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其他分离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笔记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及应用1. 历史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酿酒和面包制作时期,但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发展始于20世纪。
早期的生物分离技术主要依靠自然现象,如沉淀、结晶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崛起,生物分离工程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2. 应用生物分离技术在医药、食品、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疫苗生产中,需要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病毒或细菌;在抗生素提取中,需要从发酵液中提取抗生素;在蛋白质纯化中,需要从混合蛋白质中分离出目标蛋白质;在果汁澄清中,需要去除果汁中的悬浮固体等。
二、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1. 复杂性生物分离过程涉及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分离和纯化,这些生物大分子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因此生物分离过程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2. 多样性生物分离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和混合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和工艺,因此生物分离过程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3. 灵敏度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因此生物分离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4. 易失活性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性、降解等失活现象,因此生物分离过程需要尽量减少这些失活现象的发生。
5. 高价值生物大分子往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药物、生物制品等,因此生物分离过程需要高效、高收率地分离目标物质,以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章过滤一、过滤基本概念及预处理1. 过滤基本概念过滤是一种基于孔径大小实现固体与流体分离的技术。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过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液、发酵液、酶反应液等混合物的初步分离和纯化。
过滤过程中,混合物通过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固体颗粒被拦截在过滤介质上,而流体则通过过滤介质流出,从而实现分离。
2. 预处理为了提高过滤效率,通常需要对混合物进行预处理。
第10章 色谱分析基本概念

c
c0 σ 2π
e
当色谱峰为非正态分布时,可按正态分布函数加指数衰 减函数构建关系式。
目 录
1-1 色谱法概述
1-1-1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1-2 色谱分离过程 1-1-3 色谱流出曲线与术语
1-2 色谱理论基础
1-2-1 塔板理论 1-2-2 速率理论 1-2-3 分离度 1-3 定性定量方法 1-3-1 色谱定性分析 1-3-2 色谱定量分析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tR 2 tR 2 n 5.54( ) 16( ) Y1/ 2 Wb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2.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调整保留时间(tR'):tR'= tR-tM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 VR = tR×F0 F0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VM):
VM = tM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VR -VM
3. 相对保留值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V´R2 / V´R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 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 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 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 分的选择性。
式中为相比。 填充柱相比:6~35;毛细管柱的相比:50~1500。 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VM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 VS为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 VS的含义不同; 气-液色谱柱: VS为固定液体积; 气-固色谱柱: VS为吸附剂表面容量;
分离过程的分类[经典]
![分离过程的分类[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d0f392d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6.png)
第一章 绪论分离过程的分类:机械分离、传质分离机械分离:处理两相以上的混合物如过滤、沉降、离心分离等传质分离:处理均相混合物传质分离可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如精馏、吸收、萃取、结晶、吸附等,借助分离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的不等同分配而实现分离。
速率分离过程如微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等,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分离。
分离媒介:能量媒介ESA 、质量媒介MSA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相平衡关系:混合物所形成的若干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
热力学:整个物系的自由能最小。
动力学: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相平衡条件(准则):各相的温度相等、压力相等,每个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相平衡常数:ii i x y K /=分离因子:ji j i j i ij K K/x x /y y ==α,平衡分离过程,常采用分离因子表示平衡关系。
相对挥发度对温度和压力变化不敏感,常视为常数,简化计算。
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表示组分间分离的难易程度。
相平衡方程:C 个C1,2,...,i ==i i i x K y摩尔分率加和方程:2个0.11=∑=Cii x.11=∑=Cii y汽液平衡常数关联式: C 个C1,2,...,i ),,,(==y x P T f K i泡点方程:()011=-=∑=Cii i x K T f泡点压力的计算:泡点方程:()011=-=∑=Cii i x K p f露点方程:()0.1/1=∑=cii i K y闪蒸过程:连续单级蒸馏过程。
它使进料混合物部分汽化或冷凝得到含易挥发组分较多的蒸汽和含难挥发组分较多的液体。
物料衡算—M 方程 C 个,...C ,i Vy Lx Fz i i i 21 =+=相平衡—E 方程 C 个 Ci x K y i i i ,...2,1 ==摩尔分率加和式—S 方程 2个11=∑=Cii x11=∑=Cii y热量平衡式— H 方程 1个 LV F LH VH Q FH +=+设计前需预先给定数值的变量称为设计变量。
第十章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④低温法:冷处理也可提高培养体系中细胞
同步化程度。
第三节 固定化培养
细胞固定化是将细胞包埋在惰性支持物的内 部或贴附在它的表面。其前提就是通过悬浮 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 方法:吸附法、包埋法
包埋式固定化培养系统:支持物多采用琼 脂、琼脂糖、藻酸盐、聚丙烯酰胺等;
吸附式固定化培养系统:支持物采用尼龙 网、聚氨酯泡沫、中空纤维等材料。
适于再生植株
如何获得符合要求的愈伤组织? 1、选择适宜的外植体:胚、胚轴、子叶 是最常用的外植体,特别是幼胚。 2、选择适宜的培养基:生长素浓度很重要
配合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添加附加物。
3、愈伤组织要进行继代选择:选择疏松性
好、细胞状态好的细胞不断继代培养。
悬浮细胞生长动态:
基本的悬浮培养体系 均是将细胞分散在一 定容积的培养液中进 行,在一个培养周期 不添加培养基。这种 培养体系基本是处于 封闭状态。当一种营 养物质耗尽时,细胞 即停止生长。在这种 悬浮培养体系中,细 胞扩增生长成S形曲 线。
1、细胞平板培养
平板培养(plate culture):将一定密度的悬
浮细胞接种到一薄层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技术。
单细胞的分离:用于平板培养的小细胞团不能
超过6个细胞,所以过滤时筛网的网孔大小要合适。
单细胞悬浮液的制备:分离的单细胞经低速
离心,培养液洗涤2次后,调整密度为5×105/ml。
植板:将1份已调整好密度的单细胞悬浮液与4
第二节 悬浮培养(cell suspension culture)
悬浮培养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是将单个
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增殖
的技术。
1、悬浮细胞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
环境工程的思考题给学生5月

环境⼯程的思考题给学⽣5⽉名词解释烟尘指⽓溶胶态物系中由燃烧、冶⾦过程形成的细微颗粒物,通常包括三种类型⿊烟、飞灰和烟雾。
量纲⽤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量纲。
⽆量纲准数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称为⽆量纲准数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积的物理量称为该物理量的通量。
通量是表⽰传递速率的重要物理量。
位能流体质点受重⼒场的作⽤具有的能量,取决于它相对基准⽔平⾯的⾼度gz静压能流动着的流体内部任何位置上也具有⼀定的静压⼒。
流体进⼊系统需要对抗压⼒做功,这部分功成为流体的静压能输⼊系统。
雷诺准数流型由流体的临界速度u决定,临界速度的⼤⼩受管径d、流体的黏度m 和密度r 的影响。
雷诺将这些因素组成⼀个量纲为1的数。
⽤以判别流体的流动形态,称为雷诺准数或雷诺数,⽤Re来表⽰。
辐射传热物体由于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过程。
解吸化学⼯程中将被吸收的⽓体组分从吸收剂中脱出的过程称为解吸。
萃取是利⽤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法。
吸附当某种固体与⽓体或液体混合物接触时,⽓体或液体中的某⼀或某些组分能以扩散的⽅式从⽓相或液相进⼊固相,称为吸附。
单向扩散惯性沉降惯性沉降即是利⽤这种由惯性⼒引起的颗粒与流线的偏离,使颗粒在障碍物上沉降的过程。
填空题1、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到壁可以层流、过渡流和湍流2、传热的基本⽅式为__热传导__、_对流传热_ 、__辐射传热__。
3、蒸汽冷凝有⼆种⽅式,即_______膜状冷凝___和__滴状冷凝__ 。
其中,由于__滴状冷凝成⼩液滴沿壁⾯直接落下____,其传热效果好。
4、过滤操作实际上是滤液通过__滤饼__和__过滤介质__ 的流动过程,过滤速率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过滤⾯积的滤液体积称为过滤速度__。
5、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__滞流内层___,因_减薄滞流内层的厚度或破坏滞流内层_强化对流传热的重要途径。
6、往复式压缩机的⼯作循环为吸⽓、排⽓、膨胀、压缩四个阶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热点第64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第64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能综合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及装置(一)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开,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二)辨认下列五个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1.固液分离(1)图1为过滤装置,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操作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图2为蒸发装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易溶性固体溶质,采用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较大的易溶性固体溶质,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
注意在蒸发结晶操作中: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2.液液分离(1)图3为分液装置,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液体。
注意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2)图4为蒸馏装置,分离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③冷凝管水流方向为下口进,上口出。
3.固固分离图5为升华装置,适应于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的液体()2.根据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可选用分液的方法分离()3.用乙醇萃取出溴水中的溴,再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溴与乙醇()4.在蒸馏过程中,若发现忘加沸石,应停止加热立即补加()5.利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I2的固体混合物()6.制取无水乙醇可向乙醇中加入CaO之后过滤()答案 1.× 2.× 3.× 4.× 5.× 6.×1.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图甲、图乙所示为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A点KNO3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第10章-亲和与印迹分离技术

亲和配基与配体的相互作用
静电 作用
配体
H H
氢键
配基
2020/8/21
疏水 作用
changes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embranes surface
W(%) C F O N
Unmodifica 55. 38.3 5.6 0.6
ted
• 可减小空间位阻,增大亲和容量; • 间隔臂一般为基质与配基间的长链分子; • 间隔臂长度要适当,过短起不到减小空间
位阻的作用,过长会弯曲封闭膜上的相邻 的活性位; • 一般取含六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己二胺、 6-氨基己酸等。
2020/8/21
间隔臂种类
疏水性间隔臂 己二胺
亲水性间隔臂 1,3-二氨基-2-丙醇、 小肽、 低聚甘氨酸 聚(L-赖氨酸)等。
间隔臂的亲、疏水性对配基的亲和力大小 及特异性吸附能力影响。
2020/8/21
配基的种类
• 生物特异性配基
生物特异性配基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特异性相互作 用生物物质对之一做配基,如酶-底物、酶-抑制 剂、激素-互补接受体、抗体-抗原等。
• 基团特异性配基
基团特异性配基是指对具有某一类基团或结构 的生物大分子均有特异性作用的配基,如氨基酸 、蛋白质A、活性染料、金属螯合离子等。
-
HDA grafted
(532.12) 100
(532.12) 100
-
Affinity
(530.73) 20.39 (532.17) 79.61
-
membrane
2020/8/21
亲和膜的制备过程
2020/8/21
活化方法
1. 环氧氯丙烷活化法 2. 1,1’-羰基双咪唑(CDI )法 3. 三氯三嗪法 4. 过碘酸钠法 5. 戊二醛法 • 双环氧试剂活化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10章-常用的分离方法

2.微量组分的富集 离子交换树脂是富集微量组分的有
效方法之一。
*第五节 一般无机试样的制备
一、水溶法 二、酸溶法
三、 碱溶法 四、熔融分解法
第六节 一般物质的分析步骤
一、初步观察及溶样
试样外表的初步观察是指观察试样的性状,如颜色、 颗粒大小、结晶形状等,由此可推断试样中可能含有的 元素。
溶样是取少量试样,先以水为溶剂,若不溶时,可 依次选盐酸、硫酸或硝酸溶解,以确定适合的溶剂。由 溶二样、所阳得离溶液子的分颜析色还可估计可能存在的离子。
1.螯合萃取体系萃取条件的选择 (1)萃取剂的选择。 所选择的萃取剂与被萃取的金属
离子形成的螯合物越稳定,则萃取效率就越高。萃 取剂含有疏水基团越多,亲水基团越少,萃取效率 就越高。
(2)溶液的酸度。 溶液的酸度越小,越有利于萃取。 但是溶液酸度过低,金属离子可能发生水解,通过 控制溶液的酸度还可以提高萃取的选择性,借以达到 分离的目的。
萃取的过程,是将物质的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 的过程。
萃取分离法正是根据物质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差异来 进行萃
取分离。将亲水性的离子变为疏水性的化合物。 如果需要把有机相中的物质再转入水相中,这
个过程叫 反萃取。
一般说来,同量的萃取溶剂,分几次萃取的效
第二节 萃取分离法
二、萃取条件
不同的萃取体系,对萃取条件的要求不同,主要 有以下几点原则。
第四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
二、离子交换分离操作
2.交换 将欲分离的试液缓慢注入交换柱中,并以一定 的流速,流经交换柱进行交换。 3.洗脱过程 将交换到树脂上的离子,用洗脱剂置换下 来,是交换过程的逆过程。 4.再生 使交换柱上的树脂恢复到交换前形式的过程叫 再生,有时洗脱过程就是再生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离子交换
选择性系数亦可用离子摩尔分数来表示。
c0 [ A ] [ B ] cB [ B ] q0 [ R A ] [ R B ] qB [ R B ]
(10.1.18)
式中:c0—溶液中两种交换离子的总浓度,kmol/m3; cB —溶液中B+离子的总浓度, kmol/m3; q0—树脂全交换容量,kmol/m3; qB —树脂中B+离子浓度, kmol/m3。
R(COOH )2 Ca( HCO3 )2 R(COO)2 Ca 2H2CO(10.1.10) 3 R NH2OH NH4Cl R NH2Cl NH4OH
(10.1.11)
第一节 离子交换
(2)强酸或弱碱的中和反应
RCOOH NaOH RCOONa H2O
(10.1.12)
R NH2OH NH4Cl R NH2Cl NH4OH (10.1.13)
(3)复分解反应
R(COONa)2 CaCl2 R(COO)2 Ca 2 NaCl (10.1.14) R NH2Cl NaNO3 R NH2 NO3 NaCl
(10.1.24)
dq dt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树脂的离子交换量,kmol/m3 ; D 0 —总的扩散系数,m2/s; —与粒度均匀程度有关的系数; c1,cr —分别表示同一种离子在溶液相和树脂相中的浓度,
p
r0
r
kmol/m3 ; —树脂颗粒的孔隙率; —树脂颗粒的粒径,m —扩散距离,m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判断离子交换过程是由液膜扩散还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可采用 Helfferich准数(He)或Vermeulen准数(Ve)进行确定。
1.Helfferich准数(He)
根据液膜扩散控制与颗粒内扩散控制两种模型得到的半交换 周期,即交换率达到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得到:
q0 Dr b1 He (5 2 A / B ) c0 r0 D1
第一节 离子交换
(3)复分解反应
R(SO3 Na)2 CaCl2 RSO3Ca 2NaCl
R( NCl ) Na2 SO4 R( N )2 SO4 2NaCl
(10.1.8) (10.1.9)
3.弱型树脂的交换反应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1)非中性盐的分解反应
第一节 离子交换 二、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一)离子交换反应 1.可逆反应 固态树脂和溶液接触的界面发生可逆离子交换。 含Ca2+的硬水通过RNa型树脂:
2RNa Ca2 R2Ca 2Na
(10.1.1)
食盐水使树脂再生:
R2Ca 2Na1 2RNa Ca2
(10.1.2)
技术的世纪,膜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节 膜分离
1925年以来,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项新的膜过程在工业
上得到应用
30年代 微滤 40年代 透析 50年代 电渗析 60年代 反渗透 70年代 超滤 80年代 纳滤 90年代 渗透汽化
第三节 膜分离
一、膜分离概述
(一)膜分离过程的分类 根据推动力的不同:
(10.1.22)
Pe—皮克来准数,定义式为
ur0 Pe 3(1 b ) D1
(10.1.23)
Ve<0.3,为颗粒内扩散控制;
Ve>3.0,为液膜扩散控制; 0.3<Ve<3.0,为两种因素皆起作用的中间状态。
第一节 离子交换
(二)离子交换速度的表达式
dq dt D0 (c1 cr )(1 p ) r0 r
B A
第一节 离子交换 三、离子交换速度
(一)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步骤 ①边界水膜内的迁移 ②交联网孔内的扩散 ③离子交换 ④交联网内的扩散 ⑤边界水膜内的迁移 其中① ⑤称为液膜扩散步骤,或称为外扩散;②和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树脂颗粒内扩散,或称为孔道扩散步骤; ③称为交换反应 步骤。 离子交换速度实际上是由液膜扩散或者孔道扩散步骤控制。
式中: R A ,R B —树脂相中的离子浓度,kmol/m3;
A , B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kmol/m3;
平衡常数亦称为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系数,表示离子 交换树脂对溶液中B+的亲和程度和离子交换反应的进行 方向。如果选择性系数大于1,说明树脂对B+ 的亲和力 大于对A+的亲和力,离子交换反应向右进行。
2 2
yB (1 xB ) 2 c0 2 yB (1 xB )2 c0 xB (1 yB ) 2 q0 xB (1 yB ) q0 (10.1.20)
K
B A
q0 c0
:表观选择性系数,无量纲。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可以看出,该系数随 K 和q0 值的增大或c0值的减小而增 大,该系数大于1时,有利于B+优先交换到树脂相;反之, 则有利于再生反应。
反应式可写为:
2 RNa Ca 2 R2Ca 2 Na 再生
交换
(10.1.3)
第一节 离子交换
2.强型树脂的交换反应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1)中性盐分解反应
RSO3 H NaCl RSO3 Na HCl
第一节 离子交换
(6)选择性
树脂选择性是指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亲和力强弱
的反应。
影响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的因素: 离子的水化半径:离子在水溶液中通常发生水化作用, 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实际大小以水化半径来表征。水化半径 越小的离子越易被交换。 离子的化合价:离子的化合价越高,其与树脂的亲和 力越强,越易被树脂交换。
第一节 离子交换
本节思考题
(1)离子交换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
(2)离子交换剂的分类有哪些。 (3)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4)影响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5)离子交换反应有哪些主要类型。
第一节 离子交换
本节思考题
(6)离子交换过程有哪些主要步骤,可能的控制步
骤是什么。 (7)如何判断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步骤。 (8)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离子交换速度。
(10.1.16)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当离子交换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
B A
K
R B A R B R A B B
R A A
(10.1.17)
2R A B
B B A A B B A A 2 2
2
- 2 R2 B
2 2
2A
(10.1.19)
其离子交换的选择性系数为
K K K K R B A R B A 2 2 R A B R A 2 B 2 2 q0 yB (1 xB ) 2 c0 q0 yB (1 xB )2 c0 c0 xB (1 yB ) 2 q0 c0 xB (1 yB ) q0
R NOH NaCl R NCl NaOH
(10.1.4) (10.1.5)
(2)中和反应
RSO3 H NaOH RSO3 Na H2O
R NOH HCl R NCl H2O
(10.1.6) (10.1.7)
(1)按物理结构:可分为凝胶型、大孔型和等孔型。
(2)按合成单体:可分为苯乙烯系、酚醛系和丙烯系等。
(3)按活性基团性质: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等。
第一节 离子交换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特殊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空间网状结构骨架(即母体)和附着在骨架上的许多活性 基团所构成。 活性基团遇水电离,分成: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
第十章 其他分离过程
第十章 其他分离过程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离子交换
第二节 萃取 第三节 膜分离
第一节 离子交换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离子交换剂概述
二、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三、离子交换速度
第一节 离子交换
一、离子交换剂概述
(一)离子交换剂的分类 一般将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物质称为离子交换剂。离 子交换剂可以是任何物质,包括有机离子交换剂(天然的和 合成的)和无机离子交换剂(如沸石等)。 离子交换树脂分类方法多种:
则:xB=cB/c0,yB=qB/q0
第一节 离子交换
B K A
R B A R B R A B B
R A A
式(10.1.17)变为
第一节 离子交换
(三)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
(1)离子性质:化合价越高,其孔道扩散速度越慢;水合半 径越大,扩散速度越慢。 (2)树脂的交联度:交联度大,离子在树脂网孔内的扩散慢 (3)树脂的粒径:粒径小整体交换速度快,但颗粒太小,会 增加树脂层阻力,且反洗树脂容易流失。 (4)水中离子浓度:浓度高,其在水膜中的扩散很快,离子 交换速度受孔道扩散控制。反之,为液膜扩散控制。 (5)溶液温度: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离子交换速度。 (6)流速或搅拌速度:增加树脂表面水流流速或增加搅拌速 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液膜扩散速度,但增加到一定程 度以后,其影响变小。
第一节 离子交换
(三)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
(1)交联度 交联度是指交联剂的用量(用质量分数表示) (2)粒度 离子交换树脂通常为球形 (3)密度 真密度和视密度 (4)溶胀性 (5)交换容量 全交换容量: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树脂中可以交 换的化学基团的总数,亦称理论交换容量。 工作交换容量:指树脂在给定工作条件下实际可利用 的交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