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

合集下载

普通胰岛素和拜唐苹联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普通胰岛素和拜唐苹联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注: 与治 疗 前 比较 . P< 0 0 ; P< 0 0 ① .1②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2 两 组 体 重 指 数 及 胰 岛 素 用 量 比 较 ( 土s )
1 。 口服磺 脲 类 药物 治疗 病 程 9 1 . . ±4 3年 。 12 方 法 : . 全部 患 者 均 停 用 口服 降 糖 药 , 3天 后 测 定
表 1 两 组 F G 、h B 2 BG、 AI 土s Hb c( )
1 临床 资料 1 1 对 象 : 据 WHO( 9 5年 ) 尿 病 诊 断标 准 和 磺 . 依 18 糖 脲 类 药物 继 发性 失 效 ( F ) 断标准 。1 3例 2型糖 尿 S S诊 1
病患者 , 5 男 1例 , 6 女 2例 , 龄 5 . ± 7 2岁 , 重 指 年 32 . 体
5年后 可 达 4 ~5 ]成 为 2型 糖 尿病 患者 治疗 上 O O ,
整 胰 岛 素和 拜唐 苹 的剂量 , 程2个 月 。疗程 结 束 时复 疗 查 F G、 h G、 Al B 2 B Hb c及B , MI 并记 录治疗 期 间低 血 糖 发生 次数 和 胰 岛素 用 量 。 两组 治疗 前 年龄 、 别 、 MI 性 B 、
唐 芙 蓉 , 建 新 甘
( 枝花 钢铁公 司职工总 医院 , 攀 四川 攀 枝 花 6 7 2 ) 10 3
【 要 】 目的 观 察 普 通 胰 岛 素 和 拜 唐 苹 联 合 治 疗 磺 脲 类 药 物 继 发 性 失 效 的 疗 效 。方 法 对 1 3例 磺 脲 类 药 物 继 摘 1 发 性 失 效 的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通 胰 岛 素加 拜 唐 苹 治 疗 ( 疗 组 ) 单 用 普 通 胰 岛 素 治 疗 ( 照 组 ) 结 果 普 治 、 对 。 治疗组 降糖效果优 于对照组 。 而低 血 糖 发 生 频 率 较 对 照 组 低 , 岛素 用 量 明 显 减 少 。结 论 普 通 胰 岛 素 和 拜 唐 苹联 合 应 胰

老年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胰岛素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胰岛素治疗
50%
1
晚餐前二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 女 11 例, 男 37 例, 平均年龄 71. 02 ±9. 88 岁, 病程 10. 33 ± 6. 47 年。 C 组胰岛素强化治疗, 女 4 例, 男 14 例, 平均年龄 73. 15±1023 岁, 病程 10. 56±6. 32 年。 对照组为口服药物治疗组, 女 5 例, 男 15 例, 平均年龄 66. 55±13. 56 岁, 病程 8. 15±4. 06 年。 入院后测定血浆糖化血红蛋白 A 1 (H bA lc) ( 拜尔 空腹 C 2肽 (C 2 DCA 2000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 、 P ) 及二两馒头餐后 2hC 2P 水平 ( 放免法) , 测定治 疗前后空腹血浆葡萄糖 ( FB G ) 、 2hB G ( 爱康全血 糖测定仪) 。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θ ) ±标准差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均数 ( x
11. 1mm o l L 以下, 则给予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 射预混胰岛素 ( 30R 50R ) 或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
结 果 2hB G 水平均分别 A、 B、 C 3 组治疗后 FB G、 低于治疗前水平, 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A 、 2hB G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 P B、 C 3 组之间 FB G、
陕西医学杂志 2004 年 11 月第 33 卷第 11 期
1013
老年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胰岛素治疗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 连云港 222002) 徐淑杰 徐 宁 吴 岩 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胰岛素治疗对老年患者血糖的控制及其对胰岛功能状态 的影响。 方法: 用不同方法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86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 A 组三餐前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治疗; B 组早晚餐前二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 C 组胰岛素 强化治疗; 对照组为口服药物, 观察其血浆糖化血红蛋白 A 1 (H bA lc ) 、 空腹 C 2肽 (C 2P ) 、 空 ) ( ) ( 的变化。 结果 : 3 组 腹血浆葡萄糖 FB G 、 二两馒头餐后 2hC 2P 水平、 2h 血浆葡萄糖 2hB G 治疗后 FB G、 2hB G 水平均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 B、 C 组空腹 C 2P 水平均明显低于 A 组, 有显著性差异; B、 C 组间空腹 C 2P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2hC 2P 水平 3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 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 应及早补充基础胰岛素, 而预混胰岛素治疗基本 可以替代胰岛素强化治疗。 主题词 糖尿病 药物疗法 胰岛素 治疗应用 @ 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 近年来在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磺脲类 药物继发失效是一个较常见的问题, 其 1 年发生 率 50%~ 10% , 连 续 用 药 5 年 后 可 达 40%~ 。 对于继发失效的患者, 单纯口服降糖药物 很难控制高血糖, 需要给予胰岛素治疗方可使血 糖得以相对满意控制 2, 3 , 本文就接受不同方式胰 岛素治疗对老年患者血糖的控制及其胰岛功能状 态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瑞格列奈、诺和灵30R联合使用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瑞格列奈、诺和灵30R联合使用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瑞格列奈、诺和灵30R联合使用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目的探究瑞格列奈、诺和灵30R联合使用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针对40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诺和灵30R治疗(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诺和灵30R联合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两组患者均为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收治。

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过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改善更加明显,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为(9.31±2.13)mmol/L,而对照组患者为(12.21±8.35)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格列奈、诺和灵30R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无论采取单纯用药或联合用药的方法均能够对患者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但是瑞格列奈、诺和灵30R联合用药相对于诺和灵30R单纯治疗而言,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因此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标签:瑞格列奈;诺和灵30R;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Repaglinide,Novolin 30R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ulphonylurea Secondary Failure Type 2 DiabetesZHANG Xiao-y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Guiy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Jinyang,Guizhou Province,55008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paglinide,novolin 30R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ulphonylurea secondary failure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40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volin 30R,while 40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epaglinide,novolin 30R,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and both groups were admitted from April 2015 to January 2017. Results 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9.31±2.13)mmol/L and (12.21±8.35)mmol/L,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single medication and combined medication of repaglinide and novolin 30R can obtain the effect,but the combined medication can more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than that of single medication,therefore,it is worth first choice in clinic.[Key words] Repaglinide;Novolin 30R;Sulphonylurea secondary failure;Type 2 diabetes;Treatment effect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病发后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因此及时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十分重要[1]。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的 强 化 治 疗 方 法 。 为 寻 找 安 全 、 便 、 效 的 恢 复 部 分 胰 岛 方 有 p细 胞 功 能 的 治疗 方 案 , 们 采 取 了 每 日睡 前 皮 下 注 射 甘 精 我 胰 岛 素 联 合 餐 时 口 服 那 格 列 奈 方 案 , 疗 门诊 S ST D 患 治 F 2 M 者 , 报告 如下 : 现
剂 量 。治疗 前 及 治 疗 后 1 月 停 药 1d复 查 空腹 及 餐 后 2h血 个 糖 ( B 2hP G) 胰 岛 素 (N )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 b 1 ) F G、 B 、 IS 、 H A 。 c
要作用于 B细胞上的 s u受体 , 促进胰 岛素 的释放 , 但对胰 岛素 的合成无影响 , 也不 引起胰岛 B细胞增 生。不恰 当的治疗, 特别
柴杰 冯 丹蕊 贾爱琴
【 摘要】 目的
者 的 疗效 。方 法
观察皮 下注射甘精胰 岛素联合 口服 那格 列奈治疗 门诊 2型糖尿 病磺 脲类 药物继发性 失效患
选择 门诊 磺 脲 类 药物 继 发 性 失 效糖 尿 病 患者 2 2例 , 睡前 皮 下 注 射 甘 精 胰 岛 素 , 餐 前 口服 那 于 三
3 讨 论
1 1 一 般 资 料 : 部 病 例 为 我 院 内 分 泌 门 诊 患 者 , 合 . 全 符
19 WH 9 9 O糖 尿 病 诊 断 标 准 及 S S诊 断 标 准 2 F 2例 。 其 中 男
1 2例 , l , 女 O例 年龄 4 ~ 5岁 , l 7 平均 5 . 。糖尿病病 程4~ 0 3岁
格 列奈 治疗 4周 , 察 治 疗 前后 空腹 血 糖 、 后 2h血糖 、 岛 素 、 化 血 红 蛋 白 , 算 胰 岛 素 抵 抗 指数 ( o a R) 观 餐 胰 糖 计 H m —I

诺和锐30替代诺和灵30R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

诺和锐30替代诺和灵30R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

诺和锐30替代诺和灵30R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诺和锐30替代诺和灵30R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40例经过诺和灵30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

给予诺和锐30治疗2个月后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FBG、2hPBG、HbA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

低血糖发生率较治疗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治疗后每日胰岛素用量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满意度和依从性较治疗前高。

结论:对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T2DM 患者,用诺和灵30R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改用诺和锐30治疗后,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安全性及依从性好。

关键词诺和灵30R 诺和锐30 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应用磺脲类药物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针对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的治疗措施之一。

磺脲类药物在T2DM治疗最初阶段可有效控制血糖,但会发生继发性失效。

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是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常见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文献报道它的年发生率为5%~10%,连续用药5年后失效率可达40%~50%[1]。

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患者的血糖控制最终需要胰岛素治疗。

目前最广泛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使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但由于预混人胰岛素不能很好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方式,导致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满意。

本研究对使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血糖控制不满意患者改用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7.5±6.5岁,病程5.5±3.2年。

均符合WHO糖尿病1999年诊断标准[2],也符合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标准[3]:T2DM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至少1年,FBG曾经2次降至2个月,胰岛素剂量稳定>2周,血糖控制不理想。

降糖安胶囊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降糖安胶囊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降糖安胶囊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降糖安胶囊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磺脲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降糖安胶囊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某医院的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入组标准。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安胶囊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

降糖安胶囊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评分在观察组中明显改善(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6.7%,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降糖安胶囊能够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

该药物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辅助药物。

关键词:降糖安胶囊;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的统计数据,全球有4.65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引起,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磺脲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之一,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可能会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情况,即血糖控制不佳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持续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磺脲类继发失效糖尿病患者加用胰岛素疗效观察

磺脲类继发失效糖尿病患者加用胰岛素疗效观察

2型糖尿病 ( 2 M) T D 的主要 病理 生理变 化 , 包括胰 岛素
c E s d o vo s d s lr o go p , o e e y r gy e a o c r d ls G ru nee n l s n d ra e b iu y a i a l i t ru s h w v rh p o le mi c u r e s i I g o p itr t gy f t g a . I n mi y n w e n i ai n C n u o C m n t n t a n t o P h s g o f t n me b l n o n sc n u f i u ep t n . o d  ̄ n x  ̄i ai e t tw h I r H a o d e e t oi c t li e o d s l r i t o r me i G N c o a co r a l a es Ke o d : a e e l ts S f n ] ra ; e o d f l r ;n ui r ri y w r s Dib tsm l u ; u o yu e S n u e I s l g ̄ gn e i l s c i a n
孟春梅 , 吴 丹, 王锦平
( 哈尔滨二 四二医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8 ) 500
摘要: 日的 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的 2 型糖尿病 患者加用甘精胰 岛素(G 或 中效胰 岛素 I)
(e ) 的 疗效 。方 i 20 0 —20 —1, 我 院 5 磺脲 类 药物 继发 性 失 效 的 糖尿 病 患者 , 用格 Nl后 1 盂 06— 5 06 1对 6例 改
列美脲控释 片, 并分别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 例) 中效胰 岛素(2 , 2 4 或 3 例)观察 l 周 内多点血糖变化及 1 6 6 周前后 H Ac空腹及餐后血糖。结果 两组均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 , b l, 且疗效及所用剂量相近, I 但 G组低血 糖事件明显少于 N H组。结论 睡前注射甘精胰 岛素或中效人胰 岛素对磺脲类继发性 失效者均有较高的 P 达标 率 。 关键词 : 糖尿病 ; 磺脲类 ; 继发性失效; 甘精胰岛素 学科分 类 代码 :30 24 2 .40 中图分类 号 :R 7 .5 97 1 文章编 号 :10 —57 (070 —08 2 04 7520 )8 54—0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比较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比较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比较王晓书;张维明【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10(0)2【摘要】目的评价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将64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给予每天三次诺和锐+睡前一次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和B组(给予诺和锐30每天三次皮下注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的时间、血脂的改善、水肿发生率、体重增加程度、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状态,改善脂代谢紊乱.但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短[(5.28±0.62)d vs(6.02±0.78)d,P<0.05].结论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使用甘精胰岛素血糖达标更快,但医疗费用偏高.【总页数】3页(P242-244)【作者】王晓书;张维明【作者单位】广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广安,638000;广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广安,6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比较 [J], 冯尤健;陈祥彪;刘桑燕;巫晓强;刘碧玲2.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长期缓解的影响[J], 汪珊珊;陈冬;陈明卫;贾敬华;胡红琳;何勇;邓大同;王长江;王佑民3.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吕志明4.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不同HbA1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J], 吕丹;刘秀玲;石燕萍;刘阁玲5.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2种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J], 蔡危威;周燕雯;张丽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郑锦顺 李杰荣【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方法 66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停用原口服降糖药, 改用格列吡嗪, 并同时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IG)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NPH), 分别设为IG 组和NPH 组, 各33例。

治疗4个月后采用免疫比浊抑制分析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C 肽(FCP)、餐后2 h C 肽(2 h CP), 记录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FPG、2 h PG 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治疗后FPG、2 h PG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IG 组治疗后FCP、2 h CP 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和NPH 组治疗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NPH 组治疗前后FCP、2 h CP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IG 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NPH 组的27.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 P<0.05)。

结论 IG 或NPH 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可有效控制血糖, 但 IG 还能改善胰岛功能, 且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关键词】 糖尿病;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甘精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胰岛功能DOI :10.14164/11-5581/r.2017.09.035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diabetes with secondary sulfonylurea to failure and its impact on pancreas islet function ZHENG Jin-shun, LI Jie-rong. Department One of Internal Medicine, Dongguan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ngguan 5230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diabetes with secondary sulfonylurea to failure and its impact on pancreas islet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6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sulfonylurea to failure as study subjects all changed original oral medications to glipizide, and they all receive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nsulin glargine (IG) or neutral protamine Hagendorn (NPH) insulin at bedtime respectively as IG group and NPH group, with 33 cases in each group. After 4 months of treatment, detection was made on fasting blood-glucose (FPG),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 PG) by immune turbidimetric inhibition method and fasting C-peptide (FCP) and postprandial 2 h C-peptide (2 h CP) by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nd hypoglycemic events occurrence was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decreased FPG and 2 hPG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PG and 2 h PG (P>0.05). IG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FCP and 2 h CP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NPH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NPH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CP and 2 h C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05). IG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as 6.06% than 27.27% in NPH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5.345, P<0.05). Conclusion IG or NPH bot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of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sulfonylurea to failure, and IG also can improve pancreas islet function and reduc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Key words 】 Diabetes; Sulfonylurea; Secondary failure; Insulin glargine; Neutral protamine Hagendorn insulin; Pancreas islet function作者单位:523000 东莞市中医院内一科(郑锦顺);东莞市东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杰荣)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 研究[1]显示, 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胰岛B 细胞功能减退, 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

磺脲类药物是一种能够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药物, 是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有效药物, 但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 胰岛B 细胞功能的不断衰退, 磺脲类药物逐渐失效, 即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于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患者需通过注射胰岛素才能有效控制血糖[2], IG、NPH 是临床常用的两种胰岛素。

本文作者比较IG 或NPH 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近期服用足量磺脲类药物, 血糖仍不能达标;③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疾病;④患者知情同意。

根据胰岛素不同将患者分为IG 组和NPH 组, 各33例。

IG 组中男15例(45.45%), 女18例(54.55%),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8.4±5.6)岁, 糖尿病病程(11.2±2.4)年, 体质量指数(23.0±2.4)kg/m2;NPH组中男14例(42.42%), 女19例(57.58%),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8.0±5.5)岁, 糖尿病病程(11.0±2.5)年, 体质量指数(23.2±2.2)kg/m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停用原口服降糖药, 改用格列吡嗪, IG组患者同时睡前皮下注射IG, NPH组患者同时睡前皮下注射NPH, 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均为0.1 U/(kg·d), 当FPG>8 mmol/L 酌情增加胰岛素2~4 U, FPG<4 mmol/L酌情减少胰岛素2~4 U。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采用免疫比浊抑制分析法检测FPG、2 h PG,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FCP、2 h GP。

记录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 出现典型低血糖症状或血糖<4 mmoL/L 视为低血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C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FPG、2 h PG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治疗后FPG、2 h PG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IG组治疗后FCP、2 h CP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和NPH组治疗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NPH组治疗前后FCP、2 h CP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C肽变化情况比较 ( x-±s, mmol/L)组别例数时间FPG 2 h PG FCP 2 h CP IG组33治疗前11.1±2.017.0±3.2 2.34±0.16 2.84±0.15治疗后 7.2±1.1a 8.6±2.3a 2.90±0.15ab 3.28±0.36ab NPH组33治疗前10.9±2.216.8±2.8 2.36±0.17 2.85±0.16治疗后 7.3±1.3a 8.8±1.9a 2.42±0.18 2.86±0.20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 P<0.05, 与NPH组比较, b P<0.052. 2 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IG组出现低血糖2例, 发生率为6.06%(2/33), NPH组出现低血糖9例, 发生率为27.27%(9/33), IG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 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