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申请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融福高速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融福高速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融福高速环境影响评估报告1. 背景融福高速公路是连接融水县和福建省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总长约200公里。

该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减少不良影响。

2. 分析2.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融福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道路的建设将导致大量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其次,公路的运营将产生大量的尾气和噪音,对空气质量和野生动物造成污染和干扰。

此外,公路的建设也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对当地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2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融福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公路的建设将提高当地交通的便利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公路的运营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也可能引发土地流转问题,导致农村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农民收入不稳定。

2.3 人类健康影响分析融福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公路的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可能对周边居民的呼吸系统和听力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公路的建设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增加人员伤亡风险。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3. 结果3.1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根据对融福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评估,得出以下结论:•公路建设将导致大量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公路运营将产生大量尾气和噪音污染,对空气质量和野生动物造成影响;•公路建设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2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结果根据对融福高速公路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得出以下结论:•公路建设将提高交通便利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公路运营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公路建设可能引发土地流转问题,导致农村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农民收入不稳定。

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环境评估报告

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环境评估报告

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环境评估报告一、引言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是浏阳市和江背市之间的一条重要交通路段,该公路的建设将大大改善该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公路的建设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减少公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进行了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环境评估,以详细研究公路建设可能带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环境评估方法三、环境影响预测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评估,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建设可能对环境产生以下影响:1.自然环境破坏:公路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开发,可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植被破坏、栖息地丧失等。

解决方案: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恢复性生态建设措施,如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以补偿自然环境的破坏。

2.水资源受损:公路建设会导致水土流失,对附近水体质量产生影响。

解决方案:在施工期间采取保护性措施,如搭建沟渠、塑料薄膜等,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3.噪声和空气污染:公路交通会产生噪声和尾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采取隔离屏障、降噪设备等措施来减少噪声污染,推广清洁能源汽车以减少尾气排放。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恢复措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恢复性生态措施,以加强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2.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在施工期间,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保护性措施,如搭建沟渠、覆盖裸露地面等,以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3.噪声和空气污染控制:在公路旁边建设隔离屏障,降低噪音传播;同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4.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巡查和监测机制,对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结论通过综合评估,我们认为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建设将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生态恢复、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噪声和空气污染控制等。

高速公路建设环评报告

高速公路建设环评报告

高速公路建设环评报告一、项目概述高速公路项目位于某市区域,起点为某地,终点为某地,全长约XXX公里。

本项目的建设目的是满足交通出行需求,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 自然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将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利用变化、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我们将逐一评估,并制定对策,以减轻不良影响。

2. 社会环境影响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对周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包括对居民生活、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等的影响。

为确保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三、环境保护措施为减轻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我们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选择合适线路和建设方式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将充分考虑线路选择与建设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选址过程中,将避免重要生态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并尽量减少对耕地、农田等土地资源的占用。

2. 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进行施工,包括噪音、振动、粉尘控制等方面。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

3. 公路管理与运营完工后,将加强公路管理与运营,定期对公路进行维护和保养。

加强交通管理,确保行车安全,减少事故发生。

4. 环境监测与评估建成后,将进行持续的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公路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情况,并采取相应对策,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四、环境管理计划1. 环境监测计划建设单位将制定详细的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指标、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等,并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网络,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单位将制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环境事故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在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3. 环境教育与宣传在施工及运营阶段,建设单位将开展环境教育与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保的意识和参与度,促进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

高速公路环评报告

高速公路环评报告

高速公路环评报告1.引言高速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修建高速公路不仅可以带来便利,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某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修建高速公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2.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全长xx公里,连接城市A和城市B。

该道路将通过农田、山区和居民区,对相关区域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我们对该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土地使用变化修建高速公路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导致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石屑和废水排放也会对土地造成污染。

3.2 生态系统影响该高速公路将穿越山区和湿地等敏感生态系统。

修建过程中可能对动植物栖息地造成破坏,对物种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公路运营期间的噪音和交通车流也会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干扰。

3.3 空气质量高速公路的修建和使用将带来大量的尾气和扬尘,对空气质量构成潜在威胁。

尤其是在施工期间,大量机械设备的使用将排放大量的废气和颗粒物。

3.4 水资源影响施工期间的排水和道路运营期间的排水都会对当地水体质量产生影响。

公路建设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和沥青等材料可能会污染地下水和附近的河流。

4.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轻高速公路修建和运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4.1 选择合适的路线在选择具体的路线时,应尽量减少对农田和敏感生态系统的影响,优先选择已有基础设施的区域。

4.2 施工期间控制污染在施工期间,应严格控制噪音、扬尘和废水的排放,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3 生态系统保护在穿越山区和湿地等生态脆弱区域时,应设立生态屏障,保护当地的动植物栖息地。

在公路运营期间,应限制车速,减少噪音和交通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干扰。

4.4 污水处理和水资源保护建设过程中应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排水进行处理,防止对当地水体造成污染。

高速公路改造环评报告

高速公路改造环评报告

高速公路改造环评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现有高速公路亟需改造以适应交通需求的提升。

本报告旨在对高速公路改造项目进行环境评估,确保改造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项目概况本次高速公路改造项目旨在对某段路段进行扩容,提升车辆通行能力。

具体改造内容包括:车道数量增加、桥梁加宽、路基加固等。

改造区域涵盖X市某市区至Y市某市区的路段,全长约Z公里。

改造项目将以实施环评报告所述内容为准。

三、环境影响评价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改造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破坏、植被减少、生物栖息地丧失等。

为减轻这些影响,项目方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保护植被、生态补偿、绿化等,以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

2. 水体环境影响评价改造工程将涉及水体工程,可能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项目方将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同时加强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3. 噪声和空气质量影响评价改造过程和改造后的交通运行可能导致噪声和空气质量的变化。

项目方将采取噪声防治和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确保环境质量不受明显破坏。

4.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改造工程将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交通运输效率提升。

同时,也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项目方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预警和应对措施。

五、环境保护措施为确保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最小化,项目方将采取以下措施:1. 施工期间进行噪声监测并及时采取降噪措施;2.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置和运营;3. 弃土场按要求布置和管理,减少对周边土壤的污染;4. 补植和绿化工程,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5.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减少施工扬尘和污染;6. 涉水工程中加装防污设施,避免水污染;7. 合理调度施工车辆,减少交通拥堵。

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环评报告

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环评报告

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环评报告一、项目概况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通过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该项目的建设将会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占用、采砂开矿等活动将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同时,土地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土壤侵蚀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该项目将会对周边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平整和河道桥梁的建设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周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同时,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地下水资源,影响周边农田的灌溉供水。

3.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震动和扬尘等污染将会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机械运行声音、爆破声和车辆行驶噪音等将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干扰,同时也会对周边的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

4.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会增加车辆的通行量,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车辆尾气排放污染物将会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周边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环境保护对策为了减轻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环境保护对策:1.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土地占用和开发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减少土地破坏程度。

2.采取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包括草皮覆盖、植树造林等,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3.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工地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噪音、震动和扬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同时,加强沿线的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环境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5.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减轻公路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

四、总结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减轻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估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估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高速公路的建设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使得人们出行更为便捷,但其建设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少挑战。

因此,建设高速公路时需要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其对环境的损害。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土地资源高速公路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

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土地资源相对较为稀缺。

因此,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占用许多农田和耕地,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2、水资源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这会使得周边水源的水量急剧下降。

同时,也会对周边水质造成影响,使得水质变差。

3、生态环境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砍伐不少树木以及迁移野生动物,这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高速公路的未来使用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如车辆排放等。

4、空气环境高速公路的使用会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车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会加剧大气污染,形成雾霾和大气颗粒物,导致人体健康问题。

二、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估在高速公路建设之前,需要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开展前,依据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系统的、多学科的科学分析,明确项目对环境、社会的影响及其安全风险,全面深入预测和评价环保措施的效能,提出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过程。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估的成果主要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编制,一般包括项目概况、项目的环境影响和项目环保措施三个部分,其中项目环保措施最重要。

2、多学科评价环境影响评估需要进行多学科评价,包括土地、水资源、生物环境、建筑、安全、社会等多方面。

3、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环节。

投资人必须充分、及早地向公众公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信息,听取公众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环评报告还要向公众免费发放,以保证他们获得评价结果和参与意见表达的机会。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高速公路已成为现代交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交通方式之一,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对其环境影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评价。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是这项调查和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指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通过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编制成的一份书面报告。

这份报告内容包括工程建设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气象、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主要是为了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补偿措施。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过程是非常重要和严谨的。

它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和调查,通过对现场的环境、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要素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数据。

其次,根据勘测和调查的数据,需要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确定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周边区域的环境影响情况。

最后,编制出完整的报告,包括详细的环境影响分析、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建议等内容。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对于工程建设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方面:1、为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高速公路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准确地评估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意识。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需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确保公众参与到工程建设和环境监管的过程中。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社会监督的有效机制。

3、落实环保责任和提高环保水平。

工程建设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提出防范和补偿措施,使工程建设落实各项环保责任,提高环保水平。

4、有助于建立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根据法律规定,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线***段全长56km,途经***、***两市县,由汽车专用公路和慢车道组成,其中汽车专用路宽9m,慢车道宽6m,分隔带宽1m。

1997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833辆/日(折合中型载货汽车,下同),汽车交通量为7141辆/日。

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线***辖段日益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已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1996年底,省交通厅通过论证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对***市辖段,利用原***线作为高速路基,同时新的国道***线作为高速的辅道和营运期的有利补充需改线建设。

1998年1月,***市交通局上报建设新***线的文件,省交通厅1998年7月给予批复。

现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通车。

1999年11月,受***市交通局公路处的委托,我们承担了*高速公路辅道***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对路线的全程情况及沿线主要村镇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并征求了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工程的评价大纲,并通过了省环保局主持的专家审查,省环保局以冀环管建函[2000]11号文对评价大纲进行了批复。

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和省环保局的批复意见,我们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以及省、市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1.总论1.1.评价目的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但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营运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为:(1)定量或定性地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现状和受建设项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新***线路线方案进行评价。

(2)为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对工程的环保措施能否满足环保要求进行评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从环保的角度,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沿线经济发展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1.2.评价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99号《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4)《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6)***省交通厅冀交公字[1998]350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方案的批复》,;(7)省环保局冀环管建函[2000]11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意见的函》;(8)***市环保局*环管函[2001]1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9)《*高速公路辅道(国道******市辖段新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10)《***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报批版)》;(11)《***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审查意见》;1.3.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3.1.评价预测年限选择2000年、2007年、2015年分别代表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

1.3.2.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各专题的评价等级和依据见表1-1。

表1-1 评价等级及依据1.3.3.评价范围根据公路施工期、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征,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调查范围视环境敏感情况适当扩大。

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4.1.评价内容根据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结合本项目的工程实施情况,国道***改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指标);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以NO2、CO为评价因子);3.社会环境影响评价;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与对策;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计划;8.公众参与。

1.4.2.评价重点由于该项目的施工任务已完成,本次评价的重点确定为营运期噪声、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及对已采取或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论证。

1.5.评价标准1.5.1.施工期噪声参照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1.5.2.营运期(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声环境分影响对象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4类标准。

评价标准见表1-2、表1-3。

表1-2 评价标准值一览表1.6.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1.6.1.评价因子拟建公路工程特征及沿线环境特征,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见表1-4。

表1-4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注:★显著影响☆一般影响○轻微影响由表1—4可知,施工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居民生活质量、农作物及植被、水土流失、扬尘、沥青油烟等;营运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交通噪声、交通运输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其中对后两项是有利影响。

1.6.2.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沿线的现场踏勘调查,确定拟建公路路肩两侧200m以内的村庄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5。

表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注:1、K6+800—K13+600为***规划区。

2、距离为临路第一排房屋至路肩的距离。

2.工程分析2.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市交通局;建设地点:***市(***市、***县);建设性质:新建(5km利用旧路);建设规模:55.858km;建设投资:3.64亿元;项目进展情况:已经通车。

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新建国道***线距原国道***线300—500m,路线走向为:起自***—辛集交界处的三门闸桥,经保*路、***市规划区、京九铁路、*高速***支线立交桥,夹圹桥后利用原***线***段旧路,在东辛庄下旧路接***北环,终于***—献县交界处。

全线经过***市、***县两市县。

新建公路夹圹桥以西在高速公路南,夹圹桥以东在高速公路北。

主要控制点为:***市、徐家佐、枣科、石槽魏、东四王、北榆林、张官庄、***县街关镇、周家窝、徐庄、小范等。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见附图2。

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路线全长55.858km,其中新建段48.76km,分别为k0+000—k35+000、k40+106—k49+400、k51+347—k55+858;补强段5.106km,为k35+000—k40+106。

建设标准为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

桥涵构造物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

路面宽11.4—16.6m。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

道路横断面图见图2-1。

图2—1 道路横断面图8表2-1 主要技术指标2.4.主要工程量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工程为:征地拆迁、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及排水与防护、绿化、交通工程、收费站等。

各主要工程阶段概况为:(1)征地拆迁:共征地4393亩,其中永久占地4313亩,临时占地80亩。

征地拆迁量及相应的补偿措施见表2-2。

表2-2 征地拆迁量及补偿措施(2)路基工程本项目所经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拟采用较低的路基,平均填土高度0.6m。

路基土方1540.7千立方米,平均每公里27.6千立方米。

(3)路面工程路面工程分为底基层、基层和面层,底基层分为两层,其中第一层为含灰10%的石灰土层,厚15cm;第二层为三灰土层(粉煤灰、石灰和土),厚15cm;基层采用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4cm中粒式。

沥青面层采用改性沥青,这种路面结构在行车舒适性、投资效益、方便施工、养护等方面均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4)桥涵工程沿线大中桥4座,合计全长346m,为了施工方便和节省投资,有利于集中预制分散安装,大中桥上部构造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空心板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采用单排双柱或群桩单柱式。

沿线共设小桥8座,有6、8、10m三种不同跨径,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构造跨径≤8m时,可采用轻型桥墩台,不宜多于3孔,总桥长不超过30m,软弱地基采用桩基薄壁桥台,跨径≥10m时,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或薄壁墩。

沿线涵洞共计35道,为钢筋砼盖板或管涵。

⑸排水与防护本路处于平原区,地面自然坡度小于1/1000,两侧边沟采用断面均较大,以蓄存积水,并通过渗透蒸发排除。

路基边坡采用1:1.5的坡度,平均深1.5m。

一般路段植草防护,边坡深2m以上,采用片石坡防护。

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地形情况,路拱横坡采用1.5%,路肩横坡2.5%,所有路段均为双向坡,路肩横坡不随超高变化。

(6)绿化工程拟在路基两侧绿化平台栽种毛白杨,间距4m,双侧合计17500棵。

现建设单位正在实施。

(7)交通工程沿线设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共172块,划线55.8km,设钢筋砼护柱1158根、里程碑百米桩、公路界碑共1081块。

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

表2-3 主要工程数量表2.5.材料来源与运输2.5.1.砂、石料砂石料需在鹿泉、正定或隆尧县采购,料厂运输方便,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

2.5.2.钢材本项目普通钢材大部分可在省内采购,少部分普通钢材及高强钢丝需从外省市或国外购买。

2.5.3.水泥项目所处地区附近水泥业较发达,大部分可就近采购,部分高标号水泥可到石家庄、邯郸、唐山采购。

2.5.4.沥青***省虽盛产石油,但目前尚无生产路用沥青的厂家,石油沥青需从山东滨洲和辽宁盘锦调拨或采购。

2.5.5.木材***省木材资源不充足,本项目所用木材需要向外省购买或从国外进口。

2.5.6.取土本工程不设取土坑,路基填土来源于路基边沟断面,少量买土主要用于路面工程,选择一些高地或非耕地作为取土场,采用机械挖装,汽车运输方式解决,运距一般不超过5km。

现取土处已恢复植被。

2.5.7.工程用水及用电工程用水在石津灌渠有水时采用地表水,渠中无水时采用地下水,地下水储量丰富,取水深度一般在10-20m之间。

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较好,工程用电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或部分采用发电机自行发电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