教,但可娶家室,为在家道士。

元大德八年(1304)龙虎山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1316/1317)受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掌管江南道教。

常州道观除玄妙观为全真道派十方丛林外,其它道观多属正一道派。

清代皇室偏重佛教,道教渐趋衰落。

至嘉庆初年、18世纪末,常州玄妙观已是一片衰败景象。

民国初年,东岳庙、都城隍庙等道观神像相继被毁。

民国17年,国民政府明文宣称:画符念咒的道教是不善宗教,故应废除。

常州地名典故一览双桂坊是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最古老的地名北宋

常州地名典故一览双桂坊是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最古老的地名北宋

常州地名典故一览双桂坊是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最古老的地名。

北宋乾隆五年(967年),在此居住的宋维、宋降兄弟,同登进士第,常州官府令改“来贤坊”以纪其事。

无独有偶,北宋景幼元年(1034年),又是在此居住的丁宗臣、丁宝臣兄弟同科中进士,更名双桂坊,取双双蟾宫折桂之意。

双桂坊东起晋陵中路,西至南大街,全长399米,是饮食业较集中的街巷,市政协、市工商联、市老干部活动室等在此驻地,在宋代,双桂坊还是与乡同级的行政区划之一。

椿桂坊东起元丰桥、西至琢初桥,全长520米,市区古老地名之一。

北宋1103年,居住在此的张彦直及其子张守,父子同榜高中,登进士第。

六年后,张宰、张宦、张宇三兄弟又同科中进士。

父子五人金榜题名,乡里甚感荣耀。

常州太守在此建坊旌表,取“灵桂丹桂”之意命名椿桂坊。

历代相沿,至今800余年。

早科坊原名灶窠巷,南宋1253年,霍端友六世孙霍超龙荣登进士第,是年霍超龙年仅18岁,少年高中。

皇帝宋理宗喜其年少有为,命郡守将此巷改名早科坊,至今700余年。

世科坊来源于“世科第”牌坊。

该牌坊是庄氏家族为光祖耀祖建于清康熙27年(1688年)。

庄氏是常州的望族,族中为官者、中举者颇多,名声极盛。

“世科第”的意思就是世世代代有人登科及第。

牌坊上记有庄氏104名有功名的成员姓名。

在“世科第”牌坊附近,还有一座“兄弟翰林坊”,亦为庄氏所建。

世科坊名沿用至今300余年。

正素巷南起青果巷,北至延陵路,全长415米。

北宋治平4年(1067年)寓居此处的张举中进士后,不愿去朝廷做官,闭门谢客,醉心读书,家有藏书数万卷,一一阅读,亲手校核,颇多的论著,为当时文翰楷模。

大臣们(包括苏东坡在内)屡次推荐于朝廷,宋神宗、宋哲宗两代皇帝先后受以州学教授、秘书郎等职务,均坚持不出,致力治学。

年益高,德益勋,望益重。

至宋徽宗时赐号正素处士,常州太守为其建立正素坊,巷名因此而来。

半山亭此处原为后河沿岸。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王安石(号半山)任常州知州,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

江苏特产——常州篇

江苏特产——常州篇

江苏特产之常州篇天目湖鱼头:天目湖砂锅鱼头肉厚实,油多,煮的汤浓。

天目湖砂锅鱼头汤鲜汁浓,尝过者无不赞叹其美不可言,可是说起它的来历,知道的人却很少。

天目湖的砂锅煨鱼头又叫沙河煨鱼头。

天目湖原名沙河水库,水库中盛长鳙鱼(俗称鲢胖头)沙河鳙鱼长得体大壮实,肉质细腻,做出的菜肴滋味鲜美,营养丰富。

以前水库职工把鳙鱼捕上来,给客人作下酒菜。

鱼儿太大,一顿吃不完,主人常将肉不多的鱼头斩下扔掉。

水库的老书记徐玉根觉得可惜,就将鱼头捡了回来,放在锅里煮汤喝。

经过二三年的反复摸索,煨出的鱼头,味儿越来越鲜美,汤浓如乳,香气扑鼻。

从此就有了沙河煨鱼头这道菜。

1975年4月,从部队转业来到水库食堂当炊事员的朱顺才,进一步摸索总结,终于制作出了一道闻名中外的美味佳肴——砂锅煨鱼头,引得八方来客交口赞誉。

砂锅煨鱼头的妙处在于,选用的材料是生长在天目湖纯净清澈无任何污染的水中的七八斤重的活鳙鱼,去鳞去鳃,除去内脏,洗净剁下鱼头,将鱼头下锅煎黄后捞出,放入砂锅,注入天目湖水,辅以葱结、生姜、料酒、香醋、香菜、胡椒等,撇除浮油,在火上煨煮数小时,一道白里透红,细嫩无比,鲜美绝伦的砂锅煨鱼头就可以上桌了。

来到天目湖,不能不品尝颇负盛名的砂锅鱼头,就像到了新加坡不能不品尝咖喱鱼头一样。

这砂锅鱼头选用四至五公斤重活蹦鲜跳的胖头鱼,去鳞去鳃,除去内脏,在头后三公分处将头剁下,煎黄后捞出放入沙锅之中,放进甘甜清洌的天目湖水,撇除浮油,辅以八种佐料,用文火煨数小时。

上桌时,汤色如乳,鱼肉白里透红,细嫩似豆花,绝无土腥味,肥而不腻,美妙绝伦。

1982年,75国驻华使节偕夫人来到天目湖,品尝过沙锅鱼头后,无不交口称赞。

1985年,邓小平到南京,天目湖宾馆特地派厨师带着天目湖的鱼和水前往烹调,邓小平品尝过后称赞说:“这鱼头是今晚最好吃的一道菜。

”有位教育家吃过之后,三年不忘其味,赋诗赞道:“鲢鱼头味美,三载有余香。

”天目湖砂锅鱼头:始创于江苏省天目湖宾馆,经江苏省特级名厨朱顺才近三十年的精心烹制,现已被誉为江苏最佳传统名菜,成为中国美食天地的一枝奇葩。

常州民间文化

常州民间文化

常州民间文化常州简介:常州地处太湖流域,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常州先民就在此劳动生息繁衍,与太湖流域其它地区的先民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自成序列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缔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古代文化付出了辛勤劳动。

季札分封延陵后的2500多年历史中,常州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多次抓住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碰撞、浸润、涵容、交流,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和升华,曾使常州区域文化几度辉煌,独树一帜、名震全国,领导潮流,影响后代,并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新诺的常州人文精神。

正是这种厚重的优秀传统人文精神,使常州区域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充满生机。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盛赞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

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龚自珍概叹常州一府为“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当匹俦。

”留青竹刻: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

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留青"刻法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雕刻图案,由作者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显出层次、明暗、浓淡,比浅雕更具立体感。

留青竹刻是常州传统工艺品之一,在我国工艺美术苑里属凤毛麟角,享有盛誊,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八年二次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留青竹刻它对材料要求很高,最好是取三至五年的腊月毛竹进行刀刻。

新选来的毛竹必需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才可以书画动刀,以防虫蛀,便于珍藏。

它的特点是在竹子表面极薄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的传统艺术,竹刻艺人在这层竹筠上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显示较强的立体感,又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深月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竹肌颜色渐呈紫红色,犹如初熟樱桃,抛光之琥珀,赏心悦目,令人爱不释手。

徒步老街区,踏寻地道常州记忆,拾起回忆里遗失的美好!

徒步老街区,踏寻地道常州记忆,拾起回忆里遗失的美好!

徒客共享(公众号:tukeshare)徒步老街区,踏寻地道常州记忆,拾起回忆里遗失的美好!常州老城记忆秋色将尽未尽,寒冬欲来未来。

突然想给忙碌的城市让让身,避开人群找寻“世外之地”。

不知从何时起,大街小巷已被网红粉、ins风占据高地,新奇难免变成乏味,除了拍照打卡,我们还可以如何度过惬意的时光?一座城市精髓的地方不是这里的高楼大厦也不是这里的名胜古迹而是隐藏在城市深处那些弯弯绕绕的老街老巷今天,就带你追寻隐藏在常州闹市中的“独家记忆”一、青果巷青果巷,旧有“千果巷”之称,是常州古老的街巷之一,巷中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形成了与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弄堂或长或短,勾画出一股宁静的氛围。

《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

”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

摄影:蒋微古巷两旁除了青砖雕瓦的明清传统民居外,还有大量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的一块名门望族聚集地。

儿时的记忆便是从老街的晨市开始的!青果巷是常州市硕果仅存的历史文化街区,它记载着常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太阳垂下眼帘,深鞠一躬,倒后一步,万物也变小一些,不再拥挤。

徘徊于青果巷,人声、虫鸟声、汽笛声都降去几格,仿佛尘嚣渐远,时间渐缓。

随着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启动,青果巷也正在旧貌换新颜。

承载着常州人的热切期盼,以不改变文物原貌为原则,修缮瞿秋白故居、唐荆川宅、常武古戏楼、赵元任故居、恽鸿仪故居、刘氏宗祠、周有光宅、三锡堂、刘国钧故居、汤贻汾故居、史良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

同时,也有新鲜的商业品牌入驻,怀旧与新潮,古老与时尚,传承与发扬,历史与未来,将在这里交汇、碰撞、渗透。

二、篦箕巷篦箕巷位于常州城西,紧临运河,是古毗陵驿所在地,旧称“花市街”。

常州自古以来就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而这里整条街巷,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

梳篦,又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常州是梳篦的发源地,有“宫梳名篦”的美誉,2008年,常州梳篦被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作文:赞美常州的作文:常州赋

作文:赞美常州的作文:常州赋
作文:赞美常州的作文:常州赋
常州赋 左边是河,右边是桥。
是塔是寺,是石径,是苍树。
这是常州,是独一无二的常州,是这中国的常州。
常州是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6000余年。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 常州,它已高寿了。它的颜貌早已褪去了古朴,明城墙上,孩子们上蹿下跳,嬉笑打闹。逐渐消失的名胜与民俗、传统文化,篦箕巷中,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家店铺,人们心中有了缺口,那个独具特色的常州,你去了哪里? 去了许多地方,杭州的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州的园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上海的科技馆,见证了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北京的故宫,是曾经,也是现在……杭州是那么秀美,苏州是那么文静,上海是那么现代,北京是那么大气,每一座城市都令我为之惊叹。 再回到我的常州,再去细细审视它时,我发现它正在改变。
从东坡公园中的广济桥到大运河上的怀德桥,劳动东路上的同济桥…… 一座一座的桥,架起了常州人民的过去,也连接着常州人民如今的生活。
广济桥,原称“西仓桥”,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朝,从木质的改为三孔石桥,从京杭大运河常州段的西端移至古运河东,它见证着常州的历史。怀德桥,同样位于大运河上,它是建于1998年的一座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无风撑三拱桥。一辆辆汽车从上面飞速驶过,它是这个城市现代交响乐的指挥师。而同样让我觉得了不起的,还有那座空中之桥——“同济桥”。它是常州的第一座立交桥,曾引领潮流,唤起大家的幸福与骄傲。它,为常州人服务了64年,给大家留下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无论是老式三轮车,还是自行车,还是汽车,都经历过这一段,而如今,为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同济桥正在被改造。它身后,闪现着地铁的影子,又将为我们展现另一幅新面貌。
常州啊,我的家乡,正如一个默默无闻,却又不可忽视的舞者,跳着属于自己的一只舞…… 常州又回来了!在发展!在腾飞!常州更常州了!

青果巷常州古城的悠远记忆

青果巷常州古城的悠远记忆

青果巷常州古城的悠远记忆一座老城,一条古巷,常常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恩泽后世,历久弥深。

江苏常州的青果巷就是这样一条身世不凡的巷子。

说起常州,许多人觉得它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城。

殊不知历史上的常州,原是江南重镇之一。

早在公元前547年,它就以“延陵”之名建邑,此后曾用过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尝州、武进、长春等许多名字;被称为“常州”,也有1400年历史了。

论建城时间,常州比苏州早33年,比无锡早345年;论行政级别,常州在明清两朝为“府”,连无锡也要归它管辖;论地理位置,常州居于运河漕运要冲,自隋唐时期便是各地赋粮的转运中心,直至清代,尚被誉为“八邑名都,中吴要辅”,因此,它还有一个大气的别名――龙城。

后来,由于运河淤塞,航道难以通行,漕粮不得不转由海路航运,常州逐渐失去了水路交通枢纽的身份,渐渐式微。

然而,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常常不会因其经济地位的下降而湮没。

常州繁盛时期所聚集的人文历史、文化传统,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这光芒最耀眼处,就是青果巷。

青果巷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前,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东至琢初桥,西通南大街,南为护城河,是一条依河而建的古巷。

清乾隆年间,临靠运河的青果巷成了南来北往各类果品的集散地,船舶云集于此,人们在沿岸开设各类果品店铺,旧有“千果巷”之称。

《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

”因常州人发音“千”“青”不分,传到后来就成了青果巷。

如果说古城常州的灵魂是悠久的历史,青果巷就是这悠久历史的载体。

如果把青果巷比作一首诗,那么点缀其间的古建筑就是这首诗的魂,是它们给这深沉幽长的小巷带来了苍凉隽永的意境。

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古建犹存的青果巷可以说是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巷北大多为旧时的书香门第,官宦富家,高墙深院,翰墨芬芳,院套院,宅连宅。

其间穿插不少室内备弄,狭窄幽深,寻步之中,犹如身陷八卦阵。

巷南则多为普通民居,青砖小瓦,小桥流水,进深约20多米。

常州简介

常州简介

国春秋淹城旅游区位于常州市 武进区中心城区,景区核心部分— —春秋淹城遗址,占地300公顷,距 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考古确认 为春秋时期所筑。1988年被列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被国 家文物局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 备名录。是我国目前春秋时期至今 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遗 址。
繁 魅 古 荣 力 典
水会让岸上的人安睡,更会使其多梦.所谓梦里水乡,抑 或水乡梦里吧.乡关何处?这本无需问.岁月,流逝在梦里的水 乡,还是水乡的梦里,都一样.把流动的一刻凝固下来,就叫作 历史. 那些老街,像历经沧桑的老人,这些昔日的繁荣被现 代的气息慢慢取代。。。。老的故事,更多的只是展现在 书本上,互联网上,供我们怀念。。
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 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恽代英(1895-1931)中国无产阶
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 动领导人之一。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
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 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 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 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 “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 “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 子”、“华—王方法”等。
江南有谚云:“扬州胭 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 家”。常州梳篦始自晋代 (公元265-420年),迄今已 有1600余年历史,《常州赋》 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 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 月,篦梁灯火”是清代常州 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 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清 时,苏州织造府官员为了谄 媚皇上,每年旧历七月,总 要到常州定制一批高级梳篦 进贡皇宫。李莲英为西太后 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 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 因此享有“宫梳名篦”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赋
锦绣常州,魅力龙城。

臂挽长江而向海,襟怀太湖以腾云。

联袂苏州无锡,举目上海南京。

承江南水乡之韵,得山川形胜之灵。

五千年人文润丽,八百里山水嘉菁。

无比潜力,无限可能。

“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彼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让国风范,厚德以旨远;受禅大业,开国而道成。

《昭明文选》,韵染日月;《永乐大典》,风雅古今。

东林君子,彰显冷风热血;乱世佳人,掀起大清风云。

词意常州,惠言天下;常州画派,儒雅内心。

今文经学,天人感应;孟河医派,传统秉承。

阳湖文派,开睿而启智;江左才子,名世以惠人。

梁武帝、盛宣怀、吴稚晖,出其里;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壮其城。

赵熊诏,摘状元于手;李宝嘉,让官场现形。

乐耕砚田,段玉裁潜心训古;献身革命,李公朴慷慨铸魂。

华罗庚,躬耕数学;刘海栗,挥洒丹青。

自隋唐开科,千百进士折桂;从中华飘红,六十院士摘星。

常州雄才不断,胜地风雅传承。

山水常州,通江而达海;诗画名城,刻意而铭情。

河网密布,阡陌纵横。

天目驰景,太湖毓灵。

轻风起而鱼唱,水波兴而龙吟。

竹海涌而叠翠,杏雨飘而焕春。

草长莺飞,处处锦动;花红柳绿,时时秀成。

鹰击长空,活力无限;碧漫大地,秀丽无垠。

而或长空电起,惊风撒神韵;远方雾来,烟雨画江南。

山水无极,气象万千。

看春秋淹城,千古流韵;动物世界,百兽争喧。

红梅公园,朵朵倩耀;金坛茅山,峰峰锦传。

恐龙城,犹闻恐龙嘶吼;太湖湾,常见涟漪缠绵。

中华孝道园,孝道与景观并举;溧阳天目湖,山水同鸟兽同闲。

青果巷,八桂溢雅;双桂坊,千秋拔尖。

花市街,常见篦梁灯火;舣舟亭,犹闻东坡诗篇。

美丽常州,锦绣无边。

彼百越舟东之会,三湖襟带之邦。

南抱滆湖,北环长江。

形胜甲于东南,富饶达于诸方。

物华天宝,山辉水煌。

常州梳篦,著于丝绸之路;留青竹刻,名于风雅大唐。

乱针绣,天下赏。

龙城三宝,盛誉四方。

今日常州,当年龙城。

二千七百年古城建设,二千五百岁青史传承。

底蕴丰厚,人文充盈。

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银领摇篮,科教名城。

承古韵,逢新生。

追江赶海,揽日掠云。

民营经济之头马,苏南模式之强军。

一城齐头并进,百业共举同兴。

梧桐茂而栖凤,坤德厚而驻心。

水袖触云而舞,轻歌抚城以鸣。

醉美江南,幸福龙城。

追风常州,遣怀龙城。

古韵濡染,千年有底气;新风树成,万里当雄争。

求变以致远,图强而兴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