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五篇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五篇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五篇第一篇:中国的民族教学设中国的民族教案一、教材分析我国是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大家庭。

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

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的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

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提供中华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各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1.5%,其他55个民族占8.5%。

3、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4、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5、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我国56个民族的构成,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3、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难点:1、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归纳民族分布的特点四、教法建议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民族舞蹈视频,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曾经,中国的民族被叱咤风云的大汉,明朝,清朝,近代西方势力的侵略,英法香港,租界黄河以下,都使中国民族进入到历史最低点。

那一段岁月里,中国受尽各种虐待,抹杀中华神韵,面临凋零后的危情。

这时,中华民族开始重拾自信心,决心改变命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国的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解放运动者,以“五四”运动为契机,爱国热情蔓延全国,重振中华的气魄,重新给予中华民族自尊和自信。

今天的中国,虽然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有了一个完整的国家主权,引领着民族进步的正确道路,民族也在越来越接近这一追求,这需要建立强大的民族团结,共同实现祖国的振兴。

团结互助是民族生存发展与繁荣富强的必备素质,也是振兴民族的核心内容。

联合国家这一概念赋予了民族团结独特的含义,每一个民族都应持之以恒地把自己的祖国当作家园,维护着国家的尊严和尊崇;尊重祖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把和合作放在首位,走两岸一家亲的共同发展之路;更多的团结协作,使国家和民族朝着繁荣昌盛的方向前进。

中国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上的事件给它们带来了特殊的历程,他们将忠诚的意志心灵和勇气精神涌入了对自己的民族和祖国爱。

这种感情及其精神被民族传承着不断演变,这也是我们面对民族振兴大业,需要弘扬和发挥的。

中华民族以团结制胜,民族的追求就是团结一致,共同开创美好的明天,推动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国的民族必将再创辉煌。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把中国的民族说课稿当做一次关于中国的民族文化的说课,一方面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为中国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答题。

一、中国的民族文化简介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也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

自古以来,中国民族文化就历经众多历史洗礼,形成了众多风格迥异的文化传统,汇集凝聚到一起成为一个独特的庞大文化体系: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长期以来一直是涵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法家文化和孔子文化等,并且有着深刻的政治、社会、法律、宗教、艺术等层次的影响,深刻地深入人心。

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农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字文化、家训传统、文学艺术文化、哲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等。

每一种文化都各有特色,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

二、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中国民族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在各个文化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与传承。

如文学艺术,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史,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学在世界文学上位列前茅,其中有不少文学作品入选了教科书,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另外,中国民族文化在宗教、社会、法律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如神道思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等,在中国历史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十分有益。

此外,中国民族文化还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如“和谐”、“宽容”、“平等”等,表达出中国特有的文化理念,也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不断传承的精神财富。

三、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不仅在艺术文学领域有着广泛的传播,而且还在宗教、思想、社会等诸多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在宗教上,佛教思想深深影响了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

中国的道教思想则同样深入到日本和朝鲜的文化中,甚至有许多国家的政治思想,如朝鲜的专政体制也是受到中国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同时,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如“和谐”、“爱心”等,也蔓延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人民更和谐地相处,从而推动人类不断进步和进化。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特点和传统,这些文化特点和传统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民族多样性展开,探讨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风俗、宗教、语言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二、中国的民族多样性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1.6%。

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则分布在全国各地,如壮族、回族、满族、藏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1. 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书法、中国画、饮食文化等等。

儒学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孝道、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核心价值观。

此外,汉族的饮食文化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如中餐的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等。

2. 少数民族除了汉族,中国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统。

其中,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

壮族的特色包括舞蹈、歌曲、建筑以及壮锦等传统工艺品。

回族则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风俗和习惯与汉族有所不同,如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都有独特的仪式。

此外,藏族和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

三、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自身,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 传统艺术中国的传统艺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如中国剪纸、中国画、京剧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

2. 建筑文化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受到各民族的影响。

例如,汉族的传统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而藏族的传统建筑则以石头和土坯为主,体现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3. 饮食文化中国的各民族也有不同的饮食文化。

其中,汉族的饮食文化以米饭、面食、酱菜等为主,而少数民族的饮食则多样化,如壮族的螺蛳粉、藏族的酥油茶、维吾尔族的羊肉串等。

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1、说教材《中国的民族》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的第四节。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

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

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说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了解主要的少数民族。

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4、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正确的民族观。

5、学会搜集、归纳、分析民族信息资料的方法。

3、说教法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4、说学法初二的学生已经经过一年的初中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许多学生学不懂地理,主要表现在于:他们对学习地理学科不感兴趣,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那么今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就要结合生活的实际,要让学生明白,地理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他们不懂就会问,不懂就会去钻研。

通过多问,多看,多想,学生是一定能学好地理的。

其次,要引导学生会看图,会读图。

会根据地图或数据,以及图表,解释课本中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只有学生有兴趣看地图,会读地图和图表,才能学好地理这门课程。

4、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播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欣赏民族风情图片。

2.通过欣赏图片,听音乐里的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进入主题。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共5篇)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共5篇)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共5篇)第一篇:《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

2.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我国民族政策的了解,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5.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3个方面。

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汉族分布最广,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陆地边疆地区。

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三,从具体分布来看,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征。

前两个分布特征和第三个分布特征中的“小聚居”,在我国民族分布图上可直接读出来;“大散居,交错杂居”的特征需要辅以文字说明。

在学习民族分布的基础上,应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理解各民族互帮互助、和睦共处,组成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从而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十六个民族”正文介绍了我国民族构成情况,渗透了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教材选择一组少数民族歌舞图片设计了相关“活动”。

“中国的民族分布”部分,配合教材安排的“中华民族分布”图,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为落实“课标”要求,采用读图填表、举例说明等形式,设计了一组相关“活动”。

这组“活动”侧重于读图归纳能力的训练。

“独特的民族风情”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预习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预习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预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是本册教材中关于中国民族知识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基本知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信息。

但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认识尚不深入,对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知识点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教学难点:民族问题的深入理解,民族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民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国民族说课课件

中国民族说课课件

中国的民族说课课件中国的民族说课课件篇一:《中国的民族》说课稿《中国的民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下面我将从说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利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

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其次,说教材。

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等知识。

我国民族众多,由56个民族组成,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共同奋斗。

其中,我国民族构成、民族的分布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本节识记的知识点有: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史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理解的知识点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收集、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

第三说学情。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年的地理,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特别是通过读图分析获取地理知识,学生在这基础之上,来学习本节知识,应该比较简单。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再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3、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4、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正确民族观;5、学会收集、归纳、综合分析的方法。

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以活动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民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下面我将从说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利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

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其次,说教材。

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等知识。

我国民族众多,由56个民族组成,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共同奋斗。

其中,我国民族构成、民族的分布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本节识记的知识点有: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史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理解的知识点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收集、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

第三说学情。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年的地理,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特别是通过读图分析获取地理知识,
学生在这基础之上,来学习本节知识,应该比较简单。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再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
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4、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正确民族观;
5、学会收集、归纳、综合分析的方法。

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以活动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

最后,我具体的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1、导入新课
展示几个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图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述部分,我设计了“民族名称知多少接力赛、分组合作探究、演一演、民族风情之旅、知识延伸”几个环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各环节的安排注重学生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听、看、观、觉、悟等多角度中审视民族大家庭,在民族构成、分布、服饰、乐器、建筑等全方位体验民族风情。

中国民族的构成、分布特点单纯从记忆的角度讲看似简单,但总结概括得出结论并不容易,而且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中国民族分布图”进行问题导学、方法提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图,准确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就能总结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分析出我国的民族分布集中地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本节课我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