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对国民储蓄挤出效应实证研究_代际核算体系模拟测算的视角
我国社会养老金制度对储蓄影响的实证分析

a r ut ag e tlt fh u e od e l, r o s h l s a oo
svn sh v o e l e n rl s d t h i do o u t n n h n c met h r wd d—i f c f o il e s n o a n s a ig a e n t al b e e a e o t e f l fc n mp i ,a d t e o t eco e r y e e s o o n e e t c n i n sv g . os ap o i Ke o d : e s n s se ;p ro a a i g ;l e y l h p t e i ;co e y w r s p n i y tm o es n l v n s i —c ce y o h s s f s r wd d—o te fc ;co e u f t r wd d—i fe t e n ef c
2 Sho cn mi ,Tao n U es yo ia c a dE o oac,Ta j 0 2 2 C ia . col fE o o s iTi nvri Fn ne n cn ri o c i tf s ini 3 0 2 , hn ) n
Ab t a t F lsen b l v st a h i d S ae o il e u i a t a r wd d—o t f c n p ro a a i g c o ns sr c : ed t i e e e h tt e Unt tt sS ca c r y we l h sco e i e S t h u f t e s n l v n sa c u t .Usn ee o s ig
lt d ta 0 cu e h tt e i c e n fs vn sa u t smu h lr e h n t a f e s n f n s n h o s h l a ig ae .i l c n l d d t a h r me to a ig mo n swa c g rt a h to n i u d ,a d t e h u e od s vn s s o n a p o we ef x ber lt gt h e so u d .Th n e t i a t r h r c s fisiu in l eo m a d t h n u e eso e — r l i l ea i o t ep n i n f n s e n eu c ran fc o si t ep o eso tt t a f r h sl t e u s r n s f o n n o r e o p
人口老龄化与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影响的实证

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要点一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具有显 著的正向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民储蓄率逐渐上升。这 可能是因为老年人储蓄意识较强,同时面临养老和医疗 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他们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要点二
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具有 显著的负向影响
•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率逐年上升,表明我 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不断完善。
• 居民储蓄率:居民储 蓄率呈现波动性变化 ,但总体上保持较高 水平,表明我国居民 具有较好的储蓄习惯 。
04
实证结果与分析
实证模型与估计方法
实证模型
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人口老龄化、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解释变量,控制其 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
01
研究样本较小,可能存在代表 性不足的问题,未来可以进一 步扩大样本范围,提高研究的 普遍性和适用性。
02
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 定量分析方法,未来可以结合 定性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多 层次深入研究。
03
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较为宏观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具体的 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为政策 制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政策建议
01
02
03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提高其保障水平,扩 大覆盖范围,以更好地 发挥其替代效应,降低
居民储蓄率。
鼓励居民增加人力资本 投资,提高收入水平, 从而增强应对人口老龄
化的能力。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收 入群体的人口老龄化问 题,制定差异化的政策 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方案的再研究——基于财政负担视角的代际核算模拟

Re-research on Old-age Pension Insurance for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A Simulation of Generational Accounting from a Perspective of
Fiscal Burdens
作者: 蒋云赟[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财经研究
页码: 4-1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0期
主题词: 代际核算;代际平衡;农民工养老保险
摘要:2012年底我国实现了除外出农民工以外的城乡适龄人口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外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已成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对处于我国城镇化最前沿的农民工的福利改善乃至养老保险体系的城乡统筹,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
2009年《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摘要)》并没有正式执行,而后颁布的文件试图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文章基于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这种背景,利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从政府负担角度对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进行了系统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政府责任的不完善和财政支持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农民工应该以较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参加养老保险体系,如果企业和农民工按照城镇平均工资的60%缴费,企业缴纳10%,个人缴纳8%,政府的负担与支持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相比并无增加。
因此,当前建立农民工低缴费和低待遇的养老保险体系并辅以相关配套措施,才能推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发展。
代际视角下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应对

代际视角下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应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代际视角下,养老金缺口问题对于不同代际人群都具有重要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应加强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当前我国养老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账户三部分,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养老金制度,确保各部分养老金能够有序运作。
应逐步提高养老金缴费比例,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还应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益率,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缴纳。
应鼓励多元化的养老金投资方式。
当前我国的养老金主要由政府负责投资,但由于投资渠道单一,收益率较低。
应推动养老金投资的多元化,鼓励养老金参与金融市场的各种投资,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
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养老金投资的风险可控,防止养老金被用于高风险投资,保障养老金的安全运营。
应加强家庭养老的支持和保障。
养老金缺口问题不仅仅是财政问题,也是家庭问题。
在代际视角下,应加强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和保障。
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护理服务体系,提供便捷和质量高的养老服务,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
应加强对家庭养老的政策支持,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和福利政策,鼓励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
第四,应积极推动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
当前我国的退休年龄相对较低,导致了养老金缺口的加剧。
应积极推动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或从事兼职工作,延长他们的劳动生命。
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确保老年人在工作中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福利。
应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增强公众对养老金缺口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养老金制度的了解,鼓励公众提高养老金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应提供更多的养老金信息和指导,引导公众合理规划个人养老,提高个人养老金的积累和投资能力。
代际视角下养老金缺口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通过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养老金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家庭养老的支持和保障、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和宣传工作的加强,可以有效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为不同代际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代际视角下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应对

代际视角下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应对养老金问题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共同难题,主要因素包括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等。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速度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到203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2%左右。
当前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养老金缺口问题,即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和养老金待遇的不足。
如何有效应对和缓解这一问题呢?一、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和劳动生产力是缓解中国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解除户籍限制、推广弹性工作、改革退休制度、推进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力参与度。
同时,进一步探索养老“助力包”等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劳动和参与社会生活,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力和质量。
二、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投入是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权益水平相对较低,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因此,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水平,解决基金缺口和养老金待遇不足的问题。
三、实现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可以有效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
一个完整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应包括企业年金、个人储蓄等多种保障形式。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保障需求,让养老保障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四、提高投资回报率提高投资回报率也可以缓解中国养老金缺口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养老金基金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资本市场中。
为此,应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投资机制,提高养老基金的回报率,让基金的增长速度更快,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充足、更加稳定的养老金待遇。
总之,解决中国的养老金缺口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仅有政府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个体也应该为加强养老保障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从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和劳动生产率、增加财政投入、实现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和提高投资回报率等多方面入手,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关系

蓄关系2023-11-07contents •引言•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对不同群体居民储蓄的影响•居民储蓄对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关系的政策建议目录01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险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探讨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经济行为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保障水平下居民储蓄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不同保障水平下居民储蓄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
02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定义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是指通过养老保险制度为参保者提供的养老金待遇水平。
衡量通常使用替代率、覆盖率等指标来衡量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即参保者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其在岗时工资的比例,以及养老保险覆盖的参保人数与总劳动人口的比例。
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定义与衡量居民储蓄的定义与衡量定义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将收入的一部分进行储蓄的行为,以备未来之需。
衡量通常使用储蓄率、储蓄余额等指标来衡量居民储蓄水平。
储蓄率是指储蓄金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储蓄余额则是储蓄金额的累计值。
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替代效应01当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提高时,意味着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提高,这会降低居民为应对未来养老而进行的储蓄需求,因为他们可以依靠养老金来满足部分或全部生活开支。
收入效应02由于养老金待遇的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增加,这可能导致居民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当前的消费和储蓄,而不是未来的养老。
生命周期规划03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可能会改变居民对生命周期规划的预期,从而影响他们的储蓄决策。
试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对私人储蓄的效应

蓄具有 “ 收入效应 ” 养老保 险对储蓄 的 。 “ 收入效应 ” 意味着养老保险费的征收减 少
试 我 社 养 保 论 国 会 老 险 对 人 蓄的 应 私 储 效
■ 徐 敏丽 z博 士 生 曹 艳春 博 士 生 ( 、 江南大 学 江苏无锡 、 1
养老保险净 收益 X , 1抚养 比X , 。人3 。 储蓄
利率 × ,城 镇居民人均储蓄 Y ,运 用统计 ,
软件 E i ve ws进行处理。
的生命分 为两个阶段 , 没有养老保险制度 , 没有遗产 。人们生命 的第一阶段 为工作阶 段 ,收入 为Y ,消费为 C, , ,储蓄 为 S。生 , 命的第二阶段为退休阶段 ,消费为 C 。个 人工作期间的收入 、 消费和储蓄 的关系为:
的差额 ,即养老保 险净收益 ,用公式表 示
养老度资筹 制养储, 进基展资 养经老蓄 而济保率 保通影国 老金。和 影过响当 保投在 险的险 响发我 险
为 前国情下 , 养老保险制度在城镇基 本建 立。 养老 保险制度对我 国城镇居 民储蓄存在哪 些效 应? 本文对此 问题进行 了理 论推导和
为第一阶段 国民生产 总值的增长率 ,则养
内容摘要 :本文 首先运 用生命 周期模 型 来推 导养老保 险制度 对私人 储蓄 的 资 产 替 代 效 应 和 收 入 效 应 的 关 系 , 并 进行实证分析 ,从 而得 出结论 :养老保
险 制 度 的 完 善 可 降 低 我 国 城 镇 居 民 边
经 济含义 为:一 生消费的现值等于一 生的收入现值。 如果没 有养老保 险制度 , 则
一
( ) 等 一 l= s, 卜p I I a, 即储蓄的增量。而 × 4
AC,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研究意义
探究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 储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家庭储 蓄行为的微观机制。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收入水平的居民 储蓄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家 庭储蓄行为的异质性。
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 居民储蓄的影响,为国家制定更加 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
互动效应的复杂性
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互动效应是复杂且相互影响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03
研究方法与数据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利用实证数据和统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居民储 蓄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
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如人口老龄化率、养老保险覆盖率、居民储 蓄率等。
构建多元回归模型
06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请输入您的内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分析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 的பைடு நூலகம்立影响。
数据来源与处理
01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社保 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年度报告 和数据库。
02
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 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处理 异常数据等,确保数据的质量 和准确性。
03
对数据进行分组和分析:根据 不同地区、年龄段、性别等分 组,分析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 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差异。
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强制储蓄机制,引导居民为 未来养老进行预先规划和储备。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的互动效应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逐渐加重,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准假设
2020 年前 6 %, 2050 年前 4%, 2050 年 后保持 在 2% 比生产率增长率高 3 %
假设 2020 年 以 前 , 城 市 化 率 平 均 每 年 提 高 1%, 2020 年到 2050 年 城市 化率 平均 每 年提 高 0.6%, 到 2050 年城市化率达到 75 %, 此后
(2)
其中 :ρxj, t 是指性别 x 、年龄为 j 的一代在 t 年以后的生命周期里的人均总
资源 , ωxj, t 是指性别 x 、年龄为 j 的一代在 t 年的人均非人力净财富 , εxj , t 是指性
别
x
、年龄为
j
的一代在
s
年的人均平均劳动收入
,
ηx j,t
是
指
性别
x
、年龄为
j
的
一代的人均代际账户值 。 这样一代人在 t 年以后剩余生命周期的人均总资源 就是它的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财富值之和减去他的代际账户值 。
(三)平均消费倾向和总消费 。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 , 一个性别 x 、年龄为 j
的人在 t 年的消费取决于他剩余生命周期的总资源和平均消费倾向 。
D
D
∑ ∑ ∑ ∑ C t =
P c x x j, t j , t
=
P α ρ x x x j, t j , t j, t
x j=0
x j=0
(3)
一 、引 言
自 20 世纪 70 年代 Feldstei n 指出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私人 储蓄率以来 ,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一直是 30 多年来有关社会保障改革争论 的焦点 。 Feldstein(1974)构造了一个总消费函数 , 并利用美国的时间序列数 据证明美国实行的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导致私人储蓄减少 50 %, 进而导致资 本存量减少 38 %, 也就是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储蓄存在挤出效应 , 提议美 国应改为基金制的社会保障制度 。 Barro(1978)根据“中性理论”指出社会保 障有可能被个人的代际转移支付所补偿 , 这可能会抵消一部分挤出效应 , 他的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养老金制度对储蓄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异于 0 。 T akay ama(1990)用日本的数 据 , Rob 和 Arie(2001)用荷兰的数 据 , Ag a 和 Mario(2001)用意大利的数据 , A tt anasio 和 Rohw edder(2003)用英国的数据 分别证明了养老金制度对储蓄有不同程度的挤出效应 。我国大部分社会保障 对储蓄影响的研究都停留在定性层面 , 如孙永勇(2007)对社会保障对储蓄的
r 是贴现率 。 S =m ax(t , k)表明若成员在 t 年前出生(即 k ≤t), 剩余的生命 周期从 t 年开始计算 ;若成员在 t 年后出生(即 k >t), 剩余的生命周期从 k 年
开始计算 , 每年的净税支付都被折现到 t 年 。 在实际计算代际账户时还区分
了性别 , 但为简便起见 , 公式没有表现出来 。
中国的政府收支体系分为税收 、社会保障 、政府消费几个大项 。其中社会
保障体系分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生育保险 、工伤保险
和失业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消费分为与年龄无关的项以及教育 、卫
生支出等与年龄有关的项 。这样 k 年出生一代中的一个成员在 s 年对政府的平
基本维持不变
城镇 1.6, 农村 2.1 由 2002 年的 69.61 %上升至 2050 年的 84% 由 2002 年的 51.03 %下降至 2050 年的 40% 由 2002 年的 15.93 %下降至 2050 年的 15% 由 2002 年的 33.04 %上升至 2050 年的 45% 一直为 100% 由 2002 年的 78.7 %上 升至 2050 年的 95 %,
· 14 ·
蒋云赟 :我国养老保险对国民储蓄挤出效应实证研究
影响的各种 理论 和实 证研 究进行 了系 统的 梳理 和比 较 ;王亚 柯和 吕文 栋 (2008)对养老保险储蓄效应的经验研究进行了综述 。 近年来也有少数学者开 始用定量方法研究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 习哲馨等(2007)用简单的两期迭 代模型得出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起社会保障制度待遇下降使居民储蓄率上升 了近 20 个百分点 ;郭英彤(2007)应用生命周期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社会养老保 障制度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 发现养老金占当期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提高 0.01 , 则全国以银行储蓄存款计算的居民总储蓄水平将下降 163.68 亿元(按照全国 12 亿人口计算);何立新等(2008)利用 1995 年和 1999 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CH IPS)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 结果显示户主年 龄在 35 -49 岁的家庭的储蓄率会显著受到养老金财富的影响 , 其他家庭这一 影响并不显著 。 但这些定量分析模型和数据都比较简化 , 迄今为止 , 国内尚没 有人进行系统化的动态计量研究 , 尤其是尚没有人运用代际核算体系来进行 养老保险与国民储蓄关系的定量研究 。 在 Auerbach 等(1991)提出代际核算方法以来不到 20 年的时间 , 已有近 百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代际核算体系 , 美联储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美国管 理和预算办公室 、日本银行 、德意志银行 、挪威财政部 、意大利银行 、新西兰财 政部 、欧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采用这套核算体系来分析宏观政 策 。A uerbach 等(1992)用代际核算方法分析四种财政政策 ———减税五年 、将 社会保障收益永久性提高 20 %、减少工资税同时增加消 费税和取消投资刺 激 ———对美国储蓄率的影响 。 Jagadeesh Gokhale(1996)用代际核算方法验 证了美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对 20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储蓄率下降的影响 。 代际核算方法可以定量地衡量财政政策对储蓄率的影响 , 我国过去 30 年经济 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 , 而不是消费 , 我国的国民储蓄率过高 , 居民消费 不足 。本文根据中国特有的经济社会背景 , 利用代际核算方法 , 设定符合中国 国情的参数值 , 定量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国民储蓄率是否具有挤出效应 以及挤出效应的强度 。
体系私有化 ———会使 T s, k 中养老保险缴费和退休金的值发生变化 , 会影响各
代的代际账户值 , 进而影响各代的总资源 , 代际核算方法假设这种变化短期不
· 16 ·
蒋云赟 :我国养老保险对国民储蓄挤出效应实证研究
会对平均消费倾向产生影响 , 因此把养老保险体系转为完全积累制将影响各 代的消费 , 进而影响国民储蓄 。
型税收与政府各种转移支付的差 。
K +D
∑ N t , k =
T s, k P s, k (1 +r)t-s
s =max(t , k)
(1)
其中 :T s, k 指对 k 年出生一代中的一个成员在 s 年对政府的平均净税支付
· 15 ·
财经研究 2010 年第 3 期
额的预测值 , P s, k 表明 k 年出生的人在 s 年的存活人数 , D 是定义的最大寿命 ,
DO I :10.16538/j .cnki .j fe .2010.03.010
第 36 卷 第 3 期 2010 年 3 月
财经 研究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 no mics
V o l.36 N o.3 M ar.2010
我国养老保险对国民储蓄挤出效应实证研究
———代际核算体系模拟测算的视角
蒋云赟
(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 , 北京 100871)
摘 要 :文章根据中国特有 的经济 社会 背景 , 运 用 A uerbach 等(1991)提 出的 代际核 算方法 , 设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参数值 , 研究衡量中国现行 的养老保险 制度是否 对国民储蓄 存在挤出效应 。 核 算 结 果表 明 :我 国目 前 的 养 老保 险 体 系 使 2007 年 我国 私 人 消 费从 92 168亿元上升至 97 059 亿元 , 国民储蓄从 122 234 亿元下降 至 117 343 亿元 , 国民储蓄 率从 48.99%下降为 47.02 %。 因此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 体系对国 民储蓄存 在挤出 效应 , 但挤出效应并不大 , 而养老保险 体系的 构建对 我国居 民消费的 提高却 有很积 极的 促进作 用 , 中国应该继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 关键词 :国民储蓄 ;代际核算 ;代际平衡 ;挤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 :F8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9952(2010)03-0014-11
收稿日期 :2009-10-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0803002 ;负责人 :蒋云赟)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青年基金项目(08JC790005 ;负责人 :蒋云赟) 作者简介 :蒋云赟(1979 -), 女 , 湖南永州人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经济学博士 。
和蒋云赟(2009)进行 过敏感性检验 , 并 且结果良 好 。 本文 主要分 析养 老保险 体系 对国民
储蓄的挤出效应 , 因篇幅 所限 不再对 这两 个指 标进 行敏 感性 检验 。(2)假 设 3 -12 参见
其中 :Ct 是 t 年的总消费 , P xj, t 是指性别 x 、年龄为 j 的一代在 t 年的总人
数 , cxj, t 是指性别 x 、年龄为 j 的一代在 t 年的消费 , αxj, t 是指性别 x 、年龄为 j 的
一代人的平均消费倾向 。
(四)国民储蓄率 。 国民储蓄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私人消费和政府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