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及答题技巧.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第二单元)一、作家作品1.《孔乙己》作者是鲁迅。
2.《蒲柳人家》作者刘绍棠,当代作家,1952年发表《青枝绿叶》等短篇小说而一举成名。
3.《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4.《热爱生命》作者是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
二、字音字形1.正音字大抵(dǐ)阔绰(chuò)羼(chàn)绽(zhàn)出荣膺(yīng)蘸(zhàn)乍(zhà)蓬唿(hū)哨名讳(huì)酉(yǒu)腻(nì)歪(wāi)檎(qín)剜(wān)腌(ā)臜(zā)隐匿(nì)巉(chán)岩颓(tuí)唐间(jiàn)或门槛(kǎn) 不屑(xiè)置辩断壁残垣(yuán) 戏谑(xuè) 坍(tān)塌加冕(miǎn) 海市蜃(shèn)楼黏(nián)膜踉(liànɡ)跄(qiànɡ) 辗(zhǎn) 跛(bǒ)着吹毛求疵(cī)窒(zhì)息舐(shì) 吮(shǔn)吸筛(shāi)子醋栗(lì)戳(chuō) 契诃(hē)夫奄(yǎn) 奄(yǎn)一息如坐针毡(zhān)2.形近字晌(晌午)蔑(诬蔑)戳(邮戳)唇(嘴唇)讳(名讳)响(响亮)篾(竹篾)戮(杀戮)蜃(海市蜃楼)纬(纬度)3.多音字哄:哄(hǒnɡ)骗;哄(hōnɡ)笑;起哄(hònɡ) 遂:半身不遂(suí);遂(suì)心嚼:嚼(jiáo)碎;咀嚼(jué) 泊:停泊(bó);湖泊(pō)呱:呱(ɡuā)呱叫;呱(ɡū)呱坠地三、词语积累重点词语:格局:布置的格式。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基础知识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基础知识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基础知识一、作家作品 1. 《孔乙己》作者是鲁迅。
2. 《蒲柳人家》作者刘绍棠,当代作家, 1952 年发表《青枝绿叶》等短篇小说而一举成名。
3. 《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4. 《热爱生命》作者是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
二、字词 5、《孔乙己》羼 chn:混合,掺杂。
蘸 zhn:用物沾染液体阔绰 chu:阔气。
颓 tu 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营生:指所经营的项目格局:布置的格式。
拭 sh:1 / 9擦。
门槛kǎn: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
不屑置辩: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
6、《蒲柳人家(节选) 》擀ɡǎn:用棍棒碾轧。
嘬zuō:聚缩嘴唇而吸取剜wān:挖削,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急救。
檎 qn:叶小乔木, 开粉红色花, 果实像苹果而小, 可以吃。
腌臜ā zā :脏的, 不干净的。
捯 do 气:由于说话又急又快而上气不接下气。
唿哨 sho:又作呼哨,把手指放在嘴里用力吹,发出尖锐的像哨子一样的声音。
隐匿 n:隐瞒; 隐藏。
荣膺yīnɡ:---------------------------------------------------------------最新资料推荐------------------------------------------------------ 光荣地获得。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归纳梳理及巩固练习(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归纳梳理及巩固练习(附参考答案)练习题分五部分:文学常识、重点词语归纳、改正句中错别字、字音字形辨析选择、词语理解与成语运用一、文学常识2《变色龙》作者是,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剧本《》《》等,与法国作家、美国作家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3《溜索》作者是,本文选自《》4《蒲柳人家》作者是,小说中“一丈青”原本是《水浒传》中的绰号。
二、重点词语归纳《孔乙己》hūn chàn chān péng péng péng péng zhàn yǎo biàn tuí( )菜( )水( )杂乱( )( ) 帐( ) ( )草青筋( )出( ) 出不屑置( ) ( )唐Kǎn shìyàn jiáchuòzhàn biàn门( ) ( )候笔( ) ( )袄( )号用指甲( )了酒服( )《变色龙》lìsùcǎi kuíwu chuōlùmiùmóu醋( )米( ) 无精打( ) ( )( ) 把烟卷( )到脸上杀( ) ( )论未雨绸( ) shāi kǎn yuán yì( )子( )肩无( )无故洋( )《溜索》huán mòdìzīzhūduòjīng jīng gěng suǐqǐng nián盘( ) ( )( ) ( )( )之力卸( )子战战( )( ) 脖( ) 脑( ) ( )刻( )汗juān juān()()细流《蒲柳人家》qīyùcōng gǎn hēqiàn āza ()聚驾()烟()()面杖一气()成()夫()()zhàpéng dáo zhàn gūgūyán nìqián ()()()气()裂()()坠地()席隐()()伏lào guàn huìxuèjiáo xūn táo ()白面饼腰缠万()官()戏()咬文()字()()lǐn lǐn jīyuán péng hāo威风()()滑()可笑断壁残()()()荆棘三、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孔乙己》1在这严重监督下,孱水也很为难。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及答题技巧.

教材解读与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在精短的篇幅中,塑造孔已己这样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弱者。
小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
小说语言老辣犀利,写人状物画龙点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蒲柳人家》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和语言、动作等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京东运河边几个农民的鲜活形象。
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变色龙》是篇幽默讽刺小说。
作者善于提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与事,加以夸张和对比创造出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小官僚形象。
文中作者没有一句主观评价,而是通过人物自己言行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这样一种奴性人格。
《热爱生命》以极其细腻的准确的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活下来的故事。
其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和真实深刻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单元复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感受小说中人物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生活经验体味小说的内涵,小说的主题。
3、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4、体会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5、对关键的语段反复品读,精彩赏析。
考试命题类型(一)、按小说内容分1、人物形象题2、情节概括题3、环境作用题4、主题分析题(二)、按命题方向分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2、人物形象题3、人称题4、情节分析题5、行文结构题6、环境题7、主题分析题8、语言理解题 9、艺术技巧题10、赏析题 11、探究题题型分析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2、词语作用题3、句子作用题4、段落作用题5、环境作用题6、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7、情节作用题8、艺术技巧作用题9、结构作用题**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最新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好”, • 作用:写出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
神态描写:
• (1)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 不屑置辩……《孔乙己》 • 作用:写出了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死要面子。 • (2)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
第二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 1、积累重点字词,能说出重要作家及其有 代表性的作品。
• 2、复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能 总结并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目标一:
• 复习指导: • 1、复习内容:速读课文《孔乙己》《蒲柳
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 • 2、复习方法:研讨探究法 引申比较法 • 3、复习时间:20分钟 • 4、复习要求:归纳出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及
要点归纳:
• 人物描写的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 (性格)
复习检测
• 填空
• 1、鲁迅(1881—1936),现代伟大的___家、___家和_ __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发表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___。自1918年至1926年,陆 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___、___;散文集___等专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___,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 出的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 1.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
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 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 答案: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 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 2.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 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我的叔叔于勒》 • 答案:语言描写,写出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 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 3.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 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 答案:动作描写,“罩”字 写出了孔乙己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 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 • 4“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干黑 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 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 答案:肖像描写,写出了人物的干练、精明。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06 孔乙己【重要词语】1.重要读音颓唐(tuí)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置辩(xiè) 咸亨酒店(hēng) 砚(yàn) 荤菜(hūn)羼水(chàn)拭(shì)蘸(zhàn) 惋惜(wǎn)阔绰(chuò)2.词语释义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分辩:辩白,辩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大抵:大多。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文学文体常识】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官场小说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背景链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01讲核心

01讲核心
一、孔乙己
重点字词
Hūn菜
有肉的菜;有辛味的蔬菜。
侍候
伺候;服侍。
chuò号
根据某人身上的此特点,给其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称谓。
伤疤
1.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2.比喻过去的错误、隐私、耻辱等:揭~。
笔砚
毛笔和砚台;文房四室中的两样。
wǎn惜
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大家对他英年早逝深感~。
三、溜索
重点字词
盘桓
徘徊;逗留住宿。
涓涓
形容水流细微而地流动着。
探视
查看;窥视。
fǔ身
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
扭绞
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方向转动。
顷刻
一会儿。
寻思
琢磨,心里琢磨。
quán打脚踢
用拳打,用脚踢。
千jūn之力
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jīng jīng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⑫三月的阳光已经带着暖意,可我时常感觉到刺骨的寒冷。那是我最黑暗绝望的日子。我很累、很怕,可我挺过来了。妈妈的病渐渐好转,爸爸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⑬往后的岁月,每当遭遇艰难、经历绝望、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十八岁的自己,那个用稚嫩的肩膀死命扛起整个家庭的自己。那么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小说三要素之情节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情节、人物和环境,考试经常围绕三要素来进行考查,本部分重点讲解围绕“情节”考查的相关题型。
(一)情节的考查形式
1、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故事。
2、根据小说情节发展,补充完整表格内容。
3、分析某一情节 作用。
4、分析情节构思的技巧及表达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共38张PPT)

神态 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不屑置辩……
动作 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
孔乙己: 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又
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又自欺欺人, 遭人嘲笑但又自命清高,凄苦悲惨但又麻木 不仁、至死不悟,同时,他也有诚实善良的 一面。
2、《变色龙》
问题探究: 1、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 化)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 2. 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 篇小说之王。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 员之死》《变色龙》等。
3、《溜索》的作者阿 城 ( 1 9 4 9 - ) , 原名钟阿城 。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白描 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作品风格独树一 帜。主要作品:小说集《棋王》《遍地风流》。散 文作品集《威尼斯日记》《常识与通识》 《闲话闲 说》等。
1、文学、思想、革命 《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朝 花夕拾》《阿Q正传》 2、刘绍棠 3、《变色龙》 变色龙
要点归纳
• 文学常识也是中招的一个考点,复习时重 点抓名人名篇,侧重国籍和代表作。
四、重温人物,了解形象
主要以《孔乙己》《变色龙》《蒲柳人 家》三篇课文为主。
1、《孔乙己》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孔乙己这一人
物形象的?请就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找出来, 谈谈你的理解。
外貌
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脸上时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 的胡子;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又补,也没有洗。
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 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着;满手是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解读与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在精短的篇幅中,塑造孔已己这样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弱者。
小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
小说语言老辣犀利,写人状物画龙点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蒲柳人家》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和语言、动作等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京东运河边几个农民的鲜活形象。
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变色龙》是篇幽默讽刺小说。
作者善于提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与事,加以夸张和对比创造出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小官僚形象。
文中作者没有一句主观评价,而是通过人物自己言行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这样一种奴性人格。
《热爱生命》以极其细腻的准确的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活下来的故事。
其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和真实深刻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单元复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感受小说中人物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生活经验体味小说的内涵,小说的主题。
3、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4、体会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5、对关键的语段反复品读,精彩赏析。
考试命题类型(一)、按小说内容分1、人物形象题2、情节概括题3、环境作用题4、主题分析题(二)、按命题方向分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2、人物形象题3、人称题4、情节分析题5、行文结构题6、环境题7、主题分析题8、语言理解题 9、艺术技巧题10、赏析题 11、探究题题型分析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2、词语作用题3、句子作用题4、段落作用题5、环境作用题6、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7、情节作用题8、艺术技巧作用题9、结构作用题**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
对……具有暗示作用。
**句子作用题【知识储备】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
句子作用答题样式: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
**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1、紧扣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
段落作用答题样式: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
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
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
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提供活动背景,衬托人物性格等)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环境作用答题样式: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
**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1、人称本身的作用2、线索作用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4、形成对比(对照)5、揭示主题作用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另一种类似说法: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种类:肖像(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神态、心理。
作用: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
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技巧本身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结构作用题【知识储备】1、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2、照应(照应前文、后文)3、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4、统领全文、总结上文5、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7、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9、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10 、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
结构作用答题样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典型课文:《孔乙已》复习目标:1、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2、体会全文精巧含蓄的布局。
3、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
考点举例:1、本文的结构层次怎样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4—6):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第三部分(7—8):写孔乙己和孩子,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第四部分(9—11):写孔乙己不复聊生的惨状,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第五部分(12—13):写孔乙己的结局。
用猜想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本文的中心是: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3、举例说明本文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
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4、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
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5、体会本文精巧含蓄的布局并简要概括。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既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又可以使文章中心得到深刻的揭示。
因为连一个十几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而用小伙计的眼光来写,又可以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而又不致影响中心的表达。
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显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面,这样写便使故事情节集中而凝练。
作者通过小伙计的眼光,用了几个特写镜头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轻视和奚落的情状表现出来,然后转入对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描写。
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依据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极其深刻的主题。
6、“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掌柜说了多次,它表明(A )A) 掌柜自私冷漠,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收入。
B) 掌柜后悔当初没有向孔乙己索回欠款。
C) 掌柜感到寂寞,期盼孔乙己来店供己取乐。
D) 掌柜意识到孔乙己已经死去。
7、对“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理解最准确的是(D )A、因为我没有见他再来,又没有见他死,所以只能估计。
B、因为终于没有见,所以肯定他是死了。
C、“大约”和“的确”说法矛盾,所以孔乙己生死难料。
D、“大约”说的是人们对孔乙己的生死并不关心,持冷漠态度;“的确”说明被冷酷的封建制度吃掉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结果。
【重点语段研读】语段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