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多角色的领袖(对《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

多角色的领袖(对《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

多角色的领袖(对《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水浒传》中的宋江被誉为是一位领袖,他有着多层次、多角色的性格特点。

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宋江的角色具体体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他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作为领袖的性格特点宋江在人物群体中,拥有高度的人格魅力和领袖气质。

他的人格特点始终贯穿于故事情节的始终,反映着他身为领导者的特质。

首先,宋江有着非常出色的胸襟和眼界。

他思考问题非常周全,有着非常全面和长远的规划思路。

同时,他也比较懂得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且对于群众中的需要和心声有着很好的敏感性。

其次,宋江的性格也非常包容和大度。

他在领导群体中,可以承认不同人物的想法和意见,并且能够以大局和公正的眼光,考虑人际关系。

再次,宋江的亲和力也非常强。

他非常懂得如何同民众沟通和同情,也非常重视不同人物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最后,宋江的领袖特质源于他那具有感召力的精神魅力。

他对于正义和和平的追求,对于民众的高效协调与团结建设抱有着显著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念,激发了内心对于他的信任和崇拜心态。

其他特质在他身为领袖的特质之外,宋江也存在一些人物性格特点。

比如说,他的人脉很广泛。

尤其是在他加入了“梁山泊”的组织之后,他巧妙地通过自己的优势与这个组织,以及组织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利益纠葛,更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此外,宋江也具有一定的权术和政治智慧。

在《水浒传》许多情节中,他利用智谋和交际手段,来操作和妥协不同的局面,以达成自己的利益目标。

另外,宋江也是个具有感性一面的人物。

他很懂得去体味生命的情感价值,并且有时候会依据着自己的感性倾向,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

比如,在他带领“梁山泊”的时候,他会强调人际关系和人民利益,不去追求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

最后,宋江也是一个比较平和内敛的人物,不常与人发生冲突。

当他与人发生冲突时,通常是由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他很懂得以大局和聚合优势为目的,处理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关系。

《水浒传》之宋江人物形象研究

《水浒传》之宋江人物形象研究

在《水浒传》这部作品中,武松形象对于全书主题的贡献非常重要。他代表着 江湖侠义精神,这种精神是小说的核心之一。武松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形象, 使人们对于“忠义”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行动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要 坚守正义,不为权势所动摇。在梁山好汉中,武松虽然出身贫寒,但他的豪爽、 豁达和对朋友的忠诚却成为了众多英雄的楷模。他的形象也激发了读者的正义 感和对于真理的追求精神。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各具特色,而且生动鲜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形象之一。《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后世 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这些人物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 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激励着人们为正义而斗争,为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江湖豪杰、草莽英雄的传奇小说。 其中,武松是一个备受读者的人物。他以其勇猛、豪爽、忠诚的形象,成为了 《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之一。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对武松人物形象 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他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及其在全书主题中的贡献。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创作,成书后经历 代修改,最终以罗贯中的版本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小说以白话文写成,通过描 写梁山好汉的反抗欺压、壮大梁山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的征战,展现 了宋江起义的全过程。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塑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他们个性鲜 明,各具特色,如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等,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 性格、背景和故事。这些人物的形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善良、豪爽、不畏强权、爱好打抱不平,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水浒传》中,武松的外貌描写十分生动。他有着虎背熊腰的身材,面容威 猛,让人望而生畏。他的打扮也十分朴素,身穿青衣,头戴毡帽,腰挎单刀, 脚踏栗色皂靴。这种外貌描写不仅使读者对武松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 时也突显了他的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

评析《水浒传》中宋江的角色塑造

评析《水浒传》中宋江的角色塑造

评析《水浒传》中宋江的角色塑造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主要人物宋江是
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本文将对宋江的角色塑造进行评析。

首先,宋江是一个极具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虽然是一个正义的
领袖,但他的决策和行为却并不总是明智和正确的。

他经常为了自
己的个人利益而做出一些不符合道义的事情,比如参与梁山泊的造
反行动。

这一点使得他的形象变得矛盾,既有支持者,也有批评者。

其次,宋江的角色在小说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他被描写为
一个聪明、正直、勇敢的人物,他代表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形象。

然而,他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骄傲自大和容易受到外界利益的干扰。

这些缺点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和可信。

此外,宋江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成长。

他从一个被官府迫害的普通人,逐渐成长为一个领导者和英雄。


的经历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成长,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众多人民
的命运。

这使得他的角色更具有共鸣和吸引力。

总结来说,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他的角色塑造具有复杂性格、象征意义和成长经历等特点。

通过评析宋江的角色塑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上为800字左右)。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与价值观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与价值观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与价值观一、宋江的形象与价值观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主要的角色之一,塑造了许多有深度和矛盾性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

他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忠诚与仁义精神的英雄。

1. 形象分析宋江被描绘为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头戴红缨帽,腰佩长刀的豪杰。

他勇猛善战,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然而与此同时,他也展示了内心的纠结和思想上的复杂性。

2. 价值观分析宋江坚守着忠诚和义气这两个核心价值观。

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在面对国家利益和私人恩怨时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他拥有强烈的仁义感,为保护百姓免受欺压而奋斗,并努力推行法治和正义。

二、其他人物形象与价值观除了宋江,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

1. 林冲林冲是一个世态炎凉、机智聪明的角色。

他为人机警灵活,敢于追求自己的价值观。

林冲拥有强烈的正义感,但在面对权力和生存之间常常陷入困境。

2. 武松武松被描绘为一个勇猛而粗暴的英雄。

他对待生活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以直爽和勇敢而闻名。

然而,在他对待婚姻和情感问题时,武松展现出了失控和暴力倾向。

3. 其他角色除了以上两位主要人物,《水浒传》中还有80多个具有不同特点和价值观念的角色,每个人物都通过各自复杂的经历塑造出了与众不同的形象。

结论《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与价值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各种不同类型和面貌的存在。

这些形象既具有光辉壮丽的一面,也暴露出悲剧和人性的弱点。

通过探索每个角色在故事中的发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观念以及对真实与自由的追求。

以上是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与价值观的内容编写,详细介绍了宋江、林冲和武松等主要角色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价值观。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人物形象,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的英雄与悲剧、忠诚与仁义之间的冲突。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宋江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有着复杂性格和多样表现的角色。

在小说中,宋江被描绘为一个英勇正义的英雄,他的形象对于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宋江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他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一、宋江的外貌与气质宋江被描述为一个身材高大、面容俊秀的年轻人,他的外貌给人一种端庄而英俊的感觉。

他眉宇间透露着坚毅和正义的气息,让人对他产生一种信任感。

宋江的气质也十分出众,他善于倾听,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因此深受众人的喜爱和尊重。

二、宋江的背景与成长经历宋江是一个农民出身,从小生活在农村中。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具备聪明才智和极高的领导能力。

他在农村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并使他成为一个可以面对困境的强者。

三、宋江的性格特点1.正直勇敢:宋江始终保持着正直勇敢的品质。

他对不公正的事情从不忍让,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

2.智谋出众:宋江智谋出众,他善于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的智谋帮助他在许多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成功脱逃。

3.忠诚友善:宋江有着非常强烈的忠诚感,他对朋友和团队非常友善。

他的朋友们对他深感亲近,并因此对他无条件支持。

4.具备领导能力:宋江是一个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人。

他能够调动团队的力量,并合理地分配任务。

他的领导能力帮助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取得了许多胜利。

四、宋江的重要性宋江在《水浒传》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他的形象代表了正义和勇气,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

同时,他也代表了弱者的希望,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将这种力量传递给了其他人。

在故事情节中,宋江的行动和决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他与其他伙伴一起组成了“水泊梁山”的义军团队,并与腐败的官员作斗争。

他的努力为百姓争取福利,从而获得了普遍的支持和爱戴。

宋江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英雄,更代表着人民的意愿和力量。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2篇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2篇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2篇宋江人物形象分析(一)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主要人物,也是“梁山好汉”之一。

他是一个有勇有谋、善于团结的领袖形象,是破除封建统治的一面旗帜。

下面从外貌、性格、技能、行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宋江的外貌宋江是一个高大威猛的汉子,有一双炯炯有神、凶狠有力的眼睛。

他头戴铁盔,身穿锁子甲,手持铜棍,英姿飒爽。

尤其是他一双眼睛,常常能够看透对手的心思,表现出他锐利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

宋江的性格宋江是一个性格豁达、心胸开阔、为民着想的人。

他有一颗正义的心,对于恶势力的打击非常果断。

他善于团结人心,将众人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

他是勇敢坚毅的,面对危险时从不胆怯,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咬紧牙关,毫不气馁。

宋江的技能宋江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他马术、刀枪等多项技能都非常出色。

他的内功修为也很高,擅长运用棍法,能够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

他的智商也很高,了解各种兵器的性能,懂得招式技巧。

因此,他经常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宋江的行动宋江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他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他在山中建立军队,积极领导大家协同作战,为民除害,惩恶扬善。

他也非常谦虚,在面对方案的时候,能够听取众人的意见,制定正确的战略,协调各方面资源。

综上所述,宋江是一个英雄人物,在历史和文学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他的形象具有了很深刻的内涵,这使得他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传说人物。

宋江的形象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魅力,也概括了社会文化的许多特点。

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值得人们去探究和研究。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二)宋江人物形象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更是一个很好的民族精神标志。

宋江的形象非常丰富,在不同的视角下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下从人物形象方面进行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的塑造宋江的人物形象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既体现了他个人的特点,又反映了所处时代的特点。

宋江是个领袖型人物,他的个人形象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水浒传中的宋江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中的宋江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中的宋江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108位英雄豪杰的故事而闻名。

其中,宋江是一个备受推崇的英雄人物,他的义薄云天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本文将以中文为主,对水浒传中的宋江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进行探讨。

宋江是一个胸怀大志,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英雄人物。

他在遭受冤屈之后,历经磨难,最终与其他英雄豪杰一起组成了梁山泊。

宋江的英雄形象体现在他义薄云天的坚定信念上。

他深知自己的力量和地位,并将其用于为社会正义而战。

他不惧权贵,不屈于恶势力,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奋力反抗不义之举。

宋江的英雄形象入木三分地展现在他对待盗匪的态度上。

他在梁山泊中树立了一套严格的纪律和行为准则,力求将梁山泊打造成一个抵抗贪官污吏的铁桶般团队。

宋江在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不但体现了他出色的战略智慧,更反映了他对于团队合作和纪律遵守的重视。

他坚信只有通过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战胜邪恶势力的胜利。

宋江的智勇双全,为人正直的形象也是他成为英雄人物的重要标志。

水浒传中,宋江通过他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为梁山泊的建立贡献了重要力量。

他能够以智取胜,也能以勇斗敌。

他善于冷静地分析事态,采取最合适的行动,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处理内外事务上,都展现出出色的能力。

宋江的丰富和复杂的性格也为他树立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

他一方面是英勇无敌、正义勇猛的英雄,另一方面又是慈悲宽厚、富有同情心的人物。

他能同情他人的苦难,并愿意为他人承担责任。

这种使命感和同情心,使他在梁山泊中赢得了其他英雄豪杰的尊敬和忠诚。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宋江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充满正义感、智慧和勇气。

他不仅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表现出了慈悲和宽厚。

宋江是一个备受尊敬和敬佩的英雄,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的英勇和正直的品质,启发了无数读者勇敢去担当,为社会正义而奋斗。

水浒传中的宋江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象征着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念和对社会正义的渴望。

人性的复杂性展现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人性的复杂性展现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人性的复杂性展现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宋江等英雄豪杰的抗金故事而闻名。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施耐庵巧妙地刻画了一系列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性的本质。

一、宋江——忠诚与懦弱的较量宋江是水浒传的主人公,他既有英雄气概,又有人性弱点。

一方面,他秉持着忠诚正直的品质,对朋友忠心耿耿。

他舍弃了官职,选择义举,成立了梁山泊;他正直无私,一心为国家民族的安定而奋斗。

另一方面,宋江的内心也存在懦弱和迷茫。

他在刚开始招兵买马时,表现出了犹豫不决的特点,有时甚至显得软弱。

宋江的复杂性使他成为一个真实而多维的形象。

二、李逵——善良与暴力的纠结李逵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具有善良而又暴力的特点。

在梁山泊的英雄群体中,李逵是以力量和武艺著称的。

他能够把他的力量用在正义和保护好人上,但有时候也会因为暴力而伤害无辜。

李逵的形象展现了人性善良和暴力的复杂较量,他是水浒传中一个形象鲜明的例子。

三、林冲——智慧与冲动的对抗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备受喜爱的人物形象,他展现了智慧和冲动的矛盾。

林冲聪明过人,善于解决问题,为人机智敏锐。

然而,他的冲动也常常让他陷入困境。

他在处理问题上有时会头脑发热,因此做出一些后悔的事情。

林冲的复杂性使他成为一个饱含人性冲突的有趣形象。

四、武松——正义与蛮横的挣扎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一位正直善良的英雄,他展现了正义与蛮横之间的挣扎。

武松为人正直,对待好人与坏人有着明确的界限。

然而在遇到挑衅和暴行时,他的蛮横一面也会浮现出来。

他能用正义的力量击败邪恶,但有时也会用蛮力伤害无辜。

武松的形象揭示了人性在正义和野蛮间摇摆不定的一面。

五、吴用——智慧的神秘之谜吴用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神秘人物,他展现了智慧与神秘之谜的集合。

吴用是梁山泊中的智囊,他用他的智慧帮助宋江等人解决各种问题。

他能够设立计谋,巧妙地化解危机。

然而,吴用的智慧背后隐藏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的行为和动机总是让人猜测不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水浒传》这部书着重写了宋江、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的个人传奇故事,其中详细写宋江的有十回,宋江人称“及时雨”,他也同样经历了被逼上梁山的道路的过程。

从七十二回至八十二回,写宋江率领起义军同官军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从八十三回至一百二十回(有的是一百回)写宋江率领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国、打田虎、打王庆、征方腊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

宋江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举足轻重,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

宋江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

他的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他与其他英雄好汉一样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所以“逼上梁山”是宋江和其他英雄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

因为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城市经济和都市社会以及相应的文化建筑等,但高度集中的城市经济必然会导致人们在权力、金钱、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需求的无限增大和残酷斗争,从而引起许多社会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是在所难免了。

所以后人以“逼上梁山”作为说明被逼无奈而被迫采取极端手段的成语,足见它所包含的绿林文化精神底蕴。

一、通过宋江形象看绿林人格崇拜宋江在《水浒传》中不仅是条好汉,而且还是梁山“好汉”杰出的头领,他不但具备好汉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管理好汉的能力。

那么能将绿林好汉凝聚起来,使这些形形色色的好汉听命于他的“法宝”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义”字,因为当时社会江湖人士无不以“好汉”作为人格衡量的标准,所以各个争做好汉,人人要结识好汉,惟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是好汉。

那么什么是“义”呢?“义”的内涵非常复杂,首先,它指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适宜;其次,它还与人们对待利益有关;第三,“义”还被内化为强调道德责任的理论准则。

在朝廷忠信节义,在野则忠诚信义,在宋江身上具体表现为:(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如宋江私放晁天王、宋江带兵三打祝家庄,杨雄、石秀救出石迁,攻打高唐州救柴进,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等等。

(二)仗义疏财。

如果说抱打不平是对受害者生存安全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是对他们物质经济的援助,在起义军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得到宋江的援助。

在第二十回,宋江当时给阎婆寿木使用钱,当时是不图回报的,就连在郓城县当押司时,赶在县前早市的卖汤药的王公,也得到过他的资助,“王公,前日我曾许你一具棺木钱,一向不曾把得与你,今日我有些金子在这里,把与你,你便可将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木,放在家里,你百年归寿时,我却再与你些送终之资”①。

宋江仗义疏财,挥金如土,再加上“及时雨”的英名,所以很多人听说,都要随他起义,莫不情绪激昂,死心塌地。

仗义疏财的人格精神,使宋江及起义军对外扩大组织,对内保护自己起到了实际的作用。

宋江的仗义疏财的行为,它与儒家的仁者爱人,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动机有很大差异。

儒家的“仁者爱人”的观点是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宋江的这种精神正是墨侠乃至绿林人的仗义疏财之举,是同类人的同舟共济,他不仅是绿林人格的象征,也是绿林集团得以成立的重要内聚力,因为绿林所代表的是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下层民众利益,这些人大多数经济上入不敷出,又经常受到剥削,绿林好汉的资助,不仅解决了他们的温饱和生存问题,更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光明,他们不仅为绿林人的义气所感动,而且也十分乐意过上这种生活,他们逐渐感觉到如此“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一样穿稠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②,因而不断有更多的人投身到绿林事业中来,这里没有剥削的痛苦,没有阶级的压迫,只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

作者在“单道梁山好处”那篇四六文中,热情地赞颂了这种精神理想“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是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西东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亦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将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哥弟称呼,不分贵贱……”③,从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它当作封建社会农民理想化的社会组织来歌颂的。

他们的这种空想主义当然远不及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这除去时代条件不同之外,规模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异。

宋江领导的义军时间很短,在聚义期间没有远离他们的根据地,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目标是打击贪官污吏,打击恶霸地主,反抗压迫,为人民报仇雪恨,却没有提出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要求,没有觉悟到必须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改变农民的命运。

特别是由于“忠义”观念,渗透着他们的反抗行动,义军首领宋江的妥协路线又占据着统治地位,从而最终酿成这次起义失败的悲剧结局。

二、从宋江身上体现墨家思想及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胜利实践《水浒传》中聚义厅前在空中悬挂着一面杏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这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它本身体现着墨子的天罚思想,对以墨子为首的小生产者阶层并不否认。

他认为天子的行为本身并不是评价其自身的标准,在天子之上还有小生产者利益所在,墨子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赋,必得罚”。

这就是说,评价天子好坏的标准,是看他是否顺应天意——小生产者自身的意志,顺应者便可受到奖赏,忤逆者便会受到惩罚,这就是古代墨侠集团扶弱除暴之举的动因所在。

而《水浒传》中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无疑是受到这些流落到民间的墨家思想影响的产物,在他们看来,“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布满贪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书中以宋江为首的好汉被逼梁山的全过程,都是身受其害的过程,这些足以使大宋皇帝具备墨子所说的反天意的暴天子的条件,因此,理所当然地应受到惩罚。

他们聚义梁山顺应天意,以力抗天命的表现,因为他们感到有天意、神明和开展抗争精神在给自己撑腰,所以能够气壮如牛。

下面看看“替天行道”中的“道”的含义,这个“道”就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尚同”等乌托邦理想,在这个乌托邦中“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富,富不辱贫,贵不袄贱,诈不欺愚,老而无妻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无父母者有所依,以长其身。

”,这就不难实现梁山“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与墨子的乌托邦设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还有待于他们的努力奋斗,像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辉煌胜利,都是为向着这个理想社会迈进打下基础。

在“尚同”思想的规定下,墨家及绿林所奉行的是一条“以贤为能,纪律严明”的组织原则,鉴于无主则乱的教训,墨子提出:“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天下”④,天子一旦确定,其下就要绝对服从,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墨子提出的这一套选举办法,明显地带有原始部落推选酋长的痕迹,虽然它质朴得近于原始,但却因其公正,而能为追求大同世界的绿林侠士所接受。

晁盖就是在火并王伦之后登上寨主宝座的,王伦被火并就是因为他妒贤嫉能,心胸狭窄,“本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有文字,怎做得山寨之主?”⑤,而宋江先杀阎婆惜(二十一回)后又闹江州,直至晁盖中箭受伤至死,屡次周折但最终登上寨主宝座,实现了墨家及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实践胜利。

三、从招安看宋江的形象《水浒传》中第八十二回,梁山分金大买市,宋江全伙被招安。

对于宋江的招安政策,在1975年就在全国开展评论《水浒传》运动,是“王、张、江、姚”一伙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非正常现象。

但毛泽东同志关于《水浒传》写了梁山起义的投降主义路线,和宋江投降派人物的论断,未尝不可以成为研究《水浒传》主题思想的一家之言。

梁山起义的事业的最后必然结局是接受招安,这在宋江身上体现最为明显。

墨侠的政治社会理想,尽管公正美好,但很难付诸实施,墨子思想被排挤至民间本身,就已经预示受其影响的绿林事业悲剧的结局,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系统内部儒、道、墨的互补性是这种悲剧结局的宏观上的文化根源,相对而言,墨家所注意的主要是生存和温饱问题,而儒家则更好地注意温饱后秩序和名分问题,所以有自下而上和温饱危机的下层民众更容易接近墨家思想,而生活优裕的贵族则更注意秩序和名分的稳定,但二者又并非井水不犯河水,随着人们的地位和境遇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也就会不断地游移在二者之间。

在梁山起义事业初期,人们主要面临的是被官府所逼活不下去的问题,所以“贼”的名份和“忠君”的意识暂时被抛到脑后,去赴汤蹈火,拯救自己和天下,随着人们生存状态的好转,那些以前未来得及顾及的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而解决名份和忠君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接受招安,所以宋江的做法就是梁山事业的典型代表。

宋江他胸怀大志,却患得患失,如第二十三回里他逃到柴进庄上,结识武松,拜为兄弟,临别并未嘱咐话语。

到第三十二回,离怒杀阎婆惜已经一年,宋江看到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没有形成,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长期斗争,起义失败的风险很大,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

他与武松分手时道“......入伙(二龙山)之后,少戒酒性。

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

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⑥按《水浒传》记年,第三十二回记公元1108年冬的事,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是公元1120年夏的事,第一百二十回结束于公元1124年夏。

宋江的这种腔调一直持续到最后,体现了他虽然胸怀大志,但面对现实又患得患失的衷肠。

这块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自相矛盾的招牌,体现了宋江的政治动摇性,使天下多少英雄好汉望而止步,使多少梁山好汉心灰意冷,既大大削弱了自己在天下的政治号召力,又大大削弱了梁山义军的斗志,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这在第七十七回至第八十回里表现很多,朝廷派往征剿梁山泊的很多高级将领被梁山泊捉了又放,极大地削弱了义军的斗志。

特别是第七十九回里,李俊活捉统制官刘梦龙,张横活捉步军校尉牛邦喜,恐宋江再放,就地格杀。

从宋江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

从宋江受招安,看当时的“忠君”思想。

宋江自从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时时记挂招安之事,不时流露言表,尤其在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一次菊花宴上,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首:“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常叙兄弟情,如今玉统豺狼,御边幅,好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日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歼邪且,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