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霜霉病(阿托菲纳提供)
冬暖棚西葫芦病害的防治

该科技示范园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喷药、智能温室监控等,对西葫芦病害进 行精准防治。他们还通过建立病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棚内环境变化和病害发生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西葫芦病害防治的效果,减少
了农药使用量,保障了食品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该农业合作社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西葫芦病害的防治,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他们通过合理轮 作、深耕晒土、选用抗病品种等农业措施,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同时采用防虫网、诱虫灯等物理 手段,有效控制了西葫芦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成功案例三:某科技示范园的技术应用
总结词
科技引领、精准施策
品种抗性
品种退化
长期种植同一品种可能导致品种 退化,抗病能力下降。
缺乏抗病品种
针对某些病害,可能缺乏具有较强 抗病能力的品种。
品种选择不当
选择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 品种,可能增加病害发生的机率。
03
西葫芦病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常见病害抗性较强的品 种,从根本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
轮作换茬
避免连作,实施轮作换茬制度 ,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 株的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理病残体,保持田园清 洁,控制好棚内温湿度,创造
适宜的生长环境。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西葫芦病害, 如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等。
生物菌肥
施用含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菌肥 ,改善土壤微生态,抑制病原菌
留超标。
西葫芦病毒病(阿托菲纳提供)

病害西葫芦病毒病来源:中国农化服务网作者:Admin 点击次数:184164 日期:2008-4-28西葫芦病毒病又称花叶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是大棚春夏季栽培西葫芦的重病害。
病除危害西葫芦外,还为害南瓜、笋瓜、甜瓜、西瓜、冬瓜等瓜类蔬菜。
症状植株上部叶片沿叶脉失绿,并出现黄绿斑点,渐渐全株黄化,叶片皱缩向下卷曲,节间短,植株矮化。
枯死株后期花冠扭曲畸形,大部不能结瓜或瓜小而畸形。
或苗期4-5片叶时开始发病,新叶表现明脉,有褪色斑点,继而花叶,有深绿色疱斑,重病株顶叶畸形鸡爪状,病株矮化,不结瓜或瓜表面有环状斑或绿色斑驳,皱缩、畸形。
病原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南瓜花叶病毒(SqMV)、甜瓜花叶病毒(MMV)等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
此外,也还有少数烟草环斑病毒(TRSV)、烟草花叶病毒(TMV)、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马铃薯Y病毒。
发病特点田间主要借助蚜虫和汁液传毒。
通常高温干旱日照强的天气有利于发病;病害重,露地育苗易发病;苗期管理粗放,缺水,地温高,西葫芦苗生长不良,晚定植,苗大均加重发病;水肥不足,光照强,杂草多的地块病重;矮生西葫芦较感病,蔓生西葫芦抗病性强。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如邯郸西葫芦、天津25号等品种较抗病。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畦种植,注意通风透气;坐瓜前采用小弓子简易覆膜栽培,可防病早熟;科学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铲除田间杂草,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4)药剂防治。
①及时防治蚜虫蚜虫迁飞前铲除瓜田周围的杂草并治蚜。
苗期开始喷药,直到定植后继续防治蚜虫。
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0%菊·马乳油20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等。
田间可铺挂银灰膜避蚜。
②发病初期喷洒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西葫芦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33 2018.4园艺园林逆能力;在设施蔬菜传毒介体烟粉虱、蓟马发生初期,按数量比释放天敌;悬挂蓝板诱杀蓟马成虫,悬挂黄板诱杀烟粉虱;加大传毒介体烟粉虱、蓟马的防治,通过灌根喷雾等农药交替使用,同时设施中一旦发现病株,可选用抗病毒农药,控制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8);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3025)。
山东省17地市设施蔬菜烟粉虱、蓟马的发生分布情况调查数据地市烟粉虱发生分布率(%)烟粉虱虫株率(%)烟粉虱(头/叶)蓟马发生分布率(%)蓟马虫株率(%)蓟马(头/叶)济南98.3491.37 6.2888.1473.55 3.33青岛93.1289.18 4.3178.1265.23 2.16烟台96.4986.26 4.3680.0964.37 2.74潍坊99.3392.33 5.2686.6875.4 4.62临沂98.6685.25 6.1185.0273.55 4.17济宁97.7688.38 4.3878.1970.62 3.68淄博92.1883.47 5.2880.3866.21 3.24威海91.3788.24 5.1775.5863.57 2.37东营93.5 86.2 4.3976.5 61.45 2.39日照97.1587.52 5.7183.4569.71 3.51泰安97.1485.19 5.1282.1768.33 3.1 滨州94.2687.46 4.9 80.2666.38 3.16枣庄98.4883.72 5.0279.4670.33 3.08德州98.0288.36 6.0682.0769.82 3.82聊城97.1989.84 5.6381.1373.1 3.06莱芜95.3886.71 4.9178.0868.29 3.51菏泽98.5888.297.0284.4874.364.66西葫芦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要点古丽娜尔·卡尔巴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农业(畜牧业) 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福海 836400)西葫芦种植过程中会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大棚种植的西葫芦,感染风险更高。
西葫芦灰霉病(阿托菲纳提供)

病害西葫芦灰霉病来源:中国农化服务网作者:Admin 点击次数:184131 日期:2008-4-28灰霉病是保护地西葫芦上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多,危害加重。
此病除危害瓜类外,还危害番茄、茄子、菜豆、辣椒、韭菜、洋葱、菜豆和莴苣等作物。
症状主要危害花和幼果,严重时危害叶、茎和较大的果实。
残花先发病,进而使果实脐部部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
叶片发病多以落上的残花为发病中心,病斑不断扩展,形成大型近圆褐色病斑,表面附着灰褐色霉层。
茎和叶柄染病后,常腐烂,易折断。
病原Botrytis cinerea 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由菌丝体或菌核生出,丛生,有分隔,灰色后变褐色,上部浅褐色,顶端树枝状分枝,大小220-480×10-20(μm);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形,生于枝顶端,单胞无色至灰色,大小10-17.5×7.5-12(μm),呈葡萄穗状聚生于分子孢子梗分枝的末端。
此外,还可形成无色球形的小分生孢子,长3μm。
该菌寄主范围广。
发病特点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越冬,借气流传播。
病菌喜高湿和低温条件,温度在18-23℃,相对湿度在90%以上,弱光,适宜发病。
保护地栽培,冬喜连阴天多,气温低,再加上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故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控制保护地内湿度,可采用滴灌栽培或高畦地膜覆盖暗灌方式;加强通风透光排湿,及时清洁棚面尘土,增强光照强度;合理密植,防止徒长,适时摘除下部老叶、病残叶及花和果实;不要大水漫灌,切忌阴天灌水,防止湿度过大;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采收结束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掉。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防治。
烟雾法用10%速可灵烟剂,每667m2每次用药200-250g,或45%百菌清烟雾剂,每667m2每次250g,或10%棚灰灵或15%灰霉速清200g-250g/667m2,熏棚3-4小时,连续2-3天。
西葫芦病害图片及防治,有斑点病害用什么药物治疗

西葫芦病害图片及防治,有斑点病害用什么药物治疗对于病毒病防治,需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肥料,合理进行浇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在发病初期可喷洒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或2%宁南霉素或4%嘧肽霉素防治。
对于霜霉病防治,在发病初期时控制好浇水,同时注意通风,以降低空气湿度,发病后可用50%烯酰吗啉或68%精甲霜灵锰锌进行喷雾防治。
一、西葫芦病害图片及防治1、病毒病(1)加强西葫芦在育苗期间的管理,注意合理使用肥料,合理进行浇水,及时对田间进行清理,清除掉杂草等,以减少病害发生机率。
(2)播种前将种子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之后洗净沥干催芽播种。
(3)于发病初期喷洒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或2%宁南霉素或4%嘧肽霉素,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2、霜霉病(1)在发病初期时控制好浇水,同时田间注意通风,以降低空气湿度,对于重病区实行与非瓜类蔬菜轮作,培育出无病壮苗,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落叶等。
(2)发病后可用50%烯酰吗啉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68%精甲霜灵锰锌进行喷雾防治,视病情可每隔5-7天喷施一次。
3、枯萎病(1)选用抗病品种,进行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同时加强栽培管理,栽前多施基肥,避免田间积水。
(2)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之后洗净沥干进行催芽后待播。
(3)发病初期用70%恶霉灵粉剂或70%恶霉灵+50%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敌磺钠进行灌根,每株灌0.25公斤药液,每隔5-7天灌一次,连续2-3次即可。
二、有斑点病害用什么药物治疗1、症状西葫芦植株上面有斑点一般是感染了白粉病,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也危害叶柄和茎,发病初期其植株下部叶片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之后逐渐变成较大的粉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面,之后病斑慢慢变黄,后期呈黄褐色坏死。
【作物病害】西葫芦常见二十种病虫害解析

【作物病害】西葫芦常见⼆⼗种病⾍害解析西葫芦,别名占⽠、茄⽠、熊(雄)⽠、⽩⽠、窝⽠、⼩⽠、番⽠、⾓⽠、荀⽠等。
西葫芦为⼀年⽣蔓⽣草本,有矮⽣、半蔓⽣、蔓⽣三⼤品系。
多数品种主蔓优势明显。
原产印度,世界各国普遍都有栽培;我国清代始从欧洲引⼊,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西葫芦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素,⽼⼈⼩孩都喜欢吃。
由于⾯积的不断加⼤,西葫芦病害也呈逐年增多趋势。
今天⼩编就带⼤家⼀起理⼀理西葫芦常见的⼆⼗种病⾍害。
⼀、西葫芦炭疽病西葫芦炭疽病西葫芦炭疽病在⽣长期间随时都能发⽣的⼀种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叶发育。
⼀旦染病,茎、叶基部受害,患部缢缩、变⾊,随即枯死。
⼆、西葫芦银叶病被害植株⽣长势弱,株型偏矮,叶⽚下垂,⽣长点叶⽚皱缩,呈半停滞状态,茎部上端节间短缩;茎、幼叶和功能叶叶柄褪绿,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叶⽚初期表现为沿叶脉变为银⾊或亮⽩⾊,以后全叶变为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但叶背⾯叶⾊正常。
幼⽠及花器柄部、花萼变⽩,半成品⽠、商品⽠也⽩化,呈乳⽩⾊或⽩绿相间,丧失商品价值。
三、西葫芦软腐病西葫芦茎基部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基部。
发病初,病菌从西葫芦茎基部的表⽪或伤⼝侵⼊,在离地⾯3-5cm的茎基部形成不规则⽔渍状褪绿斑,逐渐扩⼤后呈黄褐⾊,病部向内软腐。
第⼀果穗开花期,在去雄花后的伤⼝处或叶柄伤⼝处出现⽔浸状淡褐⾊病斑,病部上下扩展,凹陷软化腐烂,流出⽩⾊粘绸液并拌有恶臭味,此为本病特征。
后期随着病部扩展直⾄整株萎焉死亡,死亡病组织腐烂或成⿇状。
四、西葫芦细菌性叶枯病主要为害叶⽚,有时也为害叶柄和幼茎。
幼叶染病,病斑出现在叶⾯现黄化区,但不⼤明显,叶背⾯出现⽔渍状⼩点,后病斑变为黄⾊⾄黄褐⾊圆形或近圆形,⼤⼩1~2毫⽶,病斑中间半透明,斑四周具黄⾊晕圈,菌脓不明显或很少,有时侵染叶缘,引致坏死。
苗期⽣长点染病,可造成幼苗死亡,扩展速度快。
幼茎染病,茎基部有的裂开,棚室经常可见但为害不重。
冬季西葫芦病虫害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灯光诱杀成虫,如使 用黑光灯可以诱杀多种害 虫。
覆盖防虫网
在棚室入口和通风口处安 装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 。
化学防治
种子消毒
使用杀菌剂拌种或浸种,如多菌灵、甲基托 布津等,减少病原菌。
喷洒治疗剂
在病害发生时,喷洒针对性的治疗剂,如烯 酰吗啉、霜脲氰等,控制病害的蔓延。
喷洒保护剂
在发病初期喷洒保护剂,如波尔多液、百菌 清等,预防病害的发生。
误区二:用药不合理
总结词
用药不当、过量使用农药。
详细描述
部分农户在使用农药时,存在用药不当或过量使用的情况。这不仅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还可 能对西葫芦植株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误区三:忽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总结词
过于依赖化学防治,忽视生物防治。
VS
详细描述
许多农户在防治西葫芦病虫害时,往往只 关注使用化学药剂,而忽视了生物防治的 重要性。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 防治方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案例
症状识别
西葫芦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发病时叶面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整 个叶面被白粉覆盖,导致叶片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透光,控制湿度,及时清理病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苯醚甲环唑、 氟硅唑等。
西葫芦蚜虫的防治案例
症状识别
西葫芦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吸 取汁液为生,导致叶片失绿、变形、皱缩,影响植株生长和 产量。
详细描述
针对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应引导农户根据病 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 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同时,要避免长 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简述西葫芦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简述西葫芦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西葫芦霜霉病是影响西葫芦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会对正常植物生长
及蔬菜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要想正确防治西葫芦霜霉病,关键
在于全面了解该病害的病原、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措施,下面就来介绍
一下西葫芦霜霉病发生与防治的一些内容:
一、西葫芦霜霉病的病原
西葫芦霜霉病的病原主要是真菌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绿萌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cubensis)以及灰
霉(Botrytis cinerea)。
二、发病机制
西葫芦霜霉病发生在湿气比较多的环境中,一般发病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80-90%,如果气温长期偏高、降雨充沛,容易导致霜
霉病发生率提高。
三、防治措施
(1)选育耐病性西葫芦品种。
(2)调节农田湿度,注意距地表高度,避免前期湿度过高的情况。
(3)可采取“除虫加清除死体”的去病虫措施,减少病原在农田积淀。
(4)用高效抗菌剂或含杀菌剂无公害肥料等气节控制淋湿以抑制病原
繁殖。
(5)及时施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6)打破滋生环境,坚持施药、杀菌剂和叶面洒水等防治措施,每隔7-10天进行1次喷雾。
(7)应注意收获及病害报告,结合科学放大病变面积,判断防治病害的下一步落实方案,及早采取必要的措施防病害蔓延。
总之,西葫芦霜霉病发生及防治涉及到多个方面,要防治有效,首先要搞清楚其病原、发病机制,再结合病害发生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科学种植、及时施肥,定期除虫清除死体,利用气节控制病原以及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病害扩散,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抗病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害西葫芦霜霉病
来源:中国农化服务网作者:Admin 点击次数:184205 日期:2008-4-28
霜霉病是西葫芦上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危害严重。
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绿色斑点。
病斑扩展迅速,由于受叶脉限制,面呈多角形,一、二天后病斑颜色变黄褐色至褐色,此时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
病重时病斑布满叶片,故使叶缘卷缩干枯,最后叶片枯黄而死。
病原Pseudoperonospora cubeneis (Berk et cort )Rostuv.称古巴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子囊梗无色,单生或2-4根束生,从气孔伸出,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顶端具乳状突起,单胞,淡褐色。
孢子囊可萌发长出芽管,或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变为圆形休止孢子,萌发芽管,侵入寄主。
卵孢子球形,黄色,表面有瘤状突起。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壤中越冬,病菌可来自温室种植的瓜类,通过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
病菌喜温湿条件,萌发和侵入需叶片有水滴存在。
发病适温为15-22℃,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发病。
多雨、多露水、多雾和昼夜温差大,阴畦交替等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温度大,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较易。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合理密植,并注意加强通风透光等措施,降低保护地内空气湿度。
②高温闷棚。
发病期,晴天中午关闭风口,利用高温闷棚2小时,气温掌握在45℃左右。
③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
(2)药剂防治。
①烟雾熏治。
每667m2每次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g分堆放置,点燃后闷棚,一般于傍晚开始,次日早晨结束。
②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9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抗灵(克露、克霜氰、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m2用1.5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67g加水50L,每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常用药剂甲霜灵、三乙膦酸铝、甲霜灵锰锌、甲霜灵、杀毒矾、乙磷铝锰锌、克抗灵、百菌清、木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