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合集下载

历城二中《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ppt

历城二中《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ppt

“春天”何以到来呢?
条件三: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 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 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 税。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春天”何以到来呢?
条件四:
一战以后……
材料:一战以后,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为了与中 国烟草公司竞争,英美烟草公司不惜把“大哈德门” 牌香烟的售价从每箱250元跌至200元,“双飞鹰”牌 香烟从每箱140元跌至100元。压价的结果,使得中国 烟厂销路阻滞,亏损严重。重庆国产香烟由原占市场 销售份额的70%下降到30%。不少小厂纷纷倒闭,连 资本雄厚的南洋、华成等公司也感到难以维持。
抗战胜利后……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 针,为了获取美国对其发动内战的支持,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1946年同美国签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 输入中国和由中国运往美国的物品不受任何禁止和限制,美 国船舶在中国开放的任何港口、地方都可以自由航行,结果 造成美国对中国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的独占。同时,随着国 民党政府对敌伪财产的接收,四大家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垄断进一步加强,为了支付内战的巨额军费,国民党政府加 紧对人·民的掠夺,滥发纸币,通货急剧膨胀。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状况及其评论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状况及其评论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状况及其评论摘要:1895年—1937年是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近代工业虽然处于外国工业与本国传统手工业的夹缝中生存,但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通过对资本、市场和矿业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原因分析,得出中国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外国资本的压抑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结论。

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下的中国,能在极其艰难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发展到这一境况实属不易。

关键字:中国近代工业业1840年—1895年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

这阶段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它揭开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序幕.从1895年起,中国的工业化开始步入发展阶段.一 1895—1936年,中国近代工业出现三次发展浪潮。

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次浪潮的时间迄止点为1895年—1914年-1927年—1937年,分别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日本侵华战争。

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895—1913年。

中日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国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

在这19年间,近代工业发展成马鞍型(如下图)图中看出,1895—1989年,出现设厂高潮:1899-1904年,呈现低潮,主要原因是外资设厂多,民族工业受到挤压陷入低潮:1905-1908年,由于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私营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出现高潮:1909-1911年,中国工业再次跌回低谷;1912—1913年在辛亥革命政治热潮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再次呈现高潮。

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914—1927年,这时期又被称之为私人资本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是中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

第三次浪潮出现在1928—1936年,南京过明政府成立后,大力发展公家资本主义,并使之处于垄断地位。

清政府的介入,使工业发展再次掀起高潮,称之为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二次“黄金时期”。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9.(2011·河南学业考)某同学制作了下面图示,以理清历史事 件之间的联系。根据结构,空白的方框内应填写(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A。前一框是洋务运动的背景,后一框体现了洋务 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故答案为 A。
14.(2012·滨州学业考)下图是1998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北京 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A.商务印书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江南制造总局机器学堂 D.京师大学堂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北京大学的前 身是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二、非选择题
10.(2011·烟台学业考)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
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洋务运动前期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备选项中的军事工业是
A项。其他三项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
【拓展延伸】洋务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8.(2011·山西学业考)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 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 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选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 反帝活动。这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具,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下图 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图片是圆明 )

历史八上第二单元

历史八上第二单元

活动探究
• 1.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 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 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 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 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 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 材料三: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 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 (1)中国人民对近代化的探索。器物:洋务运动。制 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2) 洋务派;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 任举一例。评价: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 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一定 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3)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 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除技术之外,更要学习 西方政治制度。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4)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等。对西方文明绝 对肯定和对东方文明绝对否定的偏向。 • (5)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 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三个阶段,层 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随堂练习
• 1.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 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 明大潮。这些活动 A • A.反映了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2.1881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请开 办江苏利国煤铁”。次年成立“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 总局”。此举与洋务派的哪一重大活动直接相关 • A.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B • B.欲“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 C.学习西方,兴办新式学堂 • D.加强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高一历史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高一历史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初期的民族工业主要是发展轻工业,特别是 传统的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尤为迅速。图为张 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在民族危机之下,近代的民族工业家提出了 “实业救国”的口号,掀起一个工业发展的高潮。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条件
业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企
反对 依赖 压制 技术
外国 资本
依赖 反对
①、军用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不是为了救国求强;
②、民用工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
不是为社会求富;
③、经营管理腐败;
④、在很大的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三、民办工业 ——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又在外 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19 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也开始创办民族工业。
资金 压迫
封建 制度
总结归纳: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革命性和妥协性
两面性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根因)。 一方面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束缚, 因而有革命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 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一定依赖,因而又具有 妥协性。
成就:一系列近代工业的出现
张 謇 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 教育家,清末状元。 毛泽东说过:"谈到中国民族 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 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1853年(咸丰三年),张謇 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他自幼 聪颖,三岁能背《十字文》。十 二岁时,塾师出上联:"人骑白马 门前去",张謇当即对曰:"我踏 金鳌海上来",对仗工整,不同凡 响,一时传为佳话......
思 考 探 索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习题精选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习题精选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化的两次重要探索,这两次变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历史长河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由重要的历史人物来领导、推动。

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连线正确的是( )A、左宗棠──鸦片战争B、梁启超──洋务运动C、孙中山──辛亥革命D、李鸿章──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申报》D、北京大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操办,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

它是在下列哪一口号下进行的( )A、自强B、求富C、科学D、民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在于( )A、兴办了新式学堂B、建立了三支海军C、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D、建立了外交机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

制造此舰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发展海外贸易D、进行科学考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98年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是百日维新时创办的( )A、京师大学堂B、两江师范C、商务印书馆D、北洋水师学堂【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新文化运动高举和的大旗,促进人们更加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第4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课件--2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4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课件--2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作用。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受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
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表现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 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重要转折点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 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内容: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第四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伴随着西方列强 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变迁,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 代化迈进。
【时空定位】
【整体感知】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反映出中国人民
政策 制,再到鼓励的演变
2.近代中国出现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类别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性质 外国资本 洋务资本 民族资本
出现时间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地点 通商口岸 沿海、沿江地区 沿海地区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教材分析教材以“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为题,主要围绕着中国近代工业由无到有的过程。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大内容:洋务派办的洋务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及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对近代化的含义,已有了解。

学生也知道: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强大的西方国家疯狂地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古老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所以,学生学习此课,难度不会太大,所以打算多给学生一些材料,让他们通过分析材料,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从中也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的基础知识洋务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及兴办的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民族工业出现和初步发展的概况;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2、理解与运用①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洋务企业的影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原因。

③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专制势力的关系及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及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原因。

以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过程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掌握历史基本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②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深刻体会一些洋务派代表人物和中国实业家的爱国思想和探索精神。

③通过近代工业的起步和早期发展的艰难历程,在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特点及评价。

难点:民族工业产生、初步发展的原因及艰难处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派的产生
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洞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先 进生产技术,建设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大 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的产生
窃臣等酌拟大局章程六条,其要在于审敌防边,以弭 后患。然治其标而未探其源也。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 强之术,必先练兵。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陈启沅
陈启沅雕像(广东佛山陈启沅纪念馆)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了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始,这个磨坊规 模不大,只有一台磨面机,司务员2人,小工10余人。机器磨磨面“出面 极多,且面色纯白”,朱其昂获利丰厚,每年可达六七千两白银。在贻 来牟机器磨坊的影响下,上海、福州、北京相继办起了机器面粉厂。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局造炮厂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后膛钢炮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曼利夏1888直拉式步枪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大生纱厂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大生纱厂早年产品——棉纱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 1904年,张謇力排众阻创办了大达外江轮步公司,使苏北的河道 上奏响中国人的轮船汽笛。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颁给张謇的大奖状 (1915)
思考中、日两国出口生丝状况出现变化的原因。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解析与探究
有人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 了中国小农经济解体,因此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有人说,西 方列强把中国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使中国处于屈从地位,并 从中国掠走无以计数的财富,从而造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畸形。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 明治维新以后的20年间,日本生丝的出口增长了208.1%,在对欧洲输 出增长的同时,以更快速度扩展在美国的销路,日益严重地排挤了中国生 丝在美国的市场,并于1885年超过中国,高居美国生丝进口第一位。 材料二 明治政府致力于西方技术的引进。1870年,政府从法国进口机器设备, 聘请技术人员,开设了官营模范工厂,并在开工之日,号召全国士族的妻女 400余人入厂学习操作,目的在于向全国普及。还由通商司和国立银行给丝 业经营者以贸易和金融周转方面的便利。1885年,政府颁布准则,生产出来 的所有生丝都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准出口。
返 回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上海发昌机器厂
同治五年(1866),发昌机器厂创建于上海。它是中国最早的私营 机器制造厂。初为手工锻铁作坊,后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设备,至同治 十二年已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工业企业,称“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 光绪二年(1876)开始制造小火轮、车床等。80年代称“发昌机器船 厂”,俗称“发昌机器厂”,以制造小火轮为主,为当时上海民族资本 机器工业中最大的厂家。后因受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光绪二十六年 (1900)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使用的机器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建安”舰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又名马尾船政局,1866年,由左宗棠创 办,是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该局主要由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与官办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的产生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恭亲王奕,1861年后掌管军机处和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 表人物。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的产生
曾国藩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的产生
李鸿章
左宗棠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张謇故居(江苏南通)
张謇纪念馆(江苏南通)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张謇故居院内的张謇塑像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1907年徐祥林在上海创建的振华纱厂
返 回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清光绪年间厘金“换票”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与官办
■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导入
1880年,左宗棠在兰州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厂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导入
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 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 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提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 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生产更多的机器,成为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外景 开平矿物局股票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铁路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铁路
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 唐胥铁路,1881年11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铁路 全长11公里,以后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
建立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872年
1878年 1890年 1890年
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湖北织布官局 汉阳铁厂
李鸿章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上海
唐山开平镇 湖北武昌 湖北汉阳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示意图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官办”自古就有,主要指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货币等实行专 营专卖。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已与传统官办有本质上的不同。第一, 它采用了机器大生产的方式;第二,采用了雇佣劳动方式,也就是按工 人技术程度和劳动量大小付给报酬;第三,部分地实行成本核算。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创设,是清末最早 的官办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厂。该厂“全用汉人,未雇 洋匠”,规模较小,专造子弹、火药、枪炮等武器弹药。 1864年,该厂迁往南京,次年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雇用工人约1700~2000名。 从1866年到1907年,该局共造各种船舶约40艘,其中为南 洋海军制造了3艘巡洋快船。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天津机器制造局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天津机器制造局生产的子弹
天津机器制造局,1867年由崇厚在天津创办,雇佣工人约 1400~2500人;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该局分东、西两局, 东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西局则以制造开花 炮弹和军需物资为主。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建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全 厂有2000多名工人,包括16个分厂。据《江南制 造局记》的粗略统计,1867~1904年该厂制造了 车床138台,刨床、锯床、翻砂机等母机性的机器 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汽炉15座,抽 水机77台,轧钢机5台,其他各种机器135台。除 制造大量的机器外,还制造了枪炮、轮船和炮弹、 枪弹、火药等军械。到19世纪90年代,制造局大 约每日能够生产各种子弹90 000颗,每月能造地 雷200枚,每年造无烟火药60 000余磅。
荣宗敬
荣德生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1913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无锡保兴面粉厂(荣氏兄弟1902年创办)
返 回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知识链接 “洋务”一词的由来
魏源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海国图志· 火轮船说》中插图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汉阳铁厂全景图
1894年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汉阳铁厂,19世纪末张之洞在武汉兴建,为洋务运 动期间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近代民用工业,兼营采 矿和冶炼,1893年底全部竣工,有大小10个工厂,拥有 炼炉两座,雇用工人约3000人。该厂先为官办,后改为 官督商办。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奕:《八旗禁军训练枪炮片》(1861)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洋务派的产生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 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 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