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合集下载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成基序列的改变。

2.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闻明基因突变的意义。

3.分析细细胞癌变的意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4.阐明基因重组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意义2.基因重组的概念、方式及意义3.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进行比较。

导入:DNA分子在进行复制的过程中,每一个DNA要完成数以百万计的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也会出现配错的可能?导学问题一:基因突变1.镰状细胞贫血(1)形成原因: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的模板链上一个碱基被替换成了,从而导致密码子由变为,进而导致血红蛋白分子中变为,引起了蛋白质结构的改变,最终导致性状的改变。

(2)致病机理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而引起的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4.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1)若发生在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2)若发生在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遗传。

导学问题二、细胞癌变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

(2)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3)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或者,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2.癌细胞特征:a. b.c. 。

导学问题三、基因突变的原因类型举例原因外因物理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影响宿主细胞的内因(1) :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 :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

(4) :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_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_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备课时间]:2012年5月10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2、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特点。

[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课[课时按排]: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一、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什么是基因重组二.预习内容(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时间: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DNA复制时期。

(二)基因重组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所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会发生基因重组。

2、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

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时期;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期。

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探究案一、教学过程探究点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实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1)症状: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易发生红细胞(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一、核心素养侧重点1.生命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异,这些变异对于生物的生存意味着什么,对于群体(种群)的进化又有什么意义。

从而深刻理解变异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遗传伴随着变异,为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奠定基础。

2.科学思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遗传中的错误现象,这种错误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但从适应和进化的角度分析,遗传的错误实际上为生物群体的生存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即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基于这些认识,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认识生命活动中的变化,并将辩证思维迁移应用于认识自然和社会。

生物学中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本节设计了一个“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学中的相关性,并了解因果关系与相关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科学探究什么是基因突变?本章并不是直接讲授,而是通过列举镰状细胞贫血和结肠癌发生的原因两个实例,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阐述了基因突变的本质特征。

这种由宏观认识(疾病)到微观分析(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过程,就体现了一种思维上进行的探究。

切不可认为只有动手操作才是探究,动手操作的前提往往是思维,没有思维的动手操作是一种机械的运动,谈不上科学探究。

开展“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活动,需要探究在4℃时,蒜(或洋葱)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情况。

实验没有给出具体结论,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寻找答案。

该探究活动还可以训练学生制作装片、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的技能。

开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活动,可以了解某些特定遗传病的发病率,学习遗传病的调查方法,同时提高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意识。

4.社会责任遗传病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了解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机制,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遗传、进行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关爱遗传病患者,是关系个人和他人健康的重要社会责任。

基因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精确地诊断一些遗传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教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教案

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及图片:一普通玉米种子在水、肥、光特别充足的条件下结出籽粒大而饱满的玉米穗。

二将普通蔬菜种子搭载于航天卫星,经过太空特殊环境变化处理,返回地面后,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而成太空蔬菜。

中国目前已培育出的太空蔬菜:太空苦瓜、太空黄瓜、太空青椒、太空西红柿、太空茄子、太空南瓜、太空大豆等等。

思考1:籽粒饱满的种子与普通种子相比,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形状有明显的差异,太空椒肥大,这是为什么?把子粒饱满的种子种下去,长出的种子是不是粒大饱满?思考2:把太空椒种下去,长出的是什么?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思考3:如有的女性通过美容手术,单眼皮变成双眼皮,或将眉毛纹成弯弯的柳叶眉,这样的双眼皮和柳叶眉能不能遗传呢?讨论小结:讲述:可见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

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出示教学目标并进行解读通过“导学案”来展示,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

同时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对各目标给出具体的记忆层次,并指出重难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原因及特点。

☆2、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二)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导学语:请同学们利用教材,结合“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完成“自学指导”上的相关内容。

课前,根据目标设计一课时“导学案”,内容如下:一、基础知识导学1、基因突变的实例仔细阅读课本P80-81“基因突变的实例”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思考(1)完成P81思考与讨论内容。

(2)造成该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3)找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分析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对生物的影响。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从容说课本节教学可用1课时,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具体过程参见教学案例)。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这一因果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教师可以通过先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例如,射线(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容易引发癌症,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容易导致皮肤癌;据报道,在医院放射室工作的医生容易患癌症;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得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变质花生中的黄曲霉素可致癌(化学因素)等。

最后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对比和总结。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 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019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2019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什么是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学习重点】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学习难点】1.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学习流程】【自主先学】活动一: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

下面给出了未发生基因突变的DNA 分子的用于转录的一条链的碱基序列,根据要求,查阅密码子表,完成相关任务。

(1)写出未发生突变时,该DNA 片段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的相应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2)分别写出发生下列情况后,该DNA 片段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的相应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①第6个碱基A 被T 替代;②第6个碱基A 缺失;③第6个碱基和第7个碱基之间插入碱基C ;④第6个碱基A 被G 替代(3)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吗?为什么?(4)归纳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 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 、 和 ,而引起的 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5)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病因图解:蛋白质: 正常 异常氨基酸: 谷氨酸↓ ↓mRNA :G A G A↓↓DNA:【组内研学】活动二: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下面提供的事实都是外界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实例,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回答:①近年来,美国人在世界很多地方的战争中都使用了贫铀弹,导致这几个地区白血病、皮肤癌的患者猛增;②亚硝酸、黄曲霉素等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③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电站周围的居民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④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使其结构发生改变。

(1)上述事实中涉及到引起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有三大类:因素、因素和因素。

(2)上述因素对DNA结构的影响最容易发生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原因是。

因此从细胞分裂周期看,最容易发生的时期是。

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b.举例说出基因重组c.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本中基因突变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a. 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二、教学重点基因突变概念、特点、原因三、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四教学流程环节二:讲授新课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 人类镰刀型贫血症的形成 (1)简介科学家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病因的探究过程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1948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将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通过电泳分析,发现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明显不同,鲍林推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缺陷造成的。

1956年,英格拉姆等人用酶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和镰刀型细胞的血红蛋白在相同条件下切成肽段,通过电泳进行分析,发现二者有一个肽段的位置是不同的。

(2)让学生完成教材81页“思考与讨论”, 找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分子异常的真正原因。

(2)共同进行实例要点归纳①图示中a 、b 、c 过程分别代表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

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②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 A 突变成=====AT 。

2.基因突变的概念(1)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问题探讨”中英语原句与错句比较,考虑还有哪些类型会引起性状的改变,尝试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2)展示DNA 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三种情况图解,归纳基因突变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分析、作答。

观察比较、总结。

观察、讨论、作答。

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科书,努力完成“基础导学”部分的内容;2、探究部分内容可借助资料,但是必须谈出自己的理解;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3、课堂上通过合作交流研讨,认真听取同学讲解及教师点拨,排除疑难;4、全力以赴,相信自己!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突变的原理和实例2、理解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3、理解基因重组的类型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征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做科学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基因突变的原因学习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学习过程】基因突变:1、概念:2、原因: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

即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结果。

3、例子: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中碱基序列由CTT变成CAT,使血红蛋白的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致使性状发生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原因:外因1、物理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基因突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变异的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础知识】
1.基因突变的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症状:患者的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易发生红细胞,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2)病因:基因中的。

直接原因:发生改变;
根本原因:发生改变。

2.基因突变的概念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的改变,就叫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的原因
(1)外因:
①物理因素。

如:_______ 、________。

②化学因素。

如:________、 _______。

③生物因素。

如:_________________。

(2)内因:_________________ 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4.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

②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时期和细胞内上,同个DNA分子的。

③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

④突变率很低。

⑤多害少利性。

5.基因突变的时间:。

6.基因突变的意义
①是产生的途径;
②是的根本来源;
③是的原始材料。

7.基因重组的概念
在生物体进行的过程中,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8.基因重组的类型
(1)自由组合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有时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9.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是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具有重要意义。

【典例学习】
1.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2.下表描述一个控制A酶的基因,当其碱基序列中的某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后蛋白质产物(以甲、乙、丙、丁表示)的特性,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有改变
B.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变
C.单一碱基取代现象可以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
D.蛋白质甲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
3.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4.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乙株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甲、乙两株异常的果实连续种植几代后果形仍保持异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
C.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
5.(2016·海南卷)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DNA分子发生断裂
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
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
6.(2016·天津卷)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7.(2014·上海卷)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1)镰刀状破裂
(2)碱基替换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
2.碱基对基因结构
3.(1)①射线激光
②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③病毒
(2)DNA复制过程
4.②任何不同DNA分子不同部位
③等位基因
5.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6.①新基因②生物变异③进化
7.有性生殖控制不同性状
8.(1)同源非同源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典例学习】
1.【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会提高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所以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C正确;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则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2.【答案】A
【试题解析】基因碱基序列中的某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由于蛋白质丁的催化活性提高了,因此其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变,A错误;由于蛋白质乙的催化活性降低了,因此其氨基酸序列也一定有改变,B正确;单一碱基取代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因此可以解释蛋白质丙的出现,C正确;由于蛋白质甲的催化活性没有改变,可能发生了中性突变,因此无法确定蛋白质甲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改变,D正确。

3.【答案】A
【解析】用普通椒培育太空椒的过程属于基因突变,没有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基因工程属于非自然条件下的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能够定向改变生物性状,所以B、C正确。

D过程属于有性生殖(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发生基因重组,所以D正确。

4.【答案】C
【解析】两株番茄所结果实均异常,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A正确。

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越早发生变异,变异影响也就越大,显然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B 正确。

甲株变异有可能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C错误。

乙株变异发生在花芽分化有丝分裂旺盛时,只影响到一个果实出现异常,D正确。

5.【答案】C
【解析】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的原因是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碱基增添或缺失均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6.【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由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A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C项错误;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D 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在产生配子时,雄果蝇X、Y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连锁,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而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互换,可以产生重组型配子,因此A、B正确,C 错误;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频率越高),因此图示染色体中的基因f与w间交换频率最高,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