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
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

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世纪,这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的时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曲折,经历了近代以来最为动荡的时期,同时也产生了种种影响至今。
一、20世纪初的中国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列强强占中国通商口岸,侵占中国的领土,中国虽有政府,但是实际上早已失去了国家的尊严和独立的权利。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就是国家的存亡问题,中国的先进人们开始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
二、“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意义重大,透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它表达了中国革命先进分子的愿望。
它不仅仅是一次学生的抗议活动,更是一次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五四”运动中,广大的学生青年,开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科举制度等,发出了“叫苦”的呐喊。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孕育而成的。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共产党同时也宣告了工人阶级在中国历史上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发动群众,注重组织和团结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中国革命的胜利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武装反抗。
1928年至1937年的统一战线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了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解放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了新中国的建设。
五、建国以来的中国自建国以来的中国,经历了若干的波折和曲折,中国经历了许多的改革开放,得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
中国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了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一页。
21世纪初,中国的经济大步向前,科技实力也不断提升,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许多贡献。
总之,20世纪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经历了许多的变迁和洗礼。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注重中国革命的本质和任务,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史教科书的评价

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史教科书的评价看到中华读书报2013年9月18日第14版(文化周刊)上的一篇文章《百年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对文中谈及30年代的中学历史教材颇感兴趣。
文章是这么写的:1933年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教科书认为,新政“能否收效,还是问题”,对新政的实施并无信心。
1934年的《初中外国史》教科书写道:“新总统罗斯福准备就任的期间,美国境内忽然发生空前的银行风潮……。
罗斯福于三月四日就任总统后,对于国内先则颁布紧急银行法,以统制国内一般银行,平息金融风潮;七月间,更设立经济复兴委员会,厉行蓝鹰运动以复兴全国经济”。
如果说这套教科书以较为客观的文字,描述了罗斯福施行的种种措施而未予评价的话,1935年的《初中复习丛书外国史》则毫不掩饰对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悲观情绪。
书中写道:“自罗斯福总统登台,虽极力提倡蓝鹰运动,劝人民及时购买,并实行通货膨胀,解除酒禁等,其于恢复经济繁荣,仍无甚大效果。
”即使是1946年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下册)》仍直言:“新总统罗斯福当选后……得国会之同意,设置经济复兴委员会,以实行其复兴政策。
……不过两年来美国各地工潮之汹涌,足为罗氏复兴政策失败之显明表现。
1935年秋季复兴局改组,复兴政策稍有变更。
将来能否收得成效,仍难逆料。
”我首先想到的是,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3月才开始推行的,直到1939年“新政大夫”让位于“战争大夫”。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能够如此紧跟时代脉搏,令人敬佩!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学历史教材在50-80年代期间,我们的教材以稳定性为由,和时代性的距离拉大了。
对此,我在1994年的《历史教学》上撰文20世纪的现实与高中《世界历史》课本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当代世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其范围之广, 影响之深, 发展之快, 竞争之烈, 规模之大,超过了有史以来的任何历史时期。
在行将跨入新世纪, 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需要懂得“国情”、了解“球情”, 立足中华、放眼世界], 渴望看到一部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融科学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 高水平的高中世界现代历史课本面世。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外国史学理论的引入和回响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外国史学理论的引入和回响今天,我们已经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回顾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道路,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史学的衰败,并被资产阶级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所代替,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到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外国史学理论的引入、传播,引起积极的回响,中外史学的撞击、交流和融汇,始终贯穿其间,成为影响中国史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因之一。
本文拟就这一过程的各主要阶段的基本内容,及这些内容所反映出的某些规律性现象作一初步探讨。
一20世纪初,梁启超作为中国新史学思潮的旗手,针对封建史学的弊病发起“为史界辟一新天地”的“史界革命”。
他的《中国史叙论》(1901年)和《新史学》(1902年)等著作振聋发聩,尖锐地批判封建史学,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家的任务。
中国史学开始脱离2000余年来的传统,揭开了近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序幕。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近代新史学思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应着重指出的是,反映了当时西方史学进步潮流内核的西方史学理论的引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方史学理论较之西方一般历史学著作引入中国稍晚,而且在20世纪初主要是通过社会学的著作介绍到中国来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学中的社会进化理论。
这是19世纪后半期西方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和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在我国引起的直接反响。
这批译成中文的著作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西方学者的著作,如马君武译《斯宾塞社会学原理》(1903年)〔1〕、赵兰生译《斯宾塞干涉论》(1903年)、吴建常从日文本转译美国吉丁斯著《社会学提纲》(即《社会学原理》)等。
另一类是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日本学者的著作,如章太炎译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1902年)、麦仲华译有贺长雄的《社会进化论》(1903年)、欧阳钧译远藤隆吉的《社会学》(1911年)等。
社会进化理论强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当时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追求思想解放的有力武器。
中国与世界时间联系讲解

世界史和中国史时间联系表时间段中国史世界史史前距今10000年前后~距今约7000年我国原始农耕起源,形成南稻北粟格局距今约5000年~距今4000年中华大地文明起源呈满天星斗状前30世纪前3500年象形文字约前3500年~约前3100年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建立(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产生约前3100年埃及国家统一,第一王朝建立前21世纪前期禹传子,启建立夏朝前18世纪前1792年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即位前16世纪末1600年汤伐桀灭夏,建立商朝前14世纪~前6世纪吠陀时代约前14世纪雅利安人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商朝前8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前8世纪中叶罗马建城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前508年雅典的克里斯蒂尼改革前6世纪佛教创立前5世纪希腊古典时期前451~前450 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前443~前429 雅典的“伯利克里时代”前4世纪上半叶前3世纪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前206年秦王婴投降,秦朝灭亡前206~前202年楚汉战争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前2世纪~公元前后前140~87 汉武帝在位,西汉王朝达到鼎盛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1世纪9年王莽登基,建立新朝1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形成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2世纪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3世纪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212年“公民法”“万民法”统一220年曹丕废献帝,建立魏国,史称“曹魏”,东汉灭亡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三国鼎立格局最终形成4世纪~6世纪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420~589年宋、齐、梁、陈四朝在南方相继更替,历史上合称“南朝”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古代史终结,进入中世纪439~581年北魏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历史上合称为“北朝”581年杨坚篡周称帝,建立隋朝589年隋灭南朝陈,统一全国7世纪~8世纪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7世纪初伊斯兰教成立626~649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史称“贞观之治”661年阿拉伯帝国661~1258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713~741年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臻于鼎盛,史称“开元盛世”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实施采邑改革8世纪中叶丕平献土10世纪907年朱温废唐自立,建立后梁,五代开始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后周自立,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五代结束11世纪11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11世纪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1070年王安石变法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史称西夏12世纪1115年 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阿拉伯帝国 661~ 1258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军攻入开封,虏宋徽宗、钦宗及后妃贵戚等北撤,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亡。
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

[收稿日期] 2009-12-02[作者简介] 张文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
①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序言,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② 郭小凌:《从全球史观及其影响所想到的》,载于沛主编:《全球化与全球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60页。
③ 刘新城:《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载刘新城主编:《全球史评论》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5页。
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张文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世界史观念有怎样的来历?在对思想史材料作历时性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概括和分析,结果发现,近代以来,世界史观念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20世纪以前,这个时期的世界史观念是一元的、进步的和乐观主义的,思辨多于分析,并通常带有目的论指向,可称为“哥德巴赫式猜想”式的。
第二阶段是20世纪上半叶,一是分析性的批判,二是思辨性的重建,实质是对普遍史观念所作的反思,可称为“哥白尼式革命”式的。
20世纪下半叶以降为第三阶段,表现为全球史观,可称为“哥伦布式交流”式的。
这三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表现了学术研究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理论张力的逐步减弱。
[关键词] 世界史观念;普遍史;全球史 [中图分类号] K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209(2010)022******* 全球史观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研究思考世界历史时的一种显著趋向。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新方法,这种说法并不恰当。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历史的全球性方法并不是一种新方法。
实际上,它表示启蒙时代的编史传统又得到恢复;在启蒙时代,对世界历史的看法如同当时所要求的那样,是与关于进步的流行观点相适应的。
”①国内也有学者指出,“全球史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而不是解释世界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理论体系。
世界近代史(20世纪上半期)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占优势,封建农奴制残余严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 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 活中起决定性作用……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 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 1/4。……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 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和意义 拓展延伸
历 史 上 俄 国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俄皇亚历山大二世 (现藏于意大利的米拉马雷城)
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 188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废除 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为了 阻止革命的爆发,亚历山 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 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于 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 度的法令。从此,俄国走 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蒲国良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概论》
• 十月革命的流血性质还应包括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镇压反革 命叛乱的斗争,以及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者和 白卫匪帮的革命战争。
——高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
问题二:为什么说十月革命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而是一场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 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单元
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1917——1945)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人类历 史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曲折 前进。 ——从内部否定西方制度
二、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战后亚洲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印度甘地, 土耳其凯末尔领导反帝斗争,先后取得民族独立。 ——从外部否定西方的权利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1.《史通》:史评类史书。
唐刘知几撰。
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
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着。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着作。
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
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
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
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
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
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着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
认识论

(认识论) 1.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以下观点与之一致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C.理生万物,理主动静D.牵一发而动全身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3.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
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
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
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
”这一观点: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事前诸葛亮”。
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需要:①正确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以具体科学为基础③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2年10月14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模式,成功将实践九号A/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卫星发射是我国第21次采用一箭多星发射方式,发射任务成功率达100%。
实践九号A/B卫星,因为要进入到同一个轨道面,用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是一种最优的发射方式。
这说明了: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能动性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记者在北京、天津、湖北等地调查发现: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 experienced
a
turns and twists development,and established瑚ofo perfect
system of subject.After 80 Age,accompanyi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reform and open,we pay attention to the
up advanced studies,teaching,testing,textbooks and writes of the
etc..We
can
get the basic featur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 through these concretely studies.
作者签名:整:叠:.
日期:翌!:.苎竺.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稍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 和纸பைடு நூலகம்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
of
Chinese in
beginning set
up,namely circumstances of the world history
courses
setting up in in schools
new-type schools.There was
beginning
to
the
World
History
develop perfect system of
subject。The World History Subjea
a
of Chinese have had already
a
early scale,and have accumulated come.Because Peking
wealth of experience,have laid and Tshinghua University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Peking University
University.We
can
study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 in 1920s’to 1940s’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the
large amount of experience
and
a
studying in Th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These
wealth to US.These is teaching and studying of great significanc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
KEY
WORDS:Th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
Tshinghua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莹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暴.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塞外,本论文不包 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贾欺 的个人和集体。鸳巴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劳表示谴意.
foundation for days to position and in
University
are
had special of the modern
advantage,these two schools
representation in many
subjects
university
China.This thesis have concrete research to the and Tshinghua
subject
day by day,Th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 got into the
speedway of its development.But in research to The World History
the research of former historiography history,the of Chinese is obviously not enough.So far,academic stage.The research to the first stage do
In chapter 4,the thesis introduced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hinghua University in the period of the Southwest United University and postwar.In this thesis,I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t set
Subject
circles have initial researches to the
second
off.
Although the first half century of twentieth century the
not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 do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 and clarify the influence.
are
In view of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there
and precept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ecept is
The full text is totally divided into 4 and account more than 40,000 words. In
chapter 1,the thesis mainly studied background of the
World
History
Subject
to can
subje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From the beginning of 20 centuries
1949 is the first stage,it is
the beginning stage;From 1949 to now is second stages,.at that time The
动关系及具体的实践方式,对于推动世界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也将箕有 积极意义。
关键词:世界史学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科建设
lf we don’t know the history of
a
subject,it
will affect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in 20 centuries mostly
World
History
Subject
In
of Chinese. chapter 2,the thesi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educational
system of
university to th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Then the thesis explained the establish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hinghna University
Subject
of
Chinese
that missionary established.The new-type schools had“the wodd
history and the wodd
courses
geography”in westernization Movement.It was in”I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from the system and policy aspect. In chapter 3,the thesis analyzed the progress of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yhe
World
History
Subject
of
Chinese from the knowledge and the academic aspect.These
concrete aspects includes world history teachers’conditions,the policies to teachers for taking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以北大、清华的世 界史学科为考察对象 姓名:陈琼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指导教师:邬国义 20070501
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