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的科学收获与制干技术
四牧草收获及干草加工调制

1.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牧草在幼苗及营养生长初期,营养价值较高,但此时的生物产量却较低;
当牧草生物产量达到最高值时,营养价值却不一定很高。在牧草的一个生长周 期内,只有同时兼顾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二者的综合价值达到最佳时,才是 最适收割期。
第2页/共103页
不同生育期收割对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第9页/共103页
牧草适时刈割的一般原则如下: (1)最适收割期牧草单位面积内的营养物质总量或总消化养分(TDN)应该最高。 (2)有利于牧草的再生,有利于多年生或越年生(二年)牧草的安全越冬和返青,并
对翌年的产量和牧草寿命无影响。 (3)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确定刈割期,如为生产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苜蓿干草
第20页/共103页
第21页/共103页
(1)往复式割草机
第22页/共103页
第23页/共103页
第24页/共103页
(2)旋转式割草机 旋转式割草机采用水平或垂直旋
转的切割器。水平旋转式割草机包括圆 盘式和转镰式两种;垂直旋转式割草机 包括卧式滚筒式割草机和甩刀式割草机。
第25页/共103页
营养期 现蕾期 初花期 盛花期 花后期
营养成分含量(% )
干物质
(%)
粗 蛋白质
粗脂肪
粗 纤维
无氮 浸出物
18.0 26.1 4.5 17.2 42.2
19.9 22.1 3.5 23.4 41.4
22.5 20.5 3.1 25.8 41.3
25.3 18.2 3.6 28.5 41.5
29.3 12.3 2.4 40.6 37.1
花期
株高 cm
第一茬
鲜重 干重 t/公顷 t/公顷
苜蓿的田间干燥技术

CATALOGUE目录•苜蓿田间干燥技术概述•苜蓿田间干燥技术的影响因素•苜蓿田间干燥技术的实施方法•苜蓿田间干燥技术的效果评估•苜蓿田间干燥技术的优化建议•苜蓿田间干燥技术的应用前景定义特点苜蓿田间干燥技术的定义与特点传统自然晾晒阶段机械化发展阶段高效节能阶段苜蓿田间干燥技术的发展历程苜蓿田间干燥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牧草主产区,该技术已成为主要的牧草干燥方法之一。
同时,各种新型的苜蓿干燥设备也不断涌现,提高了干燥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挑战尽管苜蓿田间干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干燥过程中易受天气影响、干燥速度较慢、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等。
此外,在某些地区水资源匮乏,无法采用喷水或加湿等方式进行苜蓿田间干燥,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状苜蓿田间干燥技术的现状与挑战VS湿度湿度高的气候条件下,苜蓿不易干燥,容易发霉变质。
此时,需要加强通风和增加翻晒频率来提高干燥效果。
温度高温干燥的天气可以加快苜蓿的水分蒸发,提高干燥效率。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苜蓿品质下降,如叶子枯黄、营养流失等。
风力风力可以加速苜蓿的水分蒸发,有助于提高干燥速度。
但是,大风可能导致苜蓿叶片受损,影响品质。
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品种特性不同品种的苜蓿在生长速度、耐旱性、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特性直接影响苜蓿的干燥效果。
例如,耐旱性强的品种在干燥过程中更容易保持叶片绿色。
收获时间不同生长阶段的苜蓿含水量不同,直接影响干燥效果。
通常在苜蓿开花初期收获可以获得更好的干燥效果。
苜蓿品种收获时间与干燥方法收获时间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对苜蓿的干燥效果至关重要。
过早或过晚的收获都可能导致苜蓿含水量高,不易干燥。
通常在苜蓿开花初期或盛花期进行收获最为适宜。
干燥方法目前常用的苜蓿田间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田间刈割后晾晒、机械烘干等。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苜蓿品质、干燥速度和效率产生影响。
例如,自然干燥过程中需要经常翻晒以加快干燥速度并防止发霉;机械烘干可以快速将苜蓿干燥到安全水分以下,但需要投入一定的设备和能源成本。
优质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调制技术

优质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调制技术紫花苜蓿被誉为饲草之王,高产、高蛋白,是多年生豆科牧草。
苜蓿的抗性很强,有些苜蓿品种抗旱性特别强,适宜生长在干燥、温暖、晴天少雨气候环境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有些苜蓿品种抗盐碱能力较强,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种植,不适应强酸、强碱性土壤;最适宜气温25~30℃;年降水量最好为400~800mm,如果年降水量在400mm以内,就需要灌溉才能生长旺盛,超过1000mm则生长不良。
苜蓿扎根很深,有利于蛋白質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
1 苜蓿的选种和播种购买苜蓿的种子要选择质量好,并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要注意苜蓿种子的秋眠级别和越冬性。
在具体种植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种播种,北方冬季寒冷,要选择秋眠级别为1~3级的,播种时为了提高发芽率和幼苗的整齐度,一般要破坏种子的秋眠,要播种前在太阳底下晒2~3天。
对于没有种过苜蓿的土地,要将苜蓿老土壤和种子1:1进行混合,有条件的话可以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添加5克根瘤菌剂,制成菌液洒和种子混合,充分搅拌。
播种量并非越多越好,如果是条播,在苗床状况比较好的时候,1千克左右就可以。
如果是撒播,播种量稍高一点,为1~1.3千克。
干旱地、山坡地或高寒地区,播种量提高20%~30%。
苜蓿的播种分为三种:春播、夏播和秋播。
具体选择哪种播种方式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
北方地区宜采用春播,开春以后即可播种,当年即可获得发育好和产量高的苜蓿。
西北地区适合夏播,西北地区春季干旱,可选择夏季雨水充沛的时候,根据土地的墒情播种。
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合秋播,但秋播时间不能太晚,一般在9月份播种。
播种的深度要根据土壤的质地和墒情而定。
土壤干燥适宜深播,土壤潮湿适宜浅播,一般为1~3厘米。
2 田间管理苜蓿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出苗前土壤板结,就要及时除去板结层,以利于幼苗是出苗。
幼苗出头之后容易受到杂草的危害,这时要及时进行除草。
北方地区春播的苜蓿,当植物高度达到利用程度时要刈割一次,如果达不到植株高度,要留苗过冬。
优质苜蓿干草制作技术

优质苜蓿干草制作技术优质苜蓿干草制作技术2010年08月13日苜蓿干草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耐保存等特点,是目前奶牛业用量多和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草产品。
如果在苜蓿干草调制的每一个环节减少营养及物质的损失,做到适时刈割、合理留茬,适时收草,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干草的损失。
一、适期刈割苜蓿在孕蕾期或初花期,即开花率在10%以下进行收割,经晾晒粗蛋白可达18%以上。
若要求较高的产草量和较高蛋白质水平,宜在开花初期收割。
二、留茬高度刈割时,留茬高度控制在5厘米,过低不利于下一茬草生长。
最后一茬留茬高度为7厘米,以利于苜蓿过冬。
春季至夏季30~40天刈割1次,盛夏至秋季40~50天刈割1次。
三、干燥方法1、压裂茎秆干燥法苜蓿干燥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其茎秆干燥所需的时间,叶片的干燥速度比茎秆快的多,常用割草压扁机,将茎秆压裂,消除茎秆角质层和纤维素对水分蒸发的阻碍,增大导水系数,加快茎秆中水分蒸发的速度,尽快使茎秆与叶片的干燥速度同步。
干草捆采用压扁晾晒,并于含水量22%时打捆。
2、地面自然干燥法把收割的苜蓿草在地面铺成10~15厘米厚的草层,含水量至50%左右时集成小垄或小堆,隔一定时间翻草,有利于苜蓿干燥。
年降雨量在200~300毫米的地区适宜自然晾晒。
四、合理翻晒苜蓿的茎和叶含蛋白量差别很大,叶是茎的2倍,叶片散失是干草营养物质损失的主要原因,最大限度保存叶片是减少苜蓿干草损失的重要环节。
自然干燥过程中,叶的干燥速度比茎快得多,当叶已达到安全水分时,茎的含水量还很高,只要轻微移动就会造成严重的落叶损失,这也是苜蓿草自然干燥造成蛋白质含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紫花苜蓿叶片开始脱落的时间是在叶片含水量为26%~28%时,整株含水量则在35%~40%之间,晾晒1天后,水分达40%时,利用早晚各翻晒1次,此时叶片坚韧,干物质损失少,既能加速苜蓿干燥速度,又使苜蓿鲜泽、留叶率高。
五、田间打捆苜蓿干草捆制作工艺流程中,掌握草捆打制时干草的最佳含水量是关键,一般在田间晾晒2天后,含水量达到22%以下时,可在早晚空气湿度较大时打捆以减少叶片损失及破碎。
高品质苜蓿的收获措施及干草调制技术

高品质苜蓿的收获措施及干草调制技术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引言•高品质苜蓿的收获措施•干草调制技术•苜蓿干草的贮存与包装•苜蓿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高品质苜蓿收获及干草调制技术的实践与探索•结论与展望01 CATALOGUE引言重要的饲料作物苜蓿是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在畜牧业中广泛应用,为畜禽提供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生态价值苜蓿在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苜蓿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苜蓿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其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
种植面积增加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对高品质苜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促进了苜蓿产业向专业化、高品质方向发展。
高品质苜蓿的需求苜蓿产业的发展趋势02CATALOGUE高品质苜蓿的收获措施确定最佳收获时间苜蓿的最佳收获时间是在开花初期,此时营养价值最高,干草质量也最好。
考虑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如降雨、风力等都会影响苜蓿的收获时间。
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收割。
适时收获正确收割选择合适的割草高度苜蓿收割时割草高度对干草质量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割草高度在10-15厘米之间为宜,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叶片,提高干草营养价值。
避免过度收割过度收割会导致苜蓿再生困难,影响后续产量。
因此,每次收割后应确保苜蓿有足够的再生时间。
晾晒与打捆晾晒时间苜蓿收割后应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3天内。
晾晒时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干草质量。
打捆操作晾晒后的苜蓿应及时打捆,打捆时应选择合适的捆绳和捆扎方式,确保苜蓿捆紧实、不易散落。
同时,应注意避免在打捆过程中造成苜蓿叶片的脱落,影响干草质量。
03CATALOGUE干草调制技术自然干燥法是一种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干燥苜蓿的方法。
在晴朗的天气下,将苜蓿放置在干燥的地方,如草地或晒场,使其自然干燥。
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和能源,但需要足够的阳光和适当的空气流通。
高品质苜蓿的收获措施及干草调制技术

高品质苜蓿的收获措施及干草调制技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饲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被广泛使用。
高品质苜蓿的收获措施及干草调制技术是保证饲料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高品质苜蓿的收获措施1、收割时间的选择苜蓿收割时间的选择是影响饲料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苜蓿草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利用率主要取决于其含水量和成熟度。
一般来说,苜蓿草的含水量在15%~20%之间是最好的。
2、收割方式的选择苜蓿草的收割可以采用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
机械收割速度快、效率高,但会对苜蓿草产生一定的损伤,手工收割成本较高,但能够减少损伤,并且保留更多的叶子。
3、收割后的处理苜蓿草在收割后,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以保证其质量。
一般来说,苜蓿草采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晾晒干燥处理,另一种是压缩成干草处理。
其中压缩成干草处理的效果更好,但需要专业的压缩设备和技术。
二、干草调制技术1、调制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调制干草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如清理堆场、铺垫底面、刷一定厚度的油污,以免干草与地面接触。
同时需要注意干草的密度,不宜过密,也不宜过松,一般密度控制在0.7~0.8g/cm3之间。
2、调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干草调制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监测,及时检查温湿度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同时需要注意干草的翻动、整理和通风换气,以保证干草的均匀性和品质。
3、干草的保存干草的保存至关重要,一般采用密封、遮蔽和防潮的方法。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如有发霉或有异味,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总之,高品质苜蓿的收获措施及干草调制技术是保障饲料品质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完善的措施,才能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养殖业的良性循环。
苜蓿干草的加工技术

苜蓿开花初期收割时,含水量一般在75%—80%,而能够长久保存的干草安全含水量应为14%—17%。
但苜蓿的干燥过程,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株脱水过程,其生理性能和物理性能也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因此,要获得优质的干草,就必须根据苜蓿干燥过程中散失水分的规律及其相应的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采取科学的调制方法。
干燥后的优质苜蓿干草,含水量一般在14%—17%,更加便于储存;应保留大量的叶、嫩枝和花蕾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部分,使原有的营养物质尽量得以全部留存;同时,还应保持较深绿的颜色,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显著提高其消化率与适口性。
影响苜蓿干草品质的主要因素干燥速度。
苜蓿的干燥速度越慢,其营养损失就越大,所以提高干燥速度对苜蓿干草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生产中影响苜蓿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外界气候条件。
苜蓿的干燥是在外界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如果能够促进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作用,比如收割时期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在晾晒苜蓿时不断翻晒,均能加速牧草的干燥进程。
②苜蓿中水分移动的阻力。
收割的苜蓿刚开始干燥时,水分移动阻力比较小,水分散失的速度很快;而到了干燥后期,水分移动阻力大。
因此生产上常采用压扁茎杆和喷洒化学干燥剂的方法,来加速苜蓿的干燥速度。
(同时我爸指出,如果要给体型小的动物当主食,需要更天然健康的草,最好不用化学药剂。
)③苜蓿各部位的散水强度。
植株体内的各部位不仅含水量不同,而且它们的散水强度也不同,故苜蓿各部位的干燥速度不均匀,一般叶片干燥速度比茎杆快得多。
叶片脱落,造成蛋白质损失。
由于叶片含蛋白质的量约为茎杆蛋白质含量的2.5倍,所以只有减少叶片损失,才能保证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
当苜蓿含水量降为25%时,叶片就比较容易脱落。
紫花苜蓿的管理和收割

紫花苜蓿的管理和收割苜蓿幼苗期生长发育缓慢,易受杂草和地下害虫危害,应及时防除,中耕除杂。
苗期根瘤较少,固氮能力弱,可施用少量速效氮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第二年返青和每次刈割后,也应补施一些磷肥。
幼苗或返青苗長到18—25厘米时,中耕培土1次,每年越冬前培土1次,灌水1次,以利于安全越冬。
一般在植株有10%已开花时收割,每年刈割2—3茬,留茬高度5—7厘米,最后一次刈割不晚于下霜前一个月,留茬高度为10—20厘米,以利于越冬。
收种子以头茬产量最高,当植株下部荚果变黑,中部荚果为褐色,上部为黄色时即可趁早晨采收。
如果利用一般苜蓿地采种,头一年应少割一茬,第二年在现蕾前间行割去部分苜蓿,以增强留种地的通风透光,提高种子产量。
紫花苜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经5~6天出苗,15天左右齐苗。
幼苗期最容易受到杂草的危害。
所以要提早下锄,第1遍一定要浅锄,除草要细。
待苜蓿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2遍除草,此时要深锄。
此外还可喷洒药物进行化学除草。
在苜蓿长到有4片小叶时进行间苗,一般株距0.3米以上,每1/15公顷控制在1500~2000株。
紫花苜蓿对磷、钾肥的需要较高,所以对紫花苜蓿种子田应以追施磷、钾肥或其他复合肥为主。
追肥最好在花期进行。
由于现蕾期根瘤菌活力能力降低,此时根外追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使种子产量提高20%~30%。
种子田还应有良好的排水、浇水条件,每年最好能浇水2~3次。
紫花苜蓿种子田对土地选择要求是:开旷平整,通风好,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适中,杂草较少。
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7~9。
避免在岗地和低洼地种植,最好在邻近有防护林带、灌丛及水库的地方,以利于昆虫的授粉。
紫花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特别慢,容易受杂草危害,所以播种地要精细平整。
播前要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做底肥,施入量一般每1/15公顷(1亩)1.5吨左右在有机肥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施一定数量的氮、磷混合肥,施入量为每1/15公顷10~15千克,其氮磷比为1∶1或磷肥比例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