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
《电磁铁的磁力》创新实验说课稿之欧阳德创编

《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一、课题设计思路本内容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课的内容,课文中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
而课文中出示的内容太过开放,一是学生不能自主设计实验并成功的完成。
尤其是农村学生,对实验的陌生和较差的动手能力往往使这部分内容流于形式,学生丧失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
二是实验素器材零散组装麻烦,教师在示范实验或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时会因为时间有限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基于教材上的这些不足,在原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创新制作新的实验装置,达到以下目的:1、让学生的猜想和实验同步,让实验变得更简单、好操作、更有趣,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
2、让老师跟上学生的想象力,示范实验,简单而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实验创新之处1.利用自制实验装置,把一、三、四课时的实验进行整合,在一个实验装置上就完成所有实验。
省时省力,方便收纳组装。
2.将教材中所用导线改为漆包线,提升绕线圈数,防止长时间通电大量消耗电能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严重者甚至烧坏电池。
3.提前根据需要把线圈绕到铁钉上以节约实验时间,并把电磁铁固定到木板上,下方堆上大头针,实验时更加直观形象,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习惯。
4.在进行铁钉长短,粗细与磁力关系的研究时,直接把线圈绕在空心笔管上,将不同的铁钉插入即可,方便简洁,省时省力。
5.把电池盒固定在木板上,根椐需要装入所需的电池节数,方便快捷。
6.加装一个强电磁铁,模拟第三课时导入部分用吊车搬运废弃钢铁的情境,形象直观,更能激起学生研究电磁铁的兴趣。
四、实验器材漆包铜线、铁钉、回形针、电池盒、电池等五、探究活动(一)活动一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实验器材:每小组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一根普通导线、一根铁钉、回形针若干。
实验过程1、按前一课时学到的方法制作一个电磁铁,尽可能多的吸起回形针,数一数有多少个。
2、老师用强力磁铁通上电,吸起回形针,与小组吸起的回形针比较,看哪个电磁铁吸起的回形针多,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磁铁的磁力(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磁铁的磁力(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电磁铁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究。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电磁铁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电磁铁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后,对电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学生对于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磁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一: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在不同线圈匝数下磁力的强弱,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在不同电流大小下磁力的强弱,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三: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在不同铁芯情况下磁力的强弱,记录实验结果。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7.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铁的磁力(二)实验一:观察线圈匝数与磁力的关系实验二:观察电流大小与磁力的关系实验三:观察铁芯与磁力的关系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有关。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5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力》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磁铁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各个因素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2.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磁铁的磁力。
2.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a.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a.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的关系:a.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6.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铁的磁力•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磁力大小与铁芯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范文

《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范文《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电磁铁的磁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方面: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
让学生知道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主要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此外,本人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三、教学设计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再集体讨论筛选,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

《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赵艳梅一、说教材《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连同第四课共用两个课时进行了一次“关于研究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的完整探究活动。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做出我们的假设。
寻找所有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并且所有的假设必须是有所依据的。
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
通过假设,制定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几个步骤,为下节课学生独立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12-13岁,正值青春期早期,自主意识强烈,个体心理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加强,有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教师要重视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鼓励质疑问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说教法谈话法:通过谈话导入课程,在学生思维阻塞时给予帮助与引导。
演示法:全班演示不同缠绕方向的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
实验法:组织实验,让学生自由设计、自由操作、自由收获。
探究法:提出假设,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四、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1、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2、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根据的假设过程是对电磁铁定义的一次很好的复习,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直接指导下节课的自由检验探究过程。
难点:利用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六、说过程。
科学《电磁铁的磁力》优秀一等奖说课稿3篇

1、科学《电磁铁的磁力》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三课和第四课,因教学需要我将两课的教学内容合并成一课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能找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且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由于本课的教学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并且亲自验证了电磁铁的性质。
所以本课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注意以旧知引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使用电池数量和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自主、合作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重点: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使用电池数量和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五、教学难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采用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为提出研究的问题埋下伏笔。
(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我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磁铁的组成和基本性质,目的是为学生猜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为了降低学生的设计难度,我设计了一张实验方案表,重点是要理解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3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3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3电磁铁的磁力(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磁力强弱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掌握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电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铁磁力产生的原因,掌握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铁磁力产生的原因,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学生对电磁铁磁力大小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电磁铁磁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
3.讲解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讲解电磁铁磁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
4.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拓展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铁的磁力(一)1.电磁铁磁力产生的原因:电流、线圈匝数、铁芯2.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有无八.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3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 (33)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电磁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电磁铁的基本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3.数据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归纳出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4.知识讲解:讲解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5.练习与拓展: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铁的磁力电流强弱——> 磁力大小线圈匝数——> 磁力大小铁芯——> 磁力大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2.学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分析的合理性;3.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能力、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
张雯茜
各位老师,大家好!现在,我就我所执教的《电磁铁的磁力》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电磁铁的磁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所以通过做实验寻找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本课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证明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数量有关,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实验,掌握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电池数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3)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通过自己深入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
(1)教学重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让学生能过实验活动,验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2)教学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会做简单的对比实验,并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结论
二、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能够顺利的完成,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我采用“探究-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自主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
本课中,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因素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自主设计研究计划,完成研究。
2、合作研讨法:科学研究需要团体的智慧,在研究计划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团体的智慧把计划完善,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三、教学方法及流程
科学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统一,才能使科学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要立足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布局活动和结构,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 导入:由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本堂课采用复习旧知识的导入形式,使学生从复习电磁铁的组成和产生磁力的条件上去想,这是一个有根据,有顺序的思路。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大胆猜测,作出假设: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可能提到:电池数量、线圈的粗细、铁芯的粗细,铁芯的长短等。
3.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对象:研究电池数量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
教师通过提问: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数量增多时,磁力是会增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数量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变量和不变量对整个实验的影响,会控制变量,识别变量的对比实验。
(2)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完善计划,给他们一个互相帮助完善方案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的讨论、辨析中形成较科学的实验计划。
(3)根据计划,各小组准备实验。
在这里,为了给学生更好地引导,我先做了示范实验。
随后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自
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资源。
(4)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操作的步骤,规范操作程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节课反复强调的记录,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是对科学事实的尊重。
4. 小组汇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环节,小组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完成研究的因素,并发展了学生的汇报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师从学生表达的大量观点中帮助他们梳理、提炼,以科学规范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共享研究成果。
5. 课后拓展:研究了电池数量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后,让学生课后再对其他刚才猜测的因素进行实验设计,并且动手去做,进行验证。
让学生课后也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