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水浒》中宋江人物形象塑造论文
评析《水浒传》中宋江的角色塑造

评析《水浒传》中宋江的角色塑造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主要人物宋江是
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本文将对宋江的角色塑造进行评析。
首先,宋江是一个极具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虽然是一个正义的
领袖,但他的决策和行为却并不总是明智和正确的。
他经常为了自
己的个人利益而做出一些不符合道义的事情,比如参与梁山泊的造
反行动。
这一点使得他的形象变得矛盾,既有支持者,也有批评者。
其次,宋江的角色在小说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他被描写为
一个聪明、正直、勇敢的人物,他代表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形象。
然而,他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骄傲自大和容易受到外界利益的干扰。
这些缺点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和可信。
此外,宋江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成长。
他从一个被官府迫害的普通人,逐渐成长为一个领导者和英雄。
他
的经历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成长,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众多人民
的命运。
这使得他的角色更具有共鸣和吸引力。
总结来说,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他的角色塑造具有复杂性格、象征意义和成长经历等特点。
通过评析宋江的角色塑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上为800字左右)。
《水浒传》中的人物心理分析

《水浒传》中的人物心理分析《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被誉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文学巨著。
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心理。
通过对《水浒传》中人物心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特征。
首先,我们来分析梁山108将中的一些代表性人物。
比如有在梁山大好汉中,有宋江、李逵、吴用等等。
他们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内心动机。
比如,宋江作为梁山的领袖,他忠义为人,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同时也表现出对领导角色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而李逵则是一个具有豪爽豁达性格的人物,他虽然为人豁达大度,但也表现出了一种对正义的追求和不畏强权的勇气。
此外,吴用则是一个极具智谋和机智的人物,他在激烈的斗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谋略和智慧,成为梁山众好汉中的智囊之一。
除了梁山108将,还有一些在小说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比如梁山好汉的妻子们。
在《水浒传》中,妻子们常常扮演着支持丈夫、鼎力相助的角色,她们虽然没有丈夫那样惊天动地的英雄气概,但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体现了妇女的顽强和坚韧。
比如武松的妻子潘金莲,她虽然性格不端,但在关键时刻还是选择支持丈夫,展现了她为了家庭团结而做出的努力。
此外,还有一些在《水浒传》中扮演反派角色的人物,比如梁山好汉的敌人辣妹子。
辣妹子作为女子,她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勇猛和果决的性格,同时也展现出了一种刚猛的行为风格,对梁山好汉具有强烈的敌意。
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胆识,为梁山众好汉带来了一系列的考验和挑战。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的人物心理分析涉及了众多角色,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通过对这些人物心理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情感经历,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多样性。
《水浒传》作为一部代表性的古典名著,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描写,对于后世文学创作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启示。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共5则)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共5则)第一篇:《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忠义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奸诈小人”。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话他都当得。
至于孰轻孰重?我想那忠义必然是占着主要地位的,而奸诈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忠义罢了。
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再是梁山首领,到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
他是人称的孝义黑三郎,他也是及时雨宋江。
他是仗义英雄,讲究一个义字。
他又想报效朝廷——可以认为这是他的初衷,正所谓忠义两难全。
这宋江还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看那第十八回中,宋江听到晁盖犯事后,吃了一惊,肚里却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
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宋江内心很紧张,可是并不表现出来,而是不慌乱地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物,倦怠了少歇。
观察略少坐一坐。
”实则快马奔那晁盖庄上报信去了。
可见宋江处事老练,非寻常人。
他通风报信后,更是不慌不忙。
当知县欲差人去捉时,宋江道:“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
”既是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又给晁盖争取了许多时间。
可真是随机应变,处事周密细致。
宋江自知晁盖犯事是有违法度,却也知那等人所劫的是不义之财。
心里望晁天王能逃过此劫,表面上却也做个要缉拿贼人的样子。
如此内心矛盾的宋江,想必他心里必是十分痛苦挣扎。
宋江是一个顾法度的人,可他也是仗义英雄。
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便将法度抛之脑后了。
因此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杀人后,躲于家中地窑子中。
“且说宋江,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窑子?”这宋江特会算计,“预先安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名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屋里”。
这真不愧为“孝义黑三郎”。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可见宋江确是这“居安思危”,“安不忘忧”之人。
宋江的角色转变与心理刻画分析

宋江的角色转变与心理刻画分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水浒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宋江的角色转变与心理刻画进行了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研究心得。
首先,我们来看宋江的角色转变。
在水浒传的故事中,宋江最初是一个正直、忠诚的军官,但在被冤枉之后,他被迫成为了一个悍匪领袖。
这种角色转变不仅是情节的发展,更是对宋江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
宋江的角色转变可以从他的处境和心理变化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宋江被冤枉成了悍匪,这使得他感到无法回头,只能接受这个新的身份。
他开始组建起了一支由各类人物组成的水泊梁山军队,并展示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这种角色转变是他在逆境中的自我拯救,也是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其次,宋江的心理刻画也是水浒传中的重要内容。
在被迫成为悍匪领袖之后,宋江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和心理挣扎。
他曾经是一个忠诚的官员,对国家和皇帝有着深深的敬意,但在被冤枉之后,他开始对社会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
他开始思考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宋江的心理刻画还体现在他的矛盾心理和内心挣扎上。
他在成为悍匪领袖之后,面临着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道路的选择。
他时常陷入自责和内疚之中,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和正当的理由。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宋江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此外,宋江的角色转变和心理刻画也与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的作品,宋江的角色转变和心理刻画正是对这一时代背景的反映。
宋江的转变和挣扎代表了当时社会上许多人的心理状态和处境。
总结起来,宋江的角色转变与心理刻画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从一个正直的军官转变为一个悍匪领袖,这种转变不仅是情节的发展,更是对社会不公和个人价值观的反思。
宋江的心理刻画展示了他的矛盾心理和内心挣扎,同时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推荐)

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推荐)第一篇: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推荐)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方山四中--王振荣《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作者通过以宋江为首的各路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安宁、国泰民安的向往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勾勒出一幅忠君爱国、除暴安良的理想图画。
因此,正如小说题目所昭示的,忠义思想就是这部小说的主旨,这种思想的最大负载者就是作者以全力塑造的宋江这个人物。
应该说这个形象在第70回之前是比较真实的,而第70回之后则显得虚假不实。
为什么说小说中的宋江形象存在虚假成分呢?这要从宋江性格的矛盾说起。
尽管《水浒传》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但作者毕竟又加上了许多理想成分,将这个人物理想化了。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人孝顺、仗义疏财,因为面黑身矮,人们都称他为“孝义黑三郎”。
上梁山前,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之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热情接纳、终日追陪,并无一点厌倦;来人若要起身则尽力资助。
可称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平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大家把他比做天上下的能救万民的及时雨。
一、及时雨宋江的忠义心理宋江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
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起义事业。
“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忠”又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
汉语言文学论文 宋江人物性格分析

毕业论文宋江人物性格分析学历层次Xx教学系名称Xx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Xx年月日宋江人物性格分析【内容摘要】《水浒传》是描绘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战争的作品,自《水浒传》问世以来,宋江是作品中最立体,最丰满,最复杂,最具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人们反复琢磨,研究的一个人物形象。
那么,宋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是具有正义性的正人君子,还是国家的大忠臣;是忠义两全,还是阴险虚伪;世道貌盎然,还是江湖豪杰?对于宋江这个人物形象,人们对他有褒有贬,众说纷纭,所以无论我们是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赞美或贬低,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卷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下面,我们即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性格一宋江性格的正义性(一)孝顺:他外号为“孝义黑三郎”1在《水浒传》人物当中,能表现出“孝顺”二字的人不多,比如打虎英雄武松,他父母双亡,视长兄武大为父,由于长嫂不义,害死武大,武松一气之下杀了潘金莲等人,最后,落草为寇。
再比如李逵,一个粗鲁的,不讲理的,好赌的却又生性耿直的小牢子也是个孝子,上梁山后,宋江接父亲上了山,公孙胜回家探母,李逵立马哭了起来,说:“你们都有父母,难道我是地缝里出来的”。
于是,他也回家接母亲上山,谁知,由于粗心大意,老母不幸被老虎吃了,李逵怒不可揭,空拳打死四只老虎。
再说公孙胜,他是个有智慧有谋略的但更有孝心的人,他为梁山做了许多贡献,荣华之后,他一心只想回家做个孝子,他不想接母亲上山,因为梁山虽好,但不能给母亲清净,可以说是特别的用心。
2说到宋江,他在《水浒传》所有人物当中,是最能体现孝心的一个人物,对于他的孝心,是刻画的最多,最细,最漫长的一个。
宋江,字表公明,排行第三,他面黑身瘦,人们唤它黑宋江,它于家大孝,人又称他为“孝义黑三郎”,她母亲早丧,上有父亲在堂,下有一个兄弟,人称“铁扇子”宋清,没什么大出息,和宋太公在家中守些田园过活所以,宋江是个淳朴的农民家庭出身,他在县里做了押司,是份美差了,他仗义疏财,“及时雨”称号闻名远扬,这种生活,对于宋江一家人来说。
【精品】论宋江的心理和思想

【关键字】精品论宋江的心理和思想蒋会晓(042 04级汉语言文学〈1〉班)摘要:一部《水浒传》既是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也是一部宏大的人物列传。
在这些人物中,宋江应该算是最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了。
有人说,宋江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叛徒。
抛开这些是非功过,让我们来看一下他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心理特征。
他的一生都在为满足自身的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奋斗。
出于安全需要的考虑,他才一步步的被逼上梁山;而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他才不顾兄弟们的反对,为谋求朝廷的招安而积极奔走。
在他的思想中,忠、义思想所占的分量是很重的,但当两者相对立事时,他却做出了效忠昏君的决定。
这个决定不仅葬送了梁山事业,也结束了他的生命。
关键词:需要;心理;忠义;招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领袖的农民大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在长期群众创作的根底上经过文人再加工而成的。
它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赋于个性的人物塑造名列明代“四大奇书”,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施耐庵构筑的梁山胜境,犹如飞来奇峰,令渴求变革者为之倾倒;而它的自毁于世,固然合乎社会演进法则,却不能不让人叹息,仿佛在炽热萌动的心火上浇了一瓢浊浆。
”[1]P165在这个从构筑到自毁的过程中,宋江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说水泊梁山自他的手中走向全盛,也在他的手中毁于一旦。
《水浒传》中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中,宋江算不上最有个性,描写最为出色的,但绝对是思想最复杂、最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
同样是被逼上梁山,他的心情“既无林冲上山的决绝,也无鲁达上山的自然,更无李逵、三阮的遂愿,而是和杨志相仿佛,还希望保全所谓的清白,以图异日复返旧轨道中去。
但是,他似乎比杨志又多了一层心计,他开始思考哪里有一条可以通达帝京的终南捷径。
”[1]P177正是这种心理的作用,使得他在掌握了梁山的大权后不顾许多兄弟的反对,将招安之论在山寨合法化,并不惜代价的付诸行动,也注定了轰轰烈烈的梁山大业必将以悲剧收场。
论文《浅谈宋江的性格》

论文《浅谈宋江的性格》1000字宋江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一个出身寒微的人,但是他的勇敢、忠诚、正直等性格特征却深受读者的喜爱。
对于宋江这个人物的性格,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本篇论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宋江的性格,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他这个人物角色。
一、勇敢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位敢死队长,必然拥有非常勇敢的性格。
在小说中,他多次独自面对千军万马,善于运用智谋,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例如,他曾经单枪匹马地救出了鲁智深,也曾在晁盖率领的团队中排名第一,展现了出色的战斗技巧和英勇的个性。
二、正直宋江是一个正直,有自己主见的人。
他对待友谊非常珍视,同时对不合理的命令和不合理的事情也会直言不讳。
例如,当他看到晁盖不合情理地为了几个肥皂而杀死家人,他毅然离开了晁盖的部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而与此相同的,他在后来的故事中也表现出了关心百姓,爱护同胞的良心,表达了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立场。
三、容忍随着故事的发展,宋江也表现出了非常宽容与包容的性格。
例如,当他得知晁盖杀了他的亲戚,他没有急于报复,而是有理有据地向晁盖讲道理,让晁盖逐渐认识到了他错误的行为。
在帮助晁盖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英雄之后,宋江也没有把晁盖抛弃,而是接纳了他,成为了团队中很重要的一员。
四、忠诚作为水浒传众多英雄人物之一,宋江表现出了超常的忠诚和组织观念。
他好爱家人,但却顾及及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仅固守原则,也保护所认同的团队利益。
他虽然与晁盖断交,但后来不仅请求晁盖的法政,也让晁盖成为其下属。
他的行动体现了忠诚于朋友的原则,也体现了忠诚于组织的精神。
综上所述,宋江的性格无疑是崇高的,尤其是勇敢、正直、容忍、忠诚等方面,这些特性不仅在故事中完美的展现,也给人们启示如何做一个有志之人。
虽然他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他的性格特征却让人们产生了深刻的感受。
作为现实中的人,我们也应该学习宋江的这些性格,并尽力将这些品质融入到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水浒》中宋江人物形象的塑造摘要:文章从宋江的人格缺陷入手,分析了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挥金如土、广交天下英雄豪杰,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他求贤若渴,胸怀宽广,但造反动机严重不纯,以“忠”灭“义”,对梁山义军的失败应负主要责任。
关键词:宋江押司替天行道招安
《水浒》是一本好书,好在什么地方?政治家从中看到的是一帮打家劫舍的朝廷通辑犯;经济学家从中看到的是“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学家从中看到的是兄弟情深、一片肝胆照昆仑的人文关怀;思想家从中看到的是假公济私、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形象。
宋江怒杀阎婆惜,被逼上梁山,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使得梁山好汉的打劫、杀人、放火成为义举,同时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千古美名。
天道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起码得与人道相近。
用人间正道考量,蔡京、高俅等人的所作所为不是天道,西门庆、潘金莲等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天道,李逵等人滥杀无辜更不属于天道;“生辰纲”虽然是不义之财,但晁盖等人抢劫据为己有,也实非天道之所为。
纵观《水浒》当中宋江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干着“出卖兄弟,投靠朝廷”的买卖而已。
宋江的“天道”其实就是“王道”,目的是报效朝廷,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走的却是异途捷径的求升之路。
他抱负远大,心计十足。
宋江深知,押司不过是一刀笔小吏,在既无家庭背景又无过硬靠山,
也没有一技之长的情况下,如不走异途、另辟蹊径,恐怕是奋其终生也难以走出山东郓城小县。
欲求殊荣,必干异事;欲干异事,必得奇人。
结交天下奇人异士,乃宋江求升捷径的起步。
宋江之所以黑白两道通吃,关键就在于他的特殊身份——押司。
在陈茂同先生所著的《历代官职沿革·宋朝(下)》中,把官职分为官和吏两大类,押司属于吏,在州和县政府中都有押司一职,主要是招募而来,也有差遣的。
宋朝的吏主要是经手征收钱粮赋税或者处理狱讼,“他们上下联手,经常敲诈勒索”,是统治集团中重要的一个阶层。
这也难怪宋江会在当地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在黑道,他被称为“及时雨”,在白道,他被称为“押司”。
宋江的结交,是不分红道、黑道、正道、邪道的,标准是确有特长绝技,目的是能为我所用。
我们可以从《水浒》中看到,在宋江结交的人中,有朝廷命官、社会名流,有杀人越货的强盗、偷鸡摸狗的毛贼,有地霸强梁,也有售色妓女等等。
为让其达到死心塌地为我所用的目的,他特别注重危难之中结交。
即使没难的,也要设法先陷对方于难中,再用“钱”和“义”这两大法宝击中对方。
宋江的钱从何而来?观其收入,也是九牛一毛,只要天上不掉钱,来路无非两处:为官时则贪,为寇时则挪——挪用大伙用生命换来的血汗钱。
宋江的高明之处是,重名声轻钱财,贪挪不用进腰包,而是用于施舍,收买人心,沽名钓誉。
宋江的“义”,集中在一个“拜”字上,见到低于自己的结拜,见到高于自己的跪拜。
上山落草为寇、抢州劫府,是宋江迈出求升捷径的第二步。
得奇
人,还得干异事,方能引起朝廷的注意,达到招安的目的。
为求得朝廷招安,宋江可谓是煞费苦心。
让弟兄们冒着生命危险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几次进京,求李师师给皇帝老儿“吹枕边风”,托宿太尉“进身边言”。
一听“招安”二字,就像猫儿闻到了鱼腥味,不辨真假,不探虚实,急不可待地就要倾巢而出,要不是吴用等人头脑冷静,梁山众兄弟早就遭到暗算,化为乌有了。
在遭到两次“诱招”之后,他仍痴心不改,只是在策略上加大了“逼”的力度而已。
一旦捕获了高俅,就连“只反贪官”的招牌也抛到了九霄云外,全然不顾林冲、杨志等众兄弟的心理感受,只是一味地谄媚讨好、奉金送银。
什么“替天行道”,什么“兄弟义气”,在个人的私欲面前,统统见鬼去吧。
弟兄们的心血,换来了宋江的华丽转身,草寇摇身一变,成了朝廷豢养的猎犬,变成了杀向别的所谓“草寇”的毒鹫恶兽。
退辽兵、平田虎、剿王庆、征方腊,生封“武德大夫、兼兵马都总管”,死赐“忠烈候”且御笔亲书“靖忠之庙”于墓地。
“宋江”是功成名就被千古传唱了,殊不知,我在那颂歌之中听到的却总是其升迁途中无数冤魂的哭泣。
纵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有歪门邪道是顺道。
在文学作品中,宋江的精神和人格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一门心思想着荣华富贵,却干着行侠仗义的勾当,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半是狗性,有一半是狼性。
作为封建社会的下层官吏,他不可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所以今人也不必过分地厚今薄古。
参考文献
[1]陈茂同《历代官职沿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尼溪《宋江的求升之道》.2011,杂文选刊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