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麦草画的艺术价值
材美工巧中国传统手工艺——麦秸画美学价值

大 众 文 艺大186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摘要:麦秸画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制作工艺精细,工序繁多,部分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它华而不媚、素而不俗,彰显出麦秸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经过两千年来的发展,尽管仍纠结在传统与创新的漩涡之中,但终究会挣脱世俗的枷锁,走向独立发展的艺术道路。
关键词:麦秸画;材美工巧;民间手工艺;创新一、麦秸画简介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著称于世的国家,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麦秸画取材于以盛产小麦为主要农作物的鲁西、豫东、苏、晋、陕等地,根植于广大的农村。
麦秸画又称麦秆画、麦草画、秫秸画,因使用麦子的秸秆作画而得名。
麦秸画兴盛于隋唐,具有“材美、工巧”的艺术特点。
二、麦秸画的工艺美1.材有美小麦历来被百姓视为神圣之物顶礼膜拜,象征财富和丰收。
清王廷鼎《仗扇新录》中曰:“麦色金黄而润”,宋庆铃称赞小麦是“比金子还宝贵”。
从古人祭祀天地到梁思成的新中国国徽设计,都给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
相传东汉时期,王莽追杀汉光武帝刘秀,无奈之下刘秀藏身小麦丛中,麦草立即化为树林保护刘秀,当地人从此便视小麦为纳福祈祥之瑞草,制作麦秸画供奉朝廷,从此流传为“天下一绝”。
因其就材加工、量财为用和物化创造,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秸秆制作,又符合现代人的环保理念,麦秸画又被称为“绿色艺术。
2.工有巧秸画以单纯的画面表达为主,也有字画合一的形式,兼有对联,牌匾、扇面等其他表达手段。
麦秸画是我们传统民间工艺的瑰宝,具有朴素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
虽粗、俗、野、土,却又大朴不雕、大巧若拙。
在保持了麦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工笔、版画、剪纸、烙画、浮雕等其他艺术形式,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创作出了古朴、典雅的艺术作品。
麦秸画的题材广泛。
有百年好合、果实小鸟、荷包牡丹、硕果累累、貂蝉拜月、贵妃醉酒、昭君出塞、西施浣纱等。
绘仙女,体态轻盈;描猛虎,威风凛凛,长天一哮;壮奔马,昂首嘶鸣;形牡丹,雍容华贵;聚岁寒三友之傲雪挺立,闭月羞花,影影绰绰;作品中的山水如林其境,花鸟如闻其声。
“点草成金”的河南麦草画价值表现研究

“点草成金”的河南麦草画价值表现研究作者:郭新生范文华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5期摘要:麦草画以麦子秸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取材简单又环保,制作工艺复杂,属于民间纯手工艺技术,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国内外艺术家们趋之若鹜,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是麦草画的盛产之地,河南古老民间手工艺经过不断地继承、创新与发展在当今社会独放光彩。
关键词:麦草画;河南;价值;市场纵观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震惊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不胜枚举:潍坊的风筝、洛阳的唐三彩等,其中麦秆画更是堪称民间艺术的精品,从麦子出现在古中国的那一天起,我们聪慧的祖先就开始以麦子秸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创作的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中,麦秆画最具特色。
小麦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它象征丰收和财富,在祭祀天地就赋予其极高的地位。
麦秆画也因为它的材质来源而不仅有浓厚的民间味道,又有着吉祥高贵的象征意味。
它经过历代手工艺人的传承与不断的技艺创新,形成了工艺精美、构思新颖、层次清晰、精美绝伦的艺术,麦草画不仅是对我国古老文化的积淀,更是人们追求理想生活的一种质朴表现,被人们誉为“华夏一绝”。
在封建的农耕社会,麦秆画虽来自民间,但因其制作工艺复杂,艺术价值较高,却也十分稀罕,常被用作皇家贡品,作为奇门巧艺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玩。
千年封建社会兴衰跌宕,麦秆画也湮没于浩繁的历史风云中,20世纪80年代秦怀王墓发掘时才使得麦秆画重见光明,大放光彩,古老的传统工艺麦秆画经过历史的洗礼,能在河南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凭借的是河南渊源的历史、厚重的文化。
河南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全国最为主要的小麦生产基地,这为麦秆画的制作提供大量而优质的原料。
河南麦秆画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既有单一的花卉植物、鱼虫鸟兽,气势恢宏的山水风景,也有构图复杂刻画入微的人物,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麦秆画艺人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综合运用比喻、谐音、借代等艺术手法,凭借着他们的一双双灵巧的手,把不同时空的具有某种象征寓意的符号或物象有机地组织在方寸之间,创造出了一件件画面精美、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作品。
民间艺术天中麦草画

天中麦草画麦草画源于民间,风格多样,栩栩如生,是用麦草作原料粘贴画稿而成工艺美术品,一束艺术奇葩地区:河南驻马店特产标签:,河南,驻马店特产认证:暂无分类:工艺品,竹木类别名:暂无特色:天中麦草画由天中麦草画公司生产,该公司位于汝南县罗店乡。
麦草画是以板材作基础,用麦草作原粘贴画稿而成工艺美术品,胆吸收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制作成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手工艺精品。
它将传统工艺与绘画艺术结合起来,是家庭、宾馆等地方的最佳装饰。
它利用民间自然资源麦杆,通过熏、蒸、烫、漂等十几道艺术加工处理,在风格上有工艺画、变形画、写意画。
天中麦草画已开发花鸟、动物、山水、人物、历史名画及佛教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
在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白花园里增添了一束艺术奇葩。
荣誉2002年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2001年,天中麦草画受到省、市及国家旅游部门的认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被河南省旅游局指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产品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2003年《天中山牌》天中麦草画商标已被国家工商局注册,同时,获得中国市场知名品牌,并取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天中麦草画是以豪华材料作基础,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用麦草作原料粘贴而成工艺美术画,是家庭、宾馆等地方的最佳装饰。
在风格上有工艺画、变形画、写意画。
天中麦草画已开发花鸟、动物、山水、人物、历史名画及佛教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
2001年,天中麦草画受到省、市及国家旅游部门的认可,被河南省旅游局指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2002年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得中国市场知名品牌,同时,产品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天中山牌》天中麦草画商标已被国家工商局注册,并取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麦秆画简介——精选推荐

麦秆画简介
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秸画、烧烫画等,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历史已有千年,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
麦秆画是民间纯手工艺技术,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
正因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坚毅的品质,才造就了麦秆画这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
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文化部将其正式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常言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麦秆工艺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最能体现和展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精巧技艺和聪明才智,自麦秆画浮现以来,因其独特的工艺价值和广泛适合的装饰性.
麦杆画分字屏、画屏,已制作出玻璃镜框与油漆硬板两种幅画,挂式、立式、座式,大中小型齐全,多种字画图案能与现代各种款式家具摆饰和谐,悦目赏心,并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店铺、会议厅等室内永久性装饰。
青岛农民制作栩栩如生“麦草画”

青岛农民制作栩栩如生“麦草画”
近日,一组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农民用麦草制作的麦草画在网络走红,麦草画古朴自然,高贵典雅,引来不少网友点赞。
麦草画以小麦秸秆为造型原料,运用麦杆的自然光泽,优美的纹理质地,创造性融入国画、版画、烙画、剪纸、书法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经过选材、剪、绘、刻、烫、贴等20多道复杂工艺纯手工制作
完成,彰显麦草画古色古香、栩栩如生的艺术魅力。
麦草画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
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十分稀罕。
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农民用麦草制作的“麦草画”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麦秆画乡村振兴

麦秆画乡村振兴麦秆画是一种传统的农村艺术形式,麦秆经过精心捆绑、剪刻、上色等工艺制作而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农民艺术品。
在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下,麦秆画作为一种富有农村特色、具有潜力的艺术形式,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麦秆画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麦收季节,农民可以利用废弃的麦秆进行制作,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开展麦秆画的生产销售,可以形成一条良性循环,同时也能够保护农村环境,减少农作物垃圾的堆积和焚烧,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
其次,麦秆画可以承载乡村文化,传承乡愁情怀。
麦秆画的图案多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反映了农民对土地、农作物、农牧业等方面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展现了乡村的美丽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激发了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麦秆画还能够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麦秆画可以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传统乡村的记忆逐渐淡化,乡村旅游逐渐兴起。
而麦秆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和购买。
通过开展麦秆画的展览和推广,可以打造成为一种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农村,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麦秆画还可以推动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
麦秆画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才华。
通过开展麦秆画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农村儿童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同时,麦秆画也可以成为一种农村文化的载体,通过麦秆画作品展览和交流活动,传承农民老师傅的技艺和智慧,弘扬农民的精神风貌,推动农村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总而言之,麦秆画作为一种传统的农村艺术形式,具有推动乡村振兴的潜力。
通过开展麦秆画的生产销售、传承乡村文化、促进农村旅游和推动农村文化教育等举措,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中华民间手工艺术瑰宝——麦秆画,精美绝伦!

中华民间手工艺术瑰宝——麦秆画,精美绝伦!
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秸画、烧烫画等,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历史已有千年,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
麦秆画是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
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河南清丰麦秆剪贴(即麦秆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秸杆工艺画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是中国民间艺术圆中的一朵奇葩。
麦秆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其艺术魅力源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也表现在其所作的传承与创新。
麦草艺画调查报告

麦草艺画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麦草画起源于我国东汉民间的古老艺术。
它利用麦秆为原料,经过熏、蒸、漂、染、烙、烫、绘、剪、贴等20多道工序处理加工,在保持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汲取了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民间瑰宝麦草艺画,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成为皇家艺术品,其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全凭手工完成。
经过精心选料、浸泡、熏、蒸、防虫处理,然后剖开整平压制成片,进行炭化之后,经历画、印、剪、裁、编、雕、贴等十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才能制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既保留了麦杆的自然光泽,又使之古色古香,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麦草艺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它色彩逼真,雍容华贵。
绘仙女,姿态嫣然、眉目含情;描牡丹,富贵祥和,前程似锦。
如今,在世界多个国家的艺术展览中,麦草艺画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现已被中国文化部正式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麦草艺画所表现的立体效果令所有印刷品望尘莫及,其手工制作,独一无二的艺术身份更非一般印刷品所能攀比,从品种内容看,山水、花卉、人物、动物、无一不是麦草艺画所能表现的内容。
麦草艺画的丰富内容,使它具有很强的市场可操作性,无论是宾馆、酒店、办公室、会议室,还是客厅、卧室、餐厅,都有其对应的艺术构图,和一般印刷品相比,更能彰显主人的个性追求及高雅品位。
它也是馈赠亲友、珍奇收藏、旅游产品,纪念品的首选。
麦草艺画用纯天然原料生产,符合当代人的环保理念;色彩以炭化为主,具备了百年不变易于保存的特点;它选图考究,手工精细,有的古朴典雅,有的飘逸时尚;它材质坚硬,粘贴牢固,便于包装和运输。
虽然目前其市场状况不甚令人满意,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高超的艺术技巧,美妙立体效果,现代气息浓厚且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环保、方便等优越性必将使其在新世纪的广阔舞台上大放异彩,宏图大展。
需要的,只是文化人的不懈努力,需要的只是时间与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麦草画的艺术价值
作者:熊晓艳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
摘要:浅谈麦草画的艺术价值,麦草画是由麦子的麦秆经过多道工序,剪裁粘贴而成,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
麦草画作为我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做工古朴,样式新颖,不断被后人继承创新。
通过如今的宣传弘扬,已被世界人民所认可与喜爱,经众多艺术家评鉴,被文化部赞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关键词:麦草画;关键词;艺术价值;弘扬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54-01
一、简介麦草画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
艺术,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他要满足人民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
所有的艺术都遵循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他们都具有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审美性特征,形象性特征和情感性特征。
在社会的发展中,艺术也不断的创新,以适应不同阶级的理想、愿望与趣味。
在进入20世纪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事业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也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其中驻马店市的麦草画,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拥有巨大的艺术价值。
麦草画又叫麦秆画,它的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但一直以来都鲜为人见,直至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其中大量的麦草画重建天日,即使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沉睡,但多幅作品仍然表现了麦草画的艳丽色彩,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表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及对艺术的热爱。
麦草画做工精细,需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然后由人工对光滑的麦秆进行剪裁和粘贴,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作品。
吸取了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民间瑰宝”。
完成后的麦草画也可装饰于花瓶、乐器等一些生活用品上,具有极高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麦草画的材料只有一种——小麦麦秆,颜色全部用烙铁烫出来,无任何染色。
二、麦草画的欣赏鉴别
草根,原来是根基在最底层,最为粗贱的物品。
正如鲁迅所说,“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
”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却能成为生命力最顽强的植物。
收获完穗粒的麦秸,也是无用的草根,却有人拿来,做成最美的艺术品
时下,麦秆画的制作和生产已成燎原之势。
麦秆画从一种新兴的传统工艺到逐渐为人所知并大量流通于市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入者众多,但因其艺术素质和工艺水平良莠不齐,造成麦秆画的工艺品质有很大差别。
差别主要在两个方面:选材和做工。
如果没有选择优良的原材料就会严重破坏图案的整体效果,同时经不起近处观赏,丧失麦秆画的材料优势,失去麦秆画的工艺价值。
而做工好坏更是直接影响麦秆画的最终效果。
一幅优质的麦秆画,必定是剪裁圆滑、流畅,熨烫的色泽自然、灵活,粘贴平整,无错位、无起皮,色泽明亮,质感韧滑,细部无呲裂、无印痕,造型准确,构图和谐,富有艺术美感。
三、麦草画的发展
麦草画产生于驻马店汝南县的罗店乡,天中之地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从七十年代出,农民画开始兴起并迅速得到不断发张,充分发挥其艺术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认可和欣赏。
麦秆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大会堂作为收藏的民间工艺品,大会堂鉴定师鉴定为全绿色全手工艺50年不变色的麦秆画。
在人民大会堂有1幅、中南海有2幅均被作接待外宾的大厅装饰品。
由汤金明、乔桂梅、雷光三位工美大师历时三年时间创作完成的巨幅麦草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成功申请世界吉尼斯记录!此画长达23.6 m,高为1 m。
2010年麦草画更是和景德镇瓷器相结合,变成便成就了美轮美奂的麦草画工艺瓶。
走进上海世博会,并和全国各地的世博特许商品一起,迎接全球来客的品鉴。
四、麦草画的艺术感染力
一件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感染人具有审美性,是因为它具有能震撼人心的作用,能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怀。
麦草画正是通过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最终对现实客观世界,人的精神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麦草画的地位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地位也在日益提高,对人们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天中的麦草画充分的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的理解。
对艺术的创造力,用寻常人见之弃之的麦秆,创造出了极具艺术观赏性的作品,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而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瑰宝——麦草画,应该保护发展,继承它的做工和手法,把麦草画这一伟大艺术传扬下去,以弘扬它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汤金明麦草画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